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体积介导的力学响应相分离蛋白质研究
1
作者 李一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0-100,共1页
目标生命通过细胞内的相分离过程调控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相分离蛋白质极易受到细胞内微环境的影响,且多数相分离蛋白质可能表现成力学响应特征。基于此,本工作研究相分离蛋白质的广谱力学响应特质。更进一步的,是否可以发现更多种... 目标生命通过细胞内的相分离过程调控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相分离蛋白质极易受到细胞内微环境的影响,且多数相分离蛋白质可能表现成力学响应特征。基于此,本工作研究相分离蛋白质的广谱力学响应特质。更进一步的,是否可以发现更多种类的力学响应相分离蛋白质。方法 本研究创造性地利用细胞体积挤压,促使细胞内水分外流,造成细胞内蛋白质浓度的升高和分子拥挤程度增加。细胞内正在相分离的蛋白质,或者在相分离条件边缘的蛋白质,感受到物理调控因子的影响,也将必然改变其相分离程度。为了高效捕获到相分离程度发生微弱变化的蛋白质,项目团队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和定量质谱技术,将在细胞体积挤压(1 min)前后发生寡聚程度变化的蛋白质进行组学水平的高通量鉴定,所鉴定出的蛋白质即为候选相分离蛋白质。结果 鉴定了1 454种内源相分离蛋白质,以及522种未报道的相分离蛋白质。更重要的,发现了1 215种力学响应的内源性相分离蛋白质。结论 细胞内的相分离蛋白质存在广谱的力学感受和响应行为,且由相分离蛋白质组成的无膜细胞器同样具有力学感受与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体积 质谱技术 力学响应 分离程度 信号转导 分离蛋白质 分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分离蛋白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亚军 陈华 +1 位作者 李艳 赵松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6-227,230,共3页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从椰子肉中提取椰子分离蛋白质,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pH,其中,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最佳工艺参数为:35℃...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从椰子肉中提取椰子分离蛋白质,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pH,其中,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最佳工艺参数为:35℃、pH9.5、料液比1∶20、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椰子分离蛋白质的提取率为7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分离蛋白质 缓冲溶液 最佳提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肉鸡胰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星 吴大伟 +1 位作者 温超 周岩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42-1949,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肉鸡胰腺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4种饲粮:正常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照组),100℃热处理1、4及8 h的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 本试验旨在探讨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肉鸡胰腺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4种饲粮:正常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照组),100℃热处理1、4及8 h的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对14日龄肉鸡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1日龄,各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均显著提高了肉鸡胰腺的相对重量(P<0.05),热处理8 h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使肉鸡胰腺胰蛋白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热处理8 h组肉鸡胰腺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有升高趋势(P=0.065),但总抗氧化能力(P=0.058)及过氧化氢酶(P=0.064)、谷胱甘肽还原酶(P=0.061)活性有降低的趋势;此外,热处理8 h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使胰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试验结果提示,摄食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质饲粮一定时间后会对肉鸡胰腺功能产生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质 热处理 肉鸡 胰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胰蛋白酶亲和层析法制备低STI残存大豆分离蛋白质 被引量:5
4
作者 葛世军 张龙翔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3期339-343,共5页
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GM201)经预处理除去杂质后先与戊二醛(2—6%)反应,再与胰蛋白酶(5000u/mg,8—10mg/mL,pH 8.0)反应即制得固定化胰蛋白酶。此法得到的固定化胰蛋白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可用于工业化目... 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GM201)经预处理除去杂质后先与戊二醛(2—6%)反应,再与胰蛋白酶(5000u/mg,8—10mg/mL,pH 8.0)反应即制得固定化胰蛋白酶。此法得到的固定化胰蛋白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可用于工业化目的。脱脂豆粉经萃取(PH9.0)后,稀释4倍,在pH5.0下沉淀分离出大豆球蛋白,然后用酸性水(pH5.0)洗涤两次,并进行碱溶与酸沉淀两次,即可将大豆分离蛋白质的STI残留降低到1.85%,比活性降到1u/mg以下。最后再用固定化胰蛋白酶亲和层析,就可以除去大豆分离蛋白质中残留的S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分离蛋白质 STI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下脚料分离蛋白质的制备及功能性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佳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5-248,共4页
利用美国鱼生产鱼片加工的下脚料制备分离蛋白质,研究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等单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分离蛋白质的最佳工艺参数,再通过酸沉、水洗、脱腥和喷雾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分离蛋白质... 利用美国鱼生产鱼片加工的下脚料制备分离蛋白质,研究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等单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分离蛋白质的最佳工艺参数,再通过酸沉、水洗、脱腥和喷雾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分离蛋白质粉,对此分离蛋白质进行部分性质与功能的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鱼加工下脚料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其含量高达55.42%。分离蛋白质的最佳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10(g∶mL),提取液pH值11,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40℃;并通过在等电点pH值5.2时酸沉、水洗、添加30 g/Lβ-环糊精进行脱腥,最后经喷雾干燥得到分离蛋白质粉。蛋白质得率为42.12%,提取率为76.0%。分离蛋白质的溶解度在pH值为5.0左右时最小,其保水性为1.48 mL/g,吸油性为2.8 mL/g,乳化性为40.59%,乳化稳定性为57.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 分离蛋白质 制备 性质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煤对大豆分离蛋白质的吸附特性研究
6
作者 汪广恒 周安宁 郭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2,共4页
采用静态吸附法探讨了神府煤粉(SFC)对大豆分离蛋白质(SPI)的吸附特性。研究了SPI溶液初始质量浓度(3.0—12.0 kg/m3)、温度(20、30、40、50℃)、pH值(4.0—9.0)等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12 h,适宜的pH值为6.0。SF... 采用静态吸附法探讨了神府煤粉(SFC)对大豆分离蛋白质(SPI)的吸附特性。研究了SPI溶液初始质量浓度(3.0—12.0 kg/m3)、温度(20、30、40、50℃)、pH值(4.0—9.0)等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12 h,适宜的pH值为6.0。SFC对SPI吸附过程为非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蛋白质分子主要通过C O和NH与煤大分子结构中的OH和C O对应形成2个活性位点的氢键作用,吸附于煤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大豆蛋白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厂大豆分离蛋白质的生产
7
作者 黑龙江省佳木斯制油厂 《中国油脂》 CAS 1984年第S2期574-577,共4页
我们厂早在一九七八年就开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质的生产.并在实验室利用我厂生产的高温脱溶的大豆脱脂粕提取分离蛋白质.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掌握了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质生产工艺中的萃取、酸沉、分离和灭菌等重要工序的操作方法、步骤和工... 我们厂早在一九七八年就开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质的生产.并在实验室利用我厂生产的高温脱溶的大豆脱脂粕提取分离蛋白质.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掌握了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质生产工艺中的萃取、酸沉、分离和灭菌等重要工序的操作方法、步骤和工艺数据,为建立大豆分离蛋白质车间奠定了基础.一九八一年我们在省粮食局、市科委和市粮食局的关怀下,开始了大豆分离蛋白质生产车间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蛋白质 脱溶 蛋白质提取 蛋白 操作方法 生产车间 八年 一九 工艺数据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微粒修饰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梦娟 郭艳丽 +1 位作者 阎宏涛 张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报道了金纳米微粒(Au NP)修饰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Au NP修饰在熔融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制备成Au NP修饰毛细管。探讨了修饰剂Au NP的浓度对电渗流及蛋白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Au NP修饰的毛细管能有效地抑制... 报道了金纳米微粒(Au NP)修饰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Au NP修饰在熔融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制备成Au NP修饰毛细管。探讨了修饰剂Au NP的浓度对电渗流及蛋白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Au NP修饰的毛细管能有效地抑制电渗流及蛋白质在毛细管内壁上的吸附,提高分离效率。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实现了人血清白蛋白(HS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两种蛋白质的基线分离,且HSA与BSA的浓度与其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3和0.9948,检出限(S/N=3)分别为0.83μg/mL和0.8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金纳米微粒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基-2-[口恶]唑啉)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雨晨 王延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2-1027,共6页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液相分离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特点,在蛋白质分离分析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熔融硅毛细管容易吸附蛋白质,导致电渗流不稳定,分离结果重现性变差;此外,商用毛细管电泳中常用...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液相分离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特点,在蛋白质分离分析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熔融硅毛细管容易吸附蛋白质,导致电渗流不稳定,分离结果重现性变差;此外,商用毛细管电泳中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由于光程短,使得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灵敏度往往不能达到低丰度蛋白质的直接分析要求。因此寻找能够阻止蛋白质吸附、同时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涂层是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蛋白质的重要课题之一。聚(2-甲基-2-[口恶]唑啉)(PMOXA)作为一种类肽类亲水性聚合物,具有与抗蛋白质吸附聚合物聚乙二醇类似的亲水性、抗蛋白质吸附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类肽结构使之具有较聚乙二醇更好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在生物质传递、药物载体和阻抗蛋白质吸附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聚(2-甲基-2-[口恶]唑啉)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一是利用多巴胺作为黏合层将其涂覆在毛细管内壁作为抗蛋白质吸附涂层,这种涂层不仅能成功分离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如溶菌酶、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和α-胰凝乳蛋白酶原A),而且在定量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过程中,能阻抗其他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毛细管电泳对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检测效率。二是将其与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构成二元混合刷涂层,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涂层可吸附目标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在另一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可将吸附的目标蛋白质全部释放,同时在释放过程中,处于涂层表面的聚(2-甲基-2-[口恶]唑啉)会进一步阻止蛋白质的吸附,释放的蛋白质在电渗流和电泳的双重作用下快速迁移,到达检测器的蛋白质瞬时浓度大大增加,使目标蛋白质得到富集,目标蛋白质的检测信号得到放大,从而达到了提高低丰度蛋白质检测灵敏度的目的。此外,该文还对聚(2-甲基-2-[口恶]唑啉)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蛋白质吸附 蛋白质分离 在线富集 聚(2-甲基-2-[口恶]唑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液相色谱 bottom-up top-down 阵列式 完整蛋白质 蛋白质分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明霞 关霞 +1 位作者 洪广峰 张祥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5,共5页
蛋白质组学出现之后,多维高效液相色谱(multidimensional HPLC,MD-HPLC)系统以其快速、高效、自动化程度高以及容易与质谱等其他技术联用等优势而成为蛋白质组学相关分析技术中研究应用的热点。本文主要以本实验室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 蛋白质组学出现之后,多维高效液相色谱(multidimensional HPLC,MD-HPLC)系统以其快速、高效、自动化程度高以及容易与质谱等其他技术联用等优势而成为蛋白质组学相关分析技术中研究应用的热点。本文主要以本实验室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技术进展为主线,介绍了多维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包括经典的“bottom-up”技术和“top-down”式的多维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路线,以及为了提高系统的分离通量而自行设计搭建的阵列式多维高效液相色谱平台,这些技术路线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有着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液相色谱 BOTTOM-UP TOP-DOWN 阵列式 完整蛋白质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董娅妮 方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9-273,共5页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蛋白质分离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分离模式的不同,综述了各种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的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讨论了抑制芯片中的蛋白吸附的各种方法,并展望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蛋白质分离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分离模式的不同,综述了各种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的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讨论了抑制芯片中的蛋白吸附的各种方法,并展望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在蛋白质分离领域的发展前景。引用文献4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毛细管电泳 蛋白质分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分离玻璃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利娜 全宗良 +6 位作者 侯妮 陈娟 高丽娜 徐建栋 胡定煜 李勤 邓玉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对湿法刻蚀和键合两个芯片制作关键步骤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首先比较了两种刻蚀配方的效果,并对刻蚀时间和刻蚀过程中的振荡方向等条件进行了考察,对键合预处理方法做了进一步改进.通过对常温键合和高温键合方法比较,证明高温键合才能保... 对湿法刻蚀和键合两个芯片制作关键步骤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首先比较了两种刻蚀配方的效果,并对刻蚀时间和刻蚀过程中的振荡方向等条件进行了考察,对键合预处理方法做了进一步改进.通过对常温键合和高温键合方法比较,证明高温键合才能保证芯片的使用寿命.最后将所制得的芯片成功地应用于非变性蛋白质的二维芯片电泳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芯片制作方法的改进,不仅获得了良好的蛋白分离效果,而且芯片制作方法更为简便、成本低、制作成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制作 湿法刻蚀 键合 微流控芯片电泳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一步萃取将组蛋白分为多个亚组分的蛋白质组预分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海鑫 刘小花 +2 位作者 杨帆 杨秀荣 汪尔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14-1321,共8页
将基于正丙醇、氯化钠和水的双水相体系用于蛋白质组的预分离研究,并考察了体系酸度及在不同浓度的盐、正丙醇及蛋白质存在时该双水相体系对蛋白质的分离效果.将经该双水相体系预分离过的蛋白质组样品在未与成相试剂分离的条件下直接用... 将基于正丙醇、氯化钠和水的双水相体系用于蛋白质组的预分离研究,并考察了体系酸度及在不同浓度的盐、正丙醇及蛋白质存在时该双水相体系对蛋白质的分离效果.将经该双水相体系预分离过的蛋白质组样品在未与成相试剂分离的条件下直接用于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该双水相体系可通过一步萃取将蛋白质组样品分为3个亚组群.该蛋白质组预分离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并具有生物相容性、可连续操作性、无需昂贵复杂仪器以及在进行电泳分析前无须(或易于)将目标蛋白与成相试剂分离等优点.该蛋白质组预分离方法的建立在蛋白质组学和方法学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预分离方法 双水相体系 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电场调制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蛋白质分离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英 陈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533-1537,共5页
利用自制的双向电场控制毛细管电泳新系统, 考察了蛋白质的分离情况. 结果发现, 在低pH 值下, 通过施加径向电场, 不仅可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 而且能抑制蛋白质的吸附, 进而实现对蛋白质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的调控. 研究... 利用自制的双向电场控制毛细管电泳新系统, 考察了蛋白质的分离情况. 结果发现, 在低pH 值下, 通过施加径向电场, 不仅可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 而且能抑制蛋白质的吸附, 进而实现对蛋白质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的调控. 研究结果表明, 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毛细管电泳的动态或随机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蛋白质分离 径向电场控制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蛋白质分离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凤权 武丁胜 +2 位作者 桓珊 杨子龙 应志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7,共6页
为将纳米纤维膜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处理,用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RC)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将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 为将纳米纤维膜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处理,用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RC)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将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分离层,构建膜分离系统并分离纯化血清白蛋白,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和过滤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其分离纯化过程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10 MPa、过滤时间为1.5 h条件下,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对蛋白质的截留率达到80.04%,膜通量达到1.85 L/(m2·min),与商用聚醚砜超滤膜相比,在截留率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膜通量有了数倍的提升;同时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重复使用能力,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纳米纤维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 蛋白质分离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孔单分散亲水性强阳离子交换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快速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金霞 卜春苗 龚波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小颗粒种子及“一步种子溶胀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为3.0μm的无孔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其表面经水解、环氧化、再水解后与氯磺酸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填料(SCX)。详细考...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小颗粒种子及“一步种子溶胀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为3.0μm的无孔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其表面经水解、环氧化、再水解后与氯磺酸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填料(SCX)。详细考察了该填料对标准蛋白质的分离性能及流动相中盐的种类、有机溶剂、流速等对蛋白质保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流速为4m L/m in时,采用线性梯度洗脱,1.0m in内可快速分离4种标准蛋白质,蛋白质的保留符合阳离子交换色谱规律。将SCX应用于快速纯化鸡蛋清中的溶菌酶和猪心中的细胞色素-C,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孔单分散亲水性聚合物微球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振中 吴逸明 +1 位作者 蒋红丽 吴如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分离 6种蛋白质。方法 :以线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2 0 0 0 0 )作为筛分介质 ,15 0mmol/LTris 10 0mmol/LCHES(pH8.7)作为运行缓冲液 ,运行电压 2 0kV。结果 :磷酸化酶B、牛血清白蛋白、肌动蛋白... 目的 :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分离 6种蛋白质。方法 :以线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 (PEG2 0 0 0 0 )作为筛分介质 ,15 0mmol/LTris 10 0mmol/LCHES(pH8.7)作为运行缓冲液 ,运行电压 2 0kV。结果 :磷酸化酶B、牛血清白蛋白、肌动蛋白、碳酸酐酶、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达到基线分离。结论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生物大分子具有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CE 无胶筛分 蛋白质分离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壳聚糖修饰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及对碱性蛋白质的分离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欢欢 陈继涢 周孙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1-637,共7页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得纳米壳聚糖粒子溶液,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其修饰于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形成涂层毛细管柱.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毛细管内壁有小丘状突起,表明纳米壳聚糖粒子已吸附于柱内层.检测了不同p H值下的电渗流变化趋势...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得纳米壳聚糖粒子溶液,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其修饰于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形成涂层毛细管柱.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毛细管内壁有小丘状突起,表明纳米壳聚糖粒子已吸附于柱内层.检测了不同p H值下的电渗流变化趋势并与裸柱比较,结果显示修饰后的柱电渗流受到明显抑制,并在p H<4.7的环境中能产生反向电渗流,该柱在不同p H值下电渗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6%,日内、日间和柱间的RSD分别为1.46%,4.64%和14.43%,表明柱稳定性较好.通过分离3种中性物质甲苯、苯酚和硫脲考察了该柱的色谱行为,出峰顺序与其极性大小顺序一致,表明纳米涂层起到极性固定相的作用.用该柱成功分离了3种碱性蛋白质溶菌酶、细胞色素c和核糖核酸酶A,柱效分别为39481,42610和245373Plate/m,重现性良好,表明纳米涂层可有效抑制碱性蛋白质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壳聚糖 开管毛细管电色谱 碱性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大孔硅胶微球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梦娜 马红彦 +4 位作者 胡飞 王世革 刘璐 常海洲 黄明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571,共7页
以弱阳离子交换聚合物微球(WCX)为模板、N-三甲氧基硅基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TMSPTMA)为结构导向剂、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硅胶前驱体,在三乙醇胺弱碱催化作用下,水解缩合形成有机聚合物与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将此复合微球煅烧后得到... 以弱阳离子交换聚合物微球(WCX)为模板、N-三甲氧基硅基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TMSPTMA)为结构导向剂、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硅胶前驱体,在三乙醇胺弱碱催化作用下,水解缩合形成有机聚合物与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将此复合微球煅烧后得到大孔二氧化硅微球。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二氧化硅微球的形貌、表面结构和分散性的影响;当TMSPTMA、TEOS与三乙醇胺的体积比为1∶2∶2时可以得到孔径在50~150 nm之间、粒径在2μm左右的硅胶微球。对所制备的大孔硅胶微球表面进行C18(十八烷基二甲基氯硅烷)键合修饰,然后将键合的填料装填到50 mm×4.6 mm的色谱柱中,考察了其对常见的几种标准蛋白质和市售大豆分离蛋白质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这种填料在高效液相色谱蛋白质分离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结构导向剂 大孔二氧化硅微球 高效液相色谱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对牛血清/牛血红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校迎军 张玉忠 李泓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以亲水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膜吸附剂基质材料,阳离子树脂D061为功能树脂,采用相转换法制备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采用连续循环膜吸附工艺研究了这种膜吸附剂对蛋白质混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061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 以亲水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膜吸附剂基质材料,阳离子树脂D061为功能树脂,采用相转换法制备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采用连续循环膜吸附工艺研究了这种膜吸附剂对蛋白质混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061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对牛血清蛋白(BSA)、牛血红蛋白(Hb)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随着树脂填充量的增加膜吸附剂对蛋白质的吸附容量增加,当树脂填充量为65%时,膜吸附剂对BSA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69.26 mg/g,Hb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5.29 mg/g;pH值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影响很大,pH=7.0时,分离系数在3.8左右,能够将BSA、Hb蛋白质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吸附剂 吸附 中空纤维膜 EVAL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