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分解分析的中国建筑业碳增长影响因素识别
1
作者 闫辉 何晓晴 张磊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建筑业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为识别建筑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1997—2017年的数据,构建碳排放核算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从能源和部门两个层面进行分解。结果显示,最... 建筑业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为识别建筑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1997—2017年的数据,构建碳排放核算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从能源和部门两个层面进行分解。结果显示,最终需求规模效应是拉动建筑业碳排放增长最关键的因素,碳排放强度效应一直对碳排放增长起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增长而减弱,部门关联效应在多数时候起抑制作用;在能源层面,煤炭和电力贡献最大;在部门层面,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碳排放 影响因素 结构分解分析 部门关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赵志耘 杨朝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83,共9页
本文基于生产部门、居民生活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水泥生产量的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考察样本期间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本文基于生产部门、居民生活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水泥生产量的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考察样本期间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跨越了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但仍处于从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的过渡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是这一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正向驱动力,能源利用效率则是碳排放的主要负向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LMDI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O-SDA模型的广东省外贸隐含碳的分解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唐德才 王云 +1 位作者 仲凤霞 李长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本文运用1997—2011年投入产出的数据,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广东省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1年,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增长的贡献高达4.27亿吨;进口碳减排量增加了3.2... 本文运用1997—2011年投入产出的数据,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广东省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1年,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增长的贡献高达4.27亿吨;进口碳减排量增加了3.23亿吨。技术效应对出口隐含碳的贡献值为-3.42亿吨;进口碳减排量减少了2.87亿吨。结构效应对进出口隐含碳的作用较弱,总体来说都是有利于其碳排放量的减少。②机械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增加最多的部门,纺织服装业是出口隐含碳减少最多的部门,进口碳减排量增长最多的部门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进口碳减排量减少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隐含碳 驱动因素 结构分解分析(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红敏 《财贸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66-73,共8页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可以将中国1992—1997年以及1997—2002年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又进一步分解为能源利用技术效应和中间投入技术效应。结果显示: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隐含...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可以将中国1992—1997年以及1997—2002年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又进一步分解为能源利用技术效应和中间投入技术效应。结果显示: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隐含能出口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应应是减少隐含能出口的关键因素,但并非绝对,1992—1997年,技术效应增加了隐含能的出口,而在1997—2002年间,技术效应对减少隐含能出口有很大作用。在技术效应中,中间投入技术效应的影响在各部门间的变化不大,能源利用技术效应在部门间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各部门技术效应的影响方向具有主导作用,特别是在1997—2002年其作用更加明显。而出口结构效应虽然对隐含能出口变化的影响不大,但是也经历了从增加隐含能出口到降低隐含能出口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能 结构分解分析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企业职工收入差距测度及分解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任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利用2005—2006年期间的中国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测算了企业职工收入差距;利用八个行业特征的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估算了行业收入方程,进而用费景汉—拉尼斯的分解方法对我国企业职工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我们发现,行业的所... 本文利用2005—2006年期间的中国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测算了企业职工收入差距;利用八个行业特征的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方法估算了行业收入方程,进而用费景汉—拉尼斯的分解方法对我国企业职工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我们发现,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和国家垄断依然是我国行业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两者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4,但在本文的考察期间两者的综合贡献率正在下降;行业生产效率和资本密集程度等经济发展因素的差异是当前我国工业行业收入差距产生的首要原因;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助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缩小;行业的就业规模、性别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对行业收入差距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分解分析的宏观能源效率评价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鹏 B.W.Ang 周德群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7年第5期5-8,共4页
在回顾几个常用能源效率指标的基础上,指出它们的一个严重缺陷是在评价能源效率时将一些非效率因素也归因于能源效率的变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基于指数分解分析的宏观能源效率评价方法,讨论了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注... 在回顾几个常用能源效率指标的基础上,指出它们的一个严重缺陷是在评价能源效率时将一些非效率因素也归因于能源效率的变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基于指数分解分析的宏观能源效率评价方法,讨论了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一个实际算例。最后提出了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指数分解分析 指标 能耗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视角的中国石油消费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固望 王安建 +1 位作者 王高尚 闫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为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充分分解分析历史影响石油消费增加的潜在性因素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采用分解技术方法分析了1980-2012年4方面因素对全国及六大行业石油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产出是拉动全国及各行业石油消... 为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充分分解分析历史影响石油消费增加的潜在性因素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采用分解技术方法分析了1980-2012年4方面因素对全国及六大行业石油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产出是拉动全国及各行业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石油消费抑制作用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强度。行业间以工业和交通业的产出效益和能源强度效应最为显著。能源结构对全国、工业及其他行业(非物质生产行业)的石油消费起着抑制作用,而对农业、建筑业、交通和商业起着拉动作用。化石能源替代对全国石油消费起着拉动作用,这归因于工业的化石能源替代正效应要强于其他四大行业负效应。未来我国对石油消费的控制主要途径是降低经济产出效应,其根本在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经济对能源的依赖,通过政策扶持改善能源结构,以及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消费 因素分解分析 行业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量的测度与效应分解--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与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郭玲 宁才晟 王文烂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40,共18页
中国已成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承接全球价值链加工转移环节,在木材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效利用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故有必要针对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进行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章选取中国1995-2018年“木材、木材家具制品和软木”和“纸... 中国已成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承接全球价值链加工转移环节,在木材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效利用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故有必要针对林产品生产侧碳排放进行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文章选取中国1995-2018年“木材、木材家具制品和软木”和“纸浆、纸张和印刷品”两类木质林产品,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生产侧碳排放量,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95-2010年两类林产品生产侧总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加入世贸组织后外需排放占比却在下降,说明国民收入提升带来林产品内需排放的提高;而2011-2018年总排放量逐渐降低,外需排放占比却在上升,关键在于2011年碳交易点的设立间接推动林产品内需排放的下降;1995-2018年纸浆等的碳排放量远高于木材等的碳排放量。进一步发现比较碳指数大于1,中国林产品出口碳强度一直高于进口碳强度,说明其生产侧承担了较高碳排放量。结构分解的结果表明,总体上技术效应起主导的抑制作用,规模效应起主导的正向作用,并且贡献率大小接近,很大程度上实现相互抵消;结构效应贡献率最低,但对于总体上占比下降的纸浆、纸张和印刷品来说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负效应。政策启示:在保证中国林产品贸易经济效益的同时,适当调整林产品出口规模,更需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林产品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贸易 生产侧碳排放 结构分解分析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比较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中结构动力反应的分解分析法
9
作者 田志敏 熊建国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2-88,共7页
一、基本原理和方法 岩土中结构动力反应,以及局部非均匀场地或局部非规则地形对强震地面运动的影响分析(图1和图2所示),是防护工程和地震工程都特别关心的基本动力课题,必须从系统的输入,岩土—结构系统的特性以及系统的反应诸方面考虑... 一、基本原理和方法 岩土中结构动力反应,以及局部非均匀场地或局部非规则地形对强震地面运动的影响分析(图1和图2所示),是防护工程和地震工程都特别关心的基本动力课题,必须从系统的输入,岩土—结构系统的特性以及系统的反应诸方面考虑,这里仅讨论系统反应的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反应 分解分析 构筑物 地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约束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影响因子的分解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凯 《创新科技》 2019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耗需求的基础上,依据Kaya公式构建了碳减排约束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子分解模型,并利用协整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单位GDP碳排放与单位能源碳排放、产业结构生态化、产... 在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耗需求的基础上,依据Kaya公式构建了碳减排约束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子分解模型,并利用协整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单位GDP碳排放与单位能源碳排放、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等变量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从定量来看,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每变动1个百分点会分别带动河南省单位GDP碳排放反方向变动0.336、0.024和0.00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产业转型 影响因子 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电路的递归式端口分解分析
11
作者 沈向东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线性电路的递归式端口分解分析方法.将一个大型电路以分层的方式分解成若干个子电路,所有层的子电路形成一个二叉树结构.本方法采用递归方法确定各层子电路的端口参数和各撕裂端口的电压,从而使大电路的分析...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线性电路的递归式端口分解分析方法.将一个大型电路以分层的方式分解成若干个子电路,所有层的子电路形成一个二叉树结构.本方法采用递归方法确定各层子电路的端口参数和各撕裂端口的电压,从而使大电路的分析转化为子电路的分析,本文还给出了计算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线性电路 递归式端口分解分析方法 撕裂分析方法 二叉树型
全文增补中
能量分解分析方法及其在水团簇多体效应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陆星元 姚宇涛 +1 位作者 谷俊井 苏培峰 《大学化学》 202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能量分解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定量分析理论方法,在分子自组装、药物设计、化学反应机理、力场发展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化学本科教材对分子相互作用的讲授过于浅显,逐渐不适应现在化学系本科的培养要求。为深化大... 能量分解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定量分析理论方法,在分子自组装、药物设计、化学反应机理、力场发展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化学本科教材对分子相互作用的讲授过于浅显,逐渐不适应现在化学系本科的培养要求。为深化大学本科学生对分子相互作用的认知,本文简述了能量分解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广义Kohn-Sham能量分解分析(GKS-EDA)方法及其在六聚水多体效应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解分析 水团簇 多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分析
13
作者 张苹 陈燕飞 +1 位作者 丁佳伟 徐述邦 《人民珠江》 2025年第3期82-92,共11页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能很好地解释生态系统水损失和碳增益间的权衡,揭示WUE的时空格局及内在驱动机制有助于理解流域内植物生态策略及水资源循环过程。基于长江流域长时序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方...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能很好地解释生态系统水损失和碳增益间的权衡,揭示WUE的时空格局及内在驱动机制有助于理解流域内植物生态策略及水资源循环过程。基于长江流域长时序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方差分解及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9年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和WUE的时空特征,并探究GPP与ET对WUE的贡献度,以及该贡献度变化趋势的持续状态。结果表明:(1)流域内WUE的分布呈现自上游向下游递增的空间格局,年际变化趋势为0.013 gc(/m^(2)·a);(2)流域内GPP、ET及交互作用对WUE的贡献度总体年际变化趋势分别为-0.003 5、-0.005 1、0.009 6/a,且在不同的气候分区间差异较大;(3)流域内GPP、ET及交互作用对WUE的贡献度年际变化的Hurst指数分别为0.51、0.60和0.61,表明持续状态均为正向持续性,但在各气候分区间差异较大。揭示了WUE的时空格局及内在驱动机制,对于应对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方差分解分析 HURST指数 驱动因素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 S估计
14
作者 林铭炜 李文强 +1 位作者 许秀琴 刘健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81,共16页
针对基于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S估计方法过于依赖非负初始随机数据以及特意设计的非负训练方法,导致模型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其主要思想包括三部分:将非负性约束从决策参数... 针对基于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S估计方法过于依赖非负初始随机数据以及特意设计的非负训练方法,导致模型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其主要思想包括三部分:将非负性约束从决策参数转移到输出的隐因子,并通过单元素映射函数连接它们;运用结合动量方法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有效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与估计精度;给出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的详细算法和结果分析。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2个动态QoS数据集上的实证研究表明,与最先进的QoS估计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隐因子分解分析 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 无约束非负 动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预应力节制闸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常倩倩 黄松 +1 位作者 刘洁 牟燕妮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2期128-131,148,共5页
文章采用ANSYS结构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节制闸在9度地震烈度下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通过模态分析获得节制闸的固有自振频率,并将反应谱分析与模态合并分析相结合,得到水闸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整体的位移与应力值,用于强震区水闸工... 文章采用ANSYS结构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节制闸在9度地震烈度下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通过模态分析获得节制闸的固有自振频率,并将反应谱分析与模态合并分析相结合,得到水闸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整体的位移与应力值,用于强震区水闸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节制闸 地震反应谱曲线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性结构分解的全部门碳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曼曼 刘林 《中国煤炭》 2020年第10期22-29,共8页
基于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通过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法将32个部门的碳强度变化进行分解,分析各最终需求类目对碳强度变化的贡献,以及各部门各影响因素对2007-2017年我国碳强度变化的贡献效应。研究表明,2007-2017年我国总碳强度的变化主要... 基于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通过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法将32个部门的碳强度变化进行分解,分析各最终需求类目对碳强度变化的贡献,以及各部门各影响因素对2007-2017年我国碳强度变化的贡献效应。研究表明,2007-2017年我国总碳强度的变化主要受城镇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额和出口三类最终需求的影响;投入结构因素对总碳强度的增长起着最为显著的抑制作用;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6个部门对总碳强度的变化贡献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强度 影响因素 乘性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析分解模型数值试验的围岩力学参数估算
17
作者 申艳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59,共7页
地下硐室围岩因结构面存在稳定性显著降低,且受结构面影响难以进行力学参数室内试验测定,导致不同围岩力学参数难以准确表示。提出一种采用分析分解模型数值试验估算围岩力学参数的新方法,依据围岩分类体系结果,借助FracSim 3D程序构建... 地下硐室围岩因结构面存在稳定性显著降低,且受结构面影响难以进行力学参数室内试验测定,导致不同围岩力学参数难以准确表示。提出一种采用分析分解模型数值试验估算围岩力学参数的新方法,依据围岩分类体系结果,借助FracSim 3D程序构建不同围岩类别的三维结构面网络模型,并通过x,y,z方向截取二维结构面网络图以反映岩体各向异性特征,实现构建分析分解模型;之后,应用已有试验成果将分别得到的对应的完整岩块及相关结构面的力学参数值作为模型基本输入参数;最后,应用有限元法(Phase 2D程序)建立其对应的岩体结构数值模型,通过有效控制边界条件实现对单轴压缩、三轴压缩等试验的模拟,即实现用宏观等效的岩体模型来预测岩体强度与变形特性,进而完成对不同类别围岩力学参数值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分析分解模型 三维结构面网络模型 数值试验 力学参数 FracSim 3D PHASE 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提蒸馏分离芳烃工艺NFM分解原因分析及对策
18
作者 宁亚中 《石油化工设计》 CAS 2012年第4期10-12,15,共4页
针对燕化公司制苯装置使用的N-甲酰基吗啉(NFM)抽提蒸馏分离苯的新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溶剂分离问题,简要介绍了NFM溶剂的性质以及以NFM作为抽提蒸馏溶剂的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主要从再沸器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溶剂热分解以及溶剂... 针对燕化公司制苯装置使用的N-甲酰基吗啉(NFM)抽提蒸馏分离苯的新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溶剂分离问题,简要介绍了NFM溶剂的性质以及以NFM作为抽提蒸馏溶剂的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主要从再沸器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溶剂热分解以及溶剂中微量水含量增加加剧溶剂分解两个方面分析了溶剂的分解问题,并提出避免溶剂分解的工艺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酰基吗啉(NFM) 溶剂分解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 被引量:13
19
作者 许统生 薛智韵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15-23,共9页
利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制造业CO2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对中国制造业CO2排放的总体影响,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行业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制造业出口完全CO2排放上升的... 利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制造业CO2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对中国制造业CO2排放的总体影响,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行业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制造业出口完全CO2排放上升的最重要因素;结构效应的作用方向不稳定,总体上增加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但这种效应很小;技术效应对制造业出口CO2的排放虽有一定的减排作用,但还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因此,应当对当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更加有效的调整,提高各行业尤其是高污染行业的减排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出口 碳排放 总量与结构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visia分解模型的中国能源密度变化特性及产业路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大鹏 Claudia Curi 腾超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61,共9页
Divisia指数分解是研究指标变化的重要方法。本文依据1997年至2005年间中国和11个OECD国家的主要工业产业样本数据,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这些国家的能源密度变化特性,解释推动能源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 Divisia指数分解是研究指标变化的重要方法。本文依据1997年至2005年间中国和11个OECD国家的主要工业产业样本数据,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这些国家的能源密度变化特性,解释推动能源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六个产出效果和密度效果最显著的产业,同OECD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从而确定了中国进一步降低能源密度的潜力和最佳产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ISIA指数 能源密度 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