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叉分类检索表正、反向推理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爱华 唐启义 程家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1-545,共5页
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一种基本数据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病虫分类鉴定.为了能更灵活地应用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知识推理进行病虫分类鉴定,提出在常规推理的基础上,融入反向推理和混合推理技术,将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知识装入专家系统知识库,... 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一种基本数据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病虫分类鉴定.为了能更灵活地应用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知识推理进行病虫分类鉴定,提出在常规推理的基础上,融入反向推理和混合推理技术,将二叉分类检索表作为知识装入专家系统知识库,计算机可以利用它搜索分支结点以实现病虫辅助鉴定.开发研制出的病虫害辅助分类鉴定专家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的多元化功能,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推理 反向推理 混合双向推理 二叉分类检索表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域常见有毒水母的分类检索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萍 张学雷 +1 位作者 宋洪军 庞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4,共5页
综合现有资料编制了我国海域常见的19种有毒水母种类的分类检索表。我国常见有毒水母分属于3纲8目14科17属,包括水螅水母类3种、管水母类2种、立方水母类2种、钵水母类12种,其中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和根口水母目种类较多(各5种),其它目... 综合现有资料编制了我国海域常见的19种有毒水母种类的分类检索表。我国常见有毒水母分属于3纲8目14科17属,包括水螅水母类3种、管水母类2种、立方水母类2种、钵水母类12种,其中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和根口水母目种类较多(各5种),其它目每目含1~2科且每科仅1属1种。对我国现有的水母分类体系中部分与国际通用体系不统一之处进行了厘正,如:火水母拉丁文种名应由Tamoya alata Uchida,1929厘正为Tamoyagar-gantua Haeckel,1880,建议将灯罩水母[Linuche draco(Haeckel,1880)]命名厘正为爪罩水母[Linuche unguicu-lata(Schwartz,1788)]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 有毒 分类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常见病害初诊速查检索表
3
作者 盖春蕾 刁菁 +1 位作者 许拉 杨秀生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56,共1页
通过对大黄鱼病害特异症状的比较鉴别,采用生物分类检索表的形式,建立了大黄鱼养殖病害初诊简易快速检索表,对于及时正确地诊断病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检索表采用平行式检索方式,即根据不同病害的症状表现特征,将每一对互相对... 通过对大黄鱼病害特异症状的比较鉴别,采用生物分类检索表的形式,建立了大黄鱼养殖病害初诊简易快速检索表,对于及时正确地诊断病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检索表采用平行式检索方式,即根据不同病害的症状表现特征,将每一对互相对应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依次检索,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检索表 常见病害 大黄鱼 现特征 比较鉴别 养殖病害 检索方式 鱼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梢小蠹属昆虫分类鉴定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霞 张真 +2 位作者 曹鹏 王鸿斌 韩平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鉴定切梢小蠹的特征系统。利用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的瘤状颗粒和刻点分布、鞘翅斜面刚毛长短和前胸背板刻点及刚毛分布3种特征,在体视显微镜放大30倍条件下可实现切梢小蠹虫的准确...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鉴定切梢小蠹的特征系统。利用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的瘤状颗粒和刻点分布、鞘翅斜面刚毛长短和前胸背板刻点及刚毛分布3种特征,在体视显微镜放大30倍条件下可实现切梢小蠹虫的准确鉴定。通过形态鉴定为同种的小蠹虫在利用28Sr DNA序列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能首先聚在一起,并且切梢小蠹属昆虫种下、种间和种上的遗传距离分布在3个不重叠的范围内,利用28Sr DNA基因构建切梢小蠹属分子鉴定体系是理想的方法之一。通过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或遗传距离比较均可实现种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梢小蠹属 形态特征 分类检索表 28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大叶榕隐头果内榕小蜂的分类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文珊 陈友铃 +2 位作者 伍小刚 张彦杰 郑翠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福州两个样地大叶榕雄花期隐头果进行定时、定点采集,观察与鉴定,从546个花序果内共收集到榕小蜂33641头,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7个科(亚科)7个属的11个种,其中传粉小蜂为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coronata,其余10种非传粉小蜂分别隶属... 通过对福州两个样地大叶榕雄花期隐头果进行定时、定点采集,观察与鉴定,从546个花序果内共收集到榕小蜂33641头,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7个科(亚科)7个属的11个种,其中传粉小蜂为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coronata,其余10种非传粉小蜂分别隶属于隐针榕小蜂亚科Epichrysomallin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的锥尾榕小蜂亚科Otitesellinae和延腹榕小蜂亚科Sycoryctinae,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刻腹小蜂科Ormyridae和姬小蜂科Eulophidae。传粉小蜂和非传粉小蜂的种类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12-翌年5月)榕果内小蜂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传粉榕小蜂是优势种;夏-秋季(6-11月间)小蜂种类和数量略少,Camarothorax bismasculinus和Sycophila sp.1是优势种。在非传粉小蜂中,Camarothorax、Sycophila、Otitesella、Sycoscapter等4个属的榕小蜂为常见种,而Ormyrus和Aprostocetus等2个属的榕小蜂为偶见种。根据小蜂的形态特征制定大叶榕隐头果中榕小蜂种类检索表,本实验为榕小蜂分类、榕-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非传粉小蜂对榕-蜂共生体系的影响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榕 榕小蜂 分类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菌属与华鸡属分类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6
作者 付子艳 李荣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8,共7页
鸡菌是一类世界著名珍贵食用菌。依据收集的标本和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世界鸡菌资源的概况,比较2个属及40个种的形态、分类特征及分布范围,提出了世界鸡菌的分类检索表。
关键词 鸡[土从]菌属 华鸡[土从]菌属 分类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四季桂品种群品种调查与分类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明颖 刘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97-99,共3页
对四川省几个栽培桂花的主要城市四季桂品种进行了调查和整理,共记载了6个四季桂品种。编制了四季桂品种群各品种分类检索表并对各品种进行了特征描述。
关键词 四川省 四季桂品种群 品种调查 分类 品种调查 分类检索表 四季桂 品种群 四川省 特征描述 桂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野古草属的分类研究
8
作者 朱秋桂 闵庆耀 刘卿雯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39,共5页
本文记载了浙江省内野古草属(Arundinelia)植物6种,其中两个庐山野古草(Arundineliahondana(Koidz)B.S.Sun.etZ.H.Hu)和无刺野古草(Arin.setosaTrin·var·esetosaBor)系浙江新记录,并对原有的分类系列作了补... 本文记载了浙江省内野古草属(Arundinelia)植物6种,其中两个庐山野古草(Arundineliahondana(Koidz)B.S.Sun.etZ.H.Hu)和无刺野古草(Arin.setosaTrin·var·esetosaBor)系浙江新记录,并对原有的分类系列作了补充和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古草属 分类 浙江 分类检索表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田主要杂草检索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谈文瑾 路兴涛 +2 位作者 孔繁华 郑星 蒋仁棠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49-52,共4页
经对泰安、东营等79个代表性县市区调查,山东省冬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田主要优势种杂草有43种,隶属14科33属。根据各种杂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汇制成简易检索表,以便于杂草的识别和查询,在生产上指导杂草的防治。
关键词 越冬作物 冬小麦 杂草 分类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孩儿参属(Pseudostellaria Pax)的分类纲要及地理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晓青 张明理 雷耘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9,共8页
在标本和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世界范围内孩儿参属(Pseudostellaria Pax)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依据Mizushima的分类系统编制了孩儿参属的分类检索表,对5个存疑种进行了初步分类处理,并对孩儿参属各种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绘... 在标本和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世界范围内孩儿参属(Pseudostellaria Pax)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依据Mizushima的分类系统编制了孩儿参属的分类检索表,对5个存疑种进行了初步分类处理,并对孩儿参属各种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绘图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肉质块根、绝大多数种具有闭锁花以及开放花花瓣常呈2浅裂是孩儿参属区别于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其他属的典型特征。初步确认全世界的孩儿参属植物共22种,被分成Sect.Pseudostellaria和Sect.Mamillatae 2个组,其中,前者仅包含石生孩儿参〔P.rupestris(Turcz.)Pax〕1种,而后者则被进一步分成Ser.Mamillatae和Ser.Distantes 2个系。本研究结果不支持将P.sierrae Rabeler et R.L.Hartm.和P.oxyphylla(B.L.Rob.)R.L.Hartm.et Rabeler归入孩儿参属的观点,并建议将矮小孩儿参〔P.maximowicziana(Franch.et Sav.)Pax〕、须弥孩儿参〔P.himalaica(Franch.)Pax〕和异花孩儿参〔P.heterantha(Maxim.)Pax〕分别独立成种。从分布区域看,孩儿参属呈北温带间断分布,由北美洲、地中海地区和东亚3个相互隔离的地理区域组成,并且,东亚为其多样化分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儿参属 形态特征 分类检索表 分类纲要 分布示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多板类齿舌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进寿 周时强 柯才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1-584,共4页
多板纲(Polyplacophora)在软体动物的系统分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用10%NaOH溶液烧煮齿舌部获得可清晰观察的舌齿带的方法,对福建沿海7种常见多板类软体动物的齿舌(radula)形态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板类齿舌上每一横列舌齿恒... 多板纲(Polyplacophora)在软体动物的系统分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用10%NaOH溶液烧煮齿舌部获得可清晰观察的舌齿带的方法,对福建沿海7种常见多板类软体动物的齿舌(radula)形态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板类齿舌上每一横列舌齿恒为17枚,对称排列,其中以内侧齿端部形态的种间差异显著,在系统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首次根据多板类软体动物的齿舌形态差异及外部形态特征编制福建沿海多板类软体动物分类检索表,并提出与传统分类不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板类 齿舌 福建 形态 软体动物 分类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松树枯死木树干植物线虫种类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珌 王宏毅 杨希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5,共4页
对福建省马尾松和湿地松枯死木样本中的树干植物线虫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树干中植物线虫涉及滑刃目和垫刃目2个目,7个属,共20个已知种和1类未定种。其中,滑刃目线虫数量最多,包括滑刃科滑刃属、伞滑刃属、真滑刃属,外滑刃科外滑刃... 对福建省马尾松和湿地松枯死木样本中的树干植物线虫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树干中植物线虫涉及滑刃目和垫刃目2个目,7个属,共20个已知种和1类未定种。其中,滑刃目线虫数量最多,包括滑刃科滑刃属、伞滑刃属、真滑刃属,外滑刃科外滑刃属、外真滑刃属,长尾科长尾线虫属等,总共19个已知种;垫刃目只有粒科茎线虫属1个已知种;滑刃属有1类未定种。马尾松树树干中植物线虫种类比湿地松更加丰富。并根据不同目、科、属、种的线虫主要形态鉴定特征,编制了20种和1类松树树干线虫分类检索表,可为鉴定和区分松树寄生线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湿地松 植物线虫 种类分布 分类检索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桑属(Morus)植物补遗
13
作者 谢华 李青 +1 位作者 陈翔 张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24-26,共3页
描述和讨论了贵州桑属MorusL.植物的6个种及2个变种的主要特征、分类学变化、分布等情况,并提供了贵州现有桑属植物分类检索表。
关键词 贵州 桑属植物 分类检索表 主要特征 分类 讨论 描述 分布 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栓菌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央央 林顺吉 +2 位作者 芦宇航 胡红莉 王宗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151,159,共7页
在研究福建省福州市和闽南地区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木腐菌的过程中,获得6种栓菌,共19个样品,此6种栓菌在福州市均有发现,而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毛栓孔菌(T.hirsuta)和血红栓菌(T.sanguinea)是常见的种,至少在两个采样... 在研究福建省福州市和闽南地区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木腐菌的过程中,获得6种栓菌,共19个样品,此6种栓菌在福州市均有发现,而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毛栓孔菌(T.hirsuta)和血红栓菌(T.sanguinea)是常见的种,至少在两个采样的地区均有出现。在总结前人对福建栓菌研究的基础上,从GenBank里查找到相关种已有的ITS序列,并结合本研究中6个种的19条ITS序列,通过PAUP 4.0、MrModeltest、MrBayes和Treeview等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7个种的大部分种都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分支,但彼此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最后根据子实体的颜色和气味、菌盖的特征、孔口的形状、数量和担孢子的大小等形态特征对目前已知的福建的21种栓菌进行了分类检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菌 多样性 系统发育 分类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