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糖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及性质研究
1
作者 张彤 戚朝霞 +6 位作者 冯雨禾 谢君兰 陈开垚 曾里 贾利蓉 段飞霞 冉旭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111,共9页
以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进行糖基化制备蛋白多糖复合物,考察不同接枝条件对花生分离蛋白与菊粉复合物接枝度、褐变程度和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条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花生分离蛋白... 以超声辅助花生分离蛋白复合菊粉进行糖基化制备蛋白多糖复合物,考察不同接枝条件对花生分离蛋白与菊粉复合物接枝度、褐变程度和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条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花生分离蛋白-菊粉共价复合物的复合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42 min、反应温度80℃、PPI浓度15 mg/mL、PPI-INU比例1∶3、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17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溶解度为95.56%。与花生分离蛋白相比,花生分离蛋白-菊粉共价复合物的溶解性、乳化特性均有所改善,该研究对花生分离蛋白的应用及其产品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分离蛋白 菊粉 糖基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
作者 刘黄鑫 朱凯 +3 位作者 吴俊灵 晏文会 吴卫国 廖卢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通过食品物性测定仪和旋转流变仪等方法探究不同pH和菜籽蛋白(rapeseed protein,RP)-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质量比对复合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H为6.0相比,当pH为8.0时的复合蛋白凝胶呈现出更优的持水性和... 通过食品物性测定仪和旋转流变仪等方法探究不同pH和菜籽蛋白(rapeseed protein,RP)-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质量比对复合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H为6.0相比,当pH为8.0时的复合蛋白凝胶呈现出更优的持水性和质构特性,而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则较低。SPI占比的增加导致pH为6.0的复合蛋白凝胶的持水性先显著升高后稳定,硬度和弹性也分别上升和下降。流变学特性表明,复合蛋白凝胶呈现出剪切变稀的现象;蛋白凝胶的(G')均超过(G″),黏性角正切值(tanδ)均小于1.0,说明蛋白凝胶已成型。综上,复合蛋白凝胶在pH 8.0和RP∶SPI=1∶9时凝胶性能最好,SPI的添加能有效拓宽RP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胶 菜籽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PH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和魔芋胶对豌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白从瑾 郭京京 +3 位作者 王一凡 李振荣 焦博 代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1,共9页
为了开发适合吞咽困难患者食用的植物蛋白3D打印食品,本文将亚麻籽胶和魔芋胶按照质量比2:3进行复配形成复合多糖,并与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PPI)进行剪切处理,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0.5%、0.7%、0.9%、1.1%和1.3%)对... 为了开发适合吞咽困难患者食用的植物蛋白3D打印食品,本文将亚麻籽胶和魔芋胶按照质量比2:3进行复配形成复合多糖,并与豌豆分离蛋白(Pea protein isolate,PPI)进行剪切处理,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0.5%、0.7%、0.9%、1.1%和1.3%)对乳液凝胶粒径、流变学特性和3D打印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国际吞咽障碍标准化倡议(IDDSI)对乳液凝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复合多糖改善乳液凝胶的效果不同。粒径测试表明随着复合多糖浓度的增加,PPI乳液凝胶的粒径呈现减小的趋势。流变学特性表明多糖的加入使PPI乳液凝胶具有粘弹性,且所有的乳液凝胶样品均显示出G'>G''。当复合多糖浓度为1.1%时,乳液凝胶的粒径最小,G'和G''值最高,粘弹性最好,打印的产品具有最清晰的纹理、最稳定的结构和较好的印刷适应性。IDDSI测试表明添加1.1%和1.3%浓度复合多糖的乳液凝胶可归类为Ⅳ级过渡性食品。综上所述,1.1%浓度的复合多糖对豌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显著,这为开发植物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分离蛋白(PPI) 魔芋胶 亚麻籽胶 乳液凝胶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盐离子双向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凝胶特性及其负载VD_(3)的影响
4
作者 栾惠 窦少坤 +2 位作者 宗爱珍 徐同成 李宝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9,共9页
研究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与Ca^(2+)双向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乳液凝胶质构、持水性、流变性等凝胶特性以及VD_(3)负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I质量分数(4%~12%)、Ca^(2+)浓度(0~30 mmol... 研究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与Ca^(2+)双向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乳液凝胶质构、持水性、流变性等凝胶特性以及VD_(3)负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I质量分数(4%~12%)、Ca^(2+)浓度(0~30 mmol/L)、TG添加量(0~90 U)的增加,SPI乳液凝胶的硬度、弹性、持水性以及流变特性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或趋于平缓的趋势,且当添加10%SPI、10 mmol/L Ca^(2+)以及30 U TG时,SPI乳液凝胶特性最佳;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显示,TG-Ca^(2+)双向交联制备的乳液凝胶表现出更致密的微观结构和更均匀的乳化油滴;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与未包埋、中链甘油三酯包埋和SPI乳液包埋相比,包埋VD_(3)的SPI乳液凝胶降低了游离脂肪酸的释放率,提高了VD_(3)的生物可及性。本研究结果为制备易食性蛋白补充剂以及增强疏水性活性物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凝胶 大豆分离蛋白 CA^(2+) 转谷氨酰胺酶 V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凇彦 杜晓静 +3 位作者 辛颖 魏金环 杨晨浩 刘昆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92,共8页
优化了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whey protein isolate-pectin,W-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了W-P稳定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thyme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TEON)的稳定性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 优化了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whey protein isolate-pectin,W-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了W-P稳定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thyme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TEON)的稳定性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与果胶(pectin,PEC)的质量比为1∶2、pH为5.0、加热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15 min、W-P的质量浓度为25 g/L时,制得的W-P的平均粒径为(504.45±1.53)nm,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28.63±0.34)m^(2)/g和(1034.16±13.64)min,其稳定的TEON在pH 3.0~7.0、温度30~90℃、离子浓度0~200 mmol/L和储藏15 d(4℃)时稳定性良好。同时,TEO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W-P展现出优良的乳化性能,显示出其在食品体系中作为乳化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 百里香精油 纳米乳液 稳定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分离蛋白对减盐辽宁庄河大骨鸡鸡肉丸凝胶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颜瑞池 金娜 +2 位作者 苏玉虹 邵彩梅 尚宏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探究添加不同比例(1%、2%、4%)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对减盐大骨鸡鸡肉丸凝胶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处理组减盐大骨鸡鸡肉丸的质构特性、色泽、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4%NaCl、4%CPI)处理组... 探究添加不同比例(1%、2%、4%)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e,CPI)对减盐大骨鸡鸡肉丸凝胶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处理组减盐大骨鸡鸡肉丸的质构特性、色泽、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4%NaCl、4%CPI)处理组的减盐大骨鸡鸡肉丸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显示,CPI添加量为4%的减盐大骨鸡鸡肉丸具有最高的P21和最低的P22,证明该条件下的减盐大骨鸡鸡肉丸持水性最佳。流变学特性显示,(1.4%NaCl、4%CPI)处理组的减盐大骨鸡鸡肉丸的储能模量最大,弹性最佳。扫描电镜显示,(1.4%NaCl、4%CPI)处理组的减盐大骨鸡鸡肉丸凝胶与其他处理组相比,结构更紧实,连续性更好。综上所述,添加1.4%NaCl、4%CPI有利于提高CPI减盐大骨鸡鸡肉丸的凝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鸡 鹰嘴豆分离蛋白 鸡肉丸 凝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多酚-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
7
作者 刘含 刘晓燕 +2 位作者 郭银萍 穆兴燕 石自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9,共11页
为了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phenols,RRTP)形成的二元复合物(SPI-SA、SPI-RRTP)和三元复合物(SPI-SA-RRTP)的稳定性与功能特性。以SPI、SA、R... 为了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phenols,RRTP)形成的二元复合物(SPI-SA、SPI-RRTP)和三元复合物(SPI-SA-RRTP)的稳定性与功能特性。以SPI、SA、RRTP为原料制备复合物,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通过粒径、分散性系数(PDI)、Zeta电位、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理论验证。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SPI添加量为2.95%、SA添加量为0.036%、RRTP添加量为0.25%、pH为7.57,此时粒径为140.41 nm。实验上验证了理论结合。其中SPI-SARRTP三元复合物平均粒径(140.93±0.32 nm)、PDI(0.155±0.004)最小、Zeta电位(-31.06±2.20 mV)绝对值最大,三元复合物稳定性最好。相比于SPI和二元复合物,三元复合物结合紧密程度、亲水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等都显著提高。本研究以期能使SPI-SA-RRTP纳米复合物广泛地应用在食品行业,为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多酚 大豆分离蛋白 海藻酸钠 复合物制备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基pH值智能指示膜的制备及其对乳品新鲜度的监测
8
作者 丁凯炜 吕长鑫 +3 位作者 贾凤维 刘霞 刘玲玲 班兆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共8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蓝莓花青素(blueberry anthocyanin,BA)为原料,通过流延法制备一种新型pH值智能指示膜(SPI/PVA-BA膜),用于监测巴氏杀菌乳的新鲜度。对不同BA添加量的...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蓝莓花青素(blueberry anthocyanin,BA)为原料,通过流延法制备一种新型pH值智能指示膜(SPI/PVA-BA膜),用于监测巴氏杀菌乳的新鲜度。对不同BA添加量的指示膜进行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含水率、水溶性、紫外线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率和pH值敏感性表征。结果表明,当BA添加量为12%时,指示膜的断裂伸长率最高(105.12%);BA添加量为8%时,拉伸强度达到最高值(11.58 MPa),且对pH值变化的颜色敏感性最佳。将含8%BA的指示膜应用于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监测中,发现72 h内((22±1)℃),随着pH值下降、酸度上升,杀菌乳变质,指示膜颜色随之改变,能够有效反映其新鲜度。此外,指示膜在土壤中经过10 d基本完全降解,显示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因此,该智能包装膜不仅能够指示产品新鲜度,还可避免生物基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蓝莓花青素 pH值指示膜 巴氏杀菌乳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辣椒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侯鹏颉 刘思迪 +6 位作者 邓梓萌 崔俊良 王彩萍 刘志勇 赖黎丽 廖小军 赵靓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4,共10页
为研究反胶束法和常规碱溶酸沉法对辣椒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提取率为指标,确定辣椒籽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辣椒籽分离蛋白在不同pH条件下的功能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反... 为研究反胶束法和常规碱溶酸沉法对辣椒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提取率为指标,确定辣椒籽分离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辣椒籽分离蛋白在不同pH条件下的功能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反胶束法提取辣椒籽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0.0 g/100 mL、增溶水pH 8.0、增溶水KCl浓度0.05 mol/L。反胶束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所得辣椒籽分离蛋白主要组分分别为清蛋白(78.75%)和谷蛋白(65.33%)。在pH 5.0和pH 7.0的条件下,与碱溶酸沉法制得的蛋白相比,反胶束法制得的辣椒籽分离蛋白呈现出更高的溶解度和较低的浊度;乳化性分别显著提高了6.36%和18.84%,乳化稳定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8.08%和63.20%,起泡性分别提高了57.54%和55.56%;在pH 9.0的条件下,溶解度和起泡性分别提高了29.05%和79.52%。该研究可为辣椒籽蛋白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制备工艺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籽分离蛋白 反胶束法 碱溶酸沉法 工艺优化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盐离子协同调控对乳清分离蛋白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董世荣 孙宇 +1 位作者 卞春 栾澈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7-243,共7页
以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为原料,采用超声和不同NaCl浓度(0、15、30、45、60 mmol/L)协同作用修饰WPI,研究不同修饰后的WPI纤维化过程的差异。采用透射电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以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为原料,采用超声和不同NaCl浓度(0、15、30、45、60 mmol/L)协同作用修饰WPI,研究不同修饰后的WPI纤维化过程的差异。采用透射电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究不同修饰WPI形成的纤维聚合物的形态、聚合过程、浊度、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协同NaCl改变了WPI纤维聚合物形态,也改变了WPI纤维聚合物聚合动力学。与天然WPI相比,超声协同15 mmol/L NaCl修饰WPI的最大荧光强度为985.213,最大增加速率增加。超声协同60 mmol/L NaCl修饰WPI的滞后时间缩短至0.784 h。纤维聚合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纤维聚合物发生形态改变的原因。超声协同30 mmol/L NaCl修饰WPI形成的纤维聚合物的形态最佳,其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最高,分别为1.44 m2/g和73.21%,该纤维聚合物可以均匀地包裹在油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聚合动力学 纤维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对冷冻面团包子品质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赵阿会 王汝昊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研究以冷冻面团包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豆分离蛋白对冷冻面团包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大豆分离蛋白的冷冻面团包子与不添加相比,比容增加了17.46%、水分含量增加了4.63%、酵母活性增加了24.32%、蛋白质浓度增加了18.36%,质构... 本研究以冷冻面团包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豆分离蛋白对冷冻面团包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大豆分离蛋白的冷冻面团包子与不添加相比,比容增加了17.46%、水分含量增加了4.63%、酵母活性增加了24.32%、蛋白质浓度增加了18.36%,质构和感官测试进一步说明了添加3%大豆分离蛋白的冷冻面团包子在弹性、咀嚼性、硬度和胶着性方面明显更佳,而且蒸制后的冷冻面团包子表面光滑细腻,内部孔隙大小均匀,弹性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冷冻面团 包子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大豆分离蛋白对米粉和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帅 韩冰 +5 位作者 马春敏 杨杨 边鑫 王冰 张光 张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27,共9页
目的探究超声协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对米粉以及米面包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5个梯度(0%、3%、6%、9%、12%,以碎米粉质量计)的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为辅料,比较超声协同5个梯... 目的探究超声协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对米粉以及米面包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5个梯度(0%、3%、6%、9%、12%,以碎米粉质量计)的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为辅料,比较超声协同5个梯度SPI对混合粉热机械学特性、糊化特性、流变特性以及米面包比容、损耗率、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与未进行超声处理的样品相比,超声协同SPI处理的米粉的吸水率从64.90±0.00增加至94.80±0.00,其混合粉的峰值黏度从2704.00±47.76降低至1567.00±116.73,表明超声使淀粉部分支链断裂,生成大量短直链淀粉,导致分子量下降,相互作用减弱;超声处理后的样品储能模量(G')曲线随着SPI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损耗模量(G")曲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当SPI添加量为9%时,米面包的比容达到最大值,为(0.86±0.08)mL/g,感官评分从50.05±3.75增加至86.27±2.28;当SPI添加量达到12%时,米面包的损耗率达到最低。结论综上所述,采用9%SPI的方法制备米面包,可以有效地改善米面包品质,本研究为米面包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超声 碎米 米粉 米面包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pH值影响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含量的快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畅 吴丹丹 +4 位作者 王宁 王睿莹 王立琦 刘峰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34,共9页
为满足不同种类食品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不同功能性的需求,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快速采集70组不同pH值处理后SPI的数据,探讨pH值变化对SPI结构含量的影响。使用均值中心化、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归... 为满足不同种类食品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不同功能性的需求,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快速采集70组不同pH值处理后SPI的数据,探讨pH值变化对SPI结构含量的影响。使用均值中心化、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归一化算法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提取特征波段,再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法和算术优化算法-随机森林(arithme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random forests,AOA-RF)建立不同pH值条件下SPI结构及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经均值中心化和多元散射校正结合处理后,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模型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9%、1.60%、1.37%、7.28%,两者结合对光谱数据的预处理效果最佳。预测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最优模型为AOA-RF(特征波段),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350和0.9266,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8568和0.8701;预测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最优模型为PLS(特征波段),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154和0.8817,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8913和0.7843。本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和工艺条件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大豆分离蛋白 二级结构 PH值变化 预测模型 快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琳 孙一熙 +1 位作者 秦文 张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 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组分(F30)的乳化性最佳,且糖基化反应4 h的F30-葡聚糖轭合物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相较于SPI,SPIH与F30,F30-葡聚糖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表现出最低的初始平均粒径,并且具有最佳的贮藏稳定性。当pH接近SPI等电点或体系处于高盐浓度时,所有乳液均出现不稳定聚集现象。与SPI相比,SPIH和F30稳定乳液的聚集程度更高,而F30-葡聚糖轭合物由于共价结合的葡聚糖提供了额外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使得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能够耐受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结论: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改性是开发SPI基乳化配料的潜在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 糖基化 乳化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对大豆肽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丹 代养勇 +2 位作者 赵路苹 刘海燕 丁秀臻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超声时间10 min制备SPN;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减小,当乳化剂质量浓度较低(5 mg/mL)时,乳液出现桥联,乳化剂质量浓度过高(30 mg/mL)时则出现絮凝;界面蛋白吸附率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添加SPI的SPN乳液(SPI-SPN乳液)的粒径分布峰左移,其粒径、界面蛋白吸附率显著小于SPN乳液的;在储存过程中,SPN乳液粒径逐渐增大,SPI-SPN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变化;SPI-SPN乳液的乳析指数小于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的SPN乳液,当乳化剂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储存15 d SPI-SPN乳液未出现分层现象。综上,SPI可以提高SPN的界面活性和SPN乳液储存过程中的絮凝稳定性和分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肽纳米颗粒 乳液 大豆分离蛋白 储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溶剂法制备南瓜籽分离蛋白及其功能性质探究
16
作者 刘攀航 张捷 +3 位作者 袁景怡 刁山山 宋弋 赵婧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29,共10页
以液压冷榨和亚临界低温循环脱脂所得的南瓜籽粕为原料,利用碱提酸沉复合超滤循环溶剂法制备了南瓜籽分离蛋白,研究了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及其与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的差异,以期为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瓜籽... 以液压冷榨和亚临界低温循环脱脂所得的南瓜籽粕为原料,利用碱提酸沉复合超滤循环溶剂法制备了南瓜籽分离蛋白,研究了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及其与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的差异,以期为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瓜籽组分蛋白以谷蛋白和球蛋白为主,分别占(44.27±1.85)%和(39.73±1.40)%,其次为清蛋白(15.16±3.83)%和醇溶蛋白(0.84±0.35)%。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最优的提取条件为:pH 10、料液比1∶40、温度50℃,时间1.5 h。与传统碱提酸沉法相比,碱溶酸沉复合超滤法(溶剂循环2次)对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和纯度没有显著性影响,碱用量降低了约63%,酸用量降低了约68%,NaCl废水的产生量减少了约82%,且简化了后续处理,是一种更加绿色的提取工艺。SDS-PAGE显示南瓜籽分离蛋白的亚基主要分布在19、35 ku附近,与大豆分离蛋白大亚基分布明显不同;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持水性显著低于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略低大豆分离蛋白,而持油性和凝胶性远高于大豆分离蛋白,且凝胶的硬度和胶着性分别是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5.4倍和10.2倍,表明南瓜籽分离蛋白在构建植物基凝胶结构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分离蛋白 循环溶剂 大豆分离蛋白 功能性质 凝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黄原胶乳液替代脂肪对煎制鸡肉饼理化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刘树萍 郭兴 +4 位作者 姜悦 彭秀文 张佳美 李沛钊 朱开宪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为开发蛋白质-多糖基复合乳液在低脂肉制品中的应用,优化了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黄原胶(XG)和大豆油为原料的大豆分离蛋白-黄原胶(SPI-XG)乳液的制备工艺,并探究不同替代量的SPI-XG乳液对鸡肉饼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9时,... 为开发蛋白质-多糖基复合乳液在低脂肉制品中的应用,优化了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黄原胶(XG)和大豆油为原料的大豆分离蛋白-黄原胶(SPI-XG)乳液的制备工艺,并探究不同替代量的SPI-XG乳液对鸡肉饼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9时,最佳的SPI-XG乳液配方为SPI 6%、XG 0.2%、油液比3∶1。使用该乳液替代脂肪,当替代量为75%时,鸡肉饼的煎制损失率降至最低。随替代量的增加,鸡肉饼的水分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同时脂肪含量降低。此外,添加SPI-XG乳液使得鸡肉饼的硬度下降,内聚性提高,L^(*)值升高,a^(*)和b^(*)值有所下降。总之,SPI-XG乳液作为一种脂肪替代物,能有效提升鸡肉饼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性能,为未来脂肪替代物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黄原胶 乳液 脂肪替代 鸡肉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醛强化大豆分离蛋白/槲皮素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鞠阳 郑秀霞 +3 位作者 段嘉婧 范蓓 王凤忠 孙玉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目的探究淀粉醛(dialdehyde starch,DA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槲皮素(quercetin,QR)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稞淀粉为原料,通过高碘酸钠氧化制备了DAS,以SPI为基质,以DAS和QR为添加物,以拉伸强度、水分阻隔性能... 目的探究淀粉醛(dialdehyde starch,DA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槲皮素(quercetin,QR)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稞淀粉为原料,通过高碘酸钠氧化制备了DAS,以SPI为基质,以DAS和QR为添加物,以拉伸强度、水分阻隔性能、抗氧化性能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出DAS强化的SPI/QR复合膜最佳制备条件后,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物理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DAS强化的SPI/QR复合膜最佳制备条件为每100 mL蒸馏水中添加SPI 6.00 g、pH为8、DAS 5%、QR 4%、DES 25%(DAS、QR、DES以SPI质量计)。在此条件下,薄膜的拉伸强度为(7.37±0.39)MPa、水蒸气透过系数为(3.54±0.29)×10^(-11)g/(m·s·Pa)、抗氧化活性为(70.88±0.40)%。结构表征结果表明,DAS的添加使得该复合膜分子间形成了共价亚胺键,表面结构及横断面结构更加致密。此外,该复合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紫外阻隔性、疏水性。结论DAS处理改善了SPI/DAS/QR复合膜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耐水、抗氧化性能、热稳定、紫外阻隔、疏水性能。本研究可为基于SPI可生物降解薄膜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醛 大豆分离蛋白 槲皮素 复合膜 物理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膨化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抗原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永锋 陈屹轩 +3 位作者 布冠好 高雪丽 赵青青 罗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9,共7页
旨在为开发大豆蛋白的脱敏技术提供参考,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不同挤压膨化温度下SPI的抗原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氨基酸组成、溶解度、紫外吸收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表面疏水性进行分... 旨在为开发大豆蛋白的脱敏技术提供参考,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不同挤压膨化温度下SPI的抗原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氨基酸组成、溶解度、紫外吸收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表面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挤压膨化温度的升高,SPI抗原性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145℃时SPI的抗原性下降最为显著;SPI中抗原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α′、β亚基以及大豆球蛋白的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均发生明显降解;SPI的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无明显变化,营养性保持良好;SPI溶解度降低;氢键、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均是维持SPI空间结构的分子作用力,其中氢键起主要作用;SPI的紫外光谱和内源荧光光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移,紫外吸收强度及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SPI的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综上,挤压膨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PI的抗原性,并影响其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挤压膨化 抗原性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提酸沉参数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变性、聚集和流变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昂 栾滨羽 +3 位作者 郭波莉 张波 于文华 崔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354,共13页
pH值、NaCl和温度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重要参数。pH值和NaCl通过改变蛋白质表面电荷和静电斥力影响其聚集程度;温度通过改变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和/或二硫键影响其聚集程度,三者进而改变其颗粒大小或致密程度,引起流变性和下游应用特性的... pH值、NaCl和温度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重要参数。pH值和NaCl通过改变蛋白质表面电荷和静电斥力影响其聚集程度;温度通过改变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和/或二硫键影响其聚集程度,三者进而改变其颗粒大小或致密程度,引起流变性和下游应用特性的变化。本文从相互作用、热稳定性、聚集程度及胶凝特性等方面综述了pH值、NaCl和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及其组分glycinin和β-conglycinin的变性、聚集和流变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机理;梳理了蛋白质聚集度、凝胶链粗厚度、凝胶链曲直率、凝胶网络连续性与凝胶强度之间的关系;总结了pH值、NaCl和温度对蛋白质聚集影响的差异。旨在为通过制备参数调控大豆分离蛋白聚集程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pH值 NACL 温度 聚集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