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频RGB融合技术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伟新 王华 +3 位作者 万琼华 衡立群 尹楠鑫 潘石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5-774,共10页
单一地震属性由于其多解性强、隐含的地质信息少,在四级、五级储层构型研究中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分频RGB融合技术通过提取有效频带的地震数据体,并利用RGB融合成像凸显地质体的边界,可有效提高稀疏井网油田储层构型研究的精度。... 单一地震属性由于其多解性强、隐含的地质信息少,在四级、五级储层构型研究中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分频RGB融合技术通过提取有效频带的地震数据体,并利用RGB融合成像凸显地质体的边界,可有效提高稀疏井网油田储层构型研究的精度。利用该方法开展了珠江口盆地陆丰Y油田文昌组五段主力油层的储层构型解剖。结果表明:利用20、35、60 Hz分频RGB融合能较好地识别陆丰Y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分流砂坝和分流河道等不同构型单元的平面展布边界。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下,结合测井划定了五级、四级构型界面,剖析了陆丰Y油田文昌组五段五级、四级构型特征,认为四级构型单元垂向上存在分流砂坝-分流砂坝、分流河道-分流砂坝及分流河道-分流河道3种叠置样式;侧向上存在分流砂坝-分流河道切叠、分流砂坝-分流砂坝切叠以及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切叠3种拼接样式。陆丰Y油田文昌组五段单个五级构型单元宽度为5~7 km,厚度为40~60 m;四级构型厚度为2~10 m,单个四级构型砂坝平面上长度为3~6 km,宽度为2~3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rgb融合技术 储层构型 辫状河三角洲 地震属性 构型单元 构型界面 文昌组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及有利目标研究
2
作者 李宏宏 郝孝春 +2 位作者 常伟 杨勇 王春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70,共10页
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砂体成因复杂,预测难度大,严重制约着该区油藏后续的勘探开发。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等基础资料,开展了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明确了沙三段主要沉积体系及特征,刻画了不同沉积成因的... 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砂体成因复杂,预测难度大,严重制约着该区油藏后续的勘探开发。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等基础资料,开展了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明确了沙三段主要沉积体系及特征,刻画了不同沉积成因的砂体展布,阐明了控藏要素耦合下的有利目标区。研究表明:孤北洼陷南斜坡东部沙三段不同部位砂体成因复杂,物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的孤岛凸起及东北方向的长堤凸起,分别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相沉积,两者间为同期共生的滑塌沉积;优选均方根振幅、有效频宽、相位谱3类地震属性,应用分频RGB融合技术与测井信息对比验证,实现了不同沉积成因砂体的精细刻画,向北拓展了三角洲砂体的展布范围,发现了新的滑塌浊积砂体;通过将距离油源较近、砂体发育区、构造高部位及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等4个控藏要素在平面上进行叠合,优选了新有利目标Z242井区,后期通过井位钻探证实了井区潜力较大,推动了孤北洼陷油藏的高效开发。该研究对三角洲相砂岩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北洼陷 分频rgb融合技术 沉积体系 控藏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