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中基于分离-富集的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乐兰 仇荣亮 赵春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67-2480,共14页
金属的形态对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认为,金属的自由离子态和不稳定络合态是具有潜在生物有效性的形态,而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得具有生物有效性的金属形态变得更为复杂.痕量金属和纳米颗粒在天然水... 金属的形态对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认为,金属的自由离子态和不稳定络合态是具有潜在生物有效性的形态,而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得具有生物有效性的金属形态变得更为复杂.痕量金属和纳米颗粒在天然水环境中的含量较低,大部分检测方法无法达到检测限要求.基于分离-富集的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因检测限低、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环境中痕量金属及纳米颗粒存在下金属的形态分析.本文从原理、应用条件和优缺点等方面对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唐南渗析膜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渗透液膜技术等基于分离-富集的金属形态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为水环境中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形态分析 分离-富集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唐南渗析膜技术 离子交换技术 渗透液膜技术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AN-3螯合纤维富集分离微量Sb(Ⅲ)和Sb(Ⅴ)的ICP光谱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常希俊 罗兴寅 +2 位作者 詹光耀 苏致兴 孙国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建立了利用 PAN-3螯合纤维富集分离微量 Sb(Ⅱ)和 Sb(V)的 ICP-AES 分析法,研究了 PAN-3对 Sb(Ⅲ)和 Sb(Ⅴ)的定量富集酸度、洗脱酸度、富集介质用量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进行了低浓度 Sb(Ⅲ)和 Sb(Ⅴ)的富集、误差统计和样品分... 本文建立了利用 PAN-3螯合纤维富集分离微量 Sb(Ⅱ)和 Sb(V)的 ICP-AES 分析法,研究了 PAN-3对 Sb(Ⅲ)和 Sb(Ⅴ)的定量富集酸度、洗脱酸度、富集介质用量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进行了低浓度 Sb(Ⅲ)和 Sb(Ⅴ)的富集、误差统计和样品分析,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SB 螯合纤维 富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法富集-湿法分离工艺从固废资源中回收锌及其他有价金属的探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敦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20年第1期8-12,33,共6页
我国每年产生的炼铁高炉瓦斯灰和其他各类含重金属的固废超3000万t,均不同程度地含有Zn、Pb、In、Bi、Sn等有价金属,是提取有色金属很重要的二次资源。现阶段,火法富集-湿法分离工艺被以钢厂瓦斯灰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厂家广泛应用,本文围... 我国每年产生的炼铁高炉瓦斯灰和其他各类含重金属的固废超3000万t,均不同程度地含有Zn、Pb、In、Bi、Sn等有价金属,是提取有色金属很重要的二次资源。现阶段,火法富集-湿法分离工艺被以钢厂瓦斯灰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厂家广泛应用,本文围绕该工艺关键环节对一些相关的生产实践经验做了一些探讨,内容包括回转窑作业、窑渣利用、次氧化锌氟氯的脱除、高含盐碱洗水处理、氧化锌浸出及回收铅、铟、铋、锡的基本原理等,并针对炼铁高炉瓦斯灰、炼锌浸出渣、炼铅炉渣、热镀锌灰等固废物料的特性,给出了合理的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回收多种有价金属,还能解决环保问题,可促使冶金工业绿色、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资源 火法富集-湿法分离工艺 有价金属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乙二胺丙酰胺肟大孔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富集分离微量元素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常希俊 罗兴寅 +2 位作者 苏致兴 赵曦白 鲁怡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6期574-579,共6页
本文以大孔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合成聚乙烯乙二胺丙酰胺肟螯合树脂,建立了利用该螯合树脂富集分离20余种微量元素的ICP化学光谱法,讨论了其富集各待测元素的性能和机理,进行了螯合树脂的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及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和测定... 本文以大孔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合成聚乙烯乙二胺丙酰胺肟螯合树脂,建立了利用该螯合树脂富集分离20余种微量元素的ICP化学光谱法,讨论了其富集各待测元素的性能和机理,进行了螯合树脂的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及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和测定,结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乙二胺丙酰胺大孔树脂 合成 富集-分离 ICP-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Pb^(2+)、Hg^(2+)离子选择性固相萃取的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贺 刘晓为 +1 位作者 揣荣岩 李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147,共7页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对重金属Pb^(2+)、Hg^(2+)离子的选择性固相萃取,首先采用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5-甲基苯并三氮唑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硅烷偶联改性,随后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为基础,设计并制备了可更换吸附剂的一体化填充式固相萃取芯片...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对重金属Pb^(2+)、Hg^(2+)离子的选择性固相萃取,首先采用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5-甲基苯并三氮唑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硅烷偶联改性,随后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为基础,设计并制备了可更换吸附剂的一体化填充式固相萃取芯片.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不仅吸附剂的团聚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且当pH=5时,对Pb^(2+)的吸附率可达99.1%,对Hg^(2+)的吸附率可达98.9%,而对Cr^(3+)的吸附率为20.4%,对Mn^(2+)的吸附率仅为13.2%.即使样品中混有干扰离子(K^+、Na^+或Mn^(2+))时,对Pb^(2+)、Hg^(2+)离子的吸附率仍均可达97%以上.当进样流速≤1.5 mL/min时,微流控芯片对Pb^(2+)或Hg^(2+)的吸附率可达98%以上;以0.5 mol/L的盐酸和2%的硫代尿素为洗脱液,控制流速在0.20.3 mL/min范围内时,芯片对Pb^(2+)或Hg^(2+)的洗脱率均达到92%以上.用于Pb^(2+)、Hg^(2+)离子的选择性固相萃取芯片的成功制备,有助于微流控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监测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固相萃取 选择性“富集-分离 纳米吸附剂改性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