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细节补充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婷 王怡坤 俞如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45,共2页
本文归纳总结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实施步骤,并围绕土壤取样的样品来源、是否进行选择性培养富集纤维素分解菌、以生理盐水替代蒸馏水进行菌悬液的浓度梯度稀释、降低培养基内的水分、按实验目的选择适宜的纤... 本文归纳总结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实施步骤,并围绕土壤取样的样品来源、是否进行选择性培养富集纤维素分解菌、以生理盐水替代蒸馏水进行菌悬液的浓度梯度稀释、降低培养基内的水分、按实验目的选择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的观察与鉴别方法诸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实验操作 细节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M理念下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项目式教学——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莹 李艳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44,共3页
本文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为例,探讨STEM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本项目以真实情境为驱动,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技术和数学方法,小组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本文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为例,探讨STEM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本项目以真实情境为驱动,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技术和数学方法,小组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理念 项目式教学 纤维素分解菌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疑点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辉 龙秋月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4-75,共2页
本文针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常见的四点疑问进行探讨,为该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培养基 分离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中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壹铭 卿逸 +4 位作者 龚家伟 叶小菠 廖雅情 刘鹏 姜立春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6-1326,共11页
为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培养基测定菌株透明圈大小;采用DNS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力,基于秸秆降解试验测定菌株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并通过模拟盆栽试验探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菌糠中筛选得... 为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培养基测定菌株透明圈大小;采用DNS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力,基于秸秆降解试验测定菌株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并通过模拟盆栽试验探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菌糠中筛选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JK-5,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纤维单胞菌属,命名为Cellulomonas sp.JK-5;经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可达228.16 U·mL^(-1);秸秆降解15 d后测得玉米秸秆失重率、半纤维素降解率以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60.09%,52.63%,49.30%。菌株JK-5处理玉米秸秆栽培的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促进小麦生长。因此,该菌株可作为降解农业废弃物的优质微生物资源,为快速降解玉米秸秆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纤维素分解 响应面优化 降解效果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熟牛粪中耐高温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其复合菌系的降解效果
5
作者 祝梦柳 王佳璐 +5 位作者 宋月 丁鑫 洪晓青 于洋 祝贺 李波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0-36,共7页
采用纤维素钠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自然发酵腐熟的牛粪中分离得到高效纤维素分解菌,通过16S rDNA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种进行鉴定。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筛选指标,基于滤纸酶活性测试和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系,并评价其对金针菇菌棒的... 采用纤维素钠平板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自然发酵腐熟的牛粪中分离得到高效纤维素分解菌,通过16S rDNA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种进行鉴定。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筛选指标,基于滤纸酶活性测试和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系,并评价其对金针菇菌棒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鉴定分别属于台湾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 taiwanensi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菌等比例复配得到复合菌系,其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25.22 U/mL,滤纸酶活性为14.95 U/mL。复合菌系对金针菇菌棒表现出较好的降解能力,降解率高达4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菌株筛选 牛粪 降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堆肥过程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常桂芳 祝梦柳 +3 位作者 邢艳霞 祝贺 李波 于洋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究牛粪堆肥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滤纸为碳源对牛粪堆肥不同时期的纤维素降解菌群进行培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50℃培养条件下堆肥0天、堆肥5天、堆肥15天牛粪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群所具有的特征菌落以... [目的]探究牛粪堆肥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滤纸为碳源对牛粪堆肥不同时期的纤维素降解菌群进行培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50℃培养条件下堆肥0天、堆肥5天、堆肥15天牛粪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群所具有的特征菌落以及特征菌落所属分类类别。[结果]经测定50℃分解滤纸的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从而深入了解在不同堆肥天数下发挥主要作用的特征菌落有哪些,为发现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并应用于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分析 纤维素分解 芽孢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副产物中优势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肖 陈永成 +3 位作者 黄嵘峥 许平珠 张凡凡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614,共8页
【目的】研究向日葵副产物中优势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为向日葵副产物发酵饲料提供基础。【方法】对向日葵副产物表面附着优势乳酸菌及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分离、提取鉴定,并分析优势菌种生理生化特征。【结果】分离出3株... 【目的】研究向日葵副产物中优势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为向日葵副产物发酵饲料提供基础。【方法】对向日葵副产物表面附着优势乳酸菌及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分离、提取鉴定,并分析优势菌种生理生化特征。【结果】分离出3株乳酸菌和4株纤维素分解菌。得到3株乳酸菌均为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4株纤维素分解菌中,菌株Z_(2)和Z_(1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X_(14)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X_(4)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3株乳酸菌在4、10、30和45℃及3%和6.5%的NaCl条件下生长良好,在pH 3.5~9可生长,在pH 3环境下不生长;4株纤维素分解菌中透明圈直径(D)/菌落直径(d)比值和酶活性按大小排序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阿氏芽孢杆菌。【结论】蒙氏肠球菌具有较强耐盐能力且温度适应范围广,但其产酸能力明显弱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4株纤维素分解菌在CMC糖化酶活力、滤纸酶活性及向日葵副产物的实际失重率中,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副产物 乳酸菌 纤维素分解 分离 鉴定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群筛选及其分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得武 姚拓 +4 位作者 杨巧丽 韩华雯 张英 卢虎 滚双宝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59,共7页
为获得能够在常温条件下(28~32℃)快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群体,利用限制性培养基从不同材料(森林腐殖质、腐烂的玉米秸秆、牛场料槽旁土样、麦垛底部土样和牛鸡粪混合储粪池中土样)的土样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群,采用失重法测... 为获得能够在常温条件下(28~32℃)快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群体,利用限制性培养基从不同材料(森林腐殖质、腐烂的玉米秸秆、牛场料槽旁土样、麦垛底部土样和牛鸡粪混合储粪池中土样)的土样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群,采用失重法测定菌群对不同纤维材料的分解能力及其在不同初始酸碱条件下的分解特性,用固体平板法对其菌株组成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筛选的纤维素分解菌群中,以牛鸡粪混合储粪池土样筛选的菌群分解效果最佳,该菌群48h能将培养基内滤纸分解成糊状;6d对滤纸、玉米秸秆、稻草秸秆、小麦秸秆、柞木木屑和杨木木屑分解率分别为94.95%,48.52%,45.05%,44.30%,11.00%,1.22%。在发酵液初始pH5~11范围内,对滤纸分解率超过84.59%,并将反应体系pH 最终调节稳定在8.5~8.8;该菌群经分离纯化得到的8株真菌、6株细菌和3株放线菌相互接种构建的人工菌群不具备纤维素分解能力。筛选的纤维素分解菌群能够高效分解纤维素,同时对秸秆类木质纤维材料也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菌群 纤维素分解 木质纤维素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构建及其对秸秆的分解特性 被引量:46
9
作者 牛俊玲 崔宗均 +1 位作者 李国学 王伟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5-799,共5页
选以高温期的堆肥样品为材料,经过多代淘汰及不同系之间的组配,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分别以滤纸、脱脂棉、稻秸和锯末为碳源时,该复合系对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滤纸和脱脂棉分解活性强,对纤维素含量较低、木质素... 选以高温期的堆肥样品为材料,经过多代淘汰及不同系之间的组配,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分别以滤纸、脱脂棉、稻秸和锯末为碳源时,该复合系对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滤纸和脱脂棉分解活性强,对纤维素含量较低、木质素含量相对高的锯末分解率最低。对稻秸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在发酵初期对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分解利用率远远高于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稻秸重量的变化与发酵液的pH变化有很大的一致性,发酵前5d内复合系对纤维素的分解活性最高。到发酵结束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7.39%和43.76%,而木质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几乎不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纤维素分解 复合系 稻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对不同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作用 被引量:72
10
作者 赵小蓉 林启美 +3 位作者 孙焱鑫 王幼珊 张有山 张美庆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14,共3页
经过CMC平板、滤纸液化和摇瓶培养试验 ,发现 6株菌中 ,产黄纤维单胞菌 (CellulomonasFlav igena)和康氏木霉 (Trichodermakonigii)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能力比较强 ,对来源不同的纤维素类物质分解能力差异很大 ;真菌与细菌一起接种时 ,... 经过CMC平板、滤纸液化和摇瓶培养试验 ,发现 6株菌中 ,产黄纤维单胞菌 (CellulomonasFlav igena)和康氏木霉 (Trichodermakonigii)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能力比较强 ,对来源不同的纤维素类物质分解能力差异很大 ;真菌与细菌一起接种时 ,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速度明显高于其中任何一个单一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分解 分解作用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4
11
作者 蔡燕飞 李华兴 +3 位作者 彭桂香 刘远金 蔡爱华 赵肃清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获得具有高效分解纤维素功能的一组混合菌株,经分离纯化得3个菌株D1、D2和D3,利用16SrDNA测序鉴定,这些菌株分别是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比较各单个菌株及其相互混合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获得具有高效分解纤维素功能的一组混合菌株,经分离纯化得3个菌株D1、D2和D3,利用16SrDNA测序鉴定,这些菌株分别是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比较各单个菌株及其相互混合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以及它们对滤纸和香蕉杆的分解效果,发现各单一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但混合菌群效果最好,其CMC酶相对活性为0.93cm/d,说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纤维素类物质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纤维素 16S r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花卉秸秆混合堆肥性状表征及纤维素分解菌群选育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邱向阳 陆文静 +3 位作者 王洪涛 黄鼎曦 黄得扬 高海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4-261,共8页
利用小型堆肥反应器 ,以蔬菜和花卉秸秆为堆肥生料 ,研究了蔬菜 花卉秸秆混合堆肥体系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质量比为 2∶3的蔬菜和花卉秸秆在容积为 10 0L的反应器中 ,通气量为 0 3m3h-1的条件下能达到较理想的发酵状态。在秸秆... 利用小型堆肥反应器 ,以蔬菜和花卉秸秆为堆肥生料 ,研究了蔬菜 花卉秸秆混合堆肥体系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质量比为 2∶3的蔬菜和花卉秸秆在容积为 10 0L的反应器中 ,通气量为 0 3m3h-1的条件下能达到较理想的发酵状态。在秸秆堆肥体系中 ,以纤维素为惟一碳源筛选到一批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 ,初步统计有 32种表现型 ,其中 7种为真菌 ,2 5种为细菌。通过微生物正交实验 ,得到 4组高效组合菌剂 (共 15种表现型 ) ,能在 3d内快速启动滤纸条降解。该研究为下一步花卉秸秆高效复合降解菌剂的研制 ,以及解决混合发酵过程中蔬菜和花卉秸秆发酵不同步问题提供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堆肥 花卉秸秆 纤维素分解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淑霞 王鸿斌 +3 位作者 赵兰坡 吴海文 张洪梅 秦治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996,共6页
采用培养实验,研究了在添加有机物料的条件下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目的在于探讨黑土有机质变化的微生物机理,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及其组合,以期将之用于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发挥微生物在生态系统... 采用培养实验,研究了在添加有机物料的条件下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目的在于探讨黑土有机质变化的微生物机理,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及其组合,以期将之用于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发挥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添加有机物料培养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与纤维素分解菌的种类与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纤维素分解菌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不同,多种菌株联合接种比单一接种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要强。所选择的4株菌株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mum Rifai,Mycol)比绿色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P.karsten,Finl.)、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在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玉米秸秆 土壤有机质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肠道木质素及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云航 王巍 +2 位作者 李秋菊 马红霞 娄玉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
利用刚果红法、Azure-B平板法从白蚁肠道中分离出5株同时具有木质素降解和纤维素分解功能的菌株,选取其中分解功能最强的菌株MX5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RNA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产酶条件优化试... 利用刚果红法、Azure-B平板法从白蚁肠道中分离出5株同时具有木质素降解和纤维素分解功能的菌株,选取其中分解功能最强的菌株MX5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RNA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产酶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X5以w=0.5%秸秆为碳源,w=0.5%酵母粉和硫酸铵混合物为氮源,初始pH8.0,37℃摇瓶培养96 h,接种量为1%时,产酶活性最高。筛选出产酶活性优良的菌株,对提高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木质素分解 纤维素分解 鉴定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腐解稻草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田慧 肖启明 +2 位作者 谭周进 肖克宇 肖嫩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了研制1种用于早稻秸秆还田的生物助腐剂,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到了1株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CMC-Na酶活为3.2U,0.1%的尿素最适合该菌产纤维素酶,14d左右能够基本完成稻草的腐解过程,在19d内对早稻秸秆的腐解失重率为56.97%,比对照提高... 为了研制1种用于早稻秸秆还田的生物助腐剂,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到了1株好气性纤维素分解细菌,CMC-Na酶活为3.2U,0.1%的尿素最适合该菌产纤维素酶,14d左右能够基本完成稻草的腐解过程,在19d内对早稻秸秆的腐解失重率为56.97%,比对照提高了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稻草 生物制剂 稻草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许修宏 肖玉珍 +1 位作者 陈建平 李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30-333,共4页
从土壤、马粪、牛粪等材料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高温细菌3个菌群,中温放线菌3株,中温真菌3株。在稻草培养基中,B1菌群的纤维素酶活力为5.66mg·(g·h)-1,A3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6.55mg... 从土壤、马粪、牛粪等材料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高温细菌3个菌群,中温放线菌3株,中温真菌3株。在稻草培养基中,B1菌群的纤维素酶活力为5.66mg·(g·h)-1,A3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6.55mg·(g·h)-1,F3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5.76mg·(g·h)-1,稻草经B1,A3,F3分解后,其中的粗纤维含量分别降至6.69%,6.26%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酶活力 分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白蚁中分离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及其产酶性质 被引量:20
17
作者 何刚强 堵国成 +1 位作者 刘立明 霍光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5,共4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惟一碳源对白蚁悬液进行富集培养,并从中分离菌株32株,通过纤维素刚果红初筛平板获得透明圈较大的8株菌,在此基础上进行摇瓶复筛,得到1株酶活较高的菌株(B3)。同时对其酶促反应温度、稳定性及其酶作用底物进...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惟一碳源对白蚁悬液进行富集培养,并从中分离菌株32株,通过纤维素刚果红初筛平板获得透明圈较大的8株菌,在此基础上进行摇瓶复筛,得到1株酶活较高的菌株(B3)。同时对其酶促反应温度、稳定性及其酶作用底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MCase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50℃,且在该温度下有较强的稳定性,保温30 min酶活基本保持不变,60 min酶活损失约14%,菌株B3所产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粉有较强的水解能力,同时对滤纸和脱脂棉也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纤维素分解 酶活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的稳定性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伟东 崔宗均 +3 位作者 杨洪岩 朴哲 刘建斌 吕育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1,共5页
对筛选到的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通过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了菌种的组成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连续继代培养的第74~83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没有变化,非常稳定.多代继代培养过程中各代的pH值变化趋势一致,pH值从发酵开始的8.... 对筛选到的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通过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了菌种的组成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连续继代培养的第74~83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没有变化,非常稳定.多代继代培养过程中各代的pH值变化趋势一致,pH值从发酵开始的8.7下降到纤维素旺盛分解时的6.5以下;随着分解结束,pH值逐渐恢复到发酵开始时的水平并保持稳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多代继代培养后复合系各代的滤纸纤维素分解率和CMC糖化差异很小;在发酵液起始pH 4~10的范围内,复合系对pH值具有缓冲能力,并正常分解纤维素;经过70~100℃高温处理10min后再转接的复合系对纤维素仍然具有分解能力,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微生物复合系 稳定性 变性梯度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产酶条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崔宗均 朴哲 +2 位作者 王伟东 苏宝林 于会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用CMC糖化力法和纤维素减重法探讨了对一组高效稳定的纤维素分解细菌复合系MC1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在6种纤维素材料中,可直接利用的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C源(如滤纸、棉花)存在下表现出高活性;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作N源时的纤维素酶活性... 用CMC糖化力法和纤维素减重法探讨了对一组高效稳定的纤维素分解细菌复合系MC1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在6种纤维素材料中,可直接利用的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C源(如滤纸、棉花)存在下表现出高活性;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作N源时的纤维素酶活性远高于硝酸铵、尿素等无机N源;以滤纸和酵母粉作为惟一C、N源时,最适发酵浓度分别为0.5%和0.125%,其产酶最高峰均出现在发酵第5d。MC1最适纤维素分解温度为55℃,但60℃以上的高温抑制MC1纤维素分解酶;MC1的最适氧气浓度为0.01~0.04mg·L-1,过高过低的氧气浓度均抑制纤维素分解。MC1的微好氧特点对堆肥工程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 复合系MCl 产酶条件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金海洋 姚政 +2 位作者 徐四新 杨建军 蒋小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83-85,共3页
在水稻 西瓜轮作模式中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中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可以显著降低水稻秸秆的强度 ,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在不同时期... 在水稻 西瓜轮作模式中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中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可以显著降低水稻秸秆的强度 ,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在不同时期可以增加秸秆的降解率 5 .5 %~ 10 .7% ,增加下季作物西瓜产量6 .0 %~ 10 .0 %和糖度 9.1%~ 11.9%。秸秆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还田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 ,用地养地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解决秸秆问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菌剂 水稻秸秆 田间降解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