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隔型基坑施工对邻近地层及隧道位移的影响
1
作者
周鼎文
韩磊
+2 位作者
应宏伟
朱成伟
李慧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2-1082,共11页
为了研究远近分坑的施工顺序、分隔墙位置及其他因素对分坑施工引起软土深大基坑及周围设施变形的影响,基于杭州某邻近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深基坑案例,建立分隔型基坑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各土层小应变刚度硬化(HSS)模型...
为了研究远近分坑的施工顺序、分隔墙位置及其他因素对分坑施工引起软土深大基坑及周围设施变形的影响,基于杭州某邻近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深基坑案例,建立分隔型基坑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各土层小应变刚度硬化(HSS)模型参数的合理性.结合在实际案例基础上简化的基坑算例,研究“平台”式分隔型基坑的分坑施工顺序对坑外地层及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软土地层分隔型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地层和隧道位移与分坑施工顺序、分隔墙位置、软黏土厚度及隧道与基坑的相对位置等因素相关.当采用先近后远施工时,远坑宽度越大,近坑围护墙变形、地表沉降和隧道位移越大.对于先远后近施工,则反之,此时远坑与近坑宽度之比取3.0~4.0、近坑宽度取15~20 m的分坑方案对近坑围护墙和邻近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最佳.随着软黏土层厚度的增大,先近后远和先远后近2种分坑施工顺序引起的近坑围护墙变形、地表沉降和隧道位移均明显增大.提出分坑施工顺序对坑外地层位移的影响分区的概念,影响分区的分界线可以简化取为与坑壁夹角近似为45°的直线,随着远坑宽度和软黏土层厚度的增大,先近后远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小于先远后近施工的影响分区的范围逐渐减小.通过参数分析,提出与分隔墙位置和软土层厚度相关的影响分区分界线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型基坑
既有隧道
分坑施工
变形
位移影响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软土地层中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应力路径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航
廖少明
+1 位作者
汤永净
申明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6-1127,共12页
以上海软土地区紧邻历史保护建筑的超大地下综合体施工为例,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土体应力路径;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以检验模型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基于此模型进行多...
以上海软土地区紧邻历史保护建筑的超大地下综合体施工为例,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土体应力路径;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以检验模型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基于此模型进行多工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仅靠优化基坑开挖顺序对基坑变形控制作用有限且不全面,有必要考虑地下结构回筑引起的基坑支护刚度和边界条件变化;先开挖小基坑并完成其地下结构回筑后再施工较大基坑的施工方案效果最优,与较不利工况相比可减小紧邻敏感建筑物侧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30%;不同开挖顺序、地下结构施工引起的边界条件变化,以及不同排水条件使得坑内外土体应力状态复杂多变,其中坑内土体在不同工况下呈现不同应力路径,坑外土体则呈现多次卸荷的应力路径;当应用伺服式预应力钢支撑时,坑外土体表现出先水平卸荷而后加荷的应力路径,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在开挖深度的0.1%内,可有效保护周边敏感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型基坑
群
开挖顺序
地下结构
应力路径
伺服式预应力钢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隔型基坑施工对邻近地层及隧道位移的影响
1
作者
周鼎文
韩磊
应宏伟
朱成伟
李慧慧
机构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海港海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2-108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8523)
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2018K119)。
文摘
为了研究远近分坑的施工顺序、分隔墙位置及其他因素对分坑施工引起软土深大基坑及周围设施变形的影响,基于杭州某邻近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深基坑案例,建立分隔型基坑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各土层小应变刚度硬化(HSS)模型参数的合理性.结合在实际案例基础上简化的基坑算例,研究“平台”式分隔型基坑的分坑施工顺序对坑外地层及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杭州软土地层分隔型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地层和隧道位移与分坑施工顺序、分隔墙位置、软黏土厚度及隧道与基坑的相对位置等因素相关.当采用先近后远施工时,远坑宽度越大,近坑围护墙变形、地表沉降和隧道位移越大.对于先远后近施工,则反之,此时远坑与近坑宽度之比取3.0~4.0、近坑宽度取15~20 m的分坑方案对近坑围护墙和邻近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最佳.随着软黏土层厚度的增大,先近后远和先远后近2种分坑施工顺序引起的近坑围护墙变形、地表沉降和隧道位移均明显增大.提出分坑施工顺序对坑外地层位移的影响分区的概念,影响分区的分界线可以简化取为与坑壁夹角近似为45°的直线,随着远坑宽度和软黏土层厚度的增大,先近后远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小于先远后近施工的影响分区的范围逐渐减小.通过参数分析,提出与分隔墙位置和软土层厚度相关的影响分区分界线拟合公式.
关键词
分隔型基坑
既有隧道
分坑施工
变形
位移影响分区
Keywords
segregated pit
existing tunnel
segregated-pit construction
deformation
displacement impact zone
分类号
TU753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软土地层中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应力路径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李航
廖少明
汤永净
申明亮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系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部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6-112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8373,52090082)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511100802)。
文摘
以上海软土地区紧邻历史保护建筑的超大地下综合体施工为例,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土体应力路径;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以检验模型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并基于此模型进行多工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仅靠优化基坑开挖顺序对基坑变形控制作用有限且不全面,有必要考虑地下结构回筑引起的基坑支护刚度和边界条件变化;先开挖小基坑并完成其地下结构回筑后再施工较大基坑的施工方案效果最优,与较不利工况相比可减小紧邻敏感建筑物侧围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30%;不同开挖顺序、地下结构施工引起的边界条件变化,以及不同排水条件使得坑内外土体应力状态复杂多变,其中坑内土体在不同工况下呈现不同应力路径,坑外土体则呈现多次卸荷的应力路径;当应用伺服式预应力钢支撑时,坑外土体表现出先水平卸荷而后加荷的应力路径,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在开挖深度的0.1%内,可有效保护周边敏感建筑物的安全。
关键词
分隔型基坑
群
开挖顺序
地下结构
应力路径
伺服式预应力钢支撑
Keywords
divided foundation pits
excavation sequence
underground structure
stress path
servo prestressed steel supports
分类号
TU470.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隔型基坑施工对邻近地层及隧道位移的影响
周鼎文
韩磊
应宏伟
朱成伟
李慧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软土地层中分隔型基坑变形特性及应力路径
李航
廖少明
汤永净
申明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