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床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控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群豪 孟耀斌 +1 位作者 黄霞 钱易 《净水技术》 CAS 2002年第2期28-30,共3页
悬浮床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附着和有机物污染 ,采用“水洗 +碱洗”的方法可以使膜阻力降低到清洁膜的水平。“间歇水逆洗 +膜下曝气”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膜的污染。在逆洗周期 /时间为 30min/ 2 .5min ,水逆... 悬浮床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附着和有机物污染 ,采用“水洗 +碱洗”的方法可以使膜阻力降低到清洁膜的水平。“间歇水逆洗 +膜下曝气”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膜的污染。在逆洗周期 /时间为 30min/ 2 .5min ,水逆洗强度 1.6 7× 10 5m/s,膜下曝气强度 4.17× 10 4 m/s的操作条件下 ,膜过滤阻力上升速率为 1.46× 10 6m-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床光催化 分离反应 膜污染控制 洗膜 逆洗 有机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分离器的设计与开发
2
作者 张竹梅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8-21,26,I0001,I0002,共7页
在油转化结构调整中,炼油企业通过多产催化液化石油气获得更多的轻烃加工原料。液化石油气脱硫装置是轻烃加工的重要处理装置,而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分离器则是其关键设备。近年来,随着装置大型化发展,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分离器的设计与... 在油转化结构调整中,炼油企业通过多产催化液化石油气获得更多的轻烃加工原料。液化石油气脱硫装置是轻烃加工的重要处理装置,而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分离器则是其关键设备。近年来,随着装置大型化发展,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分离器的设计与开发成为了工程设计的重点。文章介绍了脱硫反应分离器的发展和工艺特点,提出通过过程强化微混式反应分离器的技术开发减小设备体积,同时采用喷射混合强化传质与破乳聚结分离耦合技术以及模块化设计的技术方案,将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传质与分离过程集成化,使脱硫反应分离器在设备体积、安装布置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以适应装置大型化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和对比了3种液化石油气脱硫反应分离器设计方案,综合比较采用微混式反应分离器占地少、设备质量小,可满足装置扩能改造等项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 大型化 反应分离 传质分离 过程强化 微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分离过程模拟 Ⅰ.反应精馏过程 被引量:10
3
作者 漆志文 孙海军 +2 位作者 施军民 张瑞生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23,共5页
引入变换变量的概念,将发生平衡反应的反应精馏过程模型变换为普通精馏过程模型,减少了迭代变量,避免了反应量的计算,并易于采用普通精馏的计算方法。针对新模型非线性增强的特点,以松弛法得到初值,以Newton-Raphso... 引入变换变量的概念,将发生平衡反应的反应精馏过程模型变换为普通精馏过程模型,减少了迭代变量,避免了反应量的计算,并易于采用普通精馏的计算方法。针对新模型非线性增强的特点,以松弛法得到初值,以Newton-Raphson法为算法主体,分别对含惰性组分和不含惰性组分的MTBE合成(甲基叔丁基醚)反应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模拟 反应精馏 松弛法 反应分离过程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作用改善酶膜反应分离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雁 郭祀远 +2 位作者 李琳 蔡妙颜 肖凯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6-69,共4页
针对碳水化合物工业的反应分离一体化的膜反应器中出现的膜污染和浓差极化问题,提出通过外加电磁场和流体动力场来强化超滤膜反应分离过程,并讨论其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为找出反应器和膜分离一体化的最佳条件及建立有关的模型提供理... 针对碳水化合物工业的反应分离一体化的膜反应器中出现的膜污染和浓差极化问题,提出通过外加电磁场和流体动力场来强化超滤膜反应分离过程,并讨论其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为找出反应器和膜分离一体化的最佳条件及建立有关的模型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酶解 淀粉水解 电磁场 反应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诱导相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小云 余英丰 +2 位作者 甘文君 唐晓林 李善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40,55,共8页
热塑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可以在不降低热固性树脂耐热温度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改性材料的韧性。热塑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体系初始是均相的,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体系中两相的相容性下降,发生反应诱导相分离。介绍了固化反应诱导相分离... 热塑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可以在不降低热固性树脂耐热温度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改性材料的韧性。热塑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体系初始是均相的,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体系中两相的相容性下降,发生反应诱导相分离。介绍了固化反应诱导相分离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重点是近年来热塑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诱导相分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 增韧 改性 反应诱导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分离过程模拟 Ⅱ.反应闪蒸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漆志文 孙海军 +2 位作者 施军民 张瑞生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采用变换变量的概念,将反应闪蒸过程模型变换为普通的非反应闪蒸模型。新模型将反应与相平衡相结合,避免了反应量的计算,且适用于含有惰性组分的反应闪蒸过程。以含有惰性组分的MTBE反应闪蒸过程为例,用非反应闪蒸方法进行计算... 采用变换变量的概念,将反应闪蒸过程模型变换为普通的非反应闪蒸模型。新模型将反应与相平衡相结合,避免了反应量的计算,且适用于含有惰性组分的反应闪蒸过程。以含有惰性组分的MTBE反应闪蒸过程为例,用非反应闪蒸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了关于反应闪蒸的一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 过程模拟 反应闪蒸过程 分离 反应分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反应-分离过程耦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燕升 莫倩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7-21,共5页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和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SCFs)作为绿色介质已备受关注,特别是ILs和超临界CO2(supercritical CO2,scCO2)的有机结合更是引起人们极大重视.通过总结ILs/scCO2两相体系的特性,介绍了近年来ILs/scCO...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和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SCFs)作为绿色介质已备受关注,特别是ILs和超临界CO2(supercritical CO2,scCO2)的有机结合更是引起人们极大重视.通过总结ILs/scCO2两相体系的特性,介绍了近年来ILs/scCO2体系在催化反应与分离过程耦合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ILs/scCO2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超临界CO2 反应-分离 过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业中膜反应分离一体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雁 李琳 郭祀远 《中国食品工业》 1997年第3期28-28,30,共2页
针对食品工业的膜反应器中反应分离一体化出现的膜污染和浓差极化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外加电磁场和流体动力场来强化超滤膜反应分离过程,试图找出最适反应器和膜分离一体化的条件及设计模型。这一研究课题是国家教委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 针对食品工业的膜反应器中反应分离一体化出现的膜污染和浓差极化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外加电磁场和流体动力场来强化超滤膜反应分离过程,试图找出最适反应器和膜分离一体化的条件及设计模型。这一研究课题是国家教委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在食品化学工业中,为了得到所需要的产品,通常必须控制一定的操作条件,让原料在反应器内发生反应。由于在反应过程中还有其他副反应同时发生,因此原料不会100%地转化成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反应 反应分离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功能糖制备的反应分离集成控制方法与装备开发
9
作者 林海波 潘万贵 +2 位作者 沈建 唐萍 杨健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2,132,共6页
针对海洋多糖为基础原料的降解与提取中存在的共同技术难点,本文自主提出了使用电化学法降解壳聚糖,色谱分离来提取壳低聚糖的新工艺路线;通过多次试验,获得了将其反应与分离进行集成控制的方法;并研制成功一套四柱二区的CSMB集成反应... 针对海洋多糖为基础原料的降解与提取中存在的共同技术难点,本文自主提出了使用电化学法降解壳聚糖,色谱分离来提取壳低聚糖的新工艺路线;通过多次试验,获得了将其反应与分离进行集成控制的方法;并研制成功一套四柱二区的CSMB集成反应分离中试装备。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装备,通过将反应过程与分离过程相耦合,可以大大减少有机溶剂的损耗,充分提高生产效率,最终产品的纯度达95%以上。而且,该方法与设备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可拓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电化学反应 色谱分离 集成反应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x空间反应分离循环系统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
10
作者 张治山 刘旭华 +1 位作者 杨超龙 张苗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3-66,共4页
针对定态、恒温、等容反应过程,将二维浓度空间中反应/分离/循环(Reactor-Separator-Recycle,RSR)系统的最佳工艺条件方程拓展至瞬时选择性(S)—关键反应物未转化率(x)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浓度空间的维数限制。以Van de Vusse反应... 针对定态、恒温、等容反应过程,将二维浓度空间中反应/分离/循环(Reactor-Separator-Recycle,RSR)系统的最佳工艺条件方程拓展至瞬时选择性(S)—关键反应物未转化率(x)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浓度空间的维数限制。以Van de Vusse反应模式为例,分析了关键反应物转化率、未反应物的回收率以及产品分离程度对RSR系统最大总收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CSTR—分离器—循环结构及其最佳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分离—循环系统 瞬时选择性 最优化 过程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分离/再循环系统最佳工艺条件方程曲线的微分几何特性
11
作者 赵文 周传光 +2 位作者 金思毅 徐俊波 韩方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从理论上证明了反应 /分离 /再循环系统最佳工艺条件方程曲线是反应与混合处理的光滑连接器 ,当分离回收率 m=1时 ,该方程曲线为 CSTR(全混流反应器 )迹线 ;当 0≤ m<1时 ,该方程曲线为 DSR(微分侧流反应器 )轨线。研究表明 ,最佳工... 从理论上证明了反应 /分离 /再循环系统最佳工艺条件方程曲线是反应与混合处理的光滑连接器 ,当分离回收率 m=1时 ,该方程曲线为 CSTR(全混流反应器 )迹线 ;当 0≤ m<1时 ,该方程曲线为 DSR(微分侧流反应器 )轨线。研究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曲线性质既决定了反应 /分离 /再循环系统的特性 ,也体现了反应器子系统的特性。因此 ,当分离回收循环物流存在时 ,可通过研究反应器子系统本身的特性 ,确定反应 /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分离/再循环系统 工艺条件 方程曲线 微分几何特性 光滑连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分离耦合工艺
12
作者 曹志广 杜泽学 闵恩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共4页
在500mL的酯交换反应和甘油分离耦合实验装置上进行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和反应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4.5~5.0、进料量500~2 000mL/h和催化剂用量0.50%~0.75%(相对于油质量)的条件下,制备的生物柴油... 在500mL的酯交换反应和甘油分离耦合实验装置上进行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和反应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4.5~5.0、进料量500~2 000mL/h和催化剂用量0.50%~0.75%(相对于油质量)的条件下,制备的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摩尔分数不低于97%。此工艺具有反应速率快、平衡转化率和选择性高的特点。所制备的生物柴油及其与-10号柴油的调合产品B5都分别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甲醇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反应分离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与分离集成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13
作者 任雯 诸林 +1 位作者 杨贵权 陈才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8年第6期22-24,共3页
综述了反应与分离集成技术的现状,主要介绍了反应精馏集成技术、基于渗透汽化过程的集成过程和膜基化学吸收集成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关键词 反应分离 集成 反应精馏 渗透汽化 膜基化学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间接碳空气燃料电池反应环境研究
14
作者 高卓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185,共3页
一种基于直接碳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 Fuel Cell,DCFC)建立的性能稳定,环境污染小,经济前景优异的新型间接碳空气燃料电池(Indirect Carbon/Air Fuel Cell,ICAFC)。研究了该新型ICAFC电池在700~800℃的反应温度和通入氢气、氦气... 一种基于直接碳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 Fuel Cell,DCFC)建立的性能稳定,环境污染小,经济前景优异的新型间接碳空气燃料电池(Indirect Carbon/Air Fuel Cell,ICAFC)。研究了该新型ICAFC电池在700~800℃的反应温度和通入氢气、氦气和二氧化碳等不同气体时的电池性能,以及不同反应环境下的稳定性。实验表明:随着反应室温度的增高,新型ICAFC电池稳定的开路电压、电流密度和电池性能均随之提高;向电池液态锡阳极通入体积比为1∶10的氢气与氦气时,电池的运行阻抗最小,电池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连续运行寿命超过40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空气燃料电池 分离反应 反应温度 环境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芴两步法合成9-芴甲醇在蒽渣提取分离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美鑫 叶翠平 +1 位作者 师田田 梁美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0-1136,共7页
来自高温煤焦油的蒽渣富含菲和芴等高附加值成分,是典型工业有机固体废弃物。菲和芴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光电材料、医药、农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由于菲与芴性质相近,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很难实现有效提取。利用芴两步法合成9-芴甲醇的... 来自高温煤焦油的蒽渣富含菲和芴等高附加值成分,是典型工业有机固体废弃物。菲和芴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光电材料、医药、农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由于菲与芴性质相近,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很难实现有效提取。利用芴两步法合成9-芴甲醇的中间产物9-芴甲醛与菲的溶解性差异,采用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实现菲提取的同时可联产高附加值的9-芴甲醇。实验以芴为原料,在碱催化下,先将芴转化为9-芴甲醛,再还原成9-芴甲醇。考察了酰基化试剂、还原剂、助剂种类以及反应物配比、温度、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酰基化阶段采用一段式温度反应,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质量分数20%乙醇钠-乙醇溶液为催化剂、甲酸乙酯为酰基化试剂,芴可高效转化为9-芴甲醛;还原阶段无需转换溶剂,以NaBH4为还原剂,加入可溶性无机金属盐助剂,如BaCl2或CaCl2等,可提高NaBH4的还原能力及产物的选择性,9-芴甲醇的选择性和收率可达100%。其他组分菲、蒽和咔唑不参与芴的反应,可在反应过程中实现与芴的分离。以芴与菲模型混合物为原料,经反应-分离后,菲的纯度为96.90%,收率为98.95%;9-芴甲醇纯度97.68%,收率最高可达91.58%。以蒽渣为原料,由于其他组分在预处理过程中积累,最终得到的菲与9-芴甲醇的纯度分别为83.88%和94.35%,收率分别为64.46%和8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9-芴甲醛 无机金属盐助剂 还原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杆菌半连续式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利霞 于修鑑 +1 位作者 熊强 熊晓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7-49,共3页
研究了乳酸杆菌的半连续高密度培养,探讨更换新鲜培养基对菌体浓度、解除代谢产物抑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次培养后菌体浓度达到9.3×1012cfu/mL。并对3次培养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设计了培养-分离耦合生物反应器,用于恒浊连续高... 研究了乳酸杆菌的半连续高密度培养,探讨更换新鲜培养基对菌体浓度、解除代谢产物抑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次培养后菌体浓度达到9.3×1012cfu/mL。并对3次培养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设计了培养-分离耦合生物反应器,用于恒浊连续高密度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高密度培养 培养-分离耦合生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800/5228A层合板Ⅰ型断裂韧性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立朋 张明 +2 位作者 安学锋 唐邦铭 益小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3,共4页
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表明,固化5228A/PAEK共混体系发生了反应诱导相分离,相形貌依次经历了海岛-双连续-相反转的演化过程;DMA试验表明,PAEK的引入对5228A基体树脂Tg略有影响,但基本不会改变原有树脂体系的使用温度;T800/5228A经韧化后,在... 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表明,固化5228A/PAEK共混体系发生了反应诱导相分离,相形貌依次经历了海岛-双连续-相反转的演化过程;DMA试验表明,PAEK的引入对5228A基体树脂Tg略有影响,但基本不会改变原有树脂体系的使用温度;T800/5228A经韧化后,在层间内形成了典型的相反转结构,裂纹扩展路径呈现出波纹状,明显区别于原有的光滑平直裂纹路径,Ⅰ型层间断裂韧度(GIC)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反应诱导相分离 TG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降低汽油硫含量的催化转化方法
18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97-797,共1页
关键词 汽油 催化转化方法 原料 催化剂 分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量均一范围可控的胶原蛋白多肽制备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孟军 王海燕 +5 位作者 刘晶琦 冯静 孔英俊 张贵锋 高建萍 苏志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36-239,共4页
以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为基础,考察了基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的鱼鳞胶原蛋白提取工艺,探讨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用于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可行性。鱼鳞经预处理后置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连续反应釜,在温度为80℃条件下可连续提取胶... 以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为基础,考察了基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的鱼鳞胶原蛋白提取工艺,探讨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用于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可行性。鱼鳞经预处理后置于多级逆流固液萃取连续反应釜,在温度为80℃条件下可连续提取胶原蛋白,该制备工艺具有胶原蛋白随机降解率低、分子量高和节水等优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反应和膜分离耦合技术制备胶原蛋白多肽的工艺,考察了蛋白与酶的比例,切向流速率、温度等操作参数,该制备工艺具有分子量均一和范围可控的优点。将多级逆流固液萃取技术和酶促反应-膜分离耦合工艺集成制备了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胶原蛋白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多肽 酶促反应-膜分离耦合 范围可控 分子量均一 过程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萘联苯聚醚酮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相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永进 廖功雄 +1 位作者 姜海龙 蹇锡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2,共3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杂萘联苯聚醚酮(PPEK)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体系的反应诱导相分离行为和固化产物的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的相分离过程可能按旋节相分离机理进行并存在二次相分离现象;改变PPEK...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别对杂萘联苯聚醚酮(PPEK)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体系的反应诱导相分离行为和固化产物的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的相分离过程可能按旋节相分离机理进行并存在二次相分离现象;改变PPEK的含量,固化产物的相结构可实现由球形粒子结构到相反转结构的连续性变化。同时,考察了PPEK分子量及含量对固化树脂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PEK的加入可有效改善体系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杂萘联苯聚醚酮 反应诱导相分离 二次相分离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