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采籽棉残膜识别分离软件系统设计
1
作者 王锦亚 沈鹭翔 +4 位作者 谢铁文 季琰 陈灵佳 刘英 倪超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9年第4期21-24,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膜覆盖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及栽培过程中。以棉花种植为主要农作物的新疆地区也在大规模地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但是采用这种特殊的种植栽培方式后,机器在采摘棉花的过程中容易掺入残留地膜杂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膜覆盖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及栽培过程中。以棉花种植为主要农作物的新疆地区也在大规模地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但是采用这种特殊的种植栽培方式后,机器在采摘棉花的过程中容易掺入残留地膜杂质,使得籽棉的纯净率严重降低,因此一种机采籽棉残膜分离机应运而生。本设计为一种机采籽棉残膜识别分离的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极大程度地方便了使用者对分离机分离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检测,软件系统设置有运输系统、图像处理、辨识系统以及工作日志四大基本信息采集记录模块,并且对应模块皆设置有相应参数的修改调整功能,便于使用。该软件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工分拣的劳动强度,并有效地提高了籽棉残膜的分离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籽棉 分离 残膜识别分离 软件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功能化改性及其对金属离子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艾欣 董琪 +3 位作者 豆叶帆 李恩泽 成怀刚 潘子鹤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5,共12页
大环化合物作为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结构化合物,在生物医药、环境科学及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冠醚作为第一代大环化合物,其内部独特的环状结构可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从而实现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及分离,广泛应用于分离材料... 大环化合物作为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结构化合物,在生物医药、环境科学及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冠醚作为第一代大环化合物,其内部独特的环状结构可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从而实现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及分离,广泛应用于分离材料。综述了冠醚的种类及对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机理,并就其合成离子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印迹原理进行了总结。由于外界环境刺激能够影响冠醚的离子印迹状态,综述了冠醚在光和磁两个方面的离子印迹响应修饰及其在吸附材料和膜材料中对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经冠醚功能化改性后,吸附材料和膜材料表面的选择性吸附位点增多,与金属离子络合的表面活性提高,从而有利于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及分离。最后,对冠醚在今后的研究中存在的成本、性能测试及毒性富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冠醚以后的研究发展做出展望,为冠醚提取金属离子的应用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醚 表面印迹 选择性识别分离 金属离子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合系统的时域参数识别方法
3
作者 刘增荣 邵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复合系统的时域参数识别方法。对于层状地基 -基础 -框架这一复合系统 ,将层间刚度和阻尼从总体系统中分离出来 ,依据最小二乘识别法则 ,导出了层间刚度和阻尼参数识别的递推方程 ,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复合系统的时域参数识别... 提出了一种复合系统的时域参数识别方法。对于层状地基 -基础 -框架这一复合系统 ,将层间刚度和阻尼从总体系统中分离出来 ,依据最小二乘识别法则 ,导出了层间刚度和阻尼参数识别的递推方程 ,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复合系统的时域参数识别方法。并以人工模拟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方法 ,对一位于三层粘性土上的框架结构系统 ,实施了参数识别的全过程。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复合系统时域参数识别方法 ,对识别初始值的要求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结构 时域参数辊 层间刚度 分离识别 复合系统 最小二乘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盲源分离的机械故障检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彭聪 刘彬 周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3-960,共8页
为解决从复杂的信号环境下提取所需的信号,克服传统方式上信号获取与处理方法的不足和多源故障振动信号位置不确定等问题,针对机械转子的多源故障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盲源分离的旋转机械故障检测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机... 为解决从复杂的信号环境下提取所需的信号,克服传统方式上信号获取与处理方法的不足和多源故障振动信号位置不确定等问题,针对机械转子的多源故障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盲源分离的旋转机械故障检测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和盲源分离问题的数学原理,然后基于盲源信号分离方法和超定视觉盲源分离方法分析获取的高速视频,从而实现多源振动信号的分离与定位.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对旋转机械多源故障进行准确定位.该方法将机器视觉测量方法与盲源分离信号处理方法进行结合,实现了对多源故障有效分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故障 机器视觉 盲源分离 分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波信号识别及其动力学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建平 徐国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2-737,共6页
通过测试到的不耦合装药加载条件下混凝土中产生的径向爆炸波信号分析,识别和分离了信号中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波及爆生气体膨胀作用,并就各自作用时间、大小、衰减规律及爆后损伤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测点处同时受到爆炸冲... 通过测试到的不耦合装药加载条件下混凝土中产生的径向爆炸波信号分析,识别和分离了信号中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波及爆生气体膨胀作用,并就各自作用时间、大小、衰减规律及爆后损伤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测点处同时受到爆炸冲击波、应力波及爆生气体的共同作用,作用时间分别为3.5,3.3和16.6μs;爆炸冲击波表现为压应力,峰值在1000 MPa以上;应力波表现为拉压作用,爆生气体膨胀表现为持续的拉应力或压应力的准静态作用。爆炸冲击波应力峰值随距离呈非线性快速衰减,应力波和爆生气体作用正负应力峰值随距离衰减缓慢,混凝土中爆炸波作用分区与凝聚炸药爆轰结构的压力分布有关。爆后混凝土的损伤实验表明:爆炸除形成了通自由面的7条裂纹外,在炮孔周围形成了半径为12.5 cm的损伤区,且损伤阈值Dcri=0.2,与理论计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爆炸波 识别分离 爆破机理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中瞬时爆炸波测试技术及分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建平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18,共7页
为稳定测量混凝土中炮孔周围的爆炸波,对应变片和超动态应变测试系统的频响及最优匹配开展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应变片相对误差δ与其允许最高频率fmax之间的关系,测试系统的阶跃信号响应上升时间为0.3μs。基于一维应力波原理,提出了用SHP... 为稳定测量混凝土中炮孔周围的爆炸波,对应变片和超动态应变测试系统的频响及最优匹配开展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应变片相对误差δ与其允许最高频率fmax之间的关系,测试系统的阶跃信号响应上升时间为0.3μs。基于一维应力波原理,提出了用SHPB技术中透射杆上的应力动态标定试件上输出电压的新方法,得到了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测试系统的频响和时频分布。针对爆炸波微信号传输中的易受干扰问题,采用了电磁屏蔽等抗干扰技术。用该系统对混凝土模型开展了不耦合装药爆炸波测试,成功测得了23μs内在爆炸近中区激起的爆炸波。通过Rihaczek分布,将爆炸波分离为[(2.3~4.5μs),(0~829 kHz)]的爆炸冲击波区、[(4.5~7.2μs),(0~743 kHz)]的应力波区及[(7.2~24.7μs),(0~514 kHz)]的爆生气体膨胀作用区,并就分离各区作用过程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动态应变测试系统 频率响应 动态标定 爆炸波 时频分析 识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平板复气动导纳函数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韩艳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分离频率识别复气动导纳的方法。首先推导了分离的单一频率下能够有效识别6个复气动导纳的理论公式;然后通过一种主动格栅产生顺风向和竖向的正余弦脉动分量,采用双天平水平测力装置测量模型上的抖振力;最后通过分析脉动风和... 提出了一种分离频率识别复气动导纳的方法。首先推导了分离的单一频率下能够有效识别6个复气动导纳的理论公式;然后通过一种主动格栅产生顺风向和竖向的正余弦脉动分量,采用双天平水平测力装置测量模型上的抖振力;最后通过分析脉动风和抖振力的时程曲线,得到薄平板的6个复气动导纳函数,并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气动导纳的试验值均小于数值模拟结果;Sears函数不能作为桥梁断面阻力导纳函数的近似值;复气动导纳相位的试验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断面 抖振 复气动导纳函数 分离频率识别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波特征及能量分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建平 徐国元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9,共6页
通过对测试到的距爆源8—16 cm范围内的径向爆炸波信号的识别和分离,将爆炸波分为爆炸冲击波区、应力波区及爆生气体膨胀作用区,并就分离各区的爆炸波基本特点、能量分配及衰减特征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离炮孔中心线40R0的测... 通过对测试到的距爆源8—16 cm范围内的径向爆炸波信号的识别和分离,将爆炸波分为爆炸冲击波区、应力波区及爆生气体膨胀作用区,并就分离各区的爆炸波基本特点、能量分配及衰减特征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离炮孔中心线40R0的测点范围内同时受到爆炸冲击波、应力波和爆生气体膨胀的共同作用;爆炸波作用过程是高加载率下的冲击波压应力、应力波拉压应力和爆生气体膨胀的准静态作用的联合复杂作用过程;爆炸波总能量传递率ηt为31.8%—46.9%;3种能量中,爆炸冲击波、应力波和爆生气体膨胀作用能量传递率ηi分别为31.0%—40.8%、0.31%—0.98%和0.52%—4.9%;分离各区的能量传递率、比能和能量均随到爆源距离R的增大而衰减,衰减幅度随R的增大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波 识别分离 能量分配 衰减 爆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烯的新型手性有机分子笼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新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8-410,共3页
有机分子笼是一类具有独特内在空腔的三维有机分子,在分子识别与分离、催化反应、气体吸附与存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分子笼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骨架分子的化学结构与键合方式,而目前成功用于合成有机分子笼的前驱分子种类还比... 有机分子笼是一类具有独特内在空腔的三维有机分子,在分子识别与分离、催化反应、气体吸附与存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分子笼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骨架分子的化学结构与键合方式,而目前成功用于合成有机分子笼的前驱分子种类还比较有限,尤其是手性分子笼。近来,上海交通大学邱惠斌课题组以具有本征螺旋共轭结构的螺烯作为骨架分子,通过动态共价键等可逆键合过程,构建了一系列具有手性超级结构的有机分子笼,在手性识别与分离、圆偏振发光、手性分子开关等应用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烯 手性 有机分子笼 手性识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