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燃级参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 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季成 林宇震 +3 位作者 韩猛 王瑜琢 韩啸 王建臣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了主燃级旋流数、出口轴向速度、套筒张角等主燃级结构参数和压力、温度、油气比、分级比等气动参数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燃级旋流数0.7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随着主燃级出... 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了主燃级旋流数、出口轴向速度、套筒张角等主燃级结构参数和压力、温度、油气比、分级比等气动参数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燃级旋流数0.7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随着主燃级出口轴向速度的增大,NO_(x)的排放减少;在20°~30°范围内,随着主燃级套筒张角变大,NO_(x)的排放增多.主、预燃级同时工作时,主燃级旋流数0.9头部方案的主燃级NO_(x)的排放最少,主燃级出口轴向速度70 m/s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在20°~30°范围内,随着主燃级套筒张角变大,NO_(x)的排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主燃级参数 高温高压实验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高温区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玮杰 李德立 +2 位作者 金武 王金华 黄佐华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为揭示旋流强度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高温区的影响作用,采用大涡模拟(LES)研究了不同旋流数下的高温区形成、演化和耗散过程及其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机制。大涡模拟中的燃烧模型采用火焰面生成流型(FGM)方法,并基于粒子示踪测速(PIV)... 为揭示旋流强度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高温区的影响作用,采用大涡模拟(LES)研究了不同旋流数下的高温区形成、演化和耗散过程及其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机制。大涡模拟中的燃烧模型采用火焰面生成流型(FGM)方法,并基于粒子示踪测速(PIV)和OH组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OH-PLIF)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强旋流使燃烧室出口温度概率密度分布(PDF)峰值减小,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和热斑面积比(HAR)也降低。同时,火焰扩张角增大,火焰更为紧缩,中心回流区也沿径向扩张,使高温产物回流加强、驻留时间更长。此外,剪切层涡被强化,径向对流作用增大,使级间混合加强并降低温度梯度。在燃烧室下游,高旋流数也强化了低温流体对高温微团的掺混和冷却耗散作用,避免了高温微团直接迁移到燃烧室出口。基于以上结果,得出高旋流数可显著提升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的结论,并揭示了强旋流在主燃区及其下游抑制高温区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旋流燃烧 出口温度分布 大涡模拟 旋流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级燃烧对轴向分级燃烧室燃烧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隋永枫 张宇明 +4 位作者 臧鹏 贾玉良 衡思江 傅燕妮 葛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9-1147,共9页
为了获得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非预混燃烧模式下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燃料轴向分级条件下稳定低排放的升负荷方式,选用某型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燃烧室出口温度下加入次... 为了获得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非预混燃烧模式下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燃料轴向分级条件下稳定低排放的升负荷方式,选用某型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燃烧室出口温度下加入次级燃料会抑制CO的消耗,导致CO排放急剧增加;次级燃料的加入以及次级当量比的增高会导致NO_(x)排放降低,但负荷增加会削弱次级燃烧降低NO_(x)排放的能力.次级燃料的加入以及次级当量比的增高会抑制较低频带(75~90 Hz)内的燃烧振荡;当次级当量比高于阈值(0.19)时,次级燃料的加入才会对较高频带(175~210 Hz)内的燃烧振荡起到抑制效果.此外,综合考虑次级燃烧对排放和燃烧振荡影响规律,获得了轴向分级燃烧室在较高负荷区间(20%~50%负荷)内的低排放、稳定燃烧的运行范围和升负荷方式,为机组升负荷过程中的稳定低排放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分级燃烧室 非预混燃烧模式 次级燃烧 排放 燃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F级轴向分级燃烧室的全温全压试验研究
4
作者 隋永枫 臧鹏 +3 位作者 张宇明 彭志胜 傅燕妮 谷庭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8-1384,共7页
在全温全压条件下对自主研发的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以探究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的压力损失、出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面温度、污染物排放、燃烧效率和热声稳定性等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总压... 在全温全压条件下对自主研发的F级燃气轮机轴向分级燃烧室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以探究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的压力损失、出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面温度、污染物排放、燃烧效率和热声稳定性等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下,燃烧室总压损失系数为5.4%;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为0.06,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为0.03;燃烧室火焰筒壁面温度低于850℃;NO_(x)摩尔分数维持在1.9×10^(-5),CO和未燃碳氢(UHC)排放基本为0,燃烧效率维持在99.99%以上;压力脉动各特征频率对应幅值均低于3 kPa,表明燃烧室热声状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分级燃烧室 总压损失系数 出口温度分布 壁面温度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进场工况燃油分级方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付镇柏 林宇震 +1 位作者 张弛 许全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6,共10页
设计了一种贫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大推力发动机进场工况参数下,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进行了污染排放测试试验,对比了预燃级单独供油、主预两级共同供油、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三种方式的燃烧效率、氮氧化物(NO x)和冒烟(Smoke)排放。... 设计了一种贫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大推力发动机进场工况参数下,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进行了污染排放测试试验,对比了预燃级单独供油、主预两级共同供油、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三种方式的燃烧效率、氮氧化物(NO x)和冒烟(Smoke)排放。试验结果表明,进场工况下,设计的中心分级燃烧室采用预燃级单独供油方式时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但NO x排放指数也较高,超过了指标要求;主预两级共同供油方式可获得较低的NO x排放,但燃烧效率难以达到指标;在合理的燃油分配比例下,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方式燃烧效率和NO x排放能够同时满足指标要求;3种燃油分级方式下,冒烟数都远低于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中心分级燃烧室 进场工况 燃油分级 燃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点火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延胜 林宇震 +1 位作者 李林 薛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4,共7页
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常温常压和常温低压下的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进口压力分别为0.1,0.035,0.03MPa,进口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降(0.5%~6%)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获得了其点火边界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 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常温常压和常温低压下的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进口压力分别为0.1,0.035,0.03MPa,进口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降(0.5%~6%)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获得了其点火边界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降增加,在各种燃烧室进口压力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具有一个最低值;随着进口压力减小,这个最低值所对应的压降不断降低,同时贫油点火油气比升高。通过分析进口空气条件、燃烧室参考速度和燃油SMD对点火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其点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点火性能 贫油点火油气比 常温 低压 点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结构对中心分级燃烧室贫油熄火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中飞 王成军 +4 位作者 佟飞 程明 陈保东 林宏军 刘爱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8,共9页
为了优化中心分级燃烧室最佳匹配旋流器结构,借助燃油稳态逐次逼近法,通过改变旋流器旋向组合和安装角得到13种旋流器结构,借助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旋流器结构对中心分级燃烧室贫油熄火影响。结果表明:贫油熄火过程中,主燃区温度场形状凹... 为了优化中心分级燃烧室最佳匹配旋流器结构,借助燃油稳态逐次逼近法,通过改变旋流器旋向组合和安装角得到13种旋流器结构,借助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旋流器结构对中心分级燃烧室贫油熄火影响。结果表明:贫油熄火过程中,主燃区温度场形状凹陷,贫油熄火后高温区并未消失,中心回流区整体尺寸变大;随着第1、2级叶片安装角增大,熄火油气比降低,且第2级降幅略大于第1级;随着主燃级叶片安装角增大,熄火油气比逐渐增加;第1、2级旋流器方向不同,主燃级与第2级旋向相同时,贫油熄火性能更好;最佳结构为第1、2级方向相反,第2级与主燃级相同,第1、2级和主燃级安装角分别为70°、45°和60°;贫油熄火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旋流器 贫油熄火 油气比 安装角 燃油稳态逐次逼近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升中心分级燃烧室设计及计算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高贤智 李锋 郭大鹏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推重比、高温升的需求,提出1种中心分级旋流燃烧室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与现有单环腔燃烧室(SAC)进出口尺寸、机匣尺寸限制不变的情况下,对设计模型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并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数值模拟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 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推重比、高温升的需求,提出1种中心分级旋流燃烧室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与现有单环腔燃烧室(SAC)进出口尺寸、机匣尺寸限制不变的情况下,对设计模型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并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数值模拟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油气比为0.045时,设计中心分级燃烧室温升可达1356 K,出口温度分布可达0.137,出口径向温度分布可达0.096;此外,与SAC相比,中心分级燃烧室可获得更低的总压损失,更低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以及高工况下可获得更高的燃烧效率;污染排放性能表明,中心分级燃烧室在慢车点CO排放比SAC的稍高,在设计点NOx排放按g/kg燃油计比SAC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升 中心分级燃烧室 单环腔燃烧室 出口温度分布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雾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易安 郭志辉 张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4-1831,共8页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雾化特性,设计中心分级燃烧室头部进行雾化特性试验研究。头部预燃级采用贫油直接喷射,主燃级采用预混预蒸发。试验采用了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测量液滴粒径及速度,用10μm以下的小液滴速度近似流场速度。实验结...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雾化特性,设计中心分级燃烧室头部进行雾化特性试验研究。头部预燃级采用贫油直接喷射,主燃级采用预混预蒸发。试验采用了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测量液滴粒径及速度,用10μm以下的小液滴速度近似流场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流场具有中心回流区(PRZ)、唇口回流区、角落回流区(CRZ)、预燃级高速射流区及主燃级高速射流区等结构;流场结构对称且受工况改变影响较小;大液滴集中在中心回流区及角落回流区。中心分级燃烧室不同于其他分级燃烧室,其具有特殊的流场结构及燃油雾化分布规律;在近场流场区域65μm^75μm液滴集中在PRZ区域和CRZ区域;近场区域内Case 4雾化D32是Case 3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贫油预混预蒸发 雾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喷嘴角度和当量比对轴向分级燃烧室中预混反应射流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亮 靳朝阳 +1 位作者 姚飞 葛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5-1591,1614,共8页
针对燃料轴向分级模型燃烧室进行了热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射流喷嘴角度和当量比对模型燃烧室的速度场、温度场、停留时间、湍动能分布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当量比的增加,除45°外,射流喷嘴角度为90°和135&#... 针对燃料轴向分级模型燃烧室进行了热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射流喷嘴角度和当量比对模型燃烧室的速度场、温度场、停留时间、湍动能分布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当量比的增加,除45°外,射流喷嘴角度为90°和135°时射流喷嘴下游均有明显的回流产生,烟气在燃烧室中的停留时间增加;随着射流喷嘴角度的减小,一级燃烧区停留时间增加,二级燃烧区停留时间减少,但总停留时间增加;随着射流喷嘴角度和射流当量比的增大,燃烧室中高湍动能区域扩大;与90°和135°相比,在45°射流角度下,射流当量比较低时NOx质量分数较高,说明在一定的工况下射流角度为45°时NOx排放特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分级燃烧室 射流角度 射流当量比 预混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分级燃烧室热声特性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傅燕妮 隋永枫 +2 位作者 张宇明 郑耀 夏一帆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4-1241,共8页
为了探究径向分级燃烧室燃料分配比例对燃烧室热声特性的影响,对工业级单筒4 MW功率等级径向分级燃烧室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径向上值班喷嘴和主燃喷嘴的燃料分配比例,分析燃料分配比例对动态压力特征频率和幅值的影响.采用相空... 为了探究径向分级燃烧室燃料分配比例对燃烧室热声特性的影响,对工业级单筒4 MW功率等级径向分级燃烧室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径向上值班喷嘴和主燃喷嘴的燃料分配比例,分析燃料分配比例对动态压力特征频率和幅值的影响.采用相空间重构方法和递归分析方法,探究燃料分配比例变化过程中燃烧室内热声状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燃烧室内整体存在低频(70~90 Hz)和高频(200~230 Hz)2个主导频率.在燃料分配比例调节过程中,出现低频向高频跃迁现象.相空间重构图和递归图显示,当燃料分配比例增大时,燃烧室内热声状态存在切换过程:由准周期状态过渡为混沌状态,最终切换至极限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分级燃烧室 热声振荡 相空间分析 递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燃级旋流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美烨 程明 +1 位作者 林宏军 常峰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3,共4页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的流场特性及主燃级旋流器旋流数对中心回流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2种不同主燃级旋流数的头部结构下的出口流场开展了对比研究,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主燃级部分旋流气体与预燃级掺混,参与影响中心...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的流场特性及主燃级旋流器旋流数对中心回流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2种不同主燃级旋流数的头部结构下的出口流场开展了对比研究,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主燃级部分旋流气体与预燃级掺混,参与影响中心回流区的形成;主燃级旋流数的变化对头部流场分布有显著影响。主燃级旋流数减少,使主燃级径向尺寸增加,径向分区明显;使预燃级回流区位置后移,涡心向火焰筒中心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主燃级旋流器 流场特性 旋流数 数值模拟 粒子图像测速仪(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威 王成军 +2 位作者 于雷 郑顺 曾文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155,共7页
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在常压下燃烧性能,分别进行不同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和油气比对值班级单独工作以及值班级与主燃级共同工作时的燃烧性能试验,获得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的燃烧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值班级单独工作时随着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增... 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在常压下燃烧性能,分别进行不同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和油气比对值班级单独工作以及值班级与主燃级共同工作时的燃烧性能试验,获得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的燃烧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值班级单独工作时随着进气温度、进气速度增加,点火特性更好;值班级与主燃级同时工作时,进气速度的增加对燃烧的影响不大;当进气温度增加时对燃烧较好;随着油气比的增加,CO和UHC排放有所增加,出口温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值班级 主燃级 油气比 旋流器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的中心分级燃烧室冷态流场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大鹏 沈忱 +1 位作者 杨帅 杨桐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了掌握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试验,对具有不同流通面积的主模旋流器和副模旋流器出口流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压降相同条件下,副模旋流器单独工作时流过的空气流量约占... 为了掌握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试验,对具有不同流通面积的主模旋流器和副模旋流器出口流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压降相同条件下,副模旋流器单独工作时流过的空气流量约占主、副膜旋流器同时工作时的1/3;副模单独工作时,流场中无明显回流区,这表明副模旋流器主要作用是在燃烧室头部提供高速气流与燃油喷嘴喷出油雾颗粒充分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在压降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主模旋流器流通面积的增加,空气流量增大,燃烧室头部流场分布受流通面积影响显著;在流通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供气压降的提高,空气流量增大,流场中旋转回流区位置向燃烧室头部方向移动,面积减小,中心回流区位置基本不变,回流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旋流器 流场特性 冷态流场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孔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出口特性分析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顺 王成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13892-13896,共5页
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分,由于其出口工作环境复杂,研究分析其出口特性参数就显得尤其重要。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掺混孔几何特性方面对出口的影响,首先建立三级旋流器燃烧室的简化模型,再设计圆形、雨滴形、斜缝形3种掺混孔几何形状... 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分,由于其出口工作环境复杂,研究分析其出口特性参数就显得尤其重要。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掺混孔几何特性方面对出口的影响,首先建立三级旋流器燃烧室的简化模型,再设计圆形、雨滴形、斜缝形3种掺混孔几何形状,利用FLUENT分析其各截面温度分布、速度场及NO x产物排放3个方面,并进行对比,经过模拟分析得雨滴形掺混孔对出口温度分布影响较好,圆形对燃烧室排放有着更好的调节作用。可见掺混孔对燃烧室出口特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燃烧室出口特性 掺混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对多旋流分级燃烧室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宏亮 齐秀龙 +3 位作者 王威 刘世铮 许博文 刘潇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9-596,共8页
针对燃气轮机高性能低排放燃烧室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多旋流组合式头部结构,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径向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径向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增大,旋流器出口燃油与空气混合均匀性提高,回流区轴向... 针对燃气轮机高性能低排放燃烧室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多旋流组合式头部结构,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径向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径向旋流器叶片安装角增大,旋流器出口燃油与空气混合均匀性提高,回流区轴向尺寸减小,回流区内中轴线湍流强度逐渐增大,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逐渐降低,燃烧效率与压力损失均呈增大趋势,NO_(x)排放逐渐升高.压力损失y与出口温度分布系数u随叶片安装角x的变化拟合关系式分别为:y=0.0434x+0.207和u=-0.732x+66.64(50≤x≤65).径向旋流器叶片安装角为60°时,燃烧室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燃烧室 旋流器 叶片安装角 燃烧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分级比例对TAPS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程明 尚守堂 +4 位作者 刘殿春 高家春 郭瑞卿 张珊珊 李锋 《航空发动机》 2012年第4期6-10,共5页
综合考虑燃烧室对低污染和出口温度分布的需求,对中心分级的TAPS燃烧室流量分配进行了设计和燃烧数值模拟,该流量分配方案采用了不同燃油分级比例。计算结果表明:燃油分级比例对TAPS燃烧室宏观流场结构改变不大,改变3级旋流的流量可影... 综合考虑燃烧室对低污染和出口温度分布的需求,对中心分级的TAPS燃烧室流量分配进行了设计和燃烧数值模拟,该流量分配方案采用了不同燃油分级比例。计算结果表明:燃油分级比例对TAPS燃烧室宏观流场结构改变不大,改变3级旋流的流量可影响燃烧室局部当量比,同时能够减小高温区,改善出口温度分布品质,从而大幅降低NOX和C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分级比例 空气流量分配 TAPS燃烧室 中心分级燃烧室 性能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书生 张健 +2 位作者 郑晓川 张洪涛 周力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62-67,共6页
为有效地利用分级燃烧技术,达到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的目的,文中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热态实验装置系统。利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DA),选取空心微珠(粉煤灰)作为示踪粒子,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气体瞬时速度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 为有效地利用分级燃烧技术,达到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的目的,文中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热态实验装置系统。利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PDA),选取空心微珠(粉煤灰)作为示踪粒子,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气体瞬时速度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还测量了该燃烧室内气体平均温度和组分浓度分布。在同一工况条件下,获得了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一组完整的实验测量数据。包括气体轴向与切向速度场、温度场、O_(2)、CO_(2)、CO与NO浓度场及轴向与切向脉动速度均方根值和轴向?切向脉动速度关联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进风燃烧室 湍流燃烧 PDA测量 N0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高度对LESS燃烧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康尧 林宇震 +1 位作者 付镇柏 张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1-949,共9页
一种单环腔中心分级低污染燃烧室,由中心的预燃级和外围的主燃级构成,在主预燃级之间存在一定的物理隔离(台阶高度),为了研究主预燃级之间不同台阶高度对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影响,在慢车工况参数下,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进行了污染排放... 一种单环腔中心分级低污染燃烧室,由中心的预燃级和外围的主燃级构成,在主预燃级之间存在一定的物理隔离(台阶高度),为了研究主预燃级之间不同台阶高度对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影响,在慢车工况参数下,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进行了污染排放测试试验,并利用Fluent商用软件进行了冷态流场和热态燃烧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台阶高度对NOX排放有很大影响,当台阶高度增大38%,中心回流区表面积增大6.7%,体积增大16.4%,轴向长度有所减小,NOX排放指数升高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中心分级燃烧室 台阶高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特征参数对高温升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伟伟 李锋 +2 位作者 高贤智 孙佰刚 罗卫东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4期29-34,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级旋流器特征参数(旋向组合、旋流数)对提出的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对1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选出了最优的3级旋流器匹配方案。计算结果表明:3级旋流器的特征参数对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性能有很...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级旋流器特征参数(旋向组合、旋流数)对提出的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对1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选出了最优的3级旋流器匹配方案。计算结果表明:3级旋流器的特征参数对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性能有很大影响;合理的旋流器旋向组合和旋流数是提高燃烧室性能的关键因素。3级旋流器旋向组合为第1、2级反向,第2、3级同向,旋流角度组合为第1级40°,第2、3级均为45°时,燃烧室可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高温升 中心分级燃烧室 出口温度分布 燃烧性能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