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SS中的分类树模型在分析伤害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杜琳 刘伟佳 +5 位作者 刘伟 林汉生 麦锦城 何秀芳 张维蔚 林国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6-548,共3页
关键词 分类树模型 影响因素 伤害 SPSS 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 交互作用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3-4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分类树模型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廖志波 刘迅 +3 位作者 成彩联 石成钢 李少敏 赵文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7-773,共7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进展到ESRD的高风险人群,以早期预防。【方法】收集本院231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据是否出现ESRD分为未进展到ESRD(133例)、ESRD组(98...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进展到ESRD的高风险人群,以早期预防。【方法】收集本院231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据是否出现ESRD分为未进展到ESRD(133例)、ESRD组(98例)。使用分类树模型分析进展到ESRD相关危险因素,通过节点增益分析筛选进展到ESRD的高风险人群。【结果】从预测变量中筛选到4个重要解释变量:载脂蛋B(ApoB)、性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收缩压;ApoB升高是DKD进展的重要的危险因素;ApoB>1.14mmol/L的慢性肾脏病(CKD)3~4期DKD患者,3年进展到ESRD的概率是75.0%,如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79.7%的概率进展到ESRD。【结论】分类树模型能有效筛选并分析进展到ESRD危险因素,并识别高风险人群特征,有利于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分类树模型 危险因素 风险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影响因素的分类树模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鹏 张志侨 +1 位作者 康凯夫 吴国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76-479,共4页
目的基于分类树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高危人群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一种评估CHB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风险的简单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行肝... 目的基于分类树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高危人群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一种评估CHB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风险的简单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利用分类树模型分析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因素,采用索引值曲线、错分矩阵和估计误差对分类树模型分类效果进行整体评价。结果 CHB患者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因素有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BMI。该分类树模型的敏感性为84.3%,特异性为81.5%,准确率为82.9%,模型估计误差为0.17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分类树模型发现CHB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和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3个影响因素关系密切,根据这3个指标可以建立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来评估CHB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风险,有必要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脂肪肝 分类树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类树模型的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武珊 王倩 冷松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0-884,共5页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因素,为M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的3988名成年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因素,为M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的3988名成年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分类树模型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因子分析得到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肉类谷物蔬果模式、油炸腌熏甜点模式、优质蛋白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男性、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饮酒、BMI≥24kg/m2为MS的危险因素,优质蛋白模式为保护因素。分类树模型筛选出10个影响因素:BMI、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年龄、冠心病家族史、饮酒、优质蛋白模式、吸烟、肉类谷物蔬果模式、糖尿病家族史。结论不同BMI人群MS的影响因素不同,在体重管理的基础上,女性中老年人群提倡优质蛋白模式,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男性应该定期监测与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分类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类树模型分析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核心能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美曼 郭浩乾 +6 位作者 宁艳花 张琳 姜婷 吕兄兄 郭亚红 孔维娟 刘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8-60,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及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问卷对宁夏地区388个乡镇医院及1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184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及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问卷对宁夏地区388个乡镇医院及1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184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23.23±34.53,其中伦理法律实践能力得分最高(2.61±0.71),评估和干预能力得分最低(2.31±0.73)。分类树模型显示,工作压力、外出学习进修计划、学历、夜班频次是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工作强度与知识方面的影响,应予以针对性干预与支持,以进一步提高其核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核心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 乡镇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分类树模型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域分类隐马尔可夫树模型的图像恢复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亚平 沈庭芝 王心一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7-450,共4页
针对自然图像的非平稳特性和图像恢复中计算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分类隐马尔可夫树(CHMT)模型的图像恢复算法.从图像恢复的贝叶斯框架出发,将CHMT模型作为自然图像小波域的先验知识,构造正则化约束进行图像恢复.该模型具有... 针对自然图像的非平稳特性和图像恢复中计算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分类隐马尔可夫树(CHMT)模型的图像恢复算法.从图像恢复的贝叶斯框架出发,将CHMT模型作为自然图像小波域的先验知识,构造正则化约束进行图像恢复.该模型具有空间适应性,使建模更加精确.对恢复方程的求解,采用了分类简化的共轭梯度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能提高图像恢复峰值信噪比(P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恢复 分类隐马尔可夫模型 小波域 最大后验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血糖受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及分类树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姚爽 谢梦婷 +4 位作者 邹迪莎 黄芳 马小珺 江仁美 于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5 952例体检者进行调查,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对IFG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5 952例体检者进行调查,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对IFG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两模型分类效能进行检验。结果 (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体重指数是IFG患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IFG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2)分类树模型共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包括NAFLD、高龄、高血压、高TG和高LDL-C;(3)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Youden指数为41.90%,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66.90%,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5。分类树模型的ROC曲线的Youden指数为43.96%,敏感性为73.27%,特异性为70.69%,AUC值为0.775,两种模型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均具有中等准确性,两模型曲线下面积没有明显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分类树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耕地地力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丽 崔运鹏 +5 位作者 王末 牛永春 徐爱国 刘珂艺 刘娟 侯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8-936,共9页
为了探究耕地地力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关系,本研究以515个主要玉米种植县域为研究区域,选取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全钾(Total potassium,TK)、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为了探究耕地地力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关系,本研究以515个主要玉米种植县域为研究区域,选取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全钾(Total potassium,TK)、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和pH 7种耕地地力因子,分别利用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和极端随机树(Extremely randomized trees,ERT)模型构建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与耕地地力因子关系模型,并进行了3种模型效果比较。结果表明:RF和ERT模型总分类性能明显优于CART模型,3个模型在病害发生程度1级(GⅠ)上的查准率(Precision,Pr)、查全率(Recall,Re)、F1 score(F1)值均较高,分类效果比病害发生程度2级(GⅡ)要好,但考虑到准确监测病害高发情况、减少高发病情况在分类预测中漏分机率对开展病害防治的重要性,确定ERT模型为最佳优选分类器。耕地地力特征变量与病害发生程度重要性分析表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与耕地地力因子AP、TK、pH和T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耕地地力对玉米丝黑穗病影响机理提供了线索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耕地地力 分类与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极端随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禄伟 黄倩 +7 位作者 施佳成 刘晓玲 王彩梅 于萍 吴岚 覃洋 江仁美 于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01-2406,共6页
目的利用分类树和列线图构建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超重及肥胖者50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582例(70%)超重及肥胖者构成建模组,剩余1516例(30%)构成验证组进行内部验证。两组均以高尿酸血症有... 目的利用分类树和列线图构建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超重及肥胖者50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582例(70%)超重及肥胖者构成建模组,剩余1516例(30%)构成验证组进行内部验证。两组均以高尿酸血症有无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420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临床代谢特征进行比较并构建分类树模型和列线图模型,最后使用ROC曲线、DCA曲线、CIC曲线对两个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实用性。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类树及列线图模型均提示男性、Cr、TG、年龄、HDL-c、LDL-c等6个变量是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两组两个模型ROC曲线均提示有中度预测价值,DCA曲线患病风险概率在约为0.1~0.7范围内,两个模型的净受益率都高于0,而CIC曲线提示两个模型均有一定的临床影响价值。结论分类树和列线图两个预测模型筛选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Cr、TG、年龄、HDL-c、LDL-c,两个模型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及肥胖 高尿酸血症 分类树模型 列线图模型 预测模型 ROC曲线 DCA曲线 CI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域CHMT模型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
10
作者 娄帅 丁振良 +1 位作者 袁峰 李晶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77-80,共4页
从图像重建的Bayesian方法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域分类隐马尔可夫树(CHMT)模型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将CHMT模型作为自然图像小波域的先验知识,采用混合高斯模型刻画各子带系数的概率分布,将超分辨率图像重建问题转化为一个约束最... 从图像重建的Bayesian方法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域分类隐马尔可夫树(CHMT)模型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将CHMT模型作为自然图像小波域的先验知识,采用混合高斯模型刻画各子带系数的概率分布,将超分辨率图像重建问题转化为一个约束最优化问题,并采用共轭梯度算法进行求解。同时,提出了自适应的规整化参数选择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在峰值信噪比和视觉效果方面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图像重建 小波域 分类隐马尔可夫模型 最大后验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增值评价:模型、应用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霞 毛秀珍 张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2,共14页
教育增值评价是对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的“净产出”进行评价。从增值评价模型、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和本土化实践方面展开评述。首先,根据增值评价方法基于的统计理论将其划分为基于描述统计、统计回归和机器学习算法三类。然后,对这三类... 教育增值评价是对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的“净产出”进行评价。从增值评价模型、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和本土化实践方面展开评述。首先,根据增值评价方法基于的统计理论将其划分为基于描述统计、统计回归和机器学习算法三类。然后,对这三类增值评价方法的数据要求、分析软件、优缺点以及实践应用进行介绍和评价。最后,对所有增值模型进行综合比较,提出模型选择建议,并从深入增值评价理论研究、构建“以测助评、以评促教”良性循环、重塑增值价值理念三个维度讨论了增值评价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增值评价 增值模型 多层线性回归 分类与回归模型 模型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塔堡河底泥DOM组成结构的荧光光谱与多元统计模型表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东萍 高红杰 +2 位作者 崔兵 于会彬 杨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57,共9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层次聚类分析(HCA)和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以东北典型城镇化河流——白塔堡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该河的农村段、城镇段和城市段采集表层底泥样品,研究表层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组...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层次聚类分析(HCA)和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以东北典型城镇化河流——白塔堡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该河的农村段、城镇段和城市段采集表层底泥样品,研究表层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组分,分析荧光组分空间特征,识别DOM特征的关键因子,并辨识污染源。结果表明:白塔堡河底泥DOM中包含6个DOM荧光组分,即类富里酸(C1)、微生物代谢产物(C2)、类胡敏酸(C3)、类色氨酸(C4)、类酪氨酸(C5)、酚类物质(C6);白塔堡河城镇段DOM荧光物质浓度最高,城市段次之,农村段最低;白塔堡河农村段底泥DOM以内源为主,城镇段与城市段受陆源和内源物质的双重影响;白塔堡河底泥污染程度为城镇段>城市段>农村段,底泥DOM呈现出农村段、城镇段和城市段分异特征;类酪氨酸与类富里酸是识别底泥DOM特征的2个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三维荧光光谱(EEMs) 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 分类回归(CART)模型 城镇化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笃铭丽 朱丽 +1 位作者 陈松文 方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5-58,共4页
目的 调查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介入专科护士培养及认证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国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和其辐射范围内医院的534名心脏介入专科护士,采用心脏介... 目的 调查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介入专科护士培养及认证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国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和其辐射范围内医院的534名心脏介入专科护士,采用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95.11(87.44,98.67)分;采用分类树模型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外出学习或进修经历、工作压力是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心脏介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体水平较高,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并适度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给予学习和进修机会,提升其核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专科 护士 心血管专科 核心能力 影响因素 工作压力 进修 分类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本、收益:工资效应的企业异质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钱雪亚 刘焕香 陈志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91,共9页
劳动工资上涨具有成本和收益双重影响,其中工资上涨带来成本增加是必然的,但基于工资上涨带来劳动生产率提升而形成的收益效应则是有条件的。本文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成本费用的调查数据发现,约有1/4强的企业有能力借助工资上涨的生产... 劳动工资上涨具有成本和收益双重影响,其中工资上涨带来成本增加是必然的,但基于工资上涨带来劳动生产率提升而形成的收益效应则是有条件的。本文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成本费用的调查数据发现,约有1/4强的企业有能力借助工资上涨的生产率提升实现净收益效应;但对于大部分资本密度低、与之匹配的劳动者人力资本也相对低的企业,净成本压力是普遍现象。面对劳动工资水平普遍上涨的趋势,需要分类引导以避免系统性的持续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工资 收益效应 成本效应 分类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地区部分健康体检人群饮食模式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霞 周淑伊 +1 位作者 杨斌芳 周建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4-1214,共11页
目的:睡眠障碍直接影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因此了解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并积极进行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地区部分健康体检人群不同饮食模式与睡眠障碍的关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 目的:睡眠障碍直接影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因此了解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并积极进行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地区部分健康体检人群不同饮食模式与睡眠障碍的关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长沙地区某大型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86 073名18~7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饮食模式分类,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饮食模式与睡眠障碍的关联,并基于分类树模型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睡眠障碍者16 048例,检出率18.64%。由主成分分析法分解成4种饮食模式,即健康模式、零食模式、粗粮模式和油荤模式。在调整相关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零食模式、油荤模式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粗粮模式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分类树模型筛选出年龄、容易焦虑不安、零食模式、感觉压抑沮丧、慢性疼痛、经常运动、文化程度、性别和体重分组9个影响因素,以及9类睡眠障碍高危人群。结论:长沙地区部分健康体检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零食摄入多的饮食模式与其关系较密切,倡导优化饮食结构并加强监测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改善睡眠具有积极意义。体检后应对不同特征睡眠障碍高危人群采取差异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饮食模式 主成分分析 分类树模型 健康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土壤碱解氮和全磷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振明 宋思铭 +2 位作者 吴海龙 文璐 程黎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0,共4页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八达岭地区土壤层(A,B,C)碱解氮和全磷质量分数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泛可里格插值绘制了土壤碱解氮和全磷质量分数C层的空间分布图,应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八达岭地区土壤层(A,B,C)碱解氮和全磷质量分数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泛可里格插值绘制了土壤碱解氮和全磷质量分数C层的空间分布图,应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分析了植被分布格局和海拔与土壤碱解氮和全磷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在A、B、C层均值分别为28.59、12.57、8.63 mg.kg-1,变异系数(Cv)分别为34.03%、29.42%、30.91%,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在A、B、C层均值分别为35.79、34.40、31.31 mg.kg-1,变异系数(Cv)分别为28.88%、27.55%、29.50%,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在A、B、C层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在A、B层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在C层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在该区域C层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东北、西南部较高,中部偏低;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在C层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海拔725 m、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31.8 mg.kg-1和土壤全磷质量分数82、85 mg.kg-1是影响该区植被分布格局变化的重要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分类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耕地生产能力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树涛 许策 +1 位作者 李子良 陈亚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30-239,共10页
研究河北省雄县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变异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为黑龙港典型区耕地质量等级与生产能力提升及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该文在分析县域和景观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变异性特征的基础上,引用分类回归树模型探讨耕地自然属性因素和耕地管... 研究河北省雄县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变异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为黑龙港典型区耕地质量等级与生产能力提升及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该文在分析县域和景观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变异性特征的基础上,引用分类回归树模型探讨耕地自然属性因素和耕地管理因素对不同尺度耕地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县域尺度上耕地生产能力差异显著,呈现出西南部和东部高,东南部和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5种景观尺度上耕地生产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壤蒙金型小二坡地>轻壤均质型小二坡地>黏壤均质型小低平地>砂壤蒙金型准缓岗>砂壤均质型准缓岗;耕地管理因素较耕地自然属性因素更能解释县域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变异性,主控因素依次是灌溉保证率、氮肥施用量、耕地速效氮和耕地有机质,贡献率总计51%。耕地自然属性因素是不同景观尺度间的主控因素,依次为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贡献率总计55%;不同景观尺度上耕地生产能力主要受耕地管理因素所主控。因此,要想维持区域高水平耕地生产能力应注意调整耕地管理措施,包括节约集约用水,控制氮肥施用量(不宜超过240.34kg/hm2)和加强耕地培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产能力 空间变异调控 变异性 分类回归模型 主控因素 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朋 孙钰根 +4 位作者 陈淑琦 王志鸿 马洁桃 殷冰迪 王茗茗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6-630,共5页
目的了解昆山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昆山市16所中小学校145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455份,收回有效问卷1447份,有效率99.5%。昆山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9.5%,金... 目的了解昆山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昆山市16所中小学校145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455份,收回有效问卷1447份,有效率99.5%。昆山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9.5%,金、银、铜奖学校及未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依次为73.3%、61.6%、54.9%和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8,P<0.001)。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模型显示,影响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等级(χ~2=23.557,P<0.001)。结论昆山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等级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健康素养 分类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不同土壤层全氮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振明 余新晓 +2 位作者 王友生 宋思铭 吴海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3-1220,共8页
应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八达岭地区土壤全氮(TN)在不同层次(A,B,C)的空间变异特征。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该地区植被类型和土壤TN之间的关系。应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 应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八达岭地区土壤全氮(TN)在不同层次(A,B,C)的空间变异特征。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该地区植被类型和土壤TN之间的关系。应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分析了土壤TN和海拔与植被分布格局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TN在A、B、C层平均值分别为2.94、1.30、0.63g/kg,变异系数(CV)分别为33%、33%、45%,都表现为中等变异。(2)TN在不同土层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TN在A层为弱空间相关,在B、C层为中等空间相关。(3)泛可里格插值表明,TN在不同层次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布趋势。不同植被类型所对应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则各不相同。(4)CART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类型分布格局可大致划分为四大部分。可初步确定海拔725m,TN含量4.23 g/kg和5.69 g/kg为影响该区植被分布格局的重要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土壤全氮 空间变异 分类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s肠道大手术治疗组细分组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常维夫 罗爱静 +5 位作者 袁艺峰 毛平 辛梓睿 凌颢 程文炜 易细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目的通过引入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细分组方法,为进一步优化DRG的细分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6家三甲综合医院2013-2014年1916例肠道大手术病例(GB2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计算每... 目的通过引入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细分组方法,为进一步优化DRG的细分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6家三甲综合医院2013-2014年1916例肠道大手术病例(GB2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计算每例病例的临床复杂程度分值(ECCS),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完成DRG细分组的划分,并对细分组结果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肠道大手术治疗类DRG基本组被划分成2个DRG细分组,经检验各基本组内不同DRG组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变异系数(RIV)为0.05。结论 ECC模型的应用提高了DRG细分组结果的准确性;在DRGs分组中引入ECC模型有利于进一步优化DRG的细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肠的大手术 病例临床复杂模型 分类和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