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对准东煤和地煤煤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程智海 季明彬 +2 位作者 何翔 刘海龙 金鑫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7-270,共4页
对某330MW供热机组在不同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下进行制粉系统试验,研究了准东煤与地煤煤粉外水分、细度和粒度等特性.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地煤的煤粉细度R90值大于准东煤5%以上;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准东煤的R90值从23.5%减小... 对某330MW供热机组在不同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下进行制粉系统试验,研究了准东煤与地煤煤粉外水分、细度和粒度等特性.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地煤的煤粉细度R90值大于准东煤5%以上;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准东煤的R90值从23.5%减小至21%,地煤没有变细的趋势;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粒度小于90μm的准东煤煤粉颗粒细度变小,但是超过75℃后其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磨煤机分离器出口温度的提高,尽管地煤煤粉粒度分布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粒度小于75μm的颗粒逐渐变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煤机 分离器出口温度 煤粉特性 准东煤 地煤 煤粉细度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订正ALPHA差值谱的热红外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算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世浩 朱启疆 苏理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6-290,共5页
与可见光遥感不同,热红外传感器测得的辐射亮度值是温度和发射率的函数,因此,对于热红外遥感,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是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从普朗克方程的维恩近似出发,定义并推导出与温度无关的ALPHA差值谱,并进一步提出消除维恩近似影响... 与可见光遥感不同,热红外传感器测得的辐射亮度值是温度和发射率的函数,因此,对于热红外遥感,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是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从普朗克方程的维恩近似出发,定义并推导出与温度无关的ALPHA差值谱,并进一步提出消除维恩近似影响的修正项.以此为基础,在不考虑大气下行辐射影响的条件下,借鉴ALPHA导出发射率法和ASTERTES算法的优点,提出一个新的发射率温度分离算法.与现有发射率温度分离算法相比,该算法的优点是原理清楚,流程简单,求解速度快,结果精度高,并且适用的温度和下垫面范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 遥感 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算法 发射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发射率分离模型的改进及其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祝善友 朱迅 +1 位作者 尹球 匡定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6,共6页
针对温度与发射率分离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模型改进方法,利用模拟数据对比研究了模型改进前后温度与发射率的反演精度;并从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两个角度探讨了修正前后模型对初始发射率设定的变化、大气下行与上行辐射和大气透过率等... 针对温度与发射率分离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模型改进方法,利用模拟数据对比研究了模型改进前后温度与发射率的反演精度;并从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两个角度探讨了修正前后模型对初始发射率设定的变化、大气下行与上行辐射和大气透过率等校正误差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反演精度明显高于修正前的模型,除大气下行辐射校正误差外,其它误差都影响着两种模型的反演精度,但修正后的模型对这些误差的敏感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与发射率分离 改进 反演精度 校正误差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性的中红外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程洁 聂爱秀 杜永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0-345,共6页
温度和发射率是耦合在一起的。在精确获得大气参数的情况下,由传感器的辐射测量反演地表的温度与发射率,仍然是一个病态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温度与发射率的分离。因此,温度与发射率的分离是红外遥感的核心问题。文章在分析无太... 温度和发射率是耦合在一起的。在精确获得大气参数的情况下,由传感器的辐射测量反演地表的温度与发射率,仍然是一个病态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温度与发射率的分离。因此,温度与发射率的分离是红外遥感的核心问题。文章在分析无太阳直射光影响时大气下行辐射和含有大气残留的地表发射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针对野外测量中红外高光谱数据的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算法。该算法利用大气下行辐射和含有大气残留的地表发射率之间的相关性作为判据来优化地表温度,进而获得地表发射率。基于模拟的中红外高光谱数据,对算法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较高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精度;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对测量过程中大气下行辐射变化不敏感;同时算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与发射率分离 中红外 相关性 高光谱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T-FastICA的斜拉桥监测挠度温度效应分离 被引量:6
5
作者 谭冬梅 姚欢 +1 位作者 吴浩 甘沁霖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0-987,1038,1039,共10页
考虑桥梁挠度中的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成分将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桥梁的安全评估,提出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简称EWT)结合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FastICA)方法对温度效应和长期... 考虑桥梁挠度中的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成分将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桥梁的安全评估,提出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简称EWT)结合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FastICA)方法对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进行分离。首先,利用经验小波变换分离出日温差效应;其次,考虑年温差效应与长期挠度频率相近难以分离,因此运用经验小波变换自定间隔把傅里叶频谱上年温差和长期挠度部分划分成多个区间,并在每个区间内构造相应的小波滤波器,将单通道的挠度信号转化成无虚假模态的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然后,把多通道的IMF矩阵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降维;最后,将降维后的信号采用FastICA处理,实现桥梁挠度年温差和长期挠度的分离。数值仿真结果以及桥梁实测数据研究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离挠度监测信号中的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且分离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度 温度效应分离 经验小波变换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SVD的桥梁挠度监测温度效应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谭冬梅 郭泰 甘沁霖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4,共8页
为实现桥梁挠度监测信号中温度效应的分离,提出一种基于VMD-SVD的挠度监测信号温度效应分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对信号进行降噪,然后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分解,得到日温差效应分离结果;同时考虑到... 为实现桥梁挠度监测信号中温度效应的分离,提出一种基于VMD-SVD的挠度监测信号温度效应分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对信号进行降噪,然后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分解,得到日温差效应分离结果;同时考虑到年温差效应的频率接近0与长期挠度难以分离,对采样频率进行修正,使年温差效应的频率远离长期挠度,利用VMD实现长期挠度和年温差效应的分离。为验证VMD-SVD信号分离法的可行性,以武汉某大跨斜拉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大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挠度模拟分离,并对桥梁实测挠度监测信号进行温度效应分离。结果表明:挠度监测信号经SVD降噪处理后,温差效应分离精度显著提高;修正采样频率可解决长期挠度与年温差效应难以分离的问题;桥梁实测挠度监测信号温度效应的分离结果具有空间上的相关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该方法可有效分离桥梁挠度监测信号中的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挠度 监测信号 降噪 温度效应分离 变分模态分解 奇异值分解 桥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OPO/盐温度诱导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苦参碱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霍清 周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9-2340,2350,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在温度诱导的EOPO/无机盐体系中的分配行为。[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苦参碱进行定性定量测量。利用双水相分配技术研究不同的EOPO的分子量(SDP28、SDP30,SDP35)、不同种类的盐(KH2PO4、K2HPO4.3H2O、Na2SO4、NH4C l... [目的]研究苦参碱在温度诱导的EOPO/无机盐体系中的分配行为。[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苦参碱进行定性定量测量。利用双水相分配技术研究不同的EOPO的分子量(SDP28、SDP30,SDP35)、不同种类的盐(KH2PO4、K2HPO4.3H2O、Na2SO4、NH4C l)对双水相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分离纯化的条件。[结果]苦参碱在EOPO 3种分子量和3种盐温度诱导双水相的分配特性研究表明,EOPO分子量为SDP28时,最大收率为77.59%,盐为K2HPO4时,最大收率为77.59%,分离效果最好。L9(33)正交试验研究表明,最佳的分离条件为:K2HPO4用量2 g;水量10 m l;SDP28用量15 m l时,最大收率为86.39%。[结论]盐的种类对双水相的分配行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温度诱导相分离 苦参碱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EO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氧化法工艺对金刚石与石墨微粉混合物的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亚芳 王保国 +1 位作者 张景林 高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5-258,共4页
采用气相化学分离技术对金刚石与石墨微粉混合物进行了分离,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微粉混合物中石墨的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微粉混合物中石墨去除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了性能测试(强度、纯度)。结果表明... 采用气相化学分离技术对金刚石与石墨微粉混合物进行了分离,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微粉混合物中石墨的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微粉混合物中石墨去除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了性能测试(强度、纯度)。结果表明,金刚石与石墨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分离温度660℃,持续氧化时间7h。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气相化学氧化法不影响金刚石的性能,并且对金刚石与石墨微粉的分离很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分离温度 持续氧化时间 石墨去除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磺酸甜菜碱与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复合与相分离
9
作者 孔立智 王翠冈 翟光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68,共4页
通过浊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浓度对聚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丁基磺酸铵(PDMABS)水溶液相分离温度的影响。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大分子的聚丙烯酸、聚对乙烯基苯磺酸钠、聚... 通过浊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浓度对聚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丁基磺酸铵(PDMABS)水溶液相分离温度的影响。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大分子的聚丙烯酸、聚对乙烯基苯磺酸钠、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结果显示,各种表面活性剂对PDMABS有不同程度的增溶作用。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小分子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PDMABS的增溶效果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要好,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增溶效果比阴离子聚电解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磺酸甜菜碱 分离温度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作用下斜拉桥挠度的时间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侨 赵丹阳 +1 位作者 任远 许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5,32,共9页
为研究斜拉桥挠度的温度效应,获得信号中的响应分量,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挠度监测信号的时间多尺度特性.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将挠度信号在两个时间尺度(日周期和年周期)上进行重构,实现温度效应的分离.以长期监... 为研究斜拉桥挠度的温度效应,获得信号中的响应分量,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挠度监测信号的时间多尺度特性.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将挠度信号在两个时间尺度(日周期和年周期)上进行重构,实现温度效应的分离.以长期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日温度效应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的特点.结果表明:日温度效应在年周期内存在季节差异性,在日周期内相对太阳辐射具有滞后性.排除滞后影响,日温度效应与太阳辐射强度呈强正相关关系.考虑季节、大气温度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提出了预测误差低于2 cm的日温度效应多折线模型,可实现日周期中任意时刻日温度效应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挠度 小波分析 时间多尺度分析 温度效应分离 太阳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混合油的冷却分离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富荣 甄庆峰 《中国油脂》 CAS 1984年第3期32-48,共17页
采用预榨浸出法制取蓖麻油工艺探索,已在81年《油脂科技》第五期刊登.辽宁省某些油厂由机榨法改浸出法制取蓖麻油以后,粕中残油可以长期稳定在0.5~1%左右.本文是在前文基础之上,根据蓖麻油——轻汽油两者相混之后,属于部分互溶共脆的特性.
关键词 混合油 汽提塔 预榨 部分互溶 分离温度 热蒸发法 油浓度 浸出法 浓度差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ASTER数据的陆面温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军强 白朝军 +1 位作者 殷乐 苏栋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6期77-80,I0005,共5页
陆面温度是地表物体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陆面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已广泛用于相关模型的计算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ASTER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可提供比陆地卫星、NOAA/AVHRR等... 陆面温度是地表物体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陆面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已广泛用于相关模型的计算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ASTER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可提供比陆地卫星、NOAA/AVHRR等常见卫星数据更丰富的地表信息,有助于提高陆面温度的反演精度。根据温度/比辐射率分离(TES)的思想,基于ASTER热红外数据的特性,获取了一种反演陆面温度的方法,并以长白山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的方法仅依赖ASTER遥感数据便可快速获取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自然地表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数据 陆面温度反演 温度/比辐射率分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温度控制的低氮燃烧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斌 但振宇 +3 位作者 牟克慧 李楠 赵鹏勃 孙献斌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0-165,共6页
为提高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SNCR)脱硝效率,实现SNCR宽负荷脱硝,以1台130 t/h CFB(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氮燃烧调整试验,通过研究分离器温度控制机理,探究影响分离器温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分离器出口温度Tsep控制方法。结果... 为提高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SNCR)脱硝效率,实现SNCR宽负荷脱硝,以1台130 t/h CFB(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氮燃烧调整试验,通过研究分离器温度控制机理,探究影响分离器温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分离器出口温度Tsep控制方法。结果表明:SNCR温度窗口存在1个高效反应温度点Topt,将分离器出口温度精准控制在Topt附近可获得更高的SNCR脱硝效率;烟气再循环(FGR)对分离器Tsep具有调节作用,分别在130、90、70 t/h负荷投入FGR,分离器温度分别提高了30、40、70℃,随负荷降低,FGR对分离器温度的调控能力增强;上、下二次风比例对Tsep同样起调节作用,通过切换上、下层二次风门,Tsep的调节范围约为30℃;Tsep随一次风率的提高而降低,在4.5%氧量下,Tsep的调节幅度为18℃;在3.5%氧量下,Tsep的调节幅度为35℃,低氧量下一次风率对Tsep的调节范围更大:锅炉110~130 t/h负荷期间,经分离器温度精准控制在(850±5)℃后,质量分数20%氨水由350 kg/h降低至200 kg/h。实炉应用表明,分离器温度控制技术可以在高负荷时优化SNCR反应效率,降低脱硝运行成本,低负荷时可将停止的SNCR反应重启,实现NOx达标排放,节约氨水费用28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分离器出口温度 烟气再循环 二次风系统 燃烧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波段光谱的小行星表面温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丰熠 张玉贵 +1 位作者 王伟刚 徐彭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2-1167,共6页
小行星表面温度是研究行星热物理特性的关键参数。太阳系中小天体的轨道动力学研究具有多种实际应用,包括预测行星体轨道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率、选择航天器合适的探测采样目标。对于近地天体,分析它们的轨道结构、星体的轨道演化和未来... 小行星表面温度是研究行星热物理特性的关键参数。太阳系中小天体的轨道动力学研究具有多种实际应用,包括预测行星体轨道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率、选择航天器合适的探测采样目标。对于近地天体,分析它们的轨道结构、星体的轨道演化和未来的偏移轨迹等近地天体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即将发射“天问二号”,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进行热辐射探测和风化层采样。“天问二号”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到达环绕2016HO3的轨道。研究了一种温度-比辐射率分离算法,用于从“欧西里斯-雷克斯”热辐射光谱仪(OTES)辐亮度数据中,计算与小行星2016HO3热物理性质相近的行星“贝努”(Bennu)的表面温度。温度-比辐射率分离算法融合了发射率归一化法(NEM)、比值法(RAT)、发射率最大最小值差法(MMD),是目前精度较高的一种表面温度反演算法。为了验证算法的准确性,使用了CRISM光谱库的光谱数据,通过改变目标的温度和算法使用波段,来研究算法对二者的敏感性。其中,因为仪器波段限制等原因,尚无使用波段对算法的误差推导。研究结果表明:(1)设置温度范围为115~415 K,步长5 K,随着温度的增加,反演温度的均方根误差增加,而发射率的误差大致不变。(2)样本温度为295 K,算法使用的波段起点为7.5μm,采样间隔0.04μm,终点为10~13.8μm,步长0.2μm。发现波长范围在7.5~13.8μm,算法的MMD模块的精度最高。使用算法求解行星“贝努”的表面温度,结果表明:在剔除了大太阳高度角和高纬像素的情况下,算法计算的温度的误差平均值为-0.3660 K,误差的标准差为1.039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比辐射率分离算法 Bennu(贝努) 2016HO3 行星表面温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管能量分离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碧翠 解辉 +1 位作者 王征 黎念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选用空气作为工质,探讨了进口压力和冷流比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进口压力的增大,涡流管的温度分离效应随之增强,但增幅逐步趋于平缓。冷流比约为0.37时可获得最佳制冷效应,冷流比约为0.65时获得最佳制热效应。此... 选用空气作为工质,探讨了进口压力和冷流比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进口压力的增大,涡流管的温度分离效应随之增强,但增幅逐步趋于平缓。冷流比约为0.37时可获得最佳制冷效应,冷流比约为0.65时获得最佳制热效应。此外,还分析了温度滞止点与温度分离点随进口压力及冷流比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能量分离 滞止点 温度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乙醇汽油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马吉 刘云鹏 +2 位作者 李忠照 O.El-Faroug Musaab 丁洪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1-364,共4页
使用市售车用93号乙醇汽油和纯汽油分别配制出高乙醇含量和高含水量的含水乙醇汽油,试验研究乙醇汽油中乙醇含量、含水量以及5种添加剂(正丁醇、异丁醇、甲基叔丁基醚、棕榈酸、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对含水乙醇汽油相分离温度的影响。结... 使用市售车用93号乙醇汽油和纯汽油分别配制出高乙醇含量和高含水量的含水乙醇汽油,试验研究乙醇汽油中乙醇含量、含水量以及5种添加剂(正丁醇、异丁醇、甲基叔丁基醚、棕榈酸、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对含水乙醇汽油相分离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减少、乙醇含量增加都可降低含水乙醇汽油的相分离温度;使用纯汽油配制的含水乙醇汽油含水量在3%时,相分离温度低于-20℃,且在大气环境温度为-5~10℃的条件下放置30 d以上不发生分层现象;使用乙醇汽油配制的含水乙醇汽油比使用纯汽油配制的含水乙醇汽油稳定性要强,在相同乙醇含量和含水量下,前者的相分离温度要低9~15℃;5种添加剂均能明显降低含水乙醇汽油的相分离温度,其中正丁醇和异丁醇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乙醇汽油 分离温度 稳定性 助溶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32与新型PVE油的互溶性及其对空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梧凤 于斌 +1 位作者 高攀 徐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1-1637,共7页
首先自主设计搭建溶油性测试系统,测试获得新型PVE油与R32的两相分离温度曲线,分析其互溶性,接着将R32与POE,R32与PVE两种组合使用至某型号热泵分体式空调,对比研究了R32与新型PVE油配合使用对空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含油率范... 首先自主设计搭建溶油性测试系统,测试获得新型PVE油与R32的两相分离温度曲线,分析其互溶性,接着将R32与POE,R32与PVE两种组合使用至某型号热泵分体式空调,对比研究了R32与新型PVE油配合使用对空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含油率范围内,R32与R410A专用POE油的互溶性不理想,分离温度高于R410A与POE组合,而PVE油与R32的互溶性有较大改善,最低分离温度可比R410A与POE低8.4℃;空调性能影响方面,R32配合PVE的使用可降低配合POE使用时排气温度约2.6℃,在制冷量和COP方面也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 实验验证 PVE油 两相分离温度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asBench Ⅱ-IRMS优化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园园 邱海鸥 +3 位作者 杜永 汤志勇 帅琴 宋虎跃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9-794,共6页
GasB enchⅡ-连续流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RMS)联用在线分析已成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常用方法,已有研究认为不同的实验条件直接影响δ13C和δ18O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但这些报道未对该联用方法所涉及的实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GasB enchⅡ-连续流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RMS)联用在线分析已成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常用方法,已有研究认为不同的实验条件直接影响δ13C和δ18O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但这些报道未对该联用方法所涉及的实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本文系统研究了GasB enchⅡ-IRMS法中各种实验条件(包括排空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色谱分离温度)对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排空时间大于9 min时可有效消除空气对测试结果的干扰,不同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均有一定影响,经条件优化确定反应温度为72℃,反应时间为60 min,色谱分离温度为60℃。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碳氧同位素分析精度分别优于0.03‰和0.05‰,达到了国际分析测试水平。同时,选择合适的同位素数据归一化方法可以进一步保证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分析近4000件实际样品,对比单一标准物质校准和双标准物质校准同位素归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双标准物质的校准偏差小于单一标准物质的校准偏差,因此建议采用双标准物质校准法进行样品同位素标准化计算。本研究为GasB enchⅡ-IRMS联用技术中实验条件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提出,由于样品成分复杂且不均一,在分析实际样品时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进一步对实验条件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Bench Ⅱ-IRMS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排空时间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色谱分离温度 同位素归一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柴油配比优化及其用于发动机的性能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瑞 陈振斌 李开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5-63,共9页
为了完善乙醇柴油的稳定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研究,该文基于稳定性试验数据建立响应面模型,并对乙醇柴油的配比进行优化和试验验证,最后使用优化后乙醇柴油(体积比:乙醇10%,正丁醇4%,柴油86%;简称乙醇柴油)在柴油机上进行负荷特... 为了完善乙醇柴油的稳定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研究,该文基于稳定性试验数据建立响应面模型,并对乙醇柴油的配比进行优化和试验验证,最后使用优化后乙醇柴油(体积比:乙醇10%,正丁醇4%,柴油86%;简称乙醇柴油)在柴油机上进行负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该燃料在具塞试管里可以保持稳定状态,不发生相分离时间达到60d以上。通过额定转速1500r/min及1200r/min转速下的负荷特性试验发现,使用乙醇柴油的发动机有效热效率在小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在高负荷及全负荷时均高于纯柴油;乙醇柴油的NOx排放,在小负荷时低于纯柴油,在中高负荷时却稍高于纯柴油,在全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乙醇柴油的碳烟排放,在小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在中高负荷时却明显低于纯柴油。对于试验所用柴油机,适当减小供油提前角有利于改善乙醇柴油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控制 乙醇柴油 分离温度 有效热效率 烟度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冬凌草甲素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欣新 李国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6-159,共4页
对提取工艺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CO2流量等因素对冬凌草甲素萃取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以25 M Pa为宜;萃取温度以55℃为宜;萃取的最佳时间范围为2.5-3 h;分离温度以40℃为宜;CO2流量在60 kg/... 对提取工艺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CO2流量等因素对冬凌草甲素萃取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以25 M Pa为宜;萃取温度以55℃为宜;萃取的最佳时间范围为2.5-3 h;分离温度以40℃为宜;CO2流量在60 kg/h时为萃取的最高值,但有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冬凌草甲素 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 分离温度 CO2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