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宝昌 何为民 甘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 探讨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自杀态度及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 (QSA)对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进行调查 ,并与正常群体进行对照。结果 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QSA总分、因子Ⅲ、因子Ⅳ分与对照组间差别有... 目的 探讨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自杀态度及可能原因。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 (QSA)对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进行调查 ,并与正常群体进行对照。结果 自杀姿势的分离性障碍患者QSA总分、因子Ⅲ、因子Ⅳ分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分离性障碍自杀未遂者在自杀态度上与正常人存在着矛盾的反应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姿势 分离性障碍 自杀态度 自杀态度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性焦虑障碍史与成年期精神疾病的关系(综述) 被引量:5
2
作者 申自力 王传升 +1 位作者 刘海燕 刘丽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本文对早期分离性焦虑障碍史与成年期精神疾病两者关系的国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分离性焦虑障碍史与成年期多种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关联,纵向研究结果支持分离性焦虑障碍史作为成年期焦虑障碍谱系及抑郁的风险因素,但其是否作... 本文对早期分离性焦虑障碍史与成年期精神疾病两者关系的国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分离性焦虑障碍史与成年期多种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关联,纵向研究结果支持分离性焦虑障碍史作为成年期焦虑障碍谱系及抑郁的风险因素,但其是否作为成年期心境恶劣、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的风险因素还需纵向研究的确认。此外,在儿童期,分离性焦虑障碍与性别认同障碍存在共患关系,可能对个体性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是,在检验分离性焦虑障碍史与成年期精神疾病两者关系时,未见有对遗传和环境变量的控制,也少见有对共病进行控制,而这类控制对确认其是否作为风险及风险大小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风险因素 分离性焦虑障碍 成年期精神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二十三)——分离性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狄楠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分离性感觉障碍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晶 周江南 +1 位作者 李康华 李贺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方法 :综合分析 4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 :2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均有恢复 ,另 2例保守治疗的病人则无恢复。结论 :该型颈... 目的 :探讨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方法 :综合分析 4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 :2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均有恢复 ,另 2例保守治疗的病人则无恢复。结论 :该型颈椎病因症状、体征和常见的神经根型及脊髓型有较大差异而不易诊断 ,易与神经内科病特别是运动神经元病相混淆而漏诊、误诊 ,提高对这种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的认识 ,尽早明确诊断和选择手术治疗对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 颈椎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瑞婕 上官芳芳 +1 位作者 闫欣欣 米静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6-440,共5页
童年期的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AD)可能增加成年期焦虑谱系障碍及抑郁障碍的患病风险,且可能对个体性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国外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关于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 童年期的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AD)可能增加成年期焦虑谱系障碍及抑郁障碍的患病风险,且可能对个体性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国外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关于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临床研究,国内的分离性焦虑障碍临床对照研究则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分离性焦虑障碍 治疗效果 评估工具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癔症性(分离性)精神障碍对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符少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472-1473,共2页
目的:研究喹硫平和氯丙嗪治疗癔症性(分离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癔症性(分离性)精神障碍患者分别应用喹硫平(30例)与氯丙嗪(30例)进行治疗,两组平均剂量为250mg/d,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 目的:研究喹硫平和氯丙嗪治疗癔症性(分离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癔症性(分离性)精神障碍患者分别应用喹硫平(30例)与氯丙嗪(30例)进行治疗,两组平均剂量为250mg/d,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氯丙嗪疗效相似,两组各阶段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喹硫平组TESS评分较氯丙嗪组明显降低(P<0.01),副反应较氯丙嗪组少且轻。结论:喹硫平与氯丙嗪对癔症性(分离性)精神障碍均有较好的疗效,前者副反应较轻易被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精神障碍 喹硫平 氯丙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重人格分离性身份障碍1例
7
作者 袁钦湄 杨峘 曹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4-486,共3页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曾称多重人格障碍,其特点是至少有两个且相对持久的身份或互不联系的人格出现并交替控制个体行为,同时伴随对重要事件的记忆障碍[1]。DID患病率尚无系统数据,meta分析发现其横断面...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曾称多重人格障碍,其特点是至少有两个且相对持久的身份或互不联系的人格出现并交替控制个体行为,同时伴随对重要事件的记忆障碍[1]。DID患病率尚无系统数据,meta分析发现其横断面患病率约2%~5%[2]。DID症状复杂多样,常共病其他精神疾病,治疗难度大。本文报告1例具有四重人格的DID患者,以期提高对该疾病诊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障碍 多重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者“驱魔”作案法医精神病鉴定1例
8
作者 汤涛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524,共4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钱某,女,34岁,小学文化程度,农民。某年10月29日0时许,钱某认为自己能“出马”(迷信中所谓的识仙看命)破除附身在婆婆高某身上的鬼魂,在家中用手机充电线将高某勒颈窒息死亡。案发后,被鉴定人做过两次法医精神病鉴定,... 1案例1.1简要案情钱某,女,34岁,小学文化程度,农民。某年10月29日0时许,钱某认为自己能“出马”(迷信中所谓的识仙看命)破除附身在婆婆高某身上的鬼魂,在家中用手机充电线将高某勒颈窒息死亡。案发后,被鉴定人做过两次法医精神病鉴定,鉴定意见分别为“巫术所致精神障碍,无刑事责任能力”和“巫术所致精神障碍,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因两次鉴定意见不一致,当地公安机关委托本院进行重新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分离性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一种创伤后心理反应形式的分离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冬梅 申荷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6,共5页
分离指意识与记忆的正常联结过程的隔断,即思想、感情、经历无法整合到意识流,它是一种对创伤经历保持无意识的机制,几乎所有遭受创伤后的个体都会表现出分离症状。目前,分离常被用于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诊断上。关于分离产生的病源学,一... 分离指意识与记忆的正常联结过程的隔断,即思想、感情、经历无法整合到意识流,它是一种对创伤经历保持无意识的机制,几乎所有遭受创伤后的个体都会表现出分离症状。目前,分离常被用于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诊断上。关于分离产生的病源学,一般研究者考虑的是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病源学模型提出遗传素质影响分离的假设。分离在临床症状上有三个易混淆的概念:分离性体验、分离性症状和分离性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治疗中,分离常常被错误诊断,或者处理不当或者分离症状被忽略,恰当的评估对他们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分离性体验 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疗法治疗儿童睡行症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茜茜 朱云程 季卫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睡行症是一种意识分裂的状态,由觉醒受损引起,属于半梦半醒状态,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来治疗儿童睡行症。我们报告1例儿童睡行症患者,该4岁半女童1周内每晚都有与分离焦虑障碍相关的睡行现象。经过正式的评估和适当的干预,症状在1... 睡行症是一种意识分裂的状态,由觉醒受损引起,属于半梦半醒状态,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来治疗儿童睡行症。我们报告1例儿童睡行症患者,该4岁半女童1周内每晚都有与分离焦虑障碍相关的睡行现象。经过正式的评估和适当的干预,症状在1周内消失。治疗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疾病诊断、建立信任关系、信息收集、监督和个性化心理治疗。梦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梦的形式,可以通过观察儿童梦游的表现方式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并从其父母的精确描述中观察到。心理治疗应该在儿童早期进行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无意识欲望的异常复苏。心理治疗可能是儿童睡行症的一种可用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睡行症 心理治疗 分离性焦虑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我”的迷藏——剖析电影《捉迷藏》中的心理病
11
作者 潘自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5,共2页
《捉迷藏》是一部由天才童星达科塔·范宁和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主演、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一部心理惊悚电影。影片以心理悬疑的手法将一个由家庭伦理而引发的悲剧曲折道来,将心理与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展现... 《捉迷藏》是一部由天才童星达科塔·范宁和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主演、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一部心理惊悚电影。影片以心理悬疑的手法将一个由家庭伦理而引发的悲剧曲折道来,将心理与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展现出分离性认同障碍这一神秘的疾病。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结合文本叙事,深入剖析了分离性认同障碍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捉迷藏》 精神分裂症 分离性认同障碍 人格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