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_(3)N_(4)对SF_(6)分解组分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霍浩 刘冰冰 +4 位作者 郭富强 宋典 孟雄凤 包艳艳 李小强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9-504,共6页
开发性能优异的气敏材料是准确检测SF_(6)分解特征组分,评估电气设备运行情况的有效策略之一。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对SF_(6)分解特征气体H_(2)S、SO_(2)、SOF_(2)和SO_(2)F_(2)的吸附特性,系统探究g-C_(3)N_(4... 开发性能优异的气敏材料是准确检测SF_(6)分解特征组分,评估电气设备运行情况的有效策略之一。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对SF_(6)分解特征气体H_(2)S、SO_(2)、SOF_(2)和SO_(2)F_(2)的吸附特性,系统探究g-C_(3)N_(4)吸附气体分子前后体系吸附能、差分电荷、静电势、LUMO/HOMO轨道、电子性质及功函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g-C_(3)N_(4)对SO_(2)、SOF_(2)和SO_(2)F_(2)的吸附效果显著优于对H_(2)S;吸附SO_(2)F_(2)后g-C_(3)N_(4)朝向气体分子转移电子,且临近原子间相互作用强烈,倾向于化学吸附;各吸附体系的LUMO/HOMO能级均大于气体分子的能级,g-C_(3)N_(4)吸附气体分子后吸附体系趋于稳定;气体吸附反应发生后解吸的难易程度依次为SO_(2)、H_(2)S、SOF_(2)、SO_(2)F_(2);功函数计算表明g-C_(3)N_(4)吸附各气体分子后束缚电子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各体系束缚能力存在差异,使g-C_(3)N_(4)具备准确检测SF_(6)分解特征气体的选择性。本研究可为g-C_(3)N_(4)在SF_(6)分解特征组分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组分 气体吸附 第一性原理 石墨相氮化碳 静电势 电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涂覆微纳光纤气体传感机理与SF_(6)分解组分SO_(2)检测
2
作者 张引 陈奥 +3 位作者 余雯雯 张国治 蔡逸杰 张晓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准确有效监测气体绝缘设备(gas insulated equipment,GIE)内部SF_(6)分解组分对设备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外置检测方法受采样点和设备内组分扩散速率限制,难以精确掌握设备内组分浓度。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表面涂... 准确有效监测气体绝缘设备(gas insulated equipment,GIE)内部SF_(6)分解组分对设备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外置检测方法受采样点和设备内组分扩散速率限制,难以精确掌握设备内组分浓度。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表面涂覆微纳光纤(micro/nano fiber,MNF)的SF_(6)分解组分SO_(2)检测方法,具有应用于GIE内置光纤传感在线监测的潜力。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分析石墨烯的光学气敏响应性能,搭建光纤环形腔衰荡(fiber-loop ringdown,FLRD)气体检测系统,开展典型SF_(6)分解组分检测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石墨烯在吸附SO_(2)气体分子后,光学特性变化较为显著,说明其对SO_(2)具有良好的光学气敏响应性能。实验结果同样发现,该气体检测系统可实现常温下低浓度的SO_(2)气体检测,在0~200μ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SO_(2)检测最大相对误差为4.89%,灵敏度为0.81 ns/(μL·L^(−1));而增加光纤放大器可以有效提升检测性能,系统灵敏度达到1.24 ns/(μL·L^(−1))。文中所提检测方法为GIE内置式光纤传感在线监测SF_(6)分解组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设备(GIE)在线监测 SF_(6)分解组分 光纤气体传感 表面涂覆 气体检测 微纳光纤(M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掺杂C_(3)N对C_(5)F_(10)O分解组分吸附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成江 项思雅 +3 位作者 武俊红 王凌威 王海涛 万思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全氟五碳酮(C_(5)F_(10)O)作为可替代SF_(6)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已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当绝缘设备内部发生局部放电等故障时,C_(5)F_(10)O会分解产生弱绝缘性的CF_(4)、C_(2)F_(6)以及剧毒的CF_(2)O、HF等有害组分,为保证绝缘设备的安全... 全氟五碳酮(C_(5)F_(10)O)作为可替代SF_(6)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已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当绝缘设备内部发生局部放电等故障时,C_(5)F_(10)O会分解产生弱绝缘性的CF_(4)、C_(2)F_(6)以及剧毒的CF_(2)O、HF等有害组分,为保证绝缘设备的安全运行,需有选择地通过吸附去除这些分解组分.新型类石墨烯C_(3)N材料在气体吸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了CuO分子掺杂C_(3)N对主要分解组分CF_(4)、C_(2)F_(6)及剧毒产物CF_(2)O、HF的吸附过程,计算并分析了各分解组分吸附时的吸附能、态密度、电荷转移量、差分电荷密度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恢复时间.结果表明,CuO-C_(3)N对HF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CF_(2)O次之,但其无法吸附CF_(4)与C_(2)F_(6),因此CuO-C_(3)N可以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气体吸附剂对C_(5)F_(10)O绝缘设备内的剧毒分解组分HF进行吸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掺杂C_(3)N 吸附性能 C_(5)F_(10)O分解组分 第一性原理 HF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分解组分的红外光谱定量测定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晓星 任江波 +3 位作者 李毅 缪书唯 周斌 张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4-589,共6页
SF6发生局部放电时会生成一定的稳定特征分解组分,利用这些特征组分可以监测GIS内部绝缘状态。分别采用SF6气体与高纯氮气作为红外检测背景气体获取SF6分解组分的光谱图进行了比较,选取SF6作为红外检测背景气体。测量了SOF2、SO2F2、SO2... SF6发生局部放电时会生成一定的稳定特征分解组分,利用这些特征组分可以监测GIS内部绝缘状态。分别采用SF6气体与高纯氮气作为红外检测背景气体获取SF6分解组分的光谱图进行了比较,选取SF6作为红外检测背景气体。测量了SOF2、SO2F2、SO2、CO标准气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选取了其最优吸收峰,计算了最优峰处的吸光系数。对局部放电试验装置进行了放电量标定,在5个局部放电量下进行多组红外检测,结果表明存在临界放电量,不同放电时间和放电量下各组分产气率不同。SOF2、SO2F2的产气率随放电量及放电时间变化较有规律,可以用产气率反演局部放电程度;SO2和CO产气率变化复杂,但其变化趋势同样可以用于表征内部绝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化硫 局部放电 分解组分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定量 产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板缺陷模型下局部放电量与SF_6分解组分的关联特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唐炬 任晓龙 +2 位作者 谭志红 裘吟君 孙才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7-534,共8页
为了定量判断气体绝缘组合开关电器(GIS)内金属突出物缺陷所产生局部放电(PD)的严重程度,在自建的SF6放电分解实验平台上,用针-板缺陷模型产生PD使SF6发生放电分解形成特征组分,分别在不同电压等级下进行96h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分解... 为了定量判断气体绝缘组合开关电器(GIS)内金属突出物缺陷所产生局部放电(PD)的严重程度,在自建的SF6放电分解实验平台上,用针-板缺陷模型产生PD使SF6发生放电分解形成特征组分,分别在不同电压等级下进行96h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分解组分进行定量测定,同时用50Ω无感电阻检测PD量大小,深入研究了PD量与SF6气体分解组分之间的关联特性,结果表明,针-板缺陷PD下SF6分解可产生CF4、CO2、SO2F2、SOF2等组分,SO2F2和SOF2的体积分数及产气速率与每秒平均放电量Qsec关联性良好,SO2F2和SOF2的体积分数及产气均方速率随Qsec增大而增加,而(SOF2+SO2F2)与(CO2+CF4)的体积分数比值随Qsec近似呈线性增长,CF4与CO2以及SOF2与SO2F2的体积分数比值可作为较大Qsec的辅助判据,因此,可以通过SF6气体组分定量分析来判断GIS设备内部PD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 针-板缺陷 放电量 分解组分 关联特性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微粒局部放电下SF_6分解组分色谱信号的曲线拟合分峰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晓星 姚尧 +1 位作者 唐炬 任江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9-185,共7页
在采用气相色谱法对SF6分解产物组分进行分析时,由于其分解产物组分的色谱峰存在重叠情况,造成定量计算的困难。本文采用高斯函数和迭代曲线拟合的数值方法进行色谱峰分离,推导了曲线拟合迭代的公式,采取了由宽逐严的峰位确定方法,然后... 在采用气相色谱法对SF6分解产物组分进行分析时,由于其分解产物组分的色谱峰存在重叠情况,造成定量计算的困难。本文采用高斯函数和迭代曲线拟合的数值方法进行色谱峰分离,推导了曲线拟合迭代的公式,采取了由宽逐严的峰位确定方法,然后利用迭代公式对峰宽和峰强进行计算,确定最终的各峰峰强和峰宽,从而分离出重叠信号。通过对近完全重叠与部分重叠两种重叠情况的模拟、导电微粒(含金属突出物和自由导电微粒)模拟缺陷局部放电下的分析计算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可用于SF6分解产物与故障缺陷间相对含量对应关系定量分析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分解组分 重叠信号 气相色谱法 曲线拟合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臂梁增强型光声光谱的SF_6特征分解组分H_2S定量检测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晓星 李新 +2 位作者 刘恒 李健 程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87-196,共10页
H_2S作为SF_6分解产生的关键特征组分,能够有效反映SF_6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内部绝缘故障的严重程度及故障是否涉及固体绝缘材料。采用新型硅微悬臂梁传声器与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搭建了悬臂梁增强型光声光谱痕量气体检测系统,以H_2S气... H_2S作为SF_6分解产生的关键特征组分,能够有效反映SF_6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内部绝缘故障的严重程度及故障是否涉及固体绝缘材料。采用新型硅微悬臂梁传声器与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搭建了悬臂梁增强型光声光谱痕量气体检测系统,以H_2S气体v1+v2+v3泛频吸收谱带中心波数为6 336.62 cm-1的吸收谱线作为研究对象,仿真研究了H_2S气体的红外吸收特性,试验研究了H_2S气体悬臂梁增强型光声光谱响应特性,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了H_2S气体光声信号与其体积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气体吸收未饱和的情况下,光声信号强度与H_2S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系统对N2中痕量H_2S的检测下限为0.84×10-6,对SF_6中痕量H_2S的检测下限为1.75×10-6。研究结果为采用SF_6分解组分法判断设备内部绝缘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特征分解组分 H2S 悬臂梁增强型光声光谱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解组分分析的SF_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9
8
作者 唐炬 杨东 +1 位作者 曾福平 张晓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1-54,共14页
随着全封闭式组合电器(GIS)设备在各电压等级中日益广泛应用,一旦发生绝缘故障将严重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GIS设备进行绝缘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降低其故障率和运维费用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基于分解组分分析(D... 随着全封闭式组合电器(GIS)设备在各电压等级中日益广泛应用,一旦发生绝缘故障将严重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GIS设备进行绝缘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降低其故障率和运维费用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基于分解组分分析(DCA)的SF_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进行综述,以推动该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步。首先,在分析国内外气体绝缘装备故障统计的基础上,介绍常见的绝缘故障及其诱因;其次从引发SF_6气体分解过程及机制出发,分析基于SF_6分解组分的故障诊断原理,重点评述SF_6故障分解特征产物,并对以分解组分比值为特征量的故障诊断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小结;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和尚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指出基于分解组分分析的SF_6设备绝缘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要点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组分分析 SF6 故障诊断 分解机制 特征比值 分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放电下微水对SF_6分解组分的形成及其影响规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唐炬 裘吟君 +2 位作者 曾福平 袁静帆 张晓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9,共7页
H2O是影响SF6在局部放电下形成最终分解组分、组分含量及其产气速率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机理及规律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研制的SF6局部放电分解试验平台,对不同H2O含量下SF6气体进行了48h局部放电分解试验,利用气相色谱检测得到... H2O是影响SF6在局部放电下形成最终分解组分、组分含量及其产气速率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机理及规律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研制的SF6局部放电分解试验平台,对不同H2O含量下SF6气体进行了48h局部放电分解试验,利用气相色谱检测得到了不同H2O含量的SF6在PD作用下所生成的各特征组分含量,并最终得到H2O对分解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H2O含量的增加会抑制CF4的生成,CO2的生成量高于CF4,对SO2F2和SOF2的生成均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且对SOF2的促进和抑制作用都强于SO2F2;当H2O含量较低时,随局部放电时间延长,SO2F2与SOF2的浓度比即(SO2F2)/(SOF2)逐渐减小,当H2O含量较高时,随局部放电时间的增加该比值逐渐增加。因此,利用SF6放电分解特征组分来诊断设备故障时必须考虑H2O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六氟化硫 组分分析 水分 分解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3I及微氧条件下放电分解组分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淞 李祎 +3 位作者 张晓星 卓然 王邸博 田双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735,共9页
CF_3I作为一种性能稳定且安全环保的强电负性气体近年来受到替代气体研究领域的关注,但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微氧对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影响鲜有研究。为此首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探究了CF_3I分解产生的CF_3·、CF... CF_3I作为一种性能稳定且安全环保的强电负性气体近年来受到替代气体研究领域的关注,但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微氧对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影响鲜有研究。为此首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探究了CF_3I分解产生的CF_3·、CF_2:自由基间相互反应生成C_2F_6等物质的能量变化,借助过渡态理论对反应路径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各分解组分的反应热及活化能;其次分析了微氧条件下CF_3I放电分解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及产物;最后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对CF_3I气体及CF_3I和O_2混合气体的放电分解组分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CF_3I放电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反应生成CF4、C2F6、C2F4、C2F5I的过程无能量势垒,产生C_3F_6和C_3F_8则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微氧条件下CF_3I放电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及组分分子与O·和O_2可以通过三条反应路径生成COF2;试验结果表明O_2的存在可促进消耗CF_3I,破坏其绝缘自恢复过程,使绝缘强度劣化;高气压条件下的CF_3I气体绝缘性能优于低气压,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理论 微氧 分解组分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金掺杂石墨烯对SF_6分解组分的气敏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晓星 黄蓉 +2 位作者 喻蕾 董星辰 桂银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8-1834,共7页
六氟化硫(SF_6)分解组分检测是诊断气体绝缘设备早期潜伏性绝缘故障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发现早期潜伏性故障可以有效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功能化石墨烯作为气敏材料在传感器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该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分... 六氟化硫(SF_6)分解组分检测是诊断气体绝缘设备早期潜伏性绝缘故障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发现早期潜伏性故障可以有效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功能化石墨烯作为气敏材料在传感器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该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了功能化石墨烯基材料即Au原子掺杂石墨烯对SF_6分解组分SO_2F_2、SOF_2、SO_2和H2S的气敏响应特性。理论计算了分解组分的分子吸附能,净电荷转移量,电子态密度,Mulliken电荷布居数,自旋磁矩,最高已占轨道,最低未占轨道等一系列表征气敏响应特性参量。结果表明:SO_2F_2、SOF_2和H2S三种特征气体在Au掺杂石墨烯(金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为较强烈的化学吸附效应,作用强度SO_2F_2>H2S>SOF_2,而SO_2在Au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作用介于物理吸附效应与化学吸附的临界状态。金掺杂石墨烯对SO_2F_2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性。仿真所得Au掺杂石墨烯对SF_6分解组分气敏响应特性结果,对实验探究用于SF_6绝缘设备的Au掺杂石墨烯气敏传感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六氟化硫分解组分 Au掺杂石墨烯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碳纳米管吸附SF_6放电分解组分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晓星 代自强 +2 位作者 孟凡生 裘吟君 唐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85-91,222,共7页
通过SF6分解气体组分及组分含量检测,可以判断气体绝缘电器组合(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内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类型及发展程度,对GIS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利用羧基修饰碳纳米管(SWNT-COOH)提高碳管的灵敏度... 通过SF6分解气体组分及组分含量检测,可以判断气体绝缘电器组合(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内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类型及发展程度,对GIS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利用羧基修饰碳纳米管(SWNT-COOH)提高碳管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来检测GIS中的SF6分解组分。根据第一性原理,采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动力学仿真软件对羧基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吸附SF64种主要分解组分SO2、SO2F2、SOF2和CF4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分析吸附过程中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作用距离、前线轨道和电子态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SWNT-COOH对于4种气体检测的选择灵敏度为SO2>SOF2>SO2F2>CF4,可以利用羧基修饰碳纳米管制备气体传感器检测SF6局部放电分解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SF6分解组分 羧基 单壁碳纳米管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SF_6分解组分红外光谱定量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谭志红 张晓星 +2 位作者 孙才新 陆国俊 杨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5,共7页
SF6气体分解组分的定量分析对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朗伯比尔定律进行气体红外定量分析时存在吸收系数的难确定性和多组分检测的繁琐性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采... SF6气体分解组分的定量分析对于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朗伯比尔定律进行气体红外定量分析时存在吸收系数的难确定性和多组分检测的繁琐性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采用了主成分回归分析的红外定量算法,并选取SO2F2、SOF2、SO23种分解组分及其特征吸收峰作为研究对象。该算法分别以光谱数据与气体体积分数作为输入和输出,建立了吸收光谱图与浓度信息的直接对应关系。试验配制了3种特征组分的含量样本,由训练样本获得光谱数据并依据算法建立了红外定量预测模型。通过比较主成分回归分析算法和拟合法的红外定量效果,表明了回归算法模型定量精度高于拟合法。检验样本和实测数据的预测结果都表明,该算法和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 分解组分 红外定量 光谱数据 主成分回归分析 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3I在微水条件下的放电分解组分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晓星 戴琦伟 +1 位作者 韩晔飞 肖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178,共7页
CF_3I可以作为SF6的替代气体而应用于各类气体绝缘设备中,而H_2O对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影响还鲜有研究。故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处于常温常压下含有微量水分的CF_3I放电分解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求完善CF_3I的替代理论。首先,根据热... CF_3I可以作为SF6的替代气体而应用于各类气体绝缘设备中,而H_2O对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影响还鲜有研究。故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处于常温常压下含有微量水分的CF_3I放电分解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求完善CF_3I的替代理论。首先,根据热力学理论求得CF_3I等主要分子的结构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各个CF_3I分解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获得CF_3I分子最可能的分解途径,并得到纯CF_3I气体的动态平衡过程;其次分析H_2O在放电环境下生成OH·和H·的反应路径;最后探讨在微水的影响下,CF_3I与H_2O在放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及产生的主要产物。研究结果表明:CF_3I直接吸附电子后分解成CF_3·和I-所需吸收的能量是最少的,因此该途径最为可行;H_2O分解产生H·和OH·最少,分别需要吸收377.58 k J/mol和488.29 k J/mol;微水的存在使得分解组分多样化和复杂化,破坏了CF_3I自身的动态平衡,由此降低CF_3I气体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进而减弱了其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水 放电 密度泛函理论 分解组分 分解途径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传感器检测SF_6放电分解组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晓星 刘王挺 +1 位作者 唐炬 孟凡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研制了一种用浓硫酸和浓硝酸修饰,以印制电路板为基底,用于检测SF6局部放电分解组分的碳纳米管传感器。分析了碳纳米管膜的导电模型,并通过真空下传感器的温度特性试验,对修饰前后的碳纳米管传感器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研制了一种用浓硫酸和浓硝酸修饰,以印制电路板为基底,用于检测SF6局部放电分解组分的碳纳米管传感器。分析了碳纳米管膜的导电模型,并通过真空下传感器的温度特性试验,对修饰前后的碳纳米管传感器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室采用SF6放电分解试验装置,用碳纳米管传感器对分解组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经混酸修饰后的样品制作出的传感器对SF6放电分解组分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此外,研究了温度对传感器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85℃时传感器表现出最强的吸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传感器 电学特性 温度 六氟化硫 分解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分解组分的二维相关光谱红外检测识别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星 王震 +1 位作者 胡耀垓 任江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75-1479,共5页
利用SF6局部放电分解组分的特点能够很好地监测GIS内部绝缘状态。为此,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来对SF6分解组分进行检测,发现其自身的吸收峰多且强,淹没了一些重要分解组分的信息。针对该难点,提出用二维相关光谱技术来对... 利用SF6局部放电分解组分的特点能够很好地监测GIS内部绝缘状态。为此,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来对SF6分解组分进行检测,发现其自身的吸收峰多且强,淹没了一些重要分解组分的信息。针对该难点,提出用二维相关光谱技术来对光谱进行宏观放大,依据其选峰原则,成功分析出了CF4、SOF4两种组分,使红外检测SF6分解组分的种类增至:SOF2、SO2F2、SF4、SOF4、CO、SO2、CF4共7种,该方法能够准确了解SF6的分解情况,满足GIS在线监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 六氟化硫 分解组分 四氟化碳 四氟化硫酰 二维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板缺陷开关柜局部放电与空气分解组分的关联特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晓星 周磊 +1 位作者 裘吟君 陈林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48-3954,共7页
空气开关柜在配电网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开关柜的局部放电监测,提出通过检测空气放电分解组分的方法进行非电法局部放电(PD)监测。在研制的空气局部放电试验平台上,放入针-板缺陷模型产生PD使空气发生分解产生特征气体,通过调节施... 空气开关柜在配电网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开关柜的局部放电监测,提出通过检测空气放电分解组分的方法进行非电法局部放电(PD)监测。在研制的空气局部放电试验平台上,放入针-板缺陷模型产生PD使空气发生分解产生特征气体,通过调节施加在针-板缺陷模型上的电压控制PD强度,利用烟气分析仪分析气体组分及其体积分数的同时,采用脉冲电流法检测放电量,探索气体分解组分、体积分数、产气速率与放电量的关联特性。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针-板缺陷模型产生的PD放电可使空气发生分解,生成CO、NO_2等特征气体,其气体的体积分数随着放电时间延长不断增加,放电前期气体体积分数随着放电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随着参与反应的物质不断减少,放电后期呈现饱和现象,且NO_2的饱和程度低于CO。CO和NO_2的产气速率由于气体浓度的饱和也呈现与放电量的线性饱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柜 空气分解 针-板缺陷 分解组分 放电量 局部放电 关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气体分解组分红外光谱信号的去噪与背景扣除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耀垓 张晓星 +1 位作者 王震 赵正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6-1171,共6页
SF6气体分解组分谱图中的噪声和背景是影响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关键。为此,根据SF6气体分解组分谱图背景信号处于低频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的SF6气体分解组分红外光谱信号背景扣除算法,首先对原始谱图进行小波去噪,然... SF6气体分解组分谱图中的噪声和背景是影响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关键。为此,根据SF6气体分解组分谱图背景信号处于低频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的SF6气体分解组分红外光谱信号背景扣除算法,首先对原始谱图进行小波去噪,然后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进行背景预扣除,并基于高斯函数一阶导数的特性进行峰形修正,最后得到扣除背景后的红外光谱信号。针对含曲线及斜坡背景的SF6放电分解组分SO2F2模拟红外谱图和SO2真实红外谱图的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红外光谱分析SF6分解组分时的噪声和背景干扰问题,有利于提高定量分析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分解组分 红外光谱 小波去噪 背景扣除 曲线背景 斜坡背景 小波多分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钛矿型(101)晶面吸附SF_6局部放电分解组分的气敏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晓星 董星辰 陈秦川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0-209,共10页
气体绝缘组合开关(GIS)内部的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气体SF_6分解,生成多种特征气体。通过检测特征气体的成分和浓度能够及早发现GIS设备内部潜伏性绝缘缺陷,在设备绝缘状况恶化前提前预警,避免突发性故障发生。作为气敏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 气体绝缘组合开关(GIS)内部的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气体SF_6分解,生成多种特征气体。通过检测特征气体的成分和浓度能够及早发现GIS设备内部潜伏性绝缘缺陷,在设备绝缘状况恶化前提前预警,避免突发性故障发生。作为气敏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TiO_2纳米管在GIS故障气体监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该文从微观层面上研究TiO_2纳米管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机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仿真计算了锐钛矿型TiO_2(101)晶面的完美晶面、缺陷晶面以及Pt掺杂晶面对特征气体SO_2、SOF_2、SO_2F_2的吸附参数,理论分析了气体分子与晶面的作用过程,建立起晶面导电性能与气体分子吸附的联系。此外,通过气敏实验研究了本征及Pt掺杂TiO_2纳米管传感器对SO_2、SOF_2、SO_2F_2的气敏响应,并基于仿真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完善了TiO_2纳米管的气敏机理,为制备GIS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的气敏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SF6分解组分 锐钛矿(101)晶面 气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传感器吸附机理及对SF6分解组分检测应用综述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晓星 方佳妮 +2 位作者 崔豪 桂银刚 陈达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4926-4941,共16页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气敏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结构中空的特性,在气敏传感器领域备受青睐。其气敏特性不仅体现在对于特定气体的优良响应特性,更在于对不同气体种类和浓度的识别能力。该文综述...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气敏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结构中空的特性,在气敏传感器领域备受青睐。其气敏特性不仅体现在对于特定气体的优良响应特性,更在于对不同气体种类和浓度的识别能力。该文综述了碳纳米管传感器的气体吸附机理,及其在检测电力系统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六氟化硫(sulfur hexafluoride,SF6)分解组分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其作为气体传感器对各种分解组分的实验检测和理论计算结论,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碳纳米管传感器在检测SF6分解组分方面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SF6分解组分 吸附机理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