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秀梅 程帆 +4 位作者 刘维 孙涛 薛秀恒 李培英 王菊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1,共7页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以及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共4种方法分离小鼠IECs并培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IECs进行细胞特异性鉴定,比较4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获IECs活力好,增殖能力强,但成纤维细胞污染较严重,细胞纯度低;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分离法获得的IECs数量少且细胞增殖能力弱;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所获得的小鼠IECs纯度较高,原代培养时增殖能力稍弱于组织块培养法,但传代后增殖能力趋于稳定。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多数为小鼠IECs。【结论】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均适合肠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小肠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分离培养法 酶学分离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方法快速检测变形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毕水莲 唐书泽 +1 位作者 陈守义 吴希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46-249,253,共5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变形杆菌属的PCR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法和常规PCR方法对66株变形杆菌样本分离株进行鉴定。三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但PCR方法检测时间只需5~6h,比传统分离方法节省40h左右。通过...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变形杆菌属的PCR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法和常规PCR方法对66株变形杆菌样本分离株进行鉴定。三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但PCR方法检测时间只需5~6h,比传统分离方法节省40h左右。通过对13株非变形杆菌属菌株的特异性实验和标准菌株的灵敏度实验,进一步表明,PC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以及灵敏特异的特点,优于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传统分离培养法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PCR检测大鼠肺支原体核酸的研究
3
作者 姚玉霞 丛斌 丁小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64,共4页
一步法体外扩增结合Southern杂交检测M53鼠肺支原体标准株,设计一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及探针,合成、纯化、建立了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手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显示鼠肺支原体M53株基因组DNA71... 一步法体外扩增结合Southern杂交检测M53鼠肺支原体标准株,设计一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及探针,合成、纯化、建立了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手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显示鼠肺支原体M53株基因组DNA710bp特异谱带。对50只SD大鼠进行检测,结果PCR方法检出率高于分离培养法,扩增产物行Southernblot杂交验证,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可与膜上特异靶DNA序列杂交,而阴性对照无杂交信号。特异性实验检出10pg的DNA。充分说明一步法PCR,具有高度、特异、灵敏、快速等优势,适应与大、小鼠监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鼠肺 SD大鼠 检出率 体外扩增 分离培养法 小鼠 杂交 扩增产物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城奶牛乳样中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卫兰 张迎春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第1期15-16,共2页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法对大通县城奶牛乳汁样品 3 6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 ,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规鉴定方法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和接触酶试验进行了鉴定 ,3 6份乳样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7份 ,阳性率为 19 7% (7/3...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法对大通县城奶牛乳汁样品 3 6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 ,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规鉴定方法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和接触酶试验进行了鉴定 ,3 6份乳样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7份 ,阳性率为 19 7% (7/3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样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分离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方法检查鹦鹉热衣原体
5
作者 邱昌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7年第11期8-8,共1页
D.Buxton等给无衣原体性流产发生的16只母绵羊在左侧股前淋巴结上方接种S26/3株鹦鹉热农原体(10<sup>4.5</sup>ELD<sub>50</sub>),分别在感染后的第3、6、12和18天各迫杀4只;另外用10只健康羊作为对照组,不感染... D.Buxton等给无衣原体性流产发生的16只母绵羊在左侧股前淋巴结上方接种S26/3株鹦鹉热农原体(10<sup>4.5</sup>ELD<sub>50</sub>),分别在感染后的第3、6、12和18天各迫杀4只;另外用10只健康羊作为对照组,不感染,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的第6天和第18天各迫杀6只和4只。对左、右两侧股前淋巴结称重,并分别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培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淋巴结 鹦鹉热衣原体 不同方 组织病理学方 衣原体抗原 免疫组织 衣原体性 化学方 感染后 分离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权 陈雯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0,共6页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培养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沿程变化较为明显,同时受到时间变化影响;5个采样点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培养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沿程变化较为明显,同时受到时间变化影响;5个采样点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大多数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优势度不随时间变化且采样点之间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差异不明显,随时间的变化个别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的均匀度受到了影响且不同采样点之间差异较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采样点土壤微生物在利用碳源方式上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区 微生物多样性 平板稀释分离培养法 BIOLOG-E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真菌种群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台莲梅 郑雯 +1 位作者 闫凤云 辛惠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1999~2001年对不同地区收集水稻种子样品22个,以滤纸保湿法和分离培养法,从水稻种子内部和表面共分离鉴定出13个属、15个种真菌。在这些真菌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oryzae)、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黑附球菌(Epicoccum ne... 1999~2001年对不同地区收集水稻种子样品22个,以滤纸保湿法和分离培养法,从水稻种子内部和表面共分离鉴定出13个属、15个种真菌。在这些真菌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oryzae)、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黑附球菌(Epicoccum neglectum)、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as)为优势种。链格孢菌在两种分离方法中出现数量都高,禾谷镰刀菌、枝孢菌以分离培养法出现数量多,而黑附球菌则以滤纸保湿法出现的数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子 真菌 滤纸保湿 分离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耳的生理特性及有效优良菌种的制备原理(续)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正南 郑淑芳 《中国食用菌》 1995年第6期9-11,共3页
金耳的生理特性及有效优良菌种的制备原理(续)刘正南,郑淑芳(国内贸易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650223)金耳有效优良菌种的分离培养和菌种制备,是金耳引种驯化,特别是大面积段木,代料栽培能否顺利成功的首要问题和重要的技... 金耳的生理特性及有效优良菌种的制备原理(续)刘正南,郑淑芳(国内贸易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650223)金耳有效优良菌种的分离培养和菌种制备,是金耳引种驯化,特别是大面积段木,代料栽培能否顺利成功的首要问题和重要的技术关键。鉴于大量的耳水分离培养,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生理特性 有效优良菌种 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法 制备原理 接耳 投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群隐性感染嗜肺巴氏杆菌后抗体反应、带菌率及鼠龄间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红 张瑾 +2 位作者 洪瑞珍 陈卫兰 许虎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2期73-76,共4页
用分离培养法和ELISA法对受嗜肺巴氏杆菌隐性感染的昆明小鼠群中不同鼠龄段小鼠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带菌率随着鼠龄的增加而降低,而抗阳体阳性率则随鼠龄增加而升高。在方法学上,低鼠龄段小鼠,分离培养法明显优于ELISA法... 用分离培养法和ELISA法对受嗜肺巴氏杆菌隐性感染的昆明小鼠群中不同鼠龄段小鼠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带菌率随着鼠龄的增加而降低,而抗阳体阳性率则随鼠龄增加而升高。在方法学上,低鼠龄段小鼠,分离培养法明显优于ELISA法,而在老龄鼠则反之;用ELISA法进行该菌的常规监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带菌率 昆明小鼠 隐性感染 嗜肺巴氏杆菌 分离培养法 老龄 抗体反应 阳性率 检测结果
全文增补中
五个地区玉米青贮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熊乙 赵燕梅 +4 位作者 许庆方 玉柱 郭继承 冯富 李凯凯 《草学》 2017年第5期16-22,共7页
旨在研究我国5个地区全株玉米青贮中微生物种类的组成差异。试验对黑龙江、新疆、贵州、山西、山东5个地区牧场的全株青贮玉米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分别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对全株玉米青贮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进行检测... 旨在研究我国5个地区全株玉米青贮中微生物种类的组成差异。试验对黑龙江、新疆、贵州、山西、山东5个地区牧场的全株青贮玉米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分别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对全株玉米青贮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疆地区乳杆菌为优势菌群,真菌种类较少;黑龙江地区醋酸菌为优势菌群,乳杆菌相对较少,真菌种类也较少。贵州牧场真菌种类最多,青霉菌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青贮 传统分离培养法 高通量测序 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