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山羊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1
作者 武永杰 刘耿辰 +3 位作者 黄雨祺 马琳 陈鸿 徐永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47,163,共8页
本研究以2月龄莎能奶山羊为实验动物分离睾丸支持细胞(SCs),比较三种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两步酶消化法和两步混合酶消化法)的分离效率,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估培养效果。结果显示,两步酶消化法和两步混合酶消化法获得的细... 本研究以2月龄莎能奶山羊为实验动物分离睾丸支持细胞(SCs),比较三种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两步酶消化法和两步混合酶消化法)的分离效率,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估培养效果。结果显示,两步酶消化法和两步混合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数量以及细胞活率和增殖力均显著高于胰酶消化法。形态学观察两步酶消化法分离的细胞符合典型SCs形态,并能稳定传代至第5代。HE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核中的双极小体,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核周围大小不一的脂滴。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Cs特异蛋白WT1和Vimen-tin抗体免疫阳性率大于96%。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丰富,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符合SCs超微结构特征。综上,两步酶消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分离的SCs数量多、活力好、纯度高,能在体外稳定培养,为最佳的奶山羊SCs分离方法,可为深入开展奶山羊雄性生殖机能研究提供良好的细胞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睾丸支持细胞 分离培养方法 鉴定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传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园 曹坳程 郭美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1期16-19,41,共5页
旨在针对当前普遍发生的、危害严重的镰刀菌、辣椒疫霉、腐霉菌等重要土传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探索合适的病原真菌分离培养技术,分离重要致病菌。在常规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抗生素和杀菌剂等,摸索出合适的浓度,制成多种选择性培养基,... 旨在针对当前普遍发生的、危害严重的镰刀菌、辣椒疫霉、腐霉菌等重要土传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探索合适的病原真菌分离培养技术,分离重要致病菌。在常规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抗生素和杀菌剂等,摸索出合适的浓度,制成多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适于病原真菌分离的最佳组合。成功分离出辣椒疫霉、番茄晚疫、镰孢菌、链格孢、腐霉菌等重要致病菌。对土传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解土传病原菌的种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病原真菌 分离培养方法 选择性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分离培养和高通量测序不同孔径陶瓷膜过滤前后泡菜汁中微生物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梅 李洋 +2 位作者 罗佳沂 李凯 毛瑞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8,共9页
该实验以萝卜泡菜的汁液为原料,经过不同孔径(0.008,0.05,0.2,0.5μm)的陶瓷膜处理,利用传统生物学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陶瓷膜过滤前后泡菜汁中微生物的变化,分析不同孔径陶瓷膜对泡菜汁微生物截留的种类的差异性及菌相的变化,最终... 该实验以萝卜泡菜的汁液为原料,经过不同孔径(0.008,0.05,0.2,0.5μm)的陶瓷膜处理,利用传统生物学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陶瓷膜过滤前后泡菜汁中微生物的变化,分析不同孔径陶瓷膜对泡菜汁微生物截留的种类的差异性及菌相的变化,最终选择最适的陶瓷膜孔径。结果显示:经陶瓷膜处理后泡菜汁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降低,膜孔径越小,微生物被截留的效果越好,经过0.008μm陶瓷膜处理后的泡菜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未检测到微生物。经过0.05μm陶瓷膜处理后,泡菜汁中的细菌大部分被截留,从门水平上包括Actinobacteriota,Myxococcota,Gemmatimonadota,Chloroflexi,Bacteroidota和Acidobacteriota,从属水平上包括Limosilactobacillus,Brevundimonas;真菌被截留从门水平上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从属水平上包括毕赤酵母属(Pichia)、锁掷孢酵属(Sporidiobolus pararoseus)、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 carnicolor)、曲霉属(Aspergillus)、Saccharomyces和Issatchenki。该研究结果为泡菜汁的膜处理除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泡菜汁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汁 陶瓷膜 除菌 高通量测序 传统培养分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技术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伟林 张秀霞 +2 位作者 单宝来 张剑杰 赵朝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7-550,共4页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传统的富集培养过程,直接从土壤中提取细菌总DNA和从培养基富集培养的菌体中提取总DNA,并对基因组总DNA中16S rDNA V3可变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测定,对油田某区块石油污...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传统的富集培养过程,直接从土壤中提取细菌总DNA和从培养基富集培养的菌体中提取总DNA,并对基因组总DNA中16S rDNA V3可变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测定,对油田某区块石油污染土样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年代较久的石油重度污染土壤菌群数量少于轻度污染土壤,经人工堆肥处理的土壤生物多样性明显优于未进行人工处理的污染土壤;经堆肥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在纵向上也存在差异,中层土微生物多样性明显,表层土最不明显;不同污染土壤中存在一定数量相同的优势菌群,但也表现了相当的差异性,经堆肥处理的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相似性在纵向上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PCR-DGGE技术 传统培养分离方法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通体实验检测技术简介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曦 姚美琳 李国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0-1162,共3页
关键词 巴尔通体 实验检测技术 微生物属群 细菌培养分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