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分离式卫星标志信息的金枪鱼垂直移动特性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衡
戴阳
+3 位作者
杨胜龙
王晓璇
刘光明
陈雪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96-203,共8页
为了掌握金枪鱼类的活动规律,该文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分离式卫星标志于2010-2012年对36尾黄鳍金枪鱼进行了放流试验。结果表明:围网捕捞方式释放的8枚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100%,但标志的时间只有0.5~5 d;利用手钓方式释放的28枚标志...
为了掌握金枪鱼类的活动规律,该文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分离式卫星标志于2010-2012年对36尾黄鳍金枪鱼进行了放流试验。结果表明:围网捕捞方式释放的8枚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100%,但标志的时间只有0.5~5 d;利用手钓方式释放的28枚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75%,标志的时间为0.5~91 d,且有2枚标志是正常浮起。此次试验中,记录时间<10 d的标志有18枚,10~20 d的标志有3枚,≥20 d的标志有8枚,特别是在手钓作业方式下进行的标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黄鳍金枪鱼有85.9%的时间在0~150 m水层活动,有13.0%时间在≥150~250 m水层活动,仅有1.1%时间在≥250 m水层活动。就水温来说,81.7%的时间活动在≥24℃的水层,16.2%的时间活动在16~24℃的水层,仅2.1%时间活动在≤16℃的水层。在0~50 m水层,夜晚出现频次约是白天的2倍;而在50~500 m水层,均是白天出现频次要大于晚上。总体来说,有68%的黄鳍金枪鱼个体在傍晚18:00时有上浮到浅水层活动的行为,而在凌晨06:00时有明显的下潜行为。该研究初步证明了黄鳍金枪鱼的放流取得了成功,为以后进一步开展金枪鱼的卫星标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
卫星
温度
分离式卫星标志
垂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及其在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仰桥
靳少非
+2 位作者
伍玉梅
张衡
樊伟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4期295-302,共8页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为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志放流方法,依赖于Argos卫星进行定位,现今已发展到了第二代。该方法具精度高、信息量大及不依赖于回收等特点。该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鱼类洄游、生长、繁殖和索饵等生物与生态特...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为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志放流方法,依赖于Argos卫星进行定位,现今已发展到了第二代。该方法具精度高、信息量大及不依赖于回收等特点。该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鱼类洄游、生长、繁殖和索饵等生物与生态特征,是获得海洋生物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成为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在三大洋针对金枪鱼开展了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活动,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也证实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我国鱼类卫星标志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于其在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分离式卫星标志与放流技术及其在大洋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内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卫星标志
放流
海洋渔业资源
金枪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分离式卫星标志信息的金枪鱼垂直移动特性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衡
戴阳
杨胜龙
王晓璇
刘光明
陈雪忠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台湾海洋大学海洋事务与资源管理研究所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96-203,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6)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12231203901)资助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SF2012-01)
文摘
为了掌握金枪鱼类的活动规律,该文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分离式卫星标志于2010-2012年对36尾黄鳍金枪鱼进行了放流试验。结果表明:围网捕捞方式释放的8枚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100%,但标志的时间只有0.5~5 d;利用手钓方式释放的28枚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75%,标志的时间为0.5~91 d,且有2枚标志是正常浮起。此次试验中,记录时间<10 d的标志有18枚,10~20 d的标志有3枚,≥20 d的标志有8枚,特别是在手钓作业方式下进行的标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黄鳍金枪鱼有85.9%的时间在0~150 m水层活动,有13.0%时间在≥150~250 m水层活动,仅有1.1%时间在≥250 m水层活动。就水温来说,81.7%的时间活动在≥24℃的水层,16.2%的时间活动在16~24℃的水层,仅2.1%时间活动在≤16℃的水层。在0~50 m水层,夜晚出现频次约是白天的2倍;而在50~500 m水层,均是白天出现频次要大于晚上。总体来说,有68%的黄鳍金枪鱼个体在傍晚18:00时有上浮到浅水层活动的行为,而在凌晨06:00时有明显的下潜行为。该研究初步证明了黄鳍金枪鱼的放流取得了成功,为以后进一步开展金枪鱼的卫星标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鱼
卫星
温度
分离式卫星标志
垂直运动
Keywords
fish
satellites
temperature
pop-up satellite archival tags
vertical movemen
分类号
S931.2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及其在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仰桥
靳少非
伍玉梅
张衡
樊伟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4期295-302,共8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092202)
文摘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为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志放流方法,依赖于Argos卫星进行定位,现今已发展到了第二代。该方法具精度高、信息量大及不依赖于回收等特点。该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鱼类洄游、生长、繁殖和索饵等生物与生态特征,是获得海洋生物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成为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在三大洋针对金枪鱼开展了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活动,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也证实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我国鱼类卫星标志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于其在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分离式卫星标志与放流技术及其在大洋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内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离式卫星标志
放流
海洋渔业资源
金枪鱼
Keywords
pop-up satellite archival tagging
marine fishery resource
tuna
分类号
V474.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F31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分离式卫星标志信息的金枪鱼垂直移动特性
张衡
戴阳
杨胜龙
王晓璇
刘光明
陈雪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及其在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
郑仰桥
靳少非
伍玉梅
张衡
樊伟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