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配型民主治理:项目下乡促进治理有效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梁伟 桂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2,M0005,共14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借助项目下乡的契机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学界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项目下乡促进治理有效的关键是通过分配型民主治理激发基层民主活力。分配型民主治理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实践,内含了农民被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借助项目下乡的契机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学界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项目下乡促进治理有效的关键是通过分配型民主治理激发基层民主活力。分配型民主治理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实践,内含了农民被动员起来民主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过程。分配型民主治理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分配型动员,即以需求为导向分配项目资源,从而实现对农民的动员;二是过程性民主,即通过利益协商和公共权力的实践过程来实现民主治理。基层实践表明,通过竞争式资源分配、赋权式项目管理和自主性项目实践等方式实现分配型民主治理,是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基层民主 分配型民主治理 分配动员 过程性民主 治理有效 项目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民主政治转型:从汲取型民主到分配型民主——村治精英类型更替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晓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6-41,共6页
村治精英类型更替是理解农业税费改革前后乡村治理逻辑变迁和村级民主政治转型的一个重要视角。汲取型民主限制了有抱负的保守型农民精英可以有效作为的空间,在世纪之交乡村治理性危机不断彰显的时代背景下,致使其不得不被动地选择退出... 村治精英类型更替是理解农业税费改革前后乡村治理逻辑变迁和村级民主政治转型的一个重要视角。汲取型民主限制了有抱负的保守型农民精英可以有效作为的空间,在世纪之交乡村治理性危机不断彰显的时代背景下,致使其不得不被动地选择退出村庄政治舞台。分配型民主则为以变革型力量形式存在的中青年农民精英走上村庄政治舞台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从汲取型民主向分配型民主转变的实质是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开始逐渐从"选主体制"向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体制转变,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河南邓州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践探索才显得更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精英 变革精英 中青年农民精英 汲取民主 分配型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型民主机制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元洪 桂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78,共6页
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是决定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效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需要完成各种工程建设,而且内含着基层各部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协调过程。因此,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涉及的诸多关系问题、... 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是决定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效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需要完成各种工程建设,而且内含着基层各部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协调过程。因此,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涉及的诸多关系问题、利益问题都属于基层治理问题。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决策机制是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不断演变,农村税费改革前其主要受资金来源问题制约,农村税费改革后其主要受供给决策机制影响。成都市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将资金投入与基层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并在村级治理中构建分配型民主机制。实践证明,分配型民主机制有利于较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对于解决国内其他农村地区的相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最后一公里” 分配型民主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型协商民主的现实基础与运行逻辑——基于鄂中W村的实证调研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雪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6,109,110,共18页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之下,村庄成为承接项目的基本单位,如何对项目资源进行分配和平衡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有效回应村民的需求,村级组织基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在村民自治及民主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分配型协商民主模式。该模式通过组...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之下,村庄成为承接项目的基本单位,如何对项目资源进行分配和平衡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有效回应村民的需求,村级组织基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在村民自治及民主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分配型协商民主模式。该模式通过组织的设置与调整,为村民搭建了双层议事平台,以村干部入户访谈和公共项目清单制的方式广泛吸纳和整合民意,通过规则的创新与建构保障村民的有序表达和协商,在此基础上促成协商结果的达成,有效实现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供给与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的对接。分配型协商民主坚持村民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分配,通过分层级的协商机制保证村民参与民主协商的空间,提升决策的效率;同时,坚持以公意为核心的治理理念,提升村级组织的自主回应能力,推动乡村治理走向善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协商民主 资源分配 资源下乡 村级组织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