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分蘖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杰勤 王丽华 詹秋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6351-6352,6378,共3页
分蘖是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又是单子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分枝特性,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特性。随着水稻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水稻分蘖基因研究取得大的发展。在水稻分蘖QTL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定位了... 分蘖是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又是单子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分枝特性,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特性。随着水稻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水稻分蘖基因研究取得大的发展。在水稻分蘖QTL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定位了177个QTLs,水稻分蘖QTL的检测和材料、群体类型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水稻分蘖突变体研究方面,目前已经鉴定出17种类型,并已经成功克隆了一个水稻分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基因 QTL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佳丽 彭既明 彭锐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10-112,116,共4页
分蘖是单子叶植物特殊的一种分枝,也是水稻植株生长发育过程起重要作用的农艺特性,分蘖数量直接决定水稻有效穗数量,从而影响水稻产量。随着水稻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对分蘖的研究有了较大进步。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分蘖基因... 分蘖是单子叶植物特殊的一种分枝,也是水稻植株生长发育过程起重要作用的农艺特性,分蘖数量直接决定水稻有效穗数量,从而影响水稻产量。随着水稻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对分蘖的研究有了较大进步。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分蘖基因研究领域,包括其遗传分析、定位与克隆等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基因 克隆 QTL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分蘖基因MT1的分子定位及候选基因的预测
3
作者 史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580-21581,共2页
[目的]定位水稻强分蘖基因MT1并预测候选基因。[方法]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精细定位MT1基因,进而克隆该基因。[结果]克隆出水稻强分蘖基因MT1。[结论]为MT1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分蘖基因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草根茎分蘖相关基因LRC1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文兴 李洪梅 +4 位作者 叶春江 秦余香 彭珊 马丽 陈月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共8页
运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从典型的克隆植物赖草中克隆了其根茎分化相关基因LRC1,通过RACE获得其全长cDNA为1.598kb,开放阅读框(ORF)为1299bp,编码432个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显示,赖草LRC1基因属于GRAS转录因子家族,与控制水稻分蘖及烟草侧... 运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从典型的克隆植物赖草中克隆了其根茎分化相关基因LRC1,通过RACE获得其全长cDNA为1.598kb,开放阅读框(ORF)为1299bp,编码432个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显示,赖草LRC1基因属于GRAS转录因子家族,与控制水稻分蘖及烟草侧枝发生的相应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与控制水稻分蘖的MOC1基因同源性达到91%。实时定量检测结果表明,LRC1基因在赖草初花期的根茎节、根茎节间、根茎尖和穗、茎、叶片6个组织部位均有表达,但在根茎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特别是在分蘖产生的根茎节其表达量是叶片的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 根茎 分蘖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蘖相关基因在再生稻腋芽萌发期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容 刘歆 +3 位作者 吴建伟 刘念 梁大成 刘章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32-2640,共9页
【目的】明确分蘖相关基因在再生稻腋芽萌发期的表达动态变化,为阐明水稻再生季腋芽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再生分蘖能力强的材料i21和再生分蘖能力弱的材料i89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8个分蘖相... 【目的】明确分蘖相关基因在再生稻腋芽萌发期的表达动态变化,为阐明水稻再生季腋芽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再生分蘖能力强的材料i21和再生分蘖能力弱的材料i89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8个分蘖相关基因在水稻头季(分蘖始期和拔节孕穗期)和再生季不同时期(头季去穗后1、24、48和72 h)的表达动态变化,并分析分蘖相关基因间及其与最大再生分蘖的相关性,筛选出与腋芽生长相关性高的基因。【结果】自头季稻稻穗收割后,材料i21和i89的再生分蘖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腋芽的生长再生分蘖数逐渐增多,收割后20 d达最多并趋于稳定,但材料i21再生季发苗多且快,再生分蘖发生速度明显高于材料i89;材料i21和i89的最大再生分蘖数为33和10个。LAX1、LAX2和MO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材料不同时期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自头季去穗后,除MOC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72 h的相对表达量外,LAX1、LAX2和MOC1基因在水稻再生分蘖形成期均表现为材料i21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材料i89(P<0.01,下同),MOC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1 h达峰值,LAX1和LAX2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 h达峰值,随后显著降低(P<0.05,下同)并趋于稳定。头季去穗后,除TA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 h时外,材料i89中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材料i21中的相对表达量,D10和HT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1 h达峰值,OsTB1和TAD1基因在头季去穗后24和48 h达峰值,D27基因在材料i21和i89中的相对表达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头季去穗后24~72h,D27基因在材料i2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材料i89。最大再生分蘖数分别与LAX2和MOC1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存在不同相关性。【结论】LAX1、LAX2和MOC1基因高表达有利于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D10、HTD1、OsTB1和TAD1基因高表达会抑制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不同分蘖相关基因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水稻再生季分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基因 再生稻 腋芽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分蘖抑制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群体调控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振伟 王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3-57,共5页
小麦分蘖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成穗数和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探明小麦分蘖发生及其生长成穗的遗传调控机制与相关遗传因子,可为培育具有理想株型的高产品种、研发合理群体调控技术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本文综述了前人在分蘖抑制基因(tin)QTL... 小麦分蘖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成穗数和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探明小麦分蘖发生及其生长成穗的遗传调控机制与相关遗传因子,可为培育具有理想株型的高产品种、研发合理群体调控技术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本文综述了前人在分蘖抑制基因(tin)QTL定位分析、水分供应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分蘖抑制基因对根、茎、叶和芽中物质分配的影响和其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该基因可能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最后对小麦分蘖抑制基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今后栽培和育种当中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旨在为该基因的广泛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抑制基因 功能 群体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劲松 梁国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80-84,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分蘖(分蘖力和分蘖角度)基因的遗传分析、定位、克隆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分蘖基因 分蘖 分蘖角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分蘖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荣华 桂意云 +2 位作者 韦金菊 区惠平 刘昔辉 《园艺与种苗》 CAS 2017年第7期71-75,共5页
对作物分蘖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指出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在水稻分蘖性状研究上已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可以归结为水稻分蘖基因挖掘与利用和分蘖与激素间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 作物 水稻 分蘖基因 克隆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形态建成基因:遗传操作提高作物产量的靶标 被引量:4
9
作者 贾小云 贺立恒 李润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28,共5页
本文主要论述作物矮化基因和分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以及这些基因作为遗传操作的分子靶标在增加粮食产量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作物矮化基因 分蘖相关基因 遗传操作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赖草LRC1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洪梅 姚海燕 +4 位作者 全晓艳 张培珠 肖宗伟 李佩 何文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5,共6页
通过亚克隆技术获得赖草LRC1基因片段重组质粒,以其梯度稀释样品为标准,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RC1基因绝对定量表达方法。进一步运用该技术和相对定量法对赖草初花期LRC1基因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根茎尖、根茎节间、... 通过亚克隆技术获得赖草LRC1基因片段重组质粒,以其梯度稀释样品为标准,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RC1基因绝对定量表达方法。进一步运用该技术和相对定量法对赖草初花期LRC1基因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根茎尖、根茎节间、根茎节、地上茎中的拷贝数分别为477.79、162.65、1368.00、53.86个拷贝/mg(组织鲜重);相对定量法检测结果显示,LRC1基因在赖草根茎节间中的表达量约为其在根茎节中表达量的10%,穗、叶片和茎中表达量则为其在根茎节中的1%、2%和1%。表明该基因在赖草根茎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地上组织,特别是其在根茎芽产生的根茎节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 根茎 分蘖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克磊 汪得凯 陶跃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从粳稻品种‘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突变体表现出植株矮化、分蘖力强、穗长变短、叶片变窄及结实率降低等一系列突变表型。遗传分析表明该矮秆多分蘖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因其与突变体htd1具有相... 从粳稻品种‘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突变体表现出植株矮化、分蘖力强、穗长变短、叶片变窄及结实率降低等一系列突变表型。遗传分析表明该矮秆多分蘖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因其与突变体htd1具有相类似的表型,故将该基因命名为htd2。利用籼粳杂交F2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上SSR标记RM6038和RM5444之间,与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4和2.1cM,两个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大约为400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化多分蘖突变基因 遗传分析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分蘖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悦 王同著 +5 位作者 郑跃婷 杨雨露 王盈 张香粉 陈锋 赵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4-571,共8页
小麦分蘖性状是重要的株型性状,决定小麦的最终产量。对小麦分蘖性状进行遗传研究,挖掘调控小麦分蘖性状的重要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了解小麦分蘖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本文针对目前小麦分蘖性状遗传研究所取... 小麦分蘖性状是重要的株型性状,决定小麦的最终产量。对小麦分蘖性状进行遗传研究,挖掘调控小麦分蘖性状的重要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了解小麦分蘖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本文针对目前小麦分蘖性状遗传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对已定位到的、参与调控小麦分蘖数目和分蘖角度的重要QTL位点进行分析,并对部分已经克隆的分蘖性状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小麦分蘖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分子机制解析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数目 分蘖角度 分蘖调控基因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科技信息
13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学 科技信息 水稻 分蘖基因 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