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建构路径探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行红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2-67,共6页
近年来,困境儿童受到侵害所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完善现有的困境儿童福利体系,促进困境儿童的发展和社会融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由于困境儿童各个亚群体存在内部差异性,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是困境... 近年来,困境儿童受到侵害所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完善现有的困境儿童福利体系,促进困境儿童的发展和社会融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由于困境儿童各个亚群体存在内部差异性,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是困境儿童福利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目前,困境儿童的概念及其分类保障的政策和实务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仍存在着内涵和外延不统一、责任划分不统一、保障内容有待完善等缺陷。这需要从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原则和实现方式着手,对困境儿童保障主体的责任划分、保障对象的类别、保障内容的类别和层次划分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境儿童 分类保障 福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执行效能研究——基于社会组织福利提供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许小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94,共8页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试图通过精细化技术治理改变之前服务难以“精准化”的问题。但从民政部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5个试点地区的福利实践来看,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目标群体需要识别简单化和静态化、竞标文本化和服务形式化、部门沟通碎片化和...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试图通过精细化技术治理改变之前服务难以“精准化”的问题。但从民政部适度普惠儿童福利制度5个试点地区的福利实践来看,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目标群体需要识别简单化和静态化、竞标文本化和服务形式化、部门沟通碎片化和联动低效性以及问责模糊性和评估的单一绩效导向等悬浮表现。不成熟的组织供给环境、过度的技术治理手段以及离散的治理结构共同形塑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执行中的悬浮状态,影响了社会组织福利供给的质量和效能,导致基层悬浮型福利治理格局的形成。要想提升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的执行效能,需要从价值理念、技术手段、能力建设及体制机制入手,培养对儿童的新认识,提升社会组织的行动能力和服务的精准性,优化儿童岗位设置,实现从悬浮型治理向协同型治理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悬浮 福利治理 社会组织 福利提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分类 被引量:5
3
作者 郭九霞 黎云建 杨昌其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62-166,共5页
通用航空的空管运行保障能力直接影响通用航空飞行安全,因此规范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细化运行保障标准、增强其指导性和操作性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调研国内外有关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能力建设情况,研究现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通用航... 通用航空的空管运行保障能力直接影响通用航空飞行安全,因此规范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细化运行保障标准、增强其指导性和操作性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调研国内外有关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能力建设情况,研究现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分析构建了针对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的灰色层次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可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分类的建议,以为通用航空空管运行保障规范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更为具体、可行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航空 空管运行保障分类 灰色层次分析法 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品的经济学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小东 李祖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4,共5页
该文根据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对社会保障品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恩格尔定律、库兹涅茨假说、奥肯“漏桶模型”等经济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选择 被引量:7
5
作者 公维才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163,共3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顺利开展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保制度供给不力,如相关制度未能及时修订等。当前,由于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在制度供给上也应针对不同农民实行分类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供给 分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三元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公维才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当前,我国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他们在职业、收入、居住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其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也应有别,从而构成三元模式:对纯农户,应采取"基础养老保险"+"附加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工,应实行... 当前,我国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他们在职业、收入、居住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其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也应有别,从而构成三元模式:对纯农户,应采取"基础养老保险"+"附加养老保险"模式;对农民工,应实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模式;对失地农民,应探索"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账户"+"储备金账户"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纯农户为主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配套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制度,以真正提高老年农民的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民分化 分类保障 配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