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离距离的碰撞检测算法综述 被引量:9
1
作者 潘海鸿 冯俊杰 +2 位作者 陈琳 徐杰 付兵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7-1416,1447,共11页
在机器人轨迹规划、数控机床刀具路径规划等应用中,基于分离距离的碰撞检测算法能在物体碰撞发生前预警并使系统做出相应响应,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研究意义。分析基于分离距离的碰撞检测算法处理流程,就精确检测阶段分离距离计算所应用... 在机器人轨迹规划、数控机床刀具路径规划等应用中,基于分离距离的碰撞检测算法能在物体碰撞发生前预警并使系统做出相应响应,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研究意义。分析基于分离距离的碰撞检测算法处理流程,就精确检测阶段分离距离计算所应用的基本原理对基于分离距离的碰撞检测算法从包围体层次树、代数几何、几何特征、单纯形法、数学规划、距离场等区分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归纳与总结碰撞检测对象正朝着多表现形式、非凸、有形变、多物体发展,碰撞检测算法正朝着动态检测、连续检测、并行化发展。最后,指出碰撞检测算法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距离 距离 距离 碰撞检测 接近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区道路出入口交通组织形式和分离距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奋 崔扬 +1 位作者 黄志荣 唐克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4-1860,共7页
针对大型车为主的道路交通状况,对港区货车和集装箱卡车等大型车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港区常见的出入口交通组织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评价.研究表明,当主路单车道流量大于400veh·h-1或支路左转车流大于250v... 针对大型车为主的道路交通状况,对港区货车和集装箱卡车等大型车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港区常见的出入口交通组织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评价.研究表明,当主路单车道流量大于400veh·h-1或支路左转车流大于250veh·h-1时,冲突车流间干扰大大增加,此时建议采用C型信号控制形式的出入口.提出了出入口分离距离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对分离距离的安全和效率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区道路 大型车 出入口管理 分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距离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金连文 梁宇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0-31,57,共3页
提出了一种在模式分类中行之有效的新的距离函数-误差均衡距离,以此构造距离分类器并将之用于手写体汉字识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距离函数 模式分类 汉字识别 距离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面卸载过程法向接触刚度修正统计模型
4
作者 殷东华 张学良 +1 位作者 兰国生 陈永会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29,34,共5页
基于接触统计理论以及GW模型,考虑微凸体弹性接触变形和弹塑性接触变形的两个不同阶段以及卸载过程中有效曲率半径的变化,提出了法向接触载荷与表面平均分离距离之间新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固定结合面卸载过程法向接触刚度的统计模型。经... 基于接触统计理论以及GW模型,考虑微凸体弹性接触变形和弹塑性接触变形的两个不同阶段以及卸载过程中有效曲率半径的变化,提出了法向接触载荷与表面平均分离距离之间新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固定结合面卸载过程法向接触刚度的统计模型。经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卸载过程中的无量纲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无量纲表面平均分离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塑性指数下无量纲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无量纲表面平均分离距离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载过程 法向接触刚度 有效曲率半径 表面平均分离距离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uffing时间序列的信噪比的估计方法
5
作者 吕科 付永庆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5期22-24,共3页
为了在含有噪声的短时间Duffing时间序列中较快地估计出其信噪比,采用建立基于Duffing时间序列的重构相空间,计算与含噪时间序列有关的轨迹平均分离距离这个统计量,研究含噪信号的信噪比(SNR)与轨迹平均分离距离(ADD)的关系,找出一种有... 为了在含有噪声的短时间Duffing时间序列中较快地估计出其信噪比,采用建立基于Duffing时间序列的重构相空间,计算与含噪时间序列有关的轨迹平均分离距离这个统计量,研究含噪信号的信噪比(SNR)与轨迹平均分离距离(ADD)的关系,找出一种有效的估计方法。通过数据拟合发现ADD随SNR指数衰减,经仿真验证,估计出的信噪比相对误差不超过1%,这对于微弱信号的检测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ffing时间序列 信噪比 轨迹平均分离距离 估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保险和解除保险(装置)安全性设计和试验方法
6
作者 DOUG F.BRAUN 高世桥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9-23,40,共6页
位于美国西雅图以东15英里华盛顿的埃塞卡(Issaquah)的斯丽康设计有限公司开发军用引信的各种成本低、技术新的部件和子系统。截止1988年6月30日止,年销售总额达60万美元。斯丽康设计公司拥有一批具有高技术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 解除保险 安全性设计 安全分离距离 高质量人才 试验方法 加速度计 延期时间 保险距离 程序软件 飞行试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程安全性要求对电子保险/解除保险装置设计的影响
7
作者 David D.Dell Anthony J.Medina 范宁军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0-14,9,共6页
简介使用战术保险/解除保险装置(S & A)作为实现射程安全性要求的飞行终端系统(FlightTermination System—FTS)对该系统的设计产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要求。飞行终端系统的目的是在任何意外的情况下都能起爆战斗部。
关键词 解除保险 战斗部 终端系统 安全分离距离 设计标准 传爆序列 隔爆机构 起爆药 脉冲电路 高能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并验证电子保险/解除保险装置的方法
8
作者 Ken Willis 高世桥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24-26,共3页
历史1984年1月颁布的美军事标准MIL—STD—1316C——允许直列系统采用:认可的炸药;MIL—I—23659;大于500伏;4·3·3b “…含有效电能最少…直接与机械闭锁”。由陆军/桑迪纳国家实验室研制的光纤制导导弹(FOG—M)
关键词 解除保险 光纤制导 引信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失效率 机械闭锁 实验室研制 子部件 作战任务 安全性设计 安全分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海量存储中高度容错的新编码方案 被引量:2
9
作者 宁雄雁 武文忠 +2 位作者 杨照宏 那宝玉 刘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1-43,53,共4页
阐述了在网络存储系统中基于XOR的纠删编码的一种新方法,解决了传统RAID系统不能解决的高容错性问题,且比Reed-Solomon等算法有更好的时间效率。Ningxy编码方法对于解决高容错性问题有着最佳的效果,该编码更适用于动态增减磁盘数量的网... 阐述了在网络存储系统中基于XOR的纠删编码的一种新方法,解决了传统RAID系统不能解决的高容错性问题,且比Reed-Solomon等算法有更好的时间效率。Ningxy编码方法对于解决高容错性问题有着最佳的效果,该编码更适用于动态增减磁盘数量的网络存储的数据修复;与此同时提出了新概念步长,步长对解决高度容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线性变换、高斯消元,迅速地恢复丢失的磁盘数据。更值得一提的是从整体性能和效率上来说,该编码比其他的编码更具有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DRAID 最大距离分离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树复小波包变换的钢丝绳断丝损伤信号特征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良 孙艺哲 +2 位作者 谢波 刘艳蕊 井陆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6,共7页
针对钢丝绳断丝损伤信号特征信息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包变换与奇异值分解相结合的时频域特征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将钢丝绳断丝损伤信号采用双树复小波包变换为等长的频带子信号,构造时频域空间状态矩阵,然后采用... 针对钢丝绳断丝损伤信号特征信息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包变换与奇异值分解相结合的时频域特征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将钢丝绳断丝损伤信号采用双树复小波包变换为等长的频带子信号,构造时频域空间状态矩阵,然后采用奇异值方法提取各频带子信号的奇异值,组成表征各类损伤状态的特征向量,得到钢丝绳断丝损伤信号的特征信息矩阵。采用距离可分离性判据与传统时域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双数复小波包变换与奇异值分解相结合的特征信息提取方法具有更强的分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 特征信息 双树复小波包变换 奇异值分解 距离分离性判据 分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and quenching distance of aluminum dust flame with spatially random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11
作者 Mehdi Bidabadi Alireza Khoeini Poorf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1-89,共9页
In this research combustion of aluminum dust particles in a quiescent medium with spatially discrete sources distributed in a random way was studied by a numerical approach.A new thermal model was generated to estimat... In this research combustion of aluminum dust particles in a quiescent medium with spatially discrete sources distributed in a random way was studied by a numerical approach.A new thermal model was generated to estimate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in a lean/rich reaction medium.Flame speed for different particle diameters an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oxidizer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on flame speed were studied.Nitrogen was considered the inert gas.In addition,the quenching distance and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MIE) we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dust concentration.Different burning time models for aluminum were employed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The model was based on conduction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using the heat point source method.The combustion of single-particle was first studied and the solution was presented.Then the dust combus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to include the effects of surrounding particles.It is found that larger particles have higher values of quenching distance in comparison with smaller particles in an assumed dust concentration.With the increase of dust concentration the value of MIE would be decreased for an assumed particle diameter.Considering random discrete heat sources method,the obtained results of random distribution of fuel particles in space provide closer and realistic predictions of the combustion physics of aluminum dust flame a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random particle distribution quenching distance random discrete combustion alumin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