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大曲产α-淀粉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雯净 李煜滋 +2 位作者 黄丹 罗惠波 夏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该研究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产α-淀粉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和初始水分含量对筛选菌株固态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产α-淀粉酶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挥发性风味... 该研究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产α-淀粉酶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探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和初始水分含量对筛选菌株固态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产α-淀粉酶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α-淀粉酶的菌株L-3,其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40℃条件下最适合菌株L-3生长,发酵4 d时菌数最多,为1.08×1011 CFU/g;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50℃条件下淀粉酶活力最高,发酵4 d时酶活可达(128.64±1.191)U/g,更有利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合成。基于差异风味物质通路富集结果,最适菌株L-3生长的初始水分含量40%、发酵温度40℃条件下,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显著富集,乙醛的合成与通向丙酮酸代谢和糖异生的转化在此通路中进行,其显著富集可能与乙醛在该温度下的大量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大曲 Α-淀粉酶 分离 鉴定 代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合器轴向非线性特性对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万里翔 刘雪莱 +4 位作者 陈权瑞 侯秋丰 张晨 王善南 上官文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17-224,共8页
分析了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曲线与踏板力-位移特性曲线的关系。建立了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包含离合器压盘总成和从动盘总成的有限元模型。建模中,考虑了膜片弹簧和波形片的轴向非线性... 分析了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曲线与踏板力-位移特性曲线的关系。建立了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包含离合器压盘总成和从动盘总成的有限元模型。建模中,考虑了膜片弹簧和波形片的轴向非线性特性。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了离合器的分离力-分离位移曲线,通过台架测试了离合器的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和波形片轴向刚度对分离力-分离位移曲线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进行离合器踏板力-位移特性的改进。利用离合器操纵系统试验台进行了离合器踏板力-位移特性测试,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结果建立了膜片弹簧的工作位置和波形片的轴向刚度与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的关系,可为改善离合器踏板操纵舒适性提供计算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 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 踏板-位移特性 膜片弹簧 波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床加氢装置尾渣气化副产炭黑的理化特性及分离特性
3
作者 王辰 蔡志阳 +1 位作者 唐冬萍 王亦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悬浮床加氢装置尾渣气化副产炭黑,炭黑排放过程中产生黑水。为探究黑水分离炭黑的最佳条件,实现炭黑的资源化再利用,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炭黑的基本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 悬浮床加氢装置尾渣气化副产炭黑,炭黑排放过程中产生黑水。为探究黑水分离炭黑的最佳条件,实现炭黑的资源化再利用,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炭黑的基本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炭黑在水中的分离特性实验,并对分离后炭黑的絮团大小、形貌及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炭黑粒径较小,碳元素质量分数高达97%;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添加质量浓度0.4 mg/L、沉降时间3.5 min时,炭黑在水中的絮凝沉降效果最佳,水的透光率可达96.3%,絮凝后的炭黑颗粒尺寸显著变大;炭黑在450℃即可发生氧化,气化过程属于均相模型,平均活化能为171.9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理化特性 混凝-沉淀 分离特性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耿坤 孙治谦 +2 位作者 李腾 孙铭泽 王振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为探究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场特性,了解短路流这一特殊流型对其性能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离散颗粒模型对气、液两相流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Q准则对涡流特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一级旋流管内流动特... 为探究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场特性,了解短路流这一特殊流型对其性能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离散颗粒模型对气、液两相流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Q准则对涡流特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一级旋流管内流动特性与传统旋流分离器相似,增加二级旋流管使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形成了大量的局部二次涡流。当入口气速为7 m/s时,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中一级旋流区内短路流流量高达入口流量的70.28%;增设二级旋流管对改善分离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两级分离后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对直径6μm以上的液滴能够实现完全分离。本研究为气-液旋流分离器的结构开发和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 流动特性 Q准则 短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TaBb2405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
5
作者 张晓媛 刘光迪 +4 位作者 钱鹏帆 曾民芳 肖皓钧 李永和 罗旭璐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1,173,共10页
为评价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幼虫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并采用浸渍法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2~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球孢... 为评价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幼虫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并采用浸渍法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2~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命名为TaBb2405。该菌株在25℃、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日生长速率为4.45 mm/d,培养至第12天菌落单位面积产孢量为2.73×10^(5)个/mm^(2)。随着该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其对番茄潜叶蛾2~4龄幼虫的毒力逐渐增强。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8)个/mL时,2~4龄幼虫7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可达82.22%、80.95%和80.00%;LC_(50)分别为6.44×10^(4)、6.21×10^(4)个/mL和1.38×10^(5)个/mL。球孢白僵菌TaBb2405对番茄潜叶蛾各龄幼虫的毒力均较好,具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生防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球孢白僵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超重力油水分离器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栾智勇 安申法 +4 位作者 高生伟 王阳 朱秀娟 于春辉 于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高含水期,对油水分离器的性能要求也愈发严格,现有油水分离器已很难达到分离要求,油水分离领域亟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一种新型离心超重力油水分离器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从流动参数、结构参数以... 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高含水期,对油水分离器的性能要求也愈发严格,现有油水分离器已很难达到分离要求,油水分离领域亟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一种新型离心超重力油水分离器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从流动参数、结构参数以及物性参数3个方面探究不同参数对分离器分离性能及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含水体积分数情况下该分离器分离效果都较好,油出口分离效率随着含水体积分数上升而减小,且含水体积分数较高时水出口的含油量较低;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大,水出口含油量不断增大,油出口分离效率先减小后基本不变;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大油出口分离效率先增大后基本不变,电机转速为500 r/min时,油出口分离效率为82%,电机转速为1500 r/min时,油出口分离效率增大至97%;在模拟范围内叶片数量与分离效果呈正相关;油密度和油黏度与分离器分离效果均呈负相关,其值越大分离效果越差。研究结果可为离心超重力油水分离器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离心超重 流场特性 分离性能 含水体积分数 电机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特性研究
7
作者 毕思远 罗傲 +4 位作者 廖建珍 房志家 羊世成 李新红 赵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7-12,共6页
经过16S rDNA以及各项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试验,寻找一种耐热性较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N-AD)菌株,并将菌株接种至模拟污水环境的硝酸盐氮培养基中,研究其在不充足碳源及充足碳源的情况下菌株的脱氮效率及硝酸盐氮去除率。结果表... 经过16S rDNA以及各项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试验,寻找一种耐热性较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N-AD)菌株,并将菌株接种至模拟污水环境的硝酸盐氮培养基中,研究其在不充足碳源及充足碳源的情况下菌株的脱氮效率及硝酸盐氮去除率。结果表明,在温泉中筛选出一种可使污水的pH更适合自身反硝化作用的HN-AD菌株,经鉴定所筛选出的HN-AD菌为斯氏假单胞菌。该菌株在模拟污水环境下反硝化最适pH为8.0,在充足碳源的情况下,其硝酸盐氮去除率能到达93%以上。菌株不仅拥有着较为高效的脱氮效率以及较高的硝酸盐氮去除率,而且拥有着自我调节环境pH的能力,能在充足碳源的情况下调节至最佳氮降解的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耐高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 分离鉴定 脱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液多层过滤去固分离及特性分析
8
作者 龚海峰 唐治知 +3 位作者 彭烨 梁鑫鑫 余保 李书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33,共11页
针对油-固体系中单层滤网无法同时满足过滤精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的问题,采用多层过滤器并对其去固分离特性展开分析。通过耦合流场控制方程、颗粒运动方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方程,建立了适用油-固体系的多层过滤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油-... 针对油-固体系中单层滤网无法同时满足过滤精度高与使用寿命长的问题,采用多层过滤器并对其去固分离特性展开分析。通过耦合流场控制方程、颗粒运动方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方程,建立了适用油-固体系的多层过滤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油-固体系中多层过滤器的去固分离特性,分析了入口流速和滤网层数对流场特性及过滤比(β)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过滤器可有效过滤孔径与粒径比(k_(d))大于15的固体颗粒;增加滤网层数,d_(5)和d_(20)(β分别为5和20时对应的颗粒粒径)显著降低;增大入口流速,d_(5)和d_(20)变化较小;当β<5时,颗粒粒径的变化对过滤比的影响较小;当β>5时,颗粒粒径的小幅增大可能导致过滤比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过滤 -分离 流场特性 碰撞模型 过滤比 分布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卡拉胶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浊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珊 赵谋明 +1 位作者 胡坤 林伟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13,共4页
研究了κ 卡拉胶在不同pH的条件下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浊凝胶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pH 7 3条件下的乳浊体系比 pH 6 8的体系更易形成凝胶。卡拉胶质量分数为 0 0 5 %时 ,因与大豆分离蛋白发生静电吸引相互作用形成连... 研究了κ 卡拉胶在不同pH的条件下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浊凝胶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pH 7 3条件下的乳浊体系比 pH 6 8的体系更易形成凝胶。卡拉胶质量分数为 0 0 5 %时 ,因与大豆分离蛋白发生静电吸引相互作用形成连接型凝胶而显著提高了凝胶的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 0 2 %时则形成相分离型凝胶 ,降低了凝胶的弹性和内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卡拉胶 大豆分离蛋白 乳浊凝胶特性 质构特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机械力分离制备高品质再生骨料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水中和 玄东兴 曹蓓蓓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0-62,共3页
通过研究废弃混凝土在热与机械力作用下结构和性能的变化,指出热作用下废弃混凝土粗骨料界面和砂浆基体结构发生弱化,废弃混凝土之间的机械碰撞与磨擦作用会产生粗骨料分离。分离制备的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集料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能,并且配... 通过研究废弃混凝土在热与机械力作用下结构和性能的变化,指出热作用下废弃混凝土粗骨料界面和砂浆基体结构发生弱化,废弃混凝土之间的机械碰撞与磨擦作用会产生粗骨料分离。分离制备的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集料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能,并且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机械分离 再生粗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生内切β-1,4-木聚糖酶的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竞 孙建义 +2 位作者 周德平 陈艳 付亮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55-61,共7页
内切β-1,4-木聚糖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明显改善麦类的营养价值,显著提高畜禽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用在纸浆漂白中可减少漂白剂的用量并提高纸张质量。利用透明圈法从长期排放食堂锅炉污水口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产内切β-1,4-木聚糖酶... 内切β-1,4-木聚糖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明显改善麦类的营养价值,显著提高畜禽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用在纸浆漂白中可减少漂白剂的用量并提高纸张质量。利用透明圈法从长期排放食堂锅炉污水口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产内切β-1,4-木聚糖酶的细菌菌株,该菌株菌体呈长杆状、革兰氏染色可变、兼性厌氧、产芽孢(次端生、孢囊膨大),鞭毛周生,命名为A3。据部分片断长度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菌株与浸麻芽孢杆菌(Bacillusmacerans)最为相近。A3菌株所产内切β-1,4-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5.0~7.0,pH7.0条件下该酶在50℃下稳定,40℃条件下该酶在pH4.0~10环境中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切β-1 4-木聚糖酶 产酶菌 分离 鉴定 酶学特性 饲料添加剂 木聚糖 纸浆 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和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雪雯 赵浩航 +4 位作者 温依铭 夏洪丽 喻大鹏 夏立群 鲁义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57-65,共9页
【目的】分离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组织中的致病菌,鉴定致病菌的生理特性,分析其毒力和耐药基因,以期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方法】从广东湛江某养殖鱼厂的患病大口黑鲈病变组织中采集样本,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经16S r... 【目的】分离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组织中的致病菌,鉴定致病菌的生理特性,分析其毒力和耐药基因,以期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方法】从广东湛江某养殖鱼厂的患病大口黑鲈病变组织中采集样本,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种属,并进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药敏特性等鉴定。【结果】分离出菌落形态呈圆形、表面光滑呈乳白色、不透明的细菌,编号为MSB-2。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该菌株具有act、aer、aexT等毒力相关基因及tetC、tetA、sull等耐药相关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羧苄西林、多西环素、头孢氨苄、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拉定、米诺环素、头孢唑林等药物敏感。对健康大口黑鲈进行人工回归感染病原菌后,出现与病鱼相似的临床症状,如腹鳍及胸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明显膨大等,解剖发现腹腔有大量积液,与自然患病的症状相同。【结论】维氏气单胞菌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疾病的致病菌,养殖过程中可选用新霉素、多西环素等批准渔用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与鉴定 基因 耐药基因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上海分离株的病毒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亚贤 孙建和 +2 位作者 王恒安 刘永德 华修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3,共4页
对猪繁殖 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上海分离株 (SH1)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SH1分离株能致Marc 145细胞典型病变 ,TCID50 为 10 5 9mL-1,对氯仿和乙醚、酸 (pH5 5以下 )、碱 (pH8以上 )、热 (水浴 5 6℃ 10min以上、... 对猪繁殖 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上海分离株 (SH1)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SH1分离株能致Marc 145细胞典型病变 ,TCID50 为 10 5 9mL-1,对氯仿和乙醚、酸 (pH5 5以下 )、碱 (pH8以上 )、热 (水浴 5 6℃ 10min以上、 37℃ 2 4h以上、 2 8℃ 48h以上 )均敏感。病毒负染可见以具囊膜的球形为主 ,囊膜上有纤突 ,大小为 60~85nm。超薄切片可见病毒存在于细胞浆中。SH1分离株的病毒培养液经差速离心和非线性蔗糖密度梯度纯化 ,SDS PAGE显示病毒结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40 0 0 ,195 0 0 ,16 0 0 0。免疫转印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 理化特性 纯化 SDS-PAGE 免疫转印 上海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受力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琴芬 汪啸 +2 位作者 吕慧 巫飞 欧阳峰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60-467,共8页
针对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从卸荷承台与胸墙间距、桩基截面尺寸和桩基排数3个方面对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大桩身截面横向尺寸对前墙和桩基的受力... 针对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从卸荷承台与胸墙间距、桩基截面尺寸和桩基排数3个方面对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大桩身截面横向尺寸对前墙和桩基的受力变形特性影响较小,适当减小卸荷承台与胸墙间距、选用双排桩结构等可以改善码头受力变形特性,为工程实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卸荷式 板桩码头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相干光通过光阑-透镜分离系统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建武 赵志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3-1367,共5页
通过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理论 ,研究了部分相干光通过光阑 透镜分离系统的光谱位移和光谱开关 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部分相干光的光谱相移和光谱开关主要决定于光束的相干性、光阑的菲涅耳数以及光阑和透镜之间的距离 所取系统... 通过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理论 ,研究了部分相干光通过光阑 透镜分离系统的光谱位移和光谱开关 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部分相干光的光谱相移和光谱开关主要决定于光束的相干性、光阑的菲涅耳数以及光阑和透镜之间的距离 所取系统参量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性 光谱开关 部分相干光 光阑-透镜分离系统 光谱相移 非线性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聚乳酸膜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郜阳 张桐赫 +3 位作者 高腾飞 周有慧 唐文龙 王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553,共8页
采用3D(3-Dimension)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规则孔道结构且孔径可控的多孔聚乳酸(PLA)膜,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改性剂,利用氢键交联作用制备了PVA/PLA复合膜。当PLA膜基底填充率为70%时制备的PVA/PLA-70%复合膜的水下油接触角为165.9&... 采用3D(3-Dimension)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规则孔道结构且孔径可控的多孔聚乳酸(PLA)膜,然后以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改性剂,利用氢键交联作用制备了PVA/PLA复合膜。当PLA膜基底填充率为70%时制备的PVA/PLA-70%复合膜的水下油接触角为165.9°,具有超疏油特性。在使用微量水润湿油-水分离膜条件下,PVA/PLA-70%复合膜的油-水分离实验结果表明:PVA/PLA-70%复合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大于99%、水通量高达73.12 L/(m^(2)·s);油-水分离循环使用80次后,分离效率仍大于97%,且水通量稳定在56.10 L/(m^(2)·s),PVA改性PLA膜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利用3D打印技术为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油-水分离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分离 聚乙烯醇 聚乳酸膜 疏油特性 分离效率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海棠炭疽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17
作者 刘勉 肖玉辉 +2 位作者 勾朝金 古旭 芦俊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9,共12页
【目的】明确大花海棠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适用于防治该病害的杀菌剂,为大花海棠炭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云南省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园区内具有典型炭疽... 【目的】明确大花海棠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适用于防治该病害的杀菌剂,为大花海棠炭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云南省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园区内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大花海棠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ITS、TUB2、HIS3、CHS-1、GAPDH和ACT多基因联合分析的方法,确定大花海棠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以菌丝致死温度及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光周期、pH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探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大花海棠发病植株上分离纯化得到13株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及显微形态将13株菌株归为同一种菌,选取代表性菌株SWBG5进行后续试验。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大花海棠炭疽病病原菌菌株SWBG5为奥特阿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aotearo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有利于菌株SWBG5的菌丝生长,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温度25℃时菌丝生长最快;24 h光照或24 h黑暗环境下菌株SWBG5菌丝均能较好地生长,最适pH为6,致死温度为54℃。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8种杀菌剂对菌株SWBG5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30%吡唑醚菌酯SC的抑制作用最好,抑制中浓度(EC50)为1.6959μg/mL。【结论】云南省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园区内的大花海棠炭疽病病原菌为奥特阿罗刺盘孢菌,后续防治中可首选30%吡唑醚菌酯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海棠 炭疽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热耦合作用下煤岩动力学特性和破碎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鹏龙 罗宁 +2 位作者 索云琛 柴亚博 孙锐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7,60,共11页
为了安全高效地进军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开展深地“三高一扰动”环境下煤岩的动态力学特性和破碎机理研究,采用自主改进的∅50 mm高温同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25~200℃温度下煤岩进行动态冲击试验研究,并改进ZWT粘弹性本... 为了安全高效地进军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开展深地“三高一扰动”环境下煤岩的动态力学特性和破碎机理研究,采用自主改进的∅50 mm高温同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25~200℃温度下煤岩进行动态冲击试验研究,并改进ZWT粘弹性本构模型建立考虑温度效应的煤岩动态本构方程,基于有限差分-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高温效应对煤岩裂纹发育规律及其动态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冲击作用下煤岩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压密阶段、弹性阶段、裂纹增长阶段和软化失效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煤岩的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弹性模量劣化明显,失效应变呈现增加趋势,吸收能则呈现W型波动趋势;破碎粒径减小,分形维数则呈现明显的线性增加,抗压强度越低,破碎程度越高,破碎模式更为复杂;基于ZWT改进后的动态本构模型良好地表达高温冲击后的应力应变关系,但对压密阶段的表达不甚理想;模拟和试验结果显示煤岩在150℃高温后水成分和吸附气体活跃析出,煤基质受热膨胀破裂,出现明显细观裂纹,并逐渐发育为贯通裂纹,其中以剪切裂纹为主。煤岩在100℃下动态压缩的裂纹发育从受撞击面发育贯通,高温劣化煤岩强度。研究结论为“三高一扰动”深部复杂地况下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岩 -热耦合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动态本构模型 有限差分-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下海上风力机单桩基础水动力特性分析
19
作者 黄斐 朱仁庆 +3 位作者 刘红藏 秦雅 孙科 纪仁玮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493,共9页
针对传统的势流理论无法考虑波流耦合及其与结构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水动力学问题,建立波流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水动力数值模型,采用高精度分离涡(DES)方法对流场进行模拟,对不同波、流条件下桩柱更为精准的水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针对传统的势流理论无法考虑波流耦合及其与结构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水动力学问题,建立波流耦合作用下单桩基础水动力数值模型,采用高精度分离涡(DES)方法对流场进行模拟,对不同波、流条件下桩柱更为精准的水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无流速下最大水平波浪力随波陡增大呈线性增长,而无因次波浪力随波陡数增加而减小;2)波流同向时,随流速的增大,波浪力谷值增长比峰值增长更为显著,而峰值处相位差较谷值处更为明显;波流反向时,波浪力峰值减小趋势以及相位差更鲜明,压强峰值随流速的变化较小;3)波浪力随波周期的增长而减小,相比相同波高增长率,周期变化对波浪力的影响更为突出;4)桩柱绕流过程中出现破浪破碎现象,两侧产生对称旋涡,绕流导致桩柱前方的高水位堆积,进而导致波浪力曲线呈轻微锯齿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单桩基础 分离涡模拟 波流耦合 相位差 水动特性 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伴大豆球蛋白中α、α′亚基对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晓晴 李佳芯 +4 位作者 吕博 付洪玲 于寒松 宋波 刘珊珊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4,共12页
为了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中不同亚基组成对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东农47(Wild对照)、α亚基缺失型(α-lack)、α′亚基缺失型(α′-lack)以及α、α′双亚基缺失型[(α+α′)-lack]的大豆为原料提取大豆分离蛋... 为了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中不同亚基组成对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东农47(Wild对照)、α亚基缺失型(α-lack)、α′亚基缺失型(α′-lack)以及α、α′双亚基缺失型[(α+α′)-lack]的大豆为原料提取大豆分离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4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组成,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不同亚基组成的大豆分离蛋白薄膜,探究不同亚基组成对薄膜流变行为、微观结构、机械强度、耐水性、屏障特性、热稳定性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组成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均有不同影响,与α亚基缺失和α、α′双亚基缺失相比,α′亚基缺失对薄膜结构和功能特性影响最为明显。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Wild薄膜,α′亚基缺失加强了蛋白质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α′-lack薄膜β折叠含量减少到27.84%,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到16.83%和13.84%。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α-lack和(α+α′)-lack薄膜纹理形貌较散乱疏松,而α′-lack薄膜无明显气泡且具有平整致密的网络结构。流变特性分析结果发现,α亚基缺失会降低成膜强度,而α′亚基缺失会明显提高膜液的G′,使α′-lack具有更好的潜在成膜能力。与其他3种薄膜相比,α′-lack薄膜具有最大的抗拉伸强度2.31 MPa,最小的水分含量(9.54%)和水溶性(30.81%),最低的水蒸气透过系数[21.89 g·mm/(d·m^(2)·kPa)],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可见光阻隔特性。α′亚基的缺失能显著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结果旨在为生产高成膜性大豆蛋白系列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伴大豆球蛋白 α-亚基 α′亚基 大豆分离蛋白薄膜 微观结构 机械性能 阻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