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棉高品质分离群体中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范道冉 王晓宇 +10 位作者 刘林杰 葛群 龚举武 李兴河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巩万奎 商海红 潘境涛 袁有禄 《中国棉花》 2022年第4期10-17,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高产优质棉花品种的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筛选高产优质的陆地棉新品系,以纤维品质优异的中棉所127与高产的中棉所60杂交并自交构建的F2、F2∶3分离群体和重组自交系F6∶8群体为材料,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多元... 为了进一步揭示高产优质棉花品种的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筛选高产优质的陆地棉新品系,以纤维品质优异的中棉所127与高产的中棉所60杂交并自交构建的F2、F2∶3分离群体和重组自交系F6∶8群体为材料,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3个群体中均与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断裂比强度在2个低世代群体中均与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3个群体中均和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铃重与其他各性状在3个群体中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F2和F2∶3群体断裂比强度均与衣分呈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F2群体中,断裂比强度对衣分的直接负效应最大;F2∶3群体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对衣分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其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直接效应最大。综合简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认为,主要的品质性状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与产量性状衣分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通过对重组自交系F6∶8群体和F2、F2∶3分离群体的表型数据分析,筛选出8个从低世代分离群体到重组自交系群体均表现稳定,衣分较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29.1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在29.80 cN·tex-1以上的优质品系,为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及基础研究提供了资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纤维品质 遗传多样性 简单相关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分离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技术解析金萱×紫娟F1分离群体代谢物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庆帅 璩馥榕 +4 位作者 魏梦园 钟红 王熠 陈亮 金基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0,共12页
为创制高甲基化儿茶素茶树新种质,以金萱和紫娟为亲本构建了一个F_(1)代分离群体,并通过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群体内各单株的代谢物含量及其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群体中多数代谢物含量分布符合正态偏陡分布,变异系数... 为创制高甲基化儿茶素茶树新种质,以金萱和紫娟为亲本构建了一个F_(1)代分离群体,并通过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群体内各单株的代谢物含量及其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群体中多数代谢物含量分布符合正态偏陡分布,变异系数在20%~30%,且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个体,并从中筛选出9份高甲基化儿茶素等富含功能成分的优异单株。同时,结果显示多数代谢物含量在秋季高于春季,且儿茶素总量随叶片紫化程度加深而减少。本研究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今后鉴定和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测定方法;对金萱×紫娟F_(1)分离群体生化组分的遗传变异研究也为今后高功能成分育种和通过正向遗传学发掘调控相关性状的基因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F 分离群体 代谢物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分离群体抗性评价
3
作者 刘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3-15,共3页
本试验通过分子辅助导入抗瘟基因和化学诱变组建了6个抗稻瘟病的分离群体,通过自然发病检测出各群体叶瘟和穗瘟分别的抗、感群体,并且其分别分离比为3:1为显性抗病基因。再利用抗病群体和回交亲本进行构建抗病的近等基因系。创建抗病分... 本试验通过分子辅助导入抗瘟基因和化学诱变组建了6个抗稻瘟病的分离群体,通过自然发病检测出各群体叶瘟和穗瘟分别的抗、感群体,并且其分别分离比为3:1为显性抗病基因。再利用抗病群体和回交亲本进行构建抗病的近等基因系。创建抗病分离群体目的是拓宽黑龙江抗稻瘟病种质资源,解决黑龙江省抗病资源谱狭窄的问题,同时为抗病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和简化育种工序,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群体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分离分析法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桂颖 王成晨 +1 位作者 边银丙 肖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是一种利用分离群体快速鉴定基因组特定区域遗传标记的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BSA简便、高效、低成本等优势,目前BSA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定位,但其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是一种利用分离群体快速鉴定基因组特定区域遗传标记的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BSA简便、高效、低成本等优势,目前BSA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定位,但其在食用菌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综述了BSA及其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今后利用BSA开展食用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分离分析法(BSA) 基因定位 食用菌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同胞群体QTL区间定位的通用SAS程序
5
作者 殷宗俊 张勤 《猪业科学》 2006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分离群体 SAS程序 区间定位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定位 通用 等位基因 方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彩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阔澍 于肖夏 +2 位作者 于卓 姜超 石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4,共9页
为确定彩色马铃薯薯块花青素含量、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3个重要性状的QTL位点,以四倍体彩色马铃薯‘黑美人’בMIN-021’杂种F1代分离群体的210个单株无性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对这3个重要性状进行两年一点的观测试验,以及亲本... 为确定彩色马铃薯薯块花青素含量、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3个重要性状的QTL位点,以四倍体彩色马铃薯‘黑美人’בMIN-021’杂种F1代分离群体的210个单株无性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对这3个重要性状进行两年一点的观测试验,以及亲本间和杂种株系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用TetraploidMap软件在已构建出的2张双亲的高密度彩色马铃薯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上分别定位其QTL。结果显示,这3个性状在亲本间和杂种株系间差异显著,且F_1群体单株株系间各性状观测值均呈正态分布,适合QTL分析。在母本‘黑美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检测到13个QTL,其中控制花青素含量的有5个、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各有4个,遗传贡献率变幅为7.98%~19.62%。在父本‘MIN-021’的遗传连锁图谱上检测到11个QTL,其中花青素含量和单株产量各有4个、商品薯率有3个,遗传贡献率范围在8.70%~21.6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杂种F1分离群体 花青素含量 单株产量 商品薯率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及抗纹枯病基因定位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茂俊 张志明 +3 位作者 张世煌 李晚忱 Maria Luz C.George 潘光堂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6,共6页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478(感)的F2分离群体(229个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229个F2∶4家系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并采用相对病斑高(绝...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478(感)的F2分离群体(229个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对229个F2∶4家系进行人工接种纹枯病菌,并采用相对病斑高(绝对病斑高除以穗位高)划分病级标准进行玉米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抗病QTL(数量性状基因座位)及遗传效应.结果共检测到6个抗性QTL,分别位于第2、6、10染色体上,与标记Umc2110、Bnlg1606、Umc2110、Bnlg1538、Umc1257和Phi054连锁,各自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35%、4.09%、8.33%、 5.18%、5.12%和4.18%.这些抗性QTL与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基因之间表现为独立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基因定位 图谱构建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复合区间作图法 遗传连锁图谱 玉米自交系 玉米纹枯病 QTL 作图群体 分离群体 标记位点 纹枯病菌 人工接种 抗性鉴定 遗传效应 表型变异 穗位高 基因组 嵌入法 染色体 F2 病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牙鲆不育的组织学观察及微卫星标记筛选
8
作者 张晓彦 侯吉伦 +5 位作者 王桂兴 姜宏波 王玉芬 孙朝徽 于清海 刘海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3-510,共8页
在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出现数量较多的不育个体,利用组织切片观察比较不育牙鲆的组织学特点,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筛选不育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不育牙鲆的性腺指数为3.77%~4.17%,显著小于可... 在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出现数量较多的不育个体,利用组织切片观察比较不育牙鲆的组织学特点,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筛选不育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不育牙鲆的性腺指数为3.77%~4.17%,显著小于可育牙鲆(P<0.05).不育牙鲆的卵巢微血管较少,卵巢膜呈现白色,卵巢较硬,没有游离卵粒;切片结果显示,其卵巢处于Ⅲ期.通过对209个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共找到11个在可育和不育群体间有差异的标记;利用同一家系可育和不育的个体进行验证后发现,位于15号连锁群的4个标记与牙鲆的育性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有丝分裂雌核发育 不育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SSR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顾敏 沈颖越 +4 位作者 金群力 冯伟林 宋婷婷 田芳芳 蔡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7-993,共7页
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共设计有效扩增SSR引物112对,经筛选,其中97对在39份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扩增出明显差异条带,25对在As2796单孢分离子代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19对引物在单孢分离子代中遵循孟德尔自由分离定律。进一步研究... 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共设计有效扩增SSR引物112对,经筛选,其中97对在39份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扩增出明显差异条带,25对在As2796单孢分离子代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19对引物在单孢分离子代中遵循孟德尔自由分离定律。进一步研究表明共检测到6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2.68个,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023。8份双孢蘑菇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363—0.8641,平均值为0.5385;基于Nei’S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46处,8个双孢蘑菇品种(系)分为2个类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种质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潜在的多态性SSR的开发为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分析、图谱构建提供了更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基础,为进一步进行双孢蘑菇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分析评价及管理提供了遗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单孢分离子代群体 SSR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宝占抗稻瘟病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江平 陈雨 +5 位作者 汪文娟 潘大建 曲延英 陈全家 朱小源 李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20,共6页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解决这一问题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源宝占是一份新育水稻材料,经鉴定,源宝占对来自广东各稻作区的25个菌株中23个表现为抗性,抗频达92%,为广谱抗性材料。以源宝占与...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解决这一问题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源宝占是一份新育水稻材料,经鉴定,源宝占对来自广东各稻作区的25个菌株中23个表现为抗性,抗频达92%,为广谱抗性材料。以源宝占与粤香占进行杂交,构建F1、F2群体,选用GD00-193a菌株对亲本及世代群体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F2代单株抗感分离比符合3∶1,这说明源宝占对菌株GD00-193a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或一个主效QTL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SA)结合隐性群体分析法(RCA)将此基因定位于标记RM136与RM54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生理小种 基因定位 群体分离分析法(BSA) 隐性群体分析法(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A-SSR技术初步筛选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梅 张丽琴 +3 位作者 胡靖锋 徐学忠 杨红丽 和江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获得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80个叶用芥菜F2单株的莱菔硫烷含量,构建F2混合分离群体(BSA)基因池,利用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得到2个显性标记SF12和SF28,SF12在低莱菔硫烷含... 为获得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80个叶用芥菜F2单株的莱菔硫烷含量,构建F2混合分离群体(BSA)基因池,利用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得到2个显性标记SF12和SF28,SF12在低莱菔硫烷含量亲本圆叶春菜、低莱菔硫烷含量池(L)和低莱菔硫烷含量池单株中扩增出大小约250 bp的条带,而SF28在高莱菔硫烷含量亲本太乐四季青、高莱菔硫烷含量池(H)和高莱菔硫烷含量池单株中扩增出大小约250 bp的条带;并且通过F2部分单株验证了SF12、SF28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莱菔硫烷 混合群体分离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位靠接技术挽救黄瓜育种材料
12
作者 张峰 刘立功 王晶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49,共2页
黄瓜育种工作中,聚合材料分离后代的单株系统筛选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选育过程中有时入选的优良单株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保留后代,如严重的机械损伤,根部及茎部病害,雌、雄花期不遇,雌性系诱雄失败,生长后期留种瓜意外损失等。由... 黄瓜育种工作中,聚合材料分离后代的单株系统筛选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选育过程中有时入选的优良单株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保留后代,如严重的机械损伤,根部及茎部病害,雌、雄花期不遇,雌性系诱雄失败,生长后期留种瓜意外损失等。由于优良单株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在分离群体较小时尤为显著,因此使它们存活下来并获得自交种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材料 靠接技术 黄瓜 应用 优良单株 分离群体 育种工作 聚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性亲和性相关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9
13
作者 詹才新 凌霞芬 杨家林 《食用菌学报》 2002年第4期1-8,共8页
以传统的形态 ,生理生化分析和最新的DCS -PDMA性亲和性测定方法为基础 ,结合群体分离分析和RAPD技术对来源于同一双孢蘑菇异核体菌株的 12个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进行分析 ,筛选与性亲和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的 12个... 以传统的形态 ,生理生化分析和最新的DCS -PDMA性亲和性测定方法为基础 ,结合群体分离分析和RAPD技术对来源于同一双孢蘑菇异核体菌株的 12个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进行分析 ,筛选与性亲和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的 12个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被分成两大类性亲和性类型 ,其中一类 (A+ )包括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B、C、D、E、F、G、H、I、J、L ,另一类 (A-)则仅仅包括不育同核原生质体个体K和M ,同时筛选到一个与性亲和性相关的分子标记OPA16 150 0 。从而为间接地利用双孢蘑菇本身特有的交配型作标记来指导杂交育种工作和进一步将其性亲和性基因定位分离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性亲和性相关分子标记 筛选 DCS-PDMA方法 群体分离分析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新品种新茄6号
14
作者 王贵忠 张宏伟 +1 位作者 冯世强 王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8-28,I0003,共2页
新茄6号是由从新疆长茄中单株套袋自交选育出的自交系4号长茄和从前苏联长茄品种中单株套袋自交选育出的自交系26号长茄配组,然后在后代分离群体中通过系统选择育成的长茄新品种。1998年对4号长茄×26号长茄组合继续种植分离、系... 新茄6号是由从新疆长茄中单株套袋自交选育出的自交系4号长茄和从前苏联长茄品种中单株套袋自交选育出的自交系26号长茄配组,然后在后代分离群体中通过系统选择育成的长茄新品种。1998年对4号长茄×26号长茄组合继续种植分离、系统选择,发现有较少植株类型似新疆长茄,但果实比新疆长茄长而细,浅紫红色发亮,商品性好,抗病性强,选择该类型植株当年单株人工套袋自交。1999—2003年进行5代单株套袋自交分离、定向选育,选择株型似新疆长茄,果形细长,浅紫红色发亮,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的植株。2004-2006年进行露地和保护地品种比较试验,2005~2006年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茄子 套袋自交 植株类型 定向选育 品种比较试验 分离群体 自交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新品种新彩棉25号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志刚 陈文钢 +4 位作者 张胜 刘海峰 罗城 黄芳 曹艳艳 《中国棉花》 2014年第9期36-36,共1页
新彩棉25号是由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棕色棉品种“新彩棉2号”为母本,选用早熟优质白色棉品种“新陆中18号”为父本进行田间杂交,后经多次南繁北育,并对其后代分离群体定向选择与自交纯合,选育而成早熟、抗病、... 新彩棉25号是由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棕色棉品种“新彩棉2号”为母本,选用早熟优质白色棉品种“新陆中18号”为父本进行田间杂交,后经多次南繁北育,并对其后代分离群体定向选择与自交纯合,选育而成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的棕色棉品系“棕1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天然彩色棉 彩棉 南繁北育 定向选择 分离群体 棕色棉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彩色棉花新品种新彩棉19号的选育
16
作者 刘海峰 宋武 +7 位作者 罗城 焦明钰 李金枫 黄芳 曹艳艳 何志刚 陈文刚 汤寿伍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8-38,共1页
新彩棉19号是由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早熟高产的白色棉"S543"为母本,选用优良棕色棉品种"新彩棉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对其后代分离群体经过多次南繁北育,定向选择与自交纯合,选育而成早熟、高产、优质的棕色... 新彩棉19号是由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早熟高产的白色棉"S543"为母本,选用优良棕色棉品种"新彩棉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对其后代分离群体经过多次南繁北育,定向选择与自交纯合,选育而成早熟、高产、优质的棕色棉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彩棉1号 新品种 天然彩色棉花 选育 早熟高产 杂交组合 南繁北育 分离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旱育种(下)
17
作者 R.A.Richards 邓海 白如云 《世界农业》 1983年第9期21-23,共3页
分析育种方法 分析育种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哲理。第一,在分离群体或遗传上混合的群体中竞争力弱的植株,在遗传纯系中可能占有优势(Donald,1968)。第二,产量是大量独立过程的最终表现,这些过程与特定的气候和作物环境相互作用,并且由它起... 分析育种方法 分析育种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哲理。第一,在分离群体或遗传上混合的群体中竞争力弱的植株,在遗传纯系中可能占有优势(Donald,1968)。第二,产量是大量独立过程的最终表现,这些过程与特定的气候和作物环境相互作用,并且由它起主要作用。因此,对这些性状或独立过程的选择,较之对产量本身的选择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育种 水分利用效率 遗传变异 小麦育种 收获指数 指示性状 育种方法 独立过程 分离群体 干物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棉所29”栽培关键措施
18
作者 闫惠琴 闫庆华 +2 位作者 何美华 闫存华 韩宇光 《河南科技》 2002年第4X期16-16,共1页
1.改“六二式”为“三一式”麦棉套种模式,并以单株留苗为宜,充分发挥杂交棉的个体优势。 2.施足底肥。移栽前半个月,在预留棉行中开沟,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锌、硼肥各0.5公斤。
关键词 中棉所 麦棉套种 硼肥 酸二铵 优质棉 营养钵苗 单株 行中 分离群体 棉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籽指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蓓 姚金波 +4 位作者 李燕 朱守鸿 房圣涛 陈伟 张永山 《中国棉花》 2022年第3期5-8,共4页
为挖掘棉花籽指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棉花籽指差异较大的陶小铃和大桃棉为亲本,构建F2群体,对F_(2)群体的籽指进行调查,选取具有极端籽指的植株构建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混池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为挖掘棉花籽指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棉花籽指差异较大的陶小铃和大桃棉为亲本,构建F2群体,对F_(2)群体的籽指进行调查,选取具有极端籽指的植株构建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混池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3个与棉花籽指相关的区域,分别位于A07染色体42.6~91.6 Mbp,A13染色体2.2~5.3 Mbp,D10染色体7.1~8.3 Mbp。3个区域的Δ(SNP-index)峰值区段共包含142个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棉花籽指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籽指 数量性状位点(QTL) 定位 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SA) BS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