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层大气组份重力分离扩散过程的进一步研究
1
作者 王彦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在地球高层大气组份分离扩散的初步研究基础上,讨论了一般情况下两种气体成份的大气重力分离扩散.
关键词 高层大气 重力分离 气体输运理论 分离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流动注射气体扩散分离光度测定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宏新 王世立 +1 位作者 徐章润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1-1625,共5页
提出了纳升级进样量的微流控芯片流动注射气体扩散分离光度检测系统.制作三层结构微流控芯片,在玻璃片上加工微反应通道,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加工气体渗透膜和具有接收气体微通道的底片,实现了生成气体的化... 提出了纳升级进样量的微流控芯片流动注射气体扩散分离光度检测系统.制作三层结构微流控芯片,在玻璃片上加工微反应通道,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加工气体渗透膜和具有接收气体微通道的底片,实现了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气-液分离和检测在同一微芯片上的集成化.采用缝管阵列纳升流动注射进样系统连续进样,用吸光度法测定NH4+以验证系统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对NH4+的检出限为140μmol/L(3σ),峰高精度为3.7%(n=9).在进样时间12s、注入载流48s和每次进样消耗200nL试样条件下,系统分析通量可达60样/h.若加大样品量到800nL,使接收溶液停流1min,该系统对NH4+的检出限可达到35μmol/L(3σ),但分析通量降低到20样/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气体扩散分离 流动注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泵驱动的微流控芯片流动注射气体扩散分离系统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宏新 关艳霞 +1 位作者 徐章润 王建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毛细-蒸发作用力微泵作为液流驱动力的微流控芯片流动注射气体扩散分离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连续、选择性地检测溶液中的NH+4。微流控芯片为六层结构,包含五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及一层玻璃。采用PDMS加工透气膜,并与其它P... 本文提出一种毛细-蒸发作用力微泵作为液流驱动力的微流控芯片流动注射气体扩散分离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连续、选择性地检测溶液中的NH+4。微流控芯片为六层结构,包含五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及一层玻璃。采用PDMS加工透气膜,并与其它PDMS层和玻璃层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封接。液芯波导管用作检测流通池,以提高检测光程。通过检测溶液中NH+4验证了微流控流动注射系统的性能。系统的检出限(3σ)为40μmol·L-1,分析通量可达60h-1,试样消耗仅100n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气体扩散分离 流动注射 NH+4 微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管结构对扩散式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广德 操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通过改变排气管的管径、插入深度和出口长度,利用fluent软件对扩散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力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排气管管径影响分离效率,压力损失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增大。插入深度和出口长度影响内部流场分布,从而影响分离效... 通过改变排气管的管径、插入深度和出口长度,利用fluent软件对扩散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力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排气管管径影响分离效率,压力损失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增大。插入深度和出口长度影响内部流场分布,从而影响分离效率,但两者对压力损失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管 扩散式旋风分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内锥的切向进口扩散式方形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浩 刁永发 +1 位作者 顾平道 李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2-735,751,共5页
设计了一种带内锥的切向进口扩散式方形分离器,利用了考虑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内部气相流场的轴向、切向和径向速度分布以及压力分布情况,并计算了其压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设计了一种带内锥的切向进口扩散式方形分离器,利用了考虑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内部气相流场的轴向、切向和径向速度分布以及压力分布情况,并计算了其压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分离器内呈典型的双层流动结构,方形截面在其拐角处对气流存在扰动,主要影响其切向速度,压力分布在反射锥开口处存在分界,分离器的压降随进口速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式方形分离 雷诺应力湍流模型(RSM)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拉单宁提取液泡沫分离与扩散分离耦合净化技术的研究
6
作者 孙先玉 李冬玲 孙博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成功地实现了泡沫分离、扩散分离及其耦合净化分离原理及其技术应用于塔拉单宁提取分离液耦合净化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满足了塔拉工业单宁酸的生产要求。塔拉浸提液泡沫分离的浸提液浓度为2~5°Be′,温度为35~60℃,浸提液下料高度为... 成功地实现了泡沫分离、扩散分离及其耦合净化分离原理及其技术应用于塔拉单宁提取分离液耦合净化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满足了塔拉工业单宁酸的生产要求。塔拉浸提液泡沫分离的浸提液浓度为2~5°Be′,温度为35~60℃,浸提液下料高度为1.0~1.5 m,泡沫微细纤维分离量为分离液总固物的12.73%。塔拉浸提液的泡沫特性主要表现了六边形结构,泡层为3~5层,泡寿为3~1 200 s,泡径为2~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分离 扩散分离 塔拉单宁 耦合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分离机器改装为射膜分离机器的探讨
7
作者 钱绍圣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7-151,6,共5页
射膜法利用供料气体轻,重组份分子和射流气体。分子碰撞截面的差异,以及轻、重组份分子的热运动平均速率的差异,实现同位素分离,射膜法的分离系数大于气体扩散法。本文就扩散分离机器改装为射膜分离机器作了说明,并认为这种改装是减低... 射膜法利用供料气体轻,重组份分子和射流气体。分子碰撞截面的差异,以及轻、重组份分子的热运动平均速率的差异,实现同位素分离,射膜法的分离系数大于气体扩散法。本文就扩散分离机器改装为射膜分离机器作了说明,并认为这种改装是减低比能耗、增加单机分离功率可供选择的一种技术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分离 射膜分离 射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丙烯扩散皿的碱解扩散分离-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 被引量:2
8
作者 陆迁树 刘振超 +5 位作者 曾仕秀 宋安邦 李志雄 张松 张帅 兰明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传统的碱解扩散分离-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水解性氮,通常采用玻璃扩散皿进行碱解扩散分离。但是使用该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和碱解扩散分离过程中,操作者常会面临如下三种困扰:一是玻璃扩散皿内室溶液极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和碱性胶液... 传统的碱解扩散分离-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水解性氮,通常采用玻璃扩散皿进行碱解扩散分离。但是使用该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和碱解扩散分离过程中,操作者常会面临如下三种困扰:一是玻璃扩散皿内室溶液极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和碱性胶液污染;二是玻璃扩散皿和盖子之间容易出现氨气泄漏,而且发现时往往无法解决;三是玻璃扩散皿比较笨重易碎,实验操作不方便;最终导致测定结果不稳定性和操作者对该法体验不佳。本文采用聚丙烯扩散皿,通过改进扩散皿清洗方法和提升扩散皿密封性、统一还原剂加入量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1.8mol/L)、适当增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体积和降低盐酸标准溶液浓度,提高了水解性氮测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中发生的污染明显降低,避免了发生氨气泄漏,操作便捷。应用于分析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如水解性氮测定值<50mg/kg的标准物质GBW07416a,其绝对偏差为0.2~1.8mg/kg;水解性氮测定值在50~200mg/kg的标准物质GBW07415a、NSA-1、NSA-4、NSA-5、NSA-6,其绝对偏差为0~4.0mg/kg。还原剂对硝态氮转化为铵态氮的加标回收率在89.6%~96.4%之间。该方法可满足测定土壤样品中水解性氮含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解性氮 聚丙烯扩散 碱解扩散分离 酸碱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分离方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34,共6页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热致相分离TIPS、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与热致相分离TIPS相结合)及PEG分子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为200,400,600,加入量分别达到15%,18%,20%时,在常温下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方式将由DIPS变为DIPS与TIPS相结合或单纯的TIPS;通过TIPS得到的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为海绵状,表面比较粗糙,水通量较DIPS和DIPS与TIPS结合得到的膜稍低,截留率和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EG分子量对TIPS得到的膜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由DIPS得到的膜,由致密皮层与指状大孔构成,由DIPS与TIPS相结合得到的膜,除了皮层与指状大孔外,还有海绵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PVDF/PMMA共混膜 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 热致相分离(TIPS) 添加剂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扩散耦合顺序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晶 王美艳 范世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4年第4期52-56,共5页
依据在微碱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可与孔雀绿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其褪色的原理,建立了气体扩散耦合顺序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新方法。当接收液流速为1.2mL/min和4.2mL/min时,方法的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1.0-5.0μg/mL和5... 依据在微碱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可与孔雀绿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其褪色的原理,建立了气体扩散耦合顺序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新方法。当接收液流速为1.2mL/min和4.2mL/min时,方法的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1.0-5.0μg/mL和5.0-50.0μg/mL,方法的检出限为0.3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0.43%,对葡萄酒样中二氧化硫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8.7%-1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扩散分离 顺序注射 二氧化硫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超滤膜的浓差极化比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山 蔡妙颜 +3 位作者 郭祀远 李琳 肖凯军 陈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9,共4页
针对电场作用下的超滤膜浓差极化现象 ,根据传递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膜的吸附 -扩散分离理论 ,推导出了电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比理论模型 ,并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如溶质的电泳速度和吸附 -扩散作用等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超滤膜 浓差极化比模型 电场超滤 传质 质量守恒定律 吸附-扩散分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E-D卫星近地点上观测的n(He)估算湍流层顶高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长寿 资民筠 +2 位作者 王劲松 王英鉴 徐寄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2-766,共5页
本文分析了AE D极轨卫星近地点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大气膨胀和密度分布情况 .在高度相同情况下 ,中低纬区热层底部的大气密度比高纬区大 ,卫星受阻也就更大 ,从而卫星近地点的高度在中低纬区比高纬区要低、白天比夜间低 .采用近地点上的n(... 本文分析了AE D极轨卫星近地点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大气膨胀和密度分布情况 .在高度相同情况下 ,中低纬区热层底部的大气密度比高纬区大 ,卫星受阻也就更大 ,从而卫星近地点的高度在中低纬区比高纬区要低、白天比夜间低 .采用近地点上的n(He)观测资料 ,根据大气数密度在低层内均匀混合和高层内扩散分离的不同垂直分布特征 ,粗略地估算出湍流层顶的高度Zt 及其变化 .高纬区内Zt 高低与纬度几乎无关 ,但对磁暴的响应十分明显 .中低纬区内 ,Zt 随纬度减小而增大 ;白天地区Zt 大于夜间 ,而与磁暴的关系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D卫星 近地点 湍流层顶 扩散分离 大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