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金花茶(山茶科)分类订正
1
作者 江国彬 李鹤 +3 位作者 杨焱冰 徐超然 郭忠选 邓伦秀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913,共13页
为厘清贵州金花茶(Camellia huana)及相近物种之间的分类学关系,结合模式标本考证、野外居群观察、叶片与花粉微形态特征及近30年的引种栽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金花茶(C. huana)所引证的模式标本实际包含了不同的分类学实体;(2)... 为厘清贵州金花茶(Camellia huana)及相近物种之间的分类学关系,结合模式标本考证、野外居群观察、叶片与花粉微形态特征及近30年的引种栽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金花茶(C. huana)所引证的模式标本实际包含了不同的分类学实体;(2)应将天峨金花茶(C. tianeensis)恢复成一个独立的物种,其与贵州金花茶的区别主要在于,该种花期2—4月(vs. 10月中旬—12月),当年生枝淡红至紫红色(vs.灰白色),果实扁三角状球形,果皮厚1~3 mm(vs.果实扁球形,果皮厚9~11 mm)。该研究对贵州金花茶的模式标本和贵州两种金花茶的特征与分布进行了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金花茶 离蕊金花茶 天峨金花茶 模式标本 分类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特征和部分基因序列的中国蚱科四个种的分类订正 被引量:3
2
作者 姚艳萍 郑哲民 +1 位作者 王乃馨 蒋国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55-860,共6页
为了澄清形态相似种锯齿股蚱Tetrix dentifemura和粗体蚱T.grossus及红背悠背蚱Euparatettix erythronotus和九万山悠背蚱E.jiuwanshanensis的分类问题,我们分别从形态学分类和DNA数据对这4种蚱进行了分析。形态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锯... 为了澄清形态相似种锯齿股蚱Tetrix dentifemura和粗体蚱T.grossus及红背悠背蚱Euparatettix erythronotus和九万山悠背蚱E.jiuwanshanensis的分类问题,我们分别从形态学分类和DNA数据对这4种蚱进行了分析。形态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锯齿股蚱和粗体蚱形态相同之处非常多,而形态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者后翅的长度差异相对较大;红背悠背蚱和九万山悠背蚱在形态上共同之处很多,仅在头顶与颜面隆起的形状、触角与侧单眼着生位置以及后足股节长度等方面有微小差异。对蚱科2属4种昆虫的Cytb,16SrRNA和18S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3个片段共2902bp。发现蚱属的锯齿股蚱和粗体蚱的这三个基因同源序列完全一致,悠背蚱属的红背悠背蚱和九万山悠背蚱的同源序列也完全一致。结合形态学比较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提出粗体蚱和九万山悠背蚱分别是齿股蚱和红背悠背蚱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蚱总科 蚱科 分类订正 新异名 形态特征 基因序列 Cytb 16S RRNA 18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粉背蕨的分类订正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钢民 杨文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蕨类植物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 Fée)的特征是体型小,叶片背面具粉状物,适应旱生环境。银粉背蕨(A.argentea(Gmél.)Fée)广布于中国,种的界定一直是蕨类植物中饱受争议的物种之一。本文在标本考证、野外考察和孢粉形态... 蕨类植物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 Fée)的特征是体型小,叶片背面具粉状物,适应旱生环境。银粉背蕨(A.argentea(Gmél.)Fée)广布于中国,种的界定一直是蕨类植物中饱受争议的物种之一。本文在标本考证、野外考察和孢粉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对该种的分类进行了订正。恢复无银粉背蕨(A.argentea var.obscura(Christ)Ching),并将陕西粉背蕨(A.shensiensis Ching)并入该变种。同时,将假银粉背蕨(A.subargentea Ching)、裂叶粉背蕨(A.argentea var.geraniifolia Ching et S.K.Wu)和德钦粉背蕨(A.argentea var.flava Ching et S.K.Wu)归并为银粉背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粉背蕨 假银粉背蕨 无银粉背蕨 分类订正 新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双扇蕨科植物的分类订正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树刚 田治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2-434,共3页
双扇蕨科是一个自然的类群,为单型科,有8种。中国产3种: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Christ、双扇蕨D.conjugata(Kaulf.)Reinw.和喜马拉雅双扇蕨D.wallichii(R.Br.)T.Moore。云南产2种:中华双扇蕨和喜马拉雅双扇蕨。其中,喜马拉雅双扇... 双扇蕨科是一个自然的类群,为单型科,有8种。中国产3种: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Christ、双扇蕨D.conjugata(Kaulf.)Reinw.和喜马拉雅双扇蕨D.wallichii(R.Br.)T.Moore。云南产2种:中华双扇蕨和喜马拉雅双扇蕨。其中,喜马拉雅双扇蕨为云南分布新纪录。文中列出了国产种类的分类检索表,并均附有彩色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扇蕨科 分类订正 分布新纪录 云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ra of China》中蒲葵属之分类订正(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海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4-648,共5页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chinensis的后选模式、L.fengkaiensis和L.jenkinsiana的主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L.speciosa的等模式与《Flora of China》中的上述种类作比较,证实《Flora of China》中的L.jenkinsiana是L.spe-ciosaKurz,...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chinensis的后选模式、L.fengkaiensis和L.jenkinsiana的主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L.speciosa的等模式与《Flora of China》中的上述种类作比较,证实《Flora of China》中的L.jenkinsiana是L.spe-ciosaKurz,后者被中国分类学文献(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误定为L.saribus。L.speciosa的果倒卵形、椭圆形或卵形,而L.jenkinsiana的果肾形或近球形。源于《中国植物志》的L.saribus并非原产于中国。在中国,L.speciosa原产于云南、广东、海南和福建,L.chinensis原产于广东和台湾,而L.jenkinsi-ana和L.saribus仅被引种至中国的植物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 蒲葵属 肾果蒲葵 大叶蒲葵 美丽蒲葵 分类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凤丫蕨属的分类订正
6
作者 张钢民 董世勇 张宪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7-651,共5页
凤丫蕨属(Coniogramme)隶属广义凤尾蕨科(Pterdidaceae)的珠蕨亚科(Cryptogrammoideae),分类极其混乱。本文在原始文献和标本考证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考察,对海南凤丫蕨属的分类进行了订正。承认海南有该属植物3种:海南凤丫蕨(C.macrophyl... 凤丫蕨属(Coniogramme)隶属广义凤尾蕨科(Pterdidaceae)的珠蕨亚科(Cryptogrammoideae),分类极其混乱。本文在原始文献和标本考证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考察,对海南凤丫蕨属的分类进行了订正。承认海南有该属植物3种:海南凤丫蕨(C.macrophylla Blume Hieron.)、普通凤丫蕨(C.intermedia Hieron.)和凤丫蕨(C.japonica Thunb.Diels)。将C.merrillii Ching和披针凤丫蕨(C.lanceolata Ching ex K.H.Shing)并入C.macrophylla作为异名处理;首次报道凤丫蕨在海南的分布,并对其它两种在海南的分布进行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丫蕨属 分类订正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植物阿拉善黄耆的分类订正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小林 杜诚 +1 位作者 常朝阳 徐朗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7-419,共3页
对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气候和其他一些因素所导致的阿拉善黄耆(Astragalus grubo-viiSancz.)的多态现象和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对其存在的分类问题予以订正,将长期以来混乱不清的8个名称处理为异名,为阿拉善黄耆种的... 对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气候和其他一些因素所导致的阿拉善黄耆(Astragalus grubo-viiSancz.)的多态现象和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对其存在的分类问题予以订正,将长期以来混乱不清的8个名称处理为异名,为阿拉善黄耆种的界定提供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黄耆 多态现象 分类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分类学文献中Livistona saribus之订正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海桑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speciosa的等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与中国分类学文献中(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的L.speciosa、L.saribus作比较,证实中国分类学文献将L.saribus、L.speciosa相混...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speciosa的等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与中国分类学文献中(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的L.speciosa、L.saribus作比较,证实中国分类学文献将L.saribus、L.speciosa相混,中国分类学文献中的L.saribus、L.speciosa均为L.speciosa Kurz。美丽蒲葵L.spe-ciosa的叶的裂片先端浅裂、坚挺,果倒卵形、椭圆形至卵形,长度多于2.5cm,直径多于2cm;大叶蒲葵L.sari-bus(Lour.)Merr.ex A.Chev.的叶的裂片先端深裂、下垂,果球形至近球形,直径少于1.8cm。增补了L.sari-bus的等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蒲葵 美丽蒲葵 棕榈科 分类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有种子植物无子刺梨形态特征研究及分类学订正 被引量:29
9
作者 邓朝义 方仕能 黄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2-62,68,共2页
通过野外详细的调查观察澄清无子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的形态特征,并对光枝无子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var.leioclada M.T.An,Y.Z.Cheng et M.Zhong进行了归并。
关键词 无子刺梨 光枝无子刺梨 分类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一些种类的分类学订正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9-411,共13页
根据对 1 2个国家 5 4个标本馆所收藏的 5 0 0 0余份南五味子属植物标本的研究 ,结合野外调查和采集 ,对南五味子属的一些种类作了分类学订正 :将仁昌南五味子归并入狭叶南五味子 ,将菲律宾南五味子和盘柱南五味子归并入异型南五味子 ,... 根据对 1 2个国家 5 4个标本馆所收藏的 5 0 0 0余份南五味子属植物标本的研究 ,结合野外调查和采集 ,对南五味子属的一些种类作了分类学订正 :将仁昌南五味子归并入狭叶南五味子 ,将菲律宾南五味子和盘柱南五味子归并入异型南五味子 ,将长梗南五味子、城口南五味子、少齿南五味子、麦克氏南五味子和峨嵋南五味子归并入南五味子 ,将苏拉威西南五味子归并入南洋南五味子 ,将史氏南五味子归并入柄果南五味子。在南五味子属中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五味子属 五味子科 种类 分类订正 新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斑粉蝶属分类研究(鳞翅目:粉蝶科) 被引量:10
11
作者 魏忠民 武春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系统地整理了中国斑粉蝶属DeliasH櫣bner,1819的全部种类 ,共 11种 31亚种 ,包括 3个中国新记录亚种 :倍林斑粉蝶指名亚种D .berindaberindaMoore、洒青斑粉蝶不丹亚种D .sanacabhutyaTalbot和侧条斑粉蝶帕瓦亚种D .lativittaparvaT... 系统地整理了中国斑粉蝶属DeliasH櫣bner,1819的全部种类 ,共 11种 31亚种 ,包括 3个中国新记录亚种 :倍林斑粉蝶指名亚种D .berindaberindaMoore、洒青斑粉蝶不丹亚种D .sanacabhutyaTalbot和侧条斑粉蝶帕瓦亚种D .lativittaparvaTalbot。提出将D .lativittataiYoshino作为侧条斑粉蝶云南亚种D .lativittayunnanaTalbot的同物异名 ,D .patruaguiyangensisZhouetZhang作为DeliasberindaadelmaMitis的同物异名。阐述了各亚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及其地理分布 ,分析了区系成分 ,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及全部种类的雄外生殖器和大部分种类的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附有 3新记录亚种和国内未见标本记载的 2种的成虫彩色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粉蝶科 斑粉蝶属 分类订正 新异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清风藤属Sabia Colebr.(清风藤科)的订正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云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8,共4页
归并了清风藤属5个名称. Sabia campanulata Wall. ex Roxb. var. kingiana Nayar etMajumder处理为S. campanulata Wall. ex Roxb.的异名, S.... 归并了清风藤属5个名称. Sabia campanulata Wall. ex Roxb. var. kingiana Nayar etMajumder处理为S. campanulata Wall. ex Roxb.的异名, S. metcalfiana L. Chen处理为 S. leptandra Hook. f. et Thoms.的异名,S. longruiensis X. X. Chen et D. R. Liang和S. swinhoei Hemsl. exForbes et Hemsl. var.parvifolia Y. H. Xiang et Q. H. Chen ex Ying et al处理为尖叶清风藤S.swinhoei Hemsl. ex Forb. et Hemsl.的异名, S. nervosa Chun ex Y. F. Wu处理为 S. coriaceaRehd. et Wils.的异名。订正了缅甸清风藤S. burmania L. Chen在中国有分布的错误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风藤属 清风藤科 中国 分类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剪股颖属植物订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阳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55-57,共3页
将木里剪股颖Agrostismuliensis和柔毛剪股颖A.eriolepis作为柔毛剪股颖A.pilosulavar.wallichiana的新异名;将大药剪股颖A.arisan-montanavar.megal... 将木里剪股颖Agrostismuliensis和柔毛剪股颖A.eriolepis作为柔毛剪股颖A.pilosulavar.wallichiana的新异名;将大药剪股颖A.arisan-montanavar.megalandra并入阿里山剪股颖A.arisan-mont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剪股颖属 分类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植物志》禾本科增补与订正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长山 李纪红 +1 位作者 田朝阳 李春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3-165,共3页
增补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河南产禾本科植物11种,其中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为河南分布新纪录;订正了一些种的分类学问题.
关键词 禾本科 分类群增补与订正 河南植物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特有物种江孜乌头的分类学订正
15
作者 熊安东 赵志礼 嘎务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8-470,共3页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不仅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的频度中心、多样性中心,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分化中心,而且是特有类群的分布中心。作为该亚区特有物种之一的江孜乌头(Aconitum ludlowii Exell),是Arthur Wallis Exell于1926年根据采...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不仅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的频度中心、多样性中心,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分化中心,而且是特有类群的分布中心。作为该亚区特有物种之一的江孜乌头(Aconitum ludlowii Exell),是Arthur Wallis Exell于1926年根据采自我国西藏江孜的标本发表的新种。其繁殖器官特征及地理分布特点均与原始文献记载(狭域种)不尽一致。为此,对其做分类学修订。该研究应用经典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的相关标本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该物种不同标本心皮从无毛、近无毛至被毛,呈现一连续过渡情况。因此,考虑将心皮被毛一类不作为新分类群处理,只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做如下修订:心皮5,无毛或上部被毛,西藏拉萨、山南地区、那曲地区及日喀则地区均有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为国产乌头属植物的整理以及江孜乌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乌头 毛茛科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 分类订正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蜱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6
作者 杨晓军 陈泽 刘敬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1-949,共9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蜱的编目和分类及系统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软蜱科(Argasidae)说明了属的变动;硬蜱科(Ixodidae)介绍了璃眼蜱亚科(Hyalomminae)和凹沟蜱亚科(Bothriocrotoninae)以及相应变动的属(新建的凹沟蜱属Bothriocroto...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蜱的编目和分类及系统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软蜱科(Argasidae)说明了属的变动;硬蜱科(Ixodidae)介绍了璃眼蜱亚科(Hyalomminae)和凹沟蜱亚科(Bothriocrotoninae)以及相应变动的属(新建的凹沟蜱属Bothriocroton和须角蜱属Cornupalpatum,合并的牛蜱属Boophilus、暗眼蜱属Anocentor和盲花蜱属Aponomma)。根据新的分类变更对已知种类进行了分析。至2006年,世界已知蜱类有3科18属897种,中国有2科10属119种。阐明了有关蜱类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观点,并讨论了其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结合在一起的全证据方法,并结合蜱类和不同宿主之间的关系、动物地理学、古生物学以及比较寄生虫学的资料,成为解决蜱类系统发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系统学 编目 分类订正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的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Bl.)植物
17
作者 陆树刚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6,共8页
对云南产复叶耳蕨属植物进行了再次的分类订正研究,确认云南有该属植物20个种类,其中,华南复叶耳蕨Arachniodesfestina(Hance)Ching和齿头复叶耳蕨A.aristata(Forst.)Tindale为云南分布新记录;将《中国植物志》等资料中的Acrorumohradis... 对云南产复叶耳蕨属植物进行了再次的分类订正研究,确认云南有该属植物20个种类,其中,华南复叶耳蕨Arachniodesfestina(Hance)Ching和齿头复叶耳蕨A.aristata(Forst.)Tindale为云南分布新记录;将《中国植物志》等资料中的Acrorumohradissecta、Arachniodesailaoshanensis、A.australis、A.austro-yunnanensis、A.caudata、A.chinensisvar.cornopteris、A.chinensisvar.jinpingensis、A.chingii、A.dayaoensis、A.futeshanen-sis、A.gongshanensis、A.guangtongensis、A.lushuiensis、A.pianmaensis、A.pseudo-aristata、A.pseudo-assa-mica、A.shuangbaiensis、A.sinoaristata、A.sporadosora和A.triangularis等20个名称作为新异名处理。还列出了云南产该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名称的处理及分类讨论、地理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叶耳蕨属 分类订正 云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脊椎动物学报第51卷2013年总目次
18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I0001-I0003,共3页
关键词 兽脚类 新属种 古脊椎动物学报 舒柯 分类订正 生物地层学 上白垩统 Jun 化石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