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脸识别应用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构——以整体性风险治理为视角
1
作者 赵精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0,共11页
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身份核验效率,优化了信息服务质量。但强制“刷脸”等现象却使得社会公众不堪其扰,技术创新与权益保障如何实现有效平衡这一根本性问题久争不下。在相关论争中,人脸信息保护是该类技术治理的关键内... 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身份核验效率,优化了信息服务质量。但强制“刷脸”等现象却使得社会公众不堪其扰,技术创新与权益保障如何实现有效平衡这一根本性问题久争不下。在相关论争中,人脸信息保护是该类技术治理的关键内容已成共识,但人脸识别技术治理重心还表现为,该类技术的“可拓展性”和“非接触性”的技术特征使得相应风险呈现综合性的特征。为了在实现技术安全治理目标的同时,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应用,更需要建构以整体性风险治理为导向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在科技创新促进论、自主选择能力保障论和风险治理体系论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个人权益影响程度的定性评估和对具体安全风险的定量评估,实现对人脸识别技术风险的精细划分,设置差异化和层次性的监管要求,能够有序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在风险可控要求下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分级分类监管 自主选择 整体性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新兴食品领域的法律监管及其借鉴 被引量:1
2
作者 戴为卿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共5页
随着全球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发展,基于环保压力如替代蛋白减少碳排放、可持续包装降低塑料污染、健康意识增强等多方面的考量,美国、欧盟、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在国际新兴食品领域如替代蛋白、功能性食品、3D打印食品的法律监... 随着全球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发展,基于环保压力如替代蛋白减少碳排放、可持续包装降低塑料污染、健康意识增强等多方面的考量,美国、欧盟、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在国际新兴食品领域如替代蛋白、功能性食品、3D打印食品的法律监管方面形成了比较富有成效的制度机制。对比来看,中国在新兴食品领域的法律监管目前仍存在分类监管比较模糊、审批效率偏低、国际规则衔接不足、监管政策呈现滞后性等问题。文章在有选择性借鉴美国、欧盟、新加坡、日本等国际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建立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优化审批与创新激励机制、加强跨部门与国际协作、动态调整监管政策等不同维度对中国的新兴食品领域的法律监管进行了审视并给予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新兴食品 法律监管 分级分类监管体系 国际协作 动态调整监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平台传统监管的局限与法治化改革 被引量:30
3
作者 孙晋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71,共13页
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利用技术、资本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由于传统监管的滞后和局限,异化为资本无序扩张的典型样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监管的核心使命,并驱动监管法治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融结合、多元经营、跨界竞争属... 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利用技术、资本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由于传统监管的滞后和局限,异化为资本无序扩张的典型样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监管的核心使命,并驱动监管法治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融结合、多元经营、跨界竞争属性导致其负外部性不局限于垄断问题,还叠加了金融风险及其传导。以单面向监管、政策性监管、粗放式监管、惩戒式监管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监管,偏离了法治原则,面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形成监管瓶颈和治理堵塞。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跨界多元性、数据的“流动性”、各主体发展机会的“公平竞争性”、金融的“风险性”、数字市场空间的“共通性”,决定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法治化监管的包容性建构。反垄断监管和金融监管的协同合作、外部强制监管与平台合规自律相向而行、在平台分类分级基础上开展精准监管、在法治轨道推进应急性监管向常态化监管转型、数字赋能监管,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法治化改革的中心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平台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反垄断 金融监管 多元共治 分级分类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