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发布订阅分组拓扑和自配置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欢 施化吉 李星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4-117,共4页
为了提高主动发布/订阅系统中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性能,加强系统的稳定性,针对主动发布/订阅系统的特性,提出了基于事件代理分组的拓扑模型。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采用多级分组的方法,先根据发布事件主题的匹配度,将属于同一匹配阀值区... 为了提高主动发布/订阅系统中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性能,加强系统的稳定性,针对主动发布/订阅系统的特性,提出了基于事件代理分组的拓扑模型。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采用多级分组的方法,先根据发布事件主题的匹配度,将属于同一匹配阀值区间的节点分为同一组;组内节点再根据事件属性的相似性利用聚类算法划分为不同子组。该自配置策略实现了动态分组的创建,代理节点加入和退出的管理。仿真实验表明,分组拓扑模型能有效减少节点间的平均转发次数及系统的拓扑维护开销,提高系统健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布/订阅 事件代理 分组拓扑 自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订阅内容相似性分组拓扑构建算法
2
作者 罗庄艮 施化吉 李星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0-1314,共5页
现有发布/订阅系统分组普遍采用随机平均分组,没考虑代理的订阅内容会造成事件在所有分组中转发,增加网络流量。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订阅内容相似性分组拓扑构建算法。将每个代理的本地订阅聚集为一个订阅表达式,利用订阅间的相似性,把相... 现有发布/订阅系统分组普遍采用随机平均分组,没考虑代理的订阅内容会造成事件在所有分组中转发,增加网络流量。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订阅内容相似性分组拓扑构建算法。将每个代理的本地订阅聚集为一个订阅表达式,利用订阅间的相似性,把相似订阅所在代理添加到同一个组中,形成分组拓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订阅信息转发流量和事件转发时延的情况下,可以明显降低事件在代理覆盖网之间转发流量,从而降低网络带宽占用率和代理平均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布/订阅 订阅内容 相似性 分组拓扑 事件 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叉树的高效分组安全聚合方法
3
作者 孙奕 周传鑫 +2 位作者 汪德刚 杨帆 高琦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46-2553,共8页
安全聚合是联邦学习安全共享过程中确保本地模型聚合安全性和隐私性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方法存在计算开销大、公平机制差、隐私泄露、无法抗量子攻击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二叉树的高效分组安全聚合方法(Tree-Aggregate)。首... 安全聚合是联邦学习安全共享过程中确保本地模型聚合安全性和隐私性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方法存在计算开销大、公平机制差、隐私泄露、无法抗量子攻击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二叉树的高效分组安全聚合方法(Tree-Aggregate)。首先,基于二叉树构建用户分组安全通信协议将计算开销从O(Nlg^(2)lg Nlglglg N)降到O(lg Nlg N)量级,并通过均匀分摊机制保证了用户计算开销的公平性;然后,提出一种分组不均衡场景下的随机填充算法,解决单一用户引起的隐私泄露问题。最后,该文通过融入格密钥交换协议,为Tree-Aggregate方法增加了抗量子攻击的能力。通过理论分析,Tree-Aggregate将计算开销的增长速率由线性级别变为对数级别,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表明,当用户数量N≥300时计算开销相较于现有方法减小了近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安全聚合 分组拓扑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储能系统载波移相充放电控制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细文 朱俊杰 +2 位作者 许金 吴志程 孙靖雯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为了提高混合储能运行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确保储能模块的均衡性和一致性,首先针对电磁发射负载复杂的运行特性,设计了一种混合储能分组级联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4种运行模式;然后,开展了针对混合储能分组级联拓扑的载波移相... 为了提高混合储能运行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确保储能模块的均衡性和一致性,首先针对电磁发射负载复杂的运行特性,设计了一种混合储能分组级联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4种运行模式;然后,开展了针对混合储能分组级联拓扑的载波移相充放电控制的研究,分别结合锂电池充电模式、超级电容充电模式以及电磁发射驱动模式,研究了载波移相策略的应用方法和充放电策略;最后,针对上述3种模式分别进行了试验,验证了载波移相策略的可行性以及在锂电池模块故障状态下瞬时旁路的功能,同时证明了该策略具有提高系统灵活性、保持各锂电池储能模块均衡性和一致性的优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混合储能系统 分组级联拓扑 载波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信度因子推理模型的电池组均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征宇 王雪松 +1 位作者 汤伟 严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0-1096,共7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成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电压、容量、内阻等不一致性问题,分析了传统电压均衡策略的优缺点,结合双向Cuk分组均衡器控制简单、均衡能量可双向传输及均衡电流易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因子(C-F)推理模型的分组均...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成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电压、容量、内阻等不一致性问题,分析了传统电压均衡策略的优缺点,结合双向Cuk分组均衡器控制简单、均衡能量可双向传输及均衡电流易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因子(C-F)推理模型的分组均衡方法。该方法定义了单体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和端电压的不均衡度,利用C-F推理模型得到了电池组整体不均衡度,通过控制拓扑电路的均衡电流大小和方向减小了电池组的不一致性。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单体电池端电压和SOC的不一致性,提高电池组的整体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均衡 分组拓扑 不均衡度 C-F推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路径的可视化实现
6
作者 杨晓波 陈邦泽 张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115,共4页
基于分组拓扑排序序列实现了有向无环图的绘制,并将其运用于AOE网关键路径的求解,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了关键路径的可视化。实验表明:方法简单可靠,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形象直观。
关键词 可视化 关键路径 有向无环图 分组拓扑排序 AOE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AR: A new network coding-aware routing mechanism based on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平 吴伟 +1 位作者 关庆娟 王建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178-3185,共8页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uld decrease the number of packets transmission and achieve higher throughput in wireless network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orwarding mechanism. In most exis...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uld decrease the number of packets transmission and achieve higher throughput in wireless network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orwarding mechanism. In most existing relay mechanisms based on inter-session network such as COPE, relay node demands to collect the messages from its neighbor nodes to get notice of which packets already overheard by them so 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exists coding opportunity between or among forwarding packets. However, transmission overhead of this message collection and computing cost of opportunity determination will degrad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echanisms. It is observed that coding opportunity at relay node is much more related with the local topology, and the opportunity of encoding three or more packets together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encoding two packets together in wireless network with general density. Based on this, a new coding-aware routing mechanism, named TCAR, is proposed. TCAR ignores the oppommity of encoding three or more than three packets together. Each relay node maintains an encoding mapping table being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its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ath cost during routing setup phase, and determine that which two packets can be encoded together during the packets forwarding phase. In TCAR, instead of periodic messages collection, each relay nodes just need once local topology detection, and the encoding determination is much simpl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mechanism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ypical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mechanisms COPE and COPE-based routing, TCAR achieves 12% and 7% throughput gains, and keeps the minimum end to end de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ession network coding coding aware routing wireless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