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及其分级评价方法研究
1
作者 吕刚 王同军 +1 位作者 刘建友 王万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随着信息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已逐渐成为隧道工程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指导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的开展,在总结我国铁路隧道智能建造的实践经验、吸纳国内外各行业智能建造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铁路盾构... 随着信息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已逐渐成为隧道工程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指导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的开展,在总结我国铁路隧道智能建造的实践经验、吸纳国内外各行业智能建造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的原则和目标,从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四方面制定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的基本要求,明确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的基本含义、原则和目标,制定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的分级方法和标准,构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提供了分级分步实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盾构隧道 智能建造 分级评价方法 智能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地钢质管道外覆盖层安全质量分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仁洋 张洪泉 +1 位作者 王力 邱春斌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4年第1期22-24,共3页
埋地钢质管道外覆盖层安全质量状况是管道使用单位、检验单位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关心的问题所在。本文主要讨论了分级评价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 ,总结了国内外的现状 ,并提出了分级评价的基本思路 ,给出了部分分级指标 。
关键词 埋地钢质管道 外覆盖层 安全质量 分级评价方法 Rg值分级 破损点密度分级 电流衰减率分级 绝缘性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罗云 徐丽丽 +4 位作者 崔文 黄强华 罗志群 葛升群 夏锋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2,107,共6页
基于风险评价理论,依据FTA方法及风险重要性评价法,确定了包涵静态和动态风险指标以及概率和严重度指标的承压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针对各指标特性确立相应的风险分值标准,建立了承... 基于风险评价理论,依据FTA方法及风险重要性评价法,确定了包涵静态和动态风险指标以及概率和严重度指标的承压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针对各指标特性确立相应的风险分值标准,建立了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模型;最后以锅炉爆炸为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研究可为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过程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类特种设备 典型事故 现实风险 分级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与模糊分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旭梅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模糊分级评价方法 可持续发展 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岸线利用评价方法及标准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潘文达 潘思延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4,共6页
为推进港口岸线利用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加快岸线利用准入和退出市场机制的形成,规范港口岸线审批管理,在镇江市沿长江港口率先开展港口岸线利用全过程综合评价研究。根据镇江市沿江港口岸线利用评价这一开创性成果,介绍港口岸线利用全... 为推进港口岸线利用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加快岸线利用准入和退出市场机制的形成,规范港口岸线审批管理,在镇江市沿长江港口率先开展港口岸线利用全过程综合评价研究。根据镇江市沿江港口岸线利用评价这一开创性成果,介绍港口岸线利用全过程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的内涵、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该研究对提高港口岸线利用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学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 全过程评价 评价方法:分级标准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网结构的可达性评价 被引量:27
6
作者 曾松 杨佩昆 方棣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6-671,共6页
在城市道路网络建设规模一定的条件下 ,道路网络的结构形式与连接情况对其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以重新定义的可达性来作为综合评价城市道路网结构效益的指标 ,提出可达性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 。
关键词 城市道路 网络结构 可达性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 分级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背景值在容量计算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叶嗣宗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2-54,共3页
1.土壤环境容量1.1 土壤临界含量值:临界含量值不仅与污染物种类有关,还与其它诸多因素有关,需通过大量实验来确定.有关文献提供的上海市农业土壤中若干金属元素临界含量的参考值如表1如示.
关键词 土壤环境背景值 容量计算 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临界含量 重金属元素 污染元素 动态容量 残留率 区域土壤 分级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