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的冲积平原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
1
作者 张晓露 韩存亮 +4 位作者 邓一荣 王俊 林龙勇 王进进 李永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I0001,共8页
为探讨冲积平原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现状,以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 为探讨冲积平原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现状,以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及污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Cd、Hg、As、Pb、Cr、Cu、Ni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0.150、1.02、16.72、57.61、49.86、25.85、15.26、94.03 mg/kg,其中Cd和Hg的平均值高于珠江三角洲土壤背景值。区域内主要污染重金属为Hg和Pb,超标点位占比分别为26.25%和27.50%,受污染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流西侧;Cd、As、Cu、Zn污染程度较轻,超标点位占比均不超过5%;Cr和Ni均未超标。多元统计分析和PMF模型显示,Cd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As、Cu、Cr、Ni和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和Pb受工业源和交通源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平原 土壤 重金属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 S估计
2
作者 林铭炜 李文强 +1 位作者 许秀琴 刘健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81,共16页
针对基于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S估计方法过于依赖非负初始随机数据以及特意设计的非负训练方法,导致模型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其主要思想包括三部分:将非负性约束从决策参数... 针对基于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S估计方法过于依赖非负初始随机数据以及特意设计的非负训练方法,导致模型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其主要思想包括三部分:将非负性约束从决策参数转移到输出的隐因子,并通过单元素映射函数连接它们;运用结合动量方法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有效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与估计精度;给出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的详细算法和结果分析。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2个动态QoS数据集上的实证研究表明,与最先进的QoS估计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隐因子分解分析 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 无约束非负 动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秩自适应贝叶斯张量分解模型的交通流量数据修复方法
3
作者 郝威 刘芳 +3 位作者 王晓璐 张兆磊 许晗萌 唐进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针对传输线路故障、通信故障等原因造成智能交通系统在某时刻或时段无法识别到车辆,导致数据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秩自适应贝叶斯张量分解模型的交通流量数据修复方法.首先,考虑交通数据的时空相关性,基于张量模型构建数据结构.其次... 针对传输线路故障、通信故障等原因造成智能交通系统在某时刻或时段无法识别到车辆,导致数据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秩自适应贝叶斯张量分解模型的交通流量数据修复方法.首先,考虑交通数据的时空相关性,基于张量模型构建数据结构.其次,使用贝叶斯模型在张量分解的参数和超参数上设置灵活的先验和超先验分布,构建秩自适应算法解决张量分解模型的秩选择问题.最后,采用长沙市车辆牌照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LPR)系统记录的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28日793个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数据,检验在不同的张量数据结构、丢失方式、丢失率以及张量分解秩的情况下该模型的数据修复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秩自适应算法能够捕捉张量分解最佳秩的大小,避免预设秩过大导致的过拟合现象;与传统的CP分解(CANDECOMP/PARAFAC decomposition)和均值法相比,本文所提算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丢失率达到30%的情况下降低了20%,有效提升了交通流量数据修复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交通流量预测、交通出行时空特征分析中的数据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数据修复 秩自适应贝叶斯张量分解模型 车牌识别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定制协同开发任务分解模型 被引量:20
4
作者 包北方 杨育 +1 位作者 李斐 薛承梦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37-1545,共9页
针对目前产品定制协同开发任务分解缺乏综合定量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任务粒度、任务耦合度、任务均衡度的任务分解系统模型。对产品定制协同开发过程进行分析,给出了任务粒度、任务耦合度、任务均衡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提出... 针对目前产品定制协同开发任务分解缺乏综合定量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任务粒度、任务耦合度、任务均衡度的任务分解系统模型。对产品定制协同开发过程进行分析,给出了任务粒度、任务耦合度、任务均衡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综合定量分析的产品定制任务分解系统模型。以某风机产品研发项目为例,验证了任务分解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定制 协同开发 任务分解模型 产品开发 风机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解模型的全过程节能减排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但智钢 段宁 +1 位作者 郭玉文 李旭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2-857,共6页
依据因子分解模型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全过程节能减排控制节能指数和减排指数定量化计算方法,提出全过程控制指数评价的重要原则,并对不同国家各因子的节能效果和SO2减排作用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我国1986-2005年全过程控制节能指... 依据因子分解模型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全过程节能减排控制节能指数和减排指数定量化计算方法,提出全过程控制指数评价的重要原则,并对不同国家各因子的节能效果和SO2减排作用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我国1986-2005年全过程控制节能指数只有0.6,低于发达国家1973-1990年的0.86;我国1995-2005年SO2减排指数为0.75,远低于日本1975-1996年的1.07.我国技术进步和末端治理的节能减排指数偏低,现阶段我国应加强技术进步和末端治理的减排能力建设,同时注意结构调整,发挥其应有的节能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SO2 评价方法 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端元的混合像元线性分解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明忠 亓洪兴 +1 位作者 肖功海 舒嵘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7-361,共5页
从理论上阐述了混合像元的产生机理和混合像元线性分解模型,研制了一套地面成像光谱实验系统,直接获取了高精度的端元光谱数据,通过像元合并的方式构造混合像元,针对不同丰度的非立体空间混合像元端元,分析了根据线性分解模型加权计算... 从理论上阐述了混合像元的产生机理和混合像元线性分解模型,研制了一套地面成像光谱实验系统,直接获取了高精度的端元光谱数据,通过像元合并的方式构造混合像元,针对不同丰度的非立体空间混合像元端元,分析了根据线性分解模型加权计算得到的光谱与实际混合光谱的误差,进而论证了线性分解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光谱成像 混合像元分解 线性分解模型 端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技术融合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苗红 赵润博 +2 位作者 黄鲁成 吴菲菲 娄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8,共8页
从技术角度选取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和技术交叉融合强度4个驱动因素,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对技术融合度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以工程领域BIM技术为实证对象,得到如下结论:技术广度对于技术融合度的驱动程度最大;技术... 从技术角度选取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和技术交叉融合强度4个驱动因素,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对技术融合度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以工程领域BIM技术为实证对象,得到如下结论:技术广度对于技术融合度的驱动程度最大;技术广度、技术融合深度、技术规模3项为正向驱动,而技术融合交叉强度为双向驱动;在驱动因素作用下,BIM专利在2012年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专利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该研究框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分解模型 技术融合 驱动因素 BIM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的森林叶面积指数反演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丽 张晓丽 焦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4-129,共6页
在叶面积指数(LAI)遥感估算中,常用的基于统计的遥感反演方法难以处理"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的难题,该文从研究地物组分物理结构着手,采用像元分解的方法建立LAI的遥感反演模型,不仅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而且反演方法简便可行... 在叶面积指数(LAI)遥感估算中,常用的基于统计的遥感反演方法难以处理"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的难题,该文从研究地物组分物理结构着手,采用像元分解的方法建立LAI的遥感反演模型,不仅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而且反演方法简便可行、具有普适性。该研究先对TM数据做最小噪声分离(MNF)并基于影像本身选择端元,经混合像元分解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再根据植被覆盖度与LAI的关系,用多次散射过程冠层模型求解迭代的方法逐步逼近准确的LAI值。最终选择植被、土壤、水体和水泥建筑4个端元,采用非限制性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来分解影像,4个端元分解影像的平均误差为0.0028,端元质量好,分解效果较好。结果证明: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和多次散射过程冠层模型相结合来反演森林叶面积指数的方法,能很好的预测森林LAI;研究区样点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度R2为0.8219,均方根误差RMSE为0.368,两者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该研究可为森林资源遥感定量估算提供技术支撑,为森林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调整与辅助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 估算 叶面积指数 混和像元分解模型 多次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流量宏观行为分析的一种时序分解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光 龚俭 丁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大规模网络中的流量行为体现为一个相当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还没有成熟的方法 .文章考虑网络流量非线性的特点 ,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将流量时间序列分解成趋势成分、周期成分、突变成分和随机成分 .根据分解 ,利用相... 大规模网络中的流量行为体现为一个相当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还没有成熟的方法 .文章考虑网络流量非线性的特点 ,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将流量时间序列分解成趋势成分、周期成分、突变成分和随机成分 .根据分解 ,利用相应的数学工具分别建模四个相对简单的子成分以仿真复杂流量 .使用分解模型分析CER NET主干网络和NSFNET主干网络的长期流量行为 ,并将分析结果同传统的ARIMA季节模型比较 .通过比较仿真自相关函数和预报误差 ,发现分解模型在描述流量宏观行为时具有简单和高精度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 宏观行为 非线性 分解模型 成分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京津冀地区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庄立 王红瑞 张文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0-298,共9页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分析其用水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用水总量变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了2003—2013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分析其用水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用水总量变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了2003—2013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10年间下降了8.84%,是京津冀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主要影响因素;规模效应10年间累计增加了267.95×10~8m^3,是导致产业用水量增长的唯一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倾向于减少产业用水量,分别累计减少124.17×10~8和164.11×10~8m^3;技术效应是北京产业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0年间累计减少了79.14%的产业用水量;而天津的结构效应要强于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81.17%和73.71%的产业用水量;河北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51.37%和68.33%的产业用水量,相比京津仍有较大潜力.研究显示,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技术是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压力的有效途径,未来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应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分解模型 用水量 时空分异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伟林 黄贤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35,共4页
文章通过分解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变动由行业碳排放强度和行业产出份额共同作用。相对于行业产出份额,行业碳排放强度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变动影响更大。而工业行业对整... 文章通过分解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变动由行业碳排放强度和行业产出份额共同作用。相对于行业产出份额,行业碳排放强度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变动影响更大。而工业行业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贡献较大,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尤其是研究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上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因素分解模型 工业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图像分解模型的模糊掌纹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洪丹枫 潘振宽 +2 位作者 苏健 魏伟波 王国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37-1746,共10页
针对掌纹图像在进行非接触式采集时易产生离焦模糊图像,从而导致系统识别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VO图像分解模型的模糊掌纹识别方法.首先建立高斯离焦退化模型模拟图像的模糊过程,通过对模糊原理的研究与分析得出在图像模糊过程中存... 针对掌纹图像在进行非接触式采集时易产生离焦模糊图像,从而导致系统识别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VO图像分解模型的模糊掌纹识别方法.首先建立高斯离焦退化模型模拟图像的模糊过程,通过对模糊原理的研究与分析得出在图像模糊过程中存在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从图像层次结构划分可表现为图像的结构层;然后使用VO图像分解模型得到模糊掌纹的结构层图像;为了提高特征的可区分性,采用分块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提取结构层中的稳定特征;最后采用归一化相关性分类器度量特征间的相似度.在清晰PolyU掌纹库和模糊PolyU掌纹库上进行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掌纹库上获得较优的识别精度,且识别结果较为稳定;在模糊PolyU掌纹库中的等错误率最小可达0.309 1%,优于传统高性能掌纹识别方法;且进行一次身份辨识的时间小于1.3s,满足实时性要求,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掌纹识别 VO图像分解模型 分块的梯度方向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DCP溶液的热分解模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泽 陈利平 +1 位作者 陈网桦 马莹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73-1779,共7页
准确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有助于人们采取各种安全措施预防和控制物料热失控导致的燃烧爆炸事故。以4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2,2,4-三甲基戊二醇二异丁酯(DIB)溶液为研究对象,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设备(VSP2)进行了量热实验... 准确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有助于人们采取各种安全措施预防和控制物料热失控导致的燃烧爆炸事故。以4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2,2,4-三甲基戊二醇二异丁酯(DIB)溶液为研究对象,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设备(VSP2)进行了量热实验,并采用TSS软件(Thermal Safety Software)对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两种分解模型:"N级+N级"模型(模型1)和"N级+自催化"模型(模型2),采用Friedman法和非线性拟合方法求算其动力学参数。在运用所建立的两种模型拟合曲线时,发现两种模型对同种量热模式数据拟合的相关系数非常接近,说明单一量热模式在求算动力学上存在局限性。联合采用基于动态扫描模式的DSC数据及基于绝热模式的VSP2数据共同求算动力学,发现相对于模型2,模型1可以更好地反映分解过程,其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15.5 kJ·mol^(-1)和135.7 kJ·mol^(-1),指前因子的对数分别为28.3和31.6,反应级数分别为0.40和0.84。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不同量热模式的数据求算动力学有助于确定正确的动力学模型,从而获得准确的动力学参数,并克服单一量热模式下动力学求算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 量热模式 40%DCP溶液 动力学 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分解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成芳 高人 +2 位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钟羡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3,共7页
森林凋落物分解模型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对凋落物失重率的简单描述到广为人知的单指数分解模型,随着对凋落物分解研究的深入,双指数模型、三指数模型也应运而生。国外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欧洲温带森林、北方... 森林凋落物分解模型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对凋落物失重率的简单描述到广为人知的单指数分解模型,随着对凋落物分解研究的深入,双指数模型、三指数模型也应运而生。国外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欧洲温带森林、北方森林。国内的研究也正在经历一个应用、改进和开发的过程,目前还主要处在应用和改进的阶段。为了准确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C等元素的动态,急需建立适合于我国各类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模型。本文回顾了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模型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模型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晏永刚 任宏 况明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4,共6页
在分析区域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了区域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进而以重庆市为例,采集重庆市1997-2009年的能源、人口、经济等基础数据对碳... 在分析区域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了区域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进而以重庆市为例,采集重庆市1997-2009年的能源、人口、经济等基础数据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随时间序列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二者的演变趋势极为相似,均表现为明显的两阶段(平稳演进和快速演进)特征。碳排放变化因素分析显示,经济发展因素对人均碳排放量的贡献值逐年增大,构成拉动重庆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因素对人均碳排放量发挥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随研究时序逐渐增强;而能源结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量的抑制效应不太明显。最后提出了控制重庆市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碳排放 因素分解模型 驱动因素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三层分解模型热红外影像空间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文奇 巩彩兰 +2 位作者 胡勇 宋文韬 匡定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9,共7页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是地-气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地表温度数据,研究改进了一种热红外遥感数据降尺度方法,并以上海市Landsat8 OLI/TIRS影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实验验证,归一化植被指...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是地-气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地表温度数据,研究改进了一种热红外遥感数据降尺度方法,并以上海市Landsat8 OLI/TIRS影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实验验证,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被分解为低频层、边缘层和细节层,其中边缘层和细节层按比例增加到热红外数据中.并与经典的热红外降尺度方法 Dis Trad算法和Ts HARP算法作为对比,将模拟的地表温度(270 m)作为降尺度数据源实现LST降尺度(90 m).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降尺度方法都保留原有的地表温度的空间特征,但Dis Trad算法和Ts HARP算法增加了真实数据中并不存在的温度差异;改进的三层分解模型地表温度的均方根误差为0. 913 K,与Dis Trad方法和Ts HARP算法相比精度分别提高了0. 937 K和0. 83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降尺度 三层分解模型 热红外影像 地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单耗分解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单葆国 杨露露 +2 位作者 李言章 周峰 肖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69,共4页
为分析国民经济用电单耗的变化规律,采用单耗分解模型对影响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用电单耗的影响程度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山东省为例,分析近年来山东省用电单耗的变化情况,定量计算各影响因素对用电单耗变化的贡献率,并与东部沿... 为分析国民经济用电单耗的变化规律,采用单耗分解模型对影响用电单耗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用电单耗的影响程度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山东省为例,分析近年来山东省用电单耗的变化情况,定量计算各影响因素对用电单耗变化的贡献率,并与东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用电单耗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预测未来山东省用电单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是影响用电单耗变化的2个主要因素。单耗分解模型为用电单耗分析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数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 产业结构 用电单耗 单耗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1,1)分解模型与ARIMA模型在岩溶地下水模拟中的对比研究——以柳林泉流量模拟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华敏 吴敬 +3 位作者 赵娇娟 郝永红 王亚捷 曹碧波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的模型,将模型外推,获得第2阶段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然后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减去同期实测流量,获得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GM(1,1)分解模型的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柳林泉衰减量为2.26m3/s;ARIMA模型的结果为2.32m3/s;与同期实际衰减量2.27m3/s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44%和2.20%,表明两种模型都适用于泉水流量的模拟。对比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柳林泉流量衰减的贡献,两个模型得到同样结果,即人类活动的贡献是气候变化的8~9倍。实证研究显示,GM(1,1)模型适用于指数序列的模拟,对具有周期波动的泉水流量,可通过周期修正提高精度;而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泉水流量相对于降水量的时间滞后效应,能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与降水量的量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分解模型 ARIMA模型 分时段分析 岩溶泉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能效影响因素的拉氏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忠富 侯建朝 王绵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75-77,共3页
文章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对我国电力能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确定,通过1980~2006年数据进行了实证令析,发现总体电耗强度变化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电耗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给出了电能对其他能源的替代作用、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技术... 文章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对我国电力能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确定,通过1980~2006年数据进行了实证令析,发现总体电耗强度变化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电耗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给出了电能对其他能源的替代作用、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三者共同影响产业电耗强度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耗强度 拉氏因素分解模型 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高光谱反演混合光谱空间信息分解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邦龙 王先华 +2 位作者 朱进 易维宁 方廷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4-738,共5页
水体高光谱中的混合效应问题是水体定量遥感中的难点。已有研究表明,仅依赖标量光谱信息难以解决复杂的水体混合光谱问题。广域水体污染物除光谱信息之外,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性。充分利用其空间维信息,可以作为遥感光谱维信息的有... 水体高光谱中的混合效应问题是水体定量遥感中的难点。已有研究表明,仅依赖标量光谱信息难以解决复杂的水体混合光谱问题。广域水体污染物除光谱信息之外,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性。充分利用其空间维信息,可以作为遥感光谱维信息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水体复杂光谱的解混。以巢湖为例,HJ-1A HSI高光谱数据为数据源,辅以水面光谱测量数据,在空间地统计学和遗传算法理论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中的变异函数模拟相邻空间两像元的分布差异,将邻域像元空间变异函数作为遗传算法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协同克里格遗传算法的湖泊水体高光谱反演混合光谱空间信息分解模型,并对悬浮物浓度反演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混合光谱分解模型相比,混合光谱空间信息分解模型对悬浮物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2,均方根误差9.25mg·L^(-1),相关系数提高了8.9%,均方根误差下降了2.78 mg·L^(-1),表明该模型对悬浮物浓度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该方法将水体的空间信息与光谱信息有效结合,可以避免水色参数光谱信号弱导致反演结果失真,同时由于高光谱波段多、信息量大,带来信息提取计算量大而复杂等问题,也为复杂水体混合光谱模型的求解和模型反演精度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混合光谱分解模型 空间维 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