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离式卫星标志信息的金枪鱼垂直移动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衡 戴阳 +3 位作者 杨胜龙 王晓璇 刘光明 陈雪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96-203,共8页
为了掌握金枪鱼类的活动规律,该文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分离式卫星标志于2010-2012年对36尾黄鳍金枪鱼进行了放流试验。结果表明:围网捕捞方式释放的8枚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100%,但标志的时间只有0.5~5 d;利用手钓方式释放的28枚标志... 为了掌握金枪鱼类的活动规律,该文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分离式卫星标志于2010-2012年对36尾黄鳍金枪鱼进行了放流试验。结果表明:围网捕捞方式释放的8枚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100%,但标志的时间只有0.5~5 d;利用手钓方式释放的28枚标志信息回收率达到75%,标志的时间为0.5~91 d,且有2枚标志是正常浮起。此次试验中,记录时间<10 d的标志有18枚,10~20 d的标志有3枚,≥20 d的标志有8枚,特别是在手钓作业方式下进行的标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黄鳍金枪鱼有85.9%的时间在0~150 m水层活动,有13.0%时间在≥150~250 m水层活动,仅有1.1%时间在≥250 m水层活动。就水温来说,81.7%的时间活动在≥24℃的水层,16.2%的时间活动在16~24℃的水层,仅2.1%时间活动在≤16℃的水层。在0~50 m水层,夜晚出现频次约是白天的2倍;而在50~500 m水层,均是白天出现频次要大于晚上。总体来说,有68%的黄鳍金枪鱼个体在傍晚18:00时有上浮到浅水层活动的行为,而在凌晨06:00时有明显的下潜行为。该研究初步证明了黄鳍金枪鱼的放流取得了成功,为以后进一步开展金枪鱼的卫星标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温度 分离式卫星标志 垂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线缆连接的分离式卫星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9
2
作者 庞岩 李静 刘磊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柔性线缆连接的分离式磁耦合卫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柔性线缆对分离式卫星隔振性能以及指向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柔性线缆将明显降低分离式卫星对服务模块低频扰动的隔振性能,由于柔性线缆的存... 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柔性线缆连接的分离式磁耦合卫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柔性线缆对分离式卫星隔振性能以及指向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柔性线缆将明显降低分离式卫星对服务模块低频扰动的隔振性能,由于柔性线缆的存在,低频扰动将使载荷模块稳态时的姿态精度和稳定度大幅下降。柔性线缆也会影响载荷模块的指向控制精度,采用相同的PD控制器,有柔性线缆时载荷模块指向稳态误差大于无柔性线缆时载荷模块指向稳态误差4个数量级。柔性线缆对载荷模块性能影响明显,所建动力学模型对提高分离式卫星建模和控制精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卫星 柔性线缆 拉格朗日法 刚柔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及其在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郑仰桥 靳少非 +2 位作者 伍玉梅 张衡 樊伟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4期295-302,共8页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为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志放流方法,依赖于Argos卫星进行定位,现今已发展到了第二代。该方法具精度高、信息量大及不依赖于回收等特点。该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鱼类洄游、生长、繁殖和索饵等生物与生态特...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技术为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志放流方法,依赖于Argos卫星进行定位,现今已发展到了第二代。该方法具精度高、信息量大及不依赖于回收等特点。该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鱼类洄游、生长、繁殖和索饵等生物与生态特征,是获得海洋生物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成为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在三大洋针对金枪鱼开展了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活动,并获得了丰富的信息,也证实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我国鱼类卫星标志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于其在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分离式卫星标志与放流技术及其在大洋金枪鱼渔业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内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 海洋渔业资源 金枪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无线能量传输在模块化分离式卫星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磊 张龙龙 +3 位作者 宗岩 张玉才 杨志 王海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0-25,共6页
模块化分离式卫星是一种通过功能分解、物理分离、供电与通信无线连接等方式实现的新型航天器架构,用于实现传统整体式航天器功能。以能源供给模块和任务载荷模块组成的模块化分离式卫星为例,根据航天器任务和各功能模块供电需求,提出... 模块化分离式卫星是一种通过功能分解、物理分离、供电与通信无线连接等方式实现的新型航天器架构,用于实现传统整体式航天器功能。以能源供给模块和任务载荷模块组成的模块化分离式卫星为例,根据航天器任务和各功能模块供电需求,提出了基于近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模块化分离式卫星架构,分析了其应用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无线自组织网络 模块化分离式卫星 能源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静空间科学卫星分离式主动隔振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鸿杰 刘磊 李新国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10,共9页
针对量子科学实验、时频传递实验等项目研发的先进载荷对微振动频谱积分的特殊指标需求,研究一种分离式主动隔振技术。分离式隔振技术将卫星划分为载荷模块和服务模块,考虑两模块之间柔性连接线缆和限位弹簧,首先建立两模块的动力学模... 针对量子科学实验、时频传递实验等项目研发的先进载荷对微振动频谱积分的特殊指标需求,研究一种分离式主动隔振技术。分离式隔振技术将卫星划分为载荷模块和服务模块,考虑两模块之间柔性连接线缆和限位弹簧,首先建立两模块的动力学模型。随后,设计基于加速度反馈的六自由度隔振控制器,考虑执行机构控制和驱动电路的电气噪音,在时域和频域仿真分析载荷模块对服务模块的振动隔离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主动隔振后载荷模块三轴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在0.5~200 Hz内积分值小于2μg _(n)。最后,分析主动隔振控制器参数对载荷模块加速度功率谱积分指标的影响。分离式主动隔振可为我国超静科学卫星的振动隔离提供一种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空间科学卫星 主动隔振 动力学建模 微振动 频谱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静超稳卫星碰振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鸿杰 刘磊 +1 位作者 李新国 赵艳彬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1-869,共9页
针对分离式卫星载荷模块(PM)受到扰动时可能与服务模块(SM)发生碰撞的问题,综合音圈电机反电动势(back-EMF)和柔性线缆动力学的效应,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分离式卫星(DFP)载荷模块动力学模型。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分离式卫星碰撞... 针对分离式卫星载荷模块(PM)受到扰动时可能与服务模块(SM)发生碰撞的问题,综合音圈电机反电动势(back-EMF)和柔性线缆动力学的效应,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分离式卫星(DFP)载荷模块动力学模型。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分离式卫星碰撞过程中连续接触力模型,并分析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接触力对载荷模块指向精度和指向稳定度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碰撞使得载荷模块指向精度和指向稳定度下降5个数量级,碰撞后载荷模块可再次恢复到超静超稳工作状态,恢复时间超过1400 s。本文建立的碰撞模型对研究分离式卫星碰撞规避和碰撞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卫星 牛顿欧拉法 柔性线缆 碰撞 HERTZ接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