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和盆地油页岩加热过程储集物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康安 孙平昌 +2 位作者 于丰宁 柳蓉 张道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为明确加热排烃对油页岩储集物性的影响,选择民和盆地未成熟油页岩为研究对象,经低温干馏,利用裂缝三维扫描、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加温阶段的油页岩样品进行储集物性分析,进而揭示油页岩加热过程中储集... 为明确加热排烃对油页岩储集物性的影响,选择民和盆地未成熟油页岩为研究对象,经低温干馏,利用裂缝三维扫描、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加温阶段的油页岩样品进行储集物性分析,进而揭示油页岩加热过程中储集物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加热阶段(185~350℃),油页岩少量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变化较小;中温加热阶段(350~475℃),油页岩大量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大幅度上升;高温加热阶段(475~520℃),油页岩残余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基本不发生变化。在油页岩的加热过程中,随加热温度上升,裂缝数量逐渐增多,微小裂缝逐渐加宽并延伸,进而相互沟通连接形成大裂缝,且裂缝主要发育在层理面,垂直层理面方向并未产生明显裂缝;油页岩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孔隙由微孔向大孔转变,并且随着油页岩大量排烃,部分大孔互相连接沟通形成微裂缝;油页岩半焦的吸附量随着相对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黏土含量减小,伊蒙混层中的蒙脱石构造坍塌,逐渐向伊利石转化,矿物颗粒减小,导致泥岩中产生微裂缝,从而使泥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分阶段加热 储集物性 生烃 低温干馏 低温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实验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