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型热管充液率运行边界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汤广发 刘娣 +1 位作者 赵福云 严继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8,共6页
首先基于质量守恒原理推出充液率方程,综合考虑分离型热管的尺寸、工质蒸发温度及热输入量对充液率的影响,同时结合两相流换热流动特性,引入工质液膜速度沿膜厚度方向上的分布关系,建立一维、稳态数学模型,计算了分离型热管充液率的上... 首先基于质量守恒原理推出充液率方程,综合考虑分离型热管的尺寸、工质蒸发温度及热输入量对充液率的影响,同时结合两相流换热流动特性,引入工质液膜速度沿膜厚度方向上的分布关系,建立一维、稳态数学模型,计算了分离型热管充液率的上、下边界,并分析了蒸发段长度、工质蒸发温度及热输入量对充液率运行边界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段长度对充液率上边界值几乎无影响,但是对下边界的影响很大;工质蒸发温度升高,容易达到下边界值.对于不同的工质,热管可运行的充液率范围不同,本文列举了经常使用的水和甲醇,结果表明甲醇的充液率范围较大.通过实验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型与实验能够较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型热管 充液率 运行边界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管并联的分离型热管回路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云 王文 +2 位作者 胡院林 余欣 叶成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36,51,共6页
基于分离式重力热管在冷却50℃左右水池中的应用背景,本文实验研究了7根并联支管换热形成的分离型热管回路,主要研究以R134a为热管工质的热管散热能力及充液率对热管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得到实验的最佳充液率为42.3%。在此基础上对比分... 基于分离式重力热管在冷却50℃左右水池中的应用背景,本文实验研究了7根并联支管换热形成的分离型热管回路,主要研究以R134a为热管工质的热管散热能力及充液率对热管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得到实验的最佳充液率为42.3%。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并联各支管的流动与传热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水池加热功率在780~2 560 W实验范围内时,水池温度、管内蒸发温度和管内传热系数均随水池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并联蒸发管和冷凝管的流量分配均出现不均匀现象,且并联各支管间传热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在充液率为42.3%、水池加热功率为1 680 W时,蒸发段支管1的最大传热系数是支管7的1.6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型热管 传热系数 并联支管 充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管散热平台的热光伏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雪 王文 +1 位作者 卢军 钱子勍 《深空探测学报》 2016年第3期288-292,共5页
针对深空探测同位素电源的发展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热管散热平台的热光伏系统,采用分离型热管实现了热光伏系统的热控要求,并实验验证了热光伏系统的热电转换性能。研究了加热功率、充液量对热管启动特性、壁面温度的影响,分析了辐射器... 针对深空探测同位素电源的发展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热管散热平台的热光伏系统,采用分离型热管实现了热光伏系统的热控要求,并实验验证了热光伏系统的热电转换性能。研究了加热功率、充液量对热管启动特性、壁面温度的影响,分析了辐射器温度、电池温度对系统电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对系统的转换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采用热管散热器可有效将半导体电池温度控制于25℃以下,在辐射器温度为1 173℃时,系统热电转换效率达到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型热管 热光伏 电池功率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管输热的矿井地热危害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初砚昊 柳静献 +1 位作者 常德强 李元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我国矿山资源需求增大,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井下地热危害日趋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针对现有热害控制技术存在深层矿井工作面降温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控制井下热害的问题,利用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建立了采用动力型热管的热害控制... 我国矿山资源需求增大,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井下地热危害日趋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针对现有热害控制技术存在深层矿井工作面降温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控制井下热害的问题,利用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建立了采用动力型热管的热害控制系统并搭建了试验平台,用以模拟井下热源环境以及系统热量、冷量传递输运过程。结合矿井实际环境,测试分析了动力型分离式热管降温系统换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蒸发器和冷凝器迎风风温36.5℃和18℃、冷凝器风速3 m/s、溶液泵频率20 Hz、充液率51%的条件下,蒸发器的吸热量随着风量的增加而升高;在蒸发器迎风风温42.8℃、风速2 m/s、冷凝器风温18.8℃、风速3 m/s、溶液泵频率20 Hz的条件下,最佳充液率取值区间为51%~60%;蒸发器各参数不变,当冷凝器迎风温度为16.5℃、风速为2.5 m/s、充液率为67%时,换热量随着溶液泵频率的增加先升高后稳定不变;两换热器距离为4~10 m时,温度和风速变化对系统换热效率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反映出动力型分离式热管降温系统可有效改善深井工作环境,使井下高温热害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地热 矿井降温 地热治理 动力分离热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与动力热管复合的深井热害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海亮 柳静献 +3 位作者 常德强 初砚昊 曹雪曼 李元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日趋增加,井下高温热害越来越严重,现阶段应用于矿井中的降温措施主要有非机械式制冷技术和机械式制冷技术,部分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降温效果不佳,部分方法降温效果良好但是受地势影响较大且安装成本高。提出并研究了...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日趋增加,井下高温热害越来越严重,现阶段应用于矿井中的降温措施主要有非机械式制冷技术和机械式制冷技术,部分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降温效果不佳,部分方法降温效果良好但是受地势影响较大且安装成本高。提出并研究了高效制冷和远距离传热的热泵与动力热管复合系统。通过搭建试验平台,模拟井下工作环境,在不同热管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和测量,研究了不同长度对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热泵与动力型分离式热管复合系统用于井下降温时在设计上和性能上的优势,明确了该系统在矿井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系统换热量随着蒸发段温度的升高或冷凝段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系统驱动温差越大,换热效率越高,同时所提出的试验系统可以在驱动温差为0或者蒸发段温度低于冷凝段温度时正常使用;工质循环动力泵流量增大,系统换热量先增大后保持不变,系统管路越长到达稳定值需要的动力泵流量越大,管路沿程损失对系统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热害 矿井降温 远距离传热 热泵系统 动力分离热管系统 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集团化工厂铜冶炼烟气制酸中温位余热回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治忠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阐述金川集团化工厂530 kt/a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扩能改造和余热回收前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尽可能保留现有工艺管线和保证余热高效回收的原则上对转化工艺进行改造完善,将转化流程由原设计的"3+1/Ⅳ.Ⅰ-Ⅲ.Ⅱ"四段转化改为"... 阐述金川集团化工厂530 kt/a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扩能改造和余热回收前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尽可能保留现有工艺管线和保证余热高效回收的原则上对转化工艺进行改造完善,将转化流程由原设计的"3+1/Ⅳ.Ⅰ-Ⅲ.Ⅱ"四段转化改为"3+2/Ⅴ.Ⅰ-Ⅲ.Ⅱ.Ⅳ"五段转化工艺流程,研发适合冶炼烟气制酸系统的分离型热管余热回收工艺技术。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在确保转化热平衡的基础上提升转化率,优化系统工艺技术指标,实现回收转化中温位富余热量生产饱和蒸汽,保证制酸系统与铜冶炼系统的匹配化生产,节能减排效益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烟气制酸 中温位余热 转化系统改造 分离型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