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片偏转角对叶片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春梅 张清官 +3 位作者 孙铭 李祯辉 赵朔 徐占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3,139,共7页
开发一种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在不同叶片偏转角度下,对该混合器内液液两相混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HEV型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Re=5000~15000范围内,将叶片由壁面改为中心的混合元件结构可以提高混合均匀程度,在相同... 开发一种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在不同叶片偏转角度下,对该混合器内液液两相混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HEV型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Re=5000~15000范围内,将叶片由壁面改为中心的混合元件结构可以提高混合均匀程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叶片式静态混合器总体混合效果更佳。叶片偏转角度α在30°~60°范围内,混合器分离强度I均可达到0.05以下,混合较好,偏转角度越小,I值越低,混合效果越好。在出口处,与HEV型相比,当α为30°时,混合器分离强度下降了99.8%;当α为45°时,分离强度下降了98.5%;当α为60°时,分离强度下降了52%。因此,当α为30°时,混合器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与α为45°、60°的混合器相比,节约了1~2个元件,混合速率达到最大。叶片式静态混合器能耗随着α的减小而增大。在兼顾混合效果和能耗的条件下,当α为45°时,混合器的混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偏转角度 分离强度 混合效果 压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管长度对管内中心多股射流混合的影响
2
作者 马立勋 王宗勇 +2 位作者 王丁 徐占华 丁鳌榜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1,127,共6页
为了研究射流管长度对中心多股射流反应器内气液混合效果及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FIUENT多相流模型对气液两相进行数值模拟,利用分离强度量化气液混合程度,分析了气相雷诺数(Re=4000~20000)及射流管长度(h=3~15 mm... 为了研究射流管长度对中心多股射流反应器内气液混合效果及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FIUENT多相流模型对气液两相进行数值模拟,利用分离强度量化气液混合程度,分析了气相雷诺数(Re=4000~20000)及射流管长度(h=3~15 mm)范围内,气液混合规律及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在气相雷诺数Re=4000~20000范围内,当气相雷诺数Re较小时,射流管长度变化可以有效地改善气液混合效果。不同射流管长度h下,Re=8000时,反应器呈现较好的气液混合效果。当Re=8000时,随着射流管长度h的增加,射流穿透高度逐渐增大;当射流管长度h较小时,射流过程容易受到横流流动的影响;当h=3~6 mm时,反应器射流段气泡不容易聚并;射流管出口到反应器内壁面和芯管外壁面的距离比值为0.36,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湍流流动最弱;射流管长度h的变化不会影响反应器达到最佳混合效果所需的反应器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多股射流反应器 分离强度 射流管长度 气液混合 射流穿透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润叶强度对打叶复烤在制品质量及能源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连长伟 张腾健 +10 位作者 卢敏瑞 王芳 徐大勇 徐清泉 张晓兵 龚涛 刘晶晶 彭健 杨全忠 吴杭亮 张玉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194-196,共3页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润叶工序不同强度对在制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润叶有利于保持烟叶色泽的均匀性。含水率16.5%下叶梗分离平均力最小。低强度下润叶打叶去梗工序撕叶率和叶片...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润叶工序不同强度对在制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润叶有利于保持烟叶色泽的均匀性。含水率16.5%下叶梗分离平均力最小。低强度下润叶打叶去梗工序撕叶率和叶片结构指标均较优,其中含水率16.5%下一、二级打叶整体撕叶率为92.07%。低强度润叶有利于提升复烤片烟的感官质量。低强度润叶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蒸汽用量,降低了生产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叶 强度 色差 叶梗分离强度 感官质量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流体混合机混合均匀度试验(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明金 李锡文 +1 位作者 史铁林 杨叔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7-142,共6页
为提高行星式双螺旋混合机性能并优化其参数,该文试验研究了混合工艺参数对高粘度料浆混合均匀度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密度的分离强度的定义,用以评价高粘度料浆混合均匀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技术,以及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获得了混合工艺... 为提高行星式双螺旋混合机性能并优化其参数,该文试验研究了混合工艺参数对高粘度料浆混合均匀度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密度的分离强度的定义,用以评价高粘度料浆混合均匀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技术,以及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获得了混合工艺参数对料浆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及影响的显著性程度。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料浆组分因子的平均分离强度变化值为138.275,远大于其它组分因子变化值;在显著性水平为0.10的条件下,料浆组分对混合均匀度影响显著;料浆中固相组分的颗粒尺寸越大,越不利于料浆混合均匀度的提高。为了使取样更具代表性,提出了一种三维取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混合机 混合均匀度 分离强度 试验设计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流道螺旋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宗勇 陈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8-273,279,共7页
采用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层流状态下两种物性接近的流体在多流道螺旋静态混合器内的混合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道数增多提高了流体混合速度,缩短了达到相同混合效果所需要的混合元件长度,但同时也增大了系统能量消耗。在混合元件... 采用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层流状态下两种物性接近的流体在多流道螺旋静态混合器内的混合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道数增多提高了流体混合速度,缩短了达到相同混合效果所需要的混合元件长度,但同时也增大了系统能量消耗。在混合元件长度要求较长的情况下,从能量消耗角度应优先选用两通道螺旋静态混合器,而受到设备空间限制等原因混合元件长度需要较短时,应优先选用四通道螺旋静态混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数值模拟 分布混合 分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速比对管内中心多孔射流与旋流混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家栋 王宗勇 +2 位作者 李航 李权 林茹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6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心多孔射流的旋流式静态混合装置,为了探究流速比R对其混合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Fluent多相流模型对湍流状态下液液两相的浓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流速比(R=12—38)下,分离强度及其变化速度均随着轴向距离的增... 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心多孔射流的旋流式静态混合装置,为了探究流速比R对其混合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Fluent多相流模型对湍流状态下液液两相的浓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流速比(R=12—38)下,分离强度及其变化速度均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混合器同一横截面内分离强度随着流速比的增大而降低,且降低的幅度亦相应减小;经过4个混合单元后,流体已基本达到完全混合,混合效果随流速比的增加而提高,但相差程度较小(≤0.35%);R=33时是较为理想的工程参数,之后增大流速比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很小;分离强度在前2个混合单元下降迅速,而在后2个混合单元下降缓慢,说明流体在达到一定混合效果后,后面的混合单元主要起维持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旋流 多孔射流 混合效果 分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磁数据坐标转换的一种新方法
7
作者 谈晓冬 殷苏杭 +1 位作者 王朋岩 姜莉萍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6期742-746,共5页
从线性代数中基的概念出发,导出古地磁数据坐标转换的一般公式,并将其应用于:(1)古地磁方向校正;(2)多磁组分强度分离.
关键词 古地磁 坐标转换 多组分强度分离 稳定性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耗统计理论的动态J-A磁滞模型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越 李琳 +2 位作者 刘任 韩钰 刘洋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针对传统基于损耗分离经验法的动态J-A模型缺乏物理基础、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借鉴磁场强度分离的理念,将损耗统计理论引入原始静态J-A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损耗统计理论的新型动态J-A模型。其中,静态磁场强度分量利用静态J-A模型求解,... 针对传统基于损耗分离经验法的动态J-A模型缺乏物理基础、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借鉴磁场强度分离的理念,将损耗统计理论引入原始静态J-A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损耗统计理论的新型动态J-A模型。其中,静态磁场强度分量利用静态J-A模型求解,而涡流及剩余磁场强度分量则根据损耗统计理论推导而得。通过将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动态J-A模型相比于传统基于损耗分离经验法的动态J-A模型精度较高,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更为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磁滞模型 磁场强度分离 损耗统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copic failure process of exemplary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from east China 被引量:1
9
作者 SUN Shao-rui LIU Yong +5 位作者 HAO She-feng HE Wei HE Xun WEI Ji-hong YU Yong-xiang SONG Jing-l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73-1986,共14页
The landslid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not only destroys buildings,cultivated land,and roads but also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life and safety.This study concerns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ele... The landslid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not only destroys buildings,cultivated land,and roads but also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life and safety.This study concerns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elected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and thei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To study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argillaceous interlayers,8 kinds of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Jiangsu region of China were analyzed utilizing X-ray diffraction(XRD).The repeated direct shear strength tests(RDST)were carried out on the undisturbed specimens of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with high content of kaolinite shows ductile failure mode,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residual strength in the shear process.The arrangement of mineral particles on the shear surface of the specimens after different shear displacements was observed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It was observed that mineral particles on the shear surface showed a more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shear displacement.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shear direction on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with completely oriented mineral particles was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four shear strength mechanisms proposition proposed.The influence of the mineral arrangement on the action occasion and magnitude of dilatancy component of shear strength is clarified in the shea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microcosmic structure strength component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LANDSL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