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整流罩结构动力特性与分离运动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雷勇军 卓曙君 +1 位作者 郑荣跃 任均国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25,共5页
针对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壳组成的卫星整流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该罩的结构动力学数值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包,计算了全罩、半罩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自由振动频率和模态,并分析了抛罩时半罩的分离轨迹和气动力作用下爆炸螺... 针对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壳组成的卫星整流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该罩的结构动力学数值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包,计算了全罩、半罩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自由振动频率和模态,并分析了抛罩时半罩的分离轨迹和气动力作用下爆炸螺栓的承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整流罩 频率 分离运动 卫星 结构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离方式下AUV载荷分离运动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家旺 宋保维 +2 位作者 邵成 余德海 杜晓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3-777,共5页
考虑到分离运动中载荷与运载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在不同分离方式下具有同一形式的多刚体运动方程,基于分离后载荷与运载体之间的距离理论,提出了一种分离安全度模型,对不同分离方式下的分离安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运载... 考虑到分离运动中载荷与运载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在不同分离方式下具有同一形式的多刚体运动方程,基于分离后载荷与运载体之间的距离理论,提出了一种分离安全度模型,对不同分离方式下的分离安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运载体为正浮力且无控时,采用推冲分离方式进行分离不会发生碰撞,且在一定条件下较重力解脱方式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V 分离运动 安全性模型 分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AUV进水过程分析及分离运动仿真 被引量:3
3
作者 潘光 魏静 陈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580,共5页
根据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处理,运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VOF多相流技术,建立了进水过程的流体力学模型,针对前、后平衡舱空腔在静止情况下的进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进水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对分离前不同进水速度... 根据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处理,运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VOF多相流技术,建立了进水过程的流体力学模型,针对前、后平衡舱空腔在静止情况下的进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进水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对分离前不同进水速度和不同初始速度作用下载荷AUV的弹道及分离后载荷的弹道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水池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弹道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AUV 进水过程 分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空中发射的分离运动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其虎 唐硕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0年第4期13-17,共5页
研究运载火箭的空中发射 ,不可避免地要分析载机与运载器的分离过程。针对机载发射方案的要求 ,提出运载器与载机实现空中分离的方案 ,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分析了分离过程中运载器的纵向运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分离过程结束... 研究运载火箭的空中发射 ,不可避免地要分析载机与运载器的分离过程。针对机载发射方案的要求 ,提出运载器与载机实现空中分离的方案 ,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分析了分离过程中运载器的纵向运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分离过程结束后 ,运载器的运动参数可以满足机载发射方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发射 运载火箭 空中分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火药作用下物体分离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顺山 贾光辉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文中对火药气体作用下,无限长园管中圆柱体的双向相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运用内弹道学理论建立了该问题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等截面燃烧的片状火药在燃烧阶段和膨胀阶段的物体运动速度、药室压力等解析关系式。
关键词 火药 分离运动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内弹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分离运动训练影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雪峰 施海涛 +2 位作者 曲艳霞 黄蕾 何小花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12期137-,共1页
目的:通过双通道生物反馈技术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训练,达到患者早期进入上肢分离运动期。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选取Brunnstrom分级III期50例,年龄为65岁以下。采用多... 目的:通过双通道生物反馈技术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训练,达到患者早期进入上肢分离运动期。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选取Brunnstrom分级III期50例,年龄为65岁以下。采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生物反馈重建治疗模式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分肘关节伸展训练和肩关节前屈训练,每块肌肉每日15-20min,训练4周。结果: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EMG波幅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它打破了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即患者被动、枯燥的接受功能训练,利用电刺激通过生物反馈使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能尽快促进肩前屈同时肘伸展分离运动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技术 偏瘫 上肢分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分离运动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陆辰昱 王鑫 +2 位作者 周志坛 梁晓扬 乐贵高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503,共8页
基于分数容积障碍法(FAVOUR)、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函数,建立了自由液面模型并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联合求解了运载器式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和有效... 基于分数容积障碍法(FAVOUR)、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函数,建立了自由液面模型并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联合求解了运载器式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进而对不同海况条件以及出水角度下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运载器与导弹的质心位置、姿态角和轴向速度均处于稳定和发射安全允许范围内。但随着浪高的增加,导弹姿态角散布范围也明显增大。在5级海况下,运载器与导弹俯仰角的峰值达到22°。此外,相同海况下,若控制运载器以10°倾角出水,导弹分离后最终可以获得接近垂直的姿态。本文的数值分析方法能有效地用于预测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分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射导弹 分离运动特性 自由液面 六自由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判断方法的尾喷管堵盖分离运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明阳 王革 +1 位作者 韩万之 张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207-210,252,共5页
为研究堵盖在初始分离及后续过程中与燃气的相互作用,应用CFD和动网格技术,结合接触判断及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堵盖接触分离及后续运动的物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堵盖与高压燃气的相互作用,使堵盖获得较高的冲击动能;同时相较于非接触... 为研究堵盖在初始分离及后续过程中与燃气的相互作用,应用CFD和动网格技术,结合接触判断及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堵盖接触分离及后续运动的物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堵盖与高压燃气的相互作用,使堵盖获得较高的冲击动能;同时相较于非接触式预留缝隙的处理方法,接触判断耦合多孔介质模型的方法,更准确的模拟出堵盖的分离延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喷管堵盖 接触分离运动 接触判断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分离偏心型食品搅拌机轨迹优化及运动仿真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胜 吴玉国 +2 位作者 许正华 时礼平 陈彬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105,共4页
针对现有食品搅拌机存在的在搅拌器中心附近产生明显的涡流回转区域,使搅拌不均匀、效果变差,使用两个电机分别提供搅拌器的旋转和搅拌桶的提升运动的问题,设计一款运动分离偏心型食品搅拌机,推导出搅拌轨迹的理论方程,并利用Matlab软件... 针对现有食品搅拌机存在的在搅拌器中心附近产生明显的涡流回转区域,使搅拌不均匀、效果变差,使用两个电机分别提供搅拌器的旋转和搅拌桶的提升运动的问题,设计一款运动分离偏心型食品搅拌机,推导出搅拌轨迹的理论方程,并利用Matlab软件和Solidworks软件进行轨迹优化和运动仿真,结果表明:当S值取为π、K值取为1.25时,搅拌轨迹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搅拌机 运动分离 轨迹优化 运动仿真 SOLID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协同动态背景运动分离方法
10
作者 崔智高 李艾华 姜柯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179-185,共7页
针对动态背景中运动分离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目协同的运动分离方法。该方法利用一个相机实现监控场景的广域监视,另外一个相机实现运动目标的动态捕捉,通过图像配准的方法协同分离出运动前景。针对两相机同步帧图像存在的尺度和灰... 针对动态背景中运动分离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目协同的运动分离方法。该方法利用一个相机实现监控场景的广域监视,另外一个相机实现运动目标的动态捕捉,通过图像配准的方法协同分离出运动前景。针对两相机同步帧图像存在的尺度和灰度差异,设计了一种由粗到精的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比传统的特征配准方法具有更高的配准精度。通过实际监控场景下的视频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摄像机运动、尺度和灰度差异等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智能监控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分离 动态背景 双目协同 图像配准 由粗到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导解算与数字滤波的舰船振荡运动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玉 宋清 +1 位作者 刘志鹏 刘锡祥 《舰船电子工程》 2015年第7期80-83,113,共5页
舰船在风浪激励或(和)其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六自由度的随机摇荡运动,而摇荡运动将降低舰载武器的打击精度。针对该问题,论文在捷联惯导(SINS)导航解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滤波的舰船振荡运动分离方法,以实时分离舰船振荡运动,并实时修... 舰船在风浪激励或(和)其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六自由度的随机摇荡运动,而摇荡运动将降低舰载武器的打击精度。针对该问题,论文在捷联惯导(SINS)导航解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滤波的舰船振荡运动分离方法,以实时分离舰船振荡运动,并实时修正舰载武器的运动轨迹,提高其打击精度。由于惯性导航系统为避免加速度对平台跟踪地垂线的干扰而自然形成舒勒振荡,此振荡必然会引入舰船运动的导航解算结果中,因此为提取出瞬时运动,引入数字高通滤波器消除舒勒振荡。论文给出了瞬时运动定义及滤波器的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S 高通数字滤波器 振荡运动 运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箭包带锁紧装置分离过程动态包络的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海霞 范瑞祥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包带锁紧装置是世界上各主要运载火箭大都采用的星箭连接和分离机构。随着卫星种类、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 ,卫星对包带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包带分离过程中动态包络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介绍了用ADAMS软件对包带装置分离过... 包带锁紧装置是世界上各主要运载火箭大都采用的星箭连接和分离机构。随着卫星种类、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 ,卫星对包带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包带分离过程中动态包络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介绍了用ADAMS软件对包带装置分离过程动态包络进行动力学仿真的研究情况 ,包括建模的方法 ,模型的ADAMS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包带 分离运动 动力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弹性适配器的运载器式潜射导弹分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冰 刘科 +2 位作者 薛瑞娟 张凌雲 乐贵高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44,共9页
针对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弹射分离问题,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模型,基于分数容积障碍网格法,建立含适配器的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分离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在数值模型与实验对比验证其精度和有效性基础上,对运载器出水过程中不同的... 针对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弹射分离问题,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模型,基于分数容积障碍网格法,建立含适配器的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分离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在数值模型与实验对比验证其精度和有效性基础上,对运载器出水过程中不同的导弹弹射起始高度、初始姿态角对动平台分离特性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弹射过程中,弹射起始高度越大,运载器和导弹的位移与姿态角变化越大;运载器和导弹倾斜10°出水比倾斜5°出水,弹射过程中运载器和导弹的位移和姿态角变化更大,而且运载器和导弹的速度变化更慢。仿真方法和结果对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射导弹 弹射起始高度 姿态角 分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体驱动壳体分离仿真研究
14
作者 杨依峰 陈浩 +2 位作者 吴乔 董超 张昱煜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第9期1-3,共3页
某高压容器利用切割索将容器壳体切割成数瓣,容器壳体在内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运动。通过地面试验发现壳体在分离过程中先后出现急剧加速和急剧减速现象,急剧加速过程是由内部高压气体驱动产生,而造成壳体急剧减速的原因未知... 某高压容器利用切割索将容器壳体切割成数瓣,容器壳体在内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运动。通过地面试验发现壳体在分离过程中先后出现急剧加速和急剧减速现象,急剧加速过程是由内部高压气体驱动产生,而造成壳体急剧减速的原因未知。因此,有必要开展壳体分离运动减速研究,明确急剧减速现象形成的机理,对壳体分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非结构动网格技术并通过求解耦合的流动控制方程和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方程对壳体分离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初始时刻壳体受容器内高压气体的作用急剧向外加速运动,高压气体通过壳体间缝隙向外泄压,同时由于壳体快速向外运动导致壳体内侧快速出现低于外侧环境压力的负压区,壳体受力方向发生改变,这是造成壳体急剧减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体 壳体分离运动 非结构动网格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的特征”及其应用
15
作者 徐高厅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03年第8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分离的特征” 应用 运动物体分离问题 物理 高中 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肢位摆放在偏瘫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鹏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23期27-27,共1页
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由于医源性限制须绝对卧床休息,容易忽略急性期患者的卧姿,也忽视了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甚至错误地认为早期摆放良肢位... 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由于医源性限制须绝对卧床休息,容易忽略急性期患者的卧姿,也忽视了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甚至错误地认为早期摆放良肢位会加重病情,致使许多患者虽然挽救了生命,但致残率却高达7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肢位摆放 偏瘫患者 急性期患者 绝对卧床休息 分离运动 功能恢复 偏瘫肢体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后的康复(三)
17
作者 王忆长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6期46-47,共2页
相对恢复期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 Ⅴ~Ⅵ期,此时患者的肌张力降低或已恢复正常,分离运动已较为明显,开始能控制技巧性运动,但运动的顺序和速度较差。因此,此期的治疗除延续部分痉挛期的治疗外,主要应着重进行改善手的功能和步态的训练。
关键词 BRUNNSTROM 中风后 康复 分离运动 恢复期 肌张力 技巧性 痉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航向模糊控制器优化设计及仿真 被引量:5
18
作者 甘浪雄 邓巍 +1 位作者 周春辉 程小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9年第3期398-403,共6页
针对船舶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时变不确定性及时滞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航向成形算法来改进船舶航向控制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在航向成形算法及船舶分离型运动模型基础上,设计了船舶航向模糊控制器.对传统PID控制器及模糊控制器进行改进,设... 针对船舶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时变不确定性及时滞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航向成形算法来改进船舶航向控制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在航向成形算法及船舶分离型运动模型基础上,设计了船舶航向模糊控制器.对传统PID控制器及模糊控制器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模糊PID控制器来调节系统控制量。对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及模糊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航向成形算法能够在船舶转向过程中起到前馈调节作用,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高稳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向成形算法 船舶分离运动模型 模糊PID控制 航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转双桨船舶的等效舵效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辉 褚建新 +1 位作者 魏宏磊 高迪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常规船舶通过操舵获得舵效来控制船舶航向,而对于可回转双桨船舶,由于桨-舵合一,船舶的回转运动依靠双桨的回转或双桨的推力差所产生的舵效完成。针对这种取消了常规舵的可回转双桨的船舶运动,根据船舶分离型运动建模方法,建立了可回转... 常规船舶通过操舵获得舵效来控制船舶航向,而对于可回转双桨船舶,由于桨-舵合一,船舶的回转运动依靠双桨的回转或双桨的推力差所产生的舵效完成。针对这种取消了常规舵的可回转双桨的船舶运动,根据船舶分离型运动建模方法,建立了可回转双桨船舶的运动方程及其在船舶纵荡、横荡和艏摇3个自由度上的作用力;通过分析船舶常规舵受力情况,并与可回转双桨船舶回转力进行比较,提出可回转双桨船舶等效舵效的概念,导出了可回转双桨作用下的船舶等效舵效模型。对可回转双桨船舶在此等效舵模型下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数值仿真,对比了不同舵效下船舶运动的差异,验证了可回转双桨船舶等效舵效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转双桨 桨-舵合一 分离运动建模 船舶运动模型 等效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凸轮在高速精梳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春红 张慧芳 何勇 《纺织器材》 2013年第4期48-49,56,共3页
为了克服精梳机在分离运动中采用机械凸轮或多连杆机构加上行星轮系合成传动的不足,在提高车速、纺制不同纤维的适应性过程中,从电气控制系统的角度,介绍了电子凸轮在分离运动上的应用及多轴驱动跟随虚拟主轴的传动方法,使得电机直接驱... 为了克服精梳机在分离运动中采用机械凸轮或多连杆机构加上行星轮系合成传动的不足,在提高车速、纺制不同纤维的适应性过程中,从电气控制系统的角度,介绍了电子凸轮在分离运动上的应用及多轴驱动跟随虚拟主轴的传动方法,使得电机直接驱动分离罗拉,摒弃了机械凸轮或多连杆机构加上行星轮系合成传动,减少了传动机构上的能量损耗,降低噪声,实现快速更换不同纤维品种的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分离运动 电子凸轮 机械凸轮 直接驱动 虚拟主轴 软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