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分离分析法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桂颖 王成晨 +1 位作者 边银丙 肖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是一种利用分离群体快速鉴定基因组特定区域遗传标记的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BSA简便、高效、低成本等优势,目前BSA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定位,但其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是一种利用分离群体快速鉴定基因组特定区域遗传标记的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BSA简便、高效、低成本等优势,目前BSA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定位,但其在食用菌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综述了BSA及其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今后利用BSA开展食用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分离分析法(BSA) 基因定位 食用菌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群体分离分析筛选中华按蚊无锡株溴氰菊酯抗性关联SNP位点及基因
2
作者 张玉娟 孙亚雯 +4 位作者 孟晨 叶鸣昕 何东林 闫振天 陈斌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637,共12页
【目的】探究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无锡株溴氰菊酯的抗性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和基因。【方法】对中华按蚊无锡株溴氰菊酯抗性品系(WX-LR)和敏感品系(WX-LS)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0.04%溴... 【目的】探究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无锡株溴氰菊酯的抗性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和基因。【方法】对中华按蚊无锡株溴氰菊酯抗性品系(WX-LR)和敏感品系(WX-LS)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0.04%溴氰菊酯处理,测定击倒时间;采用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和全基因组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中华按蚊极端抗性个体和极端敏感个体混池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与溴氰菊酯抗性关联的SNP位点;采用SNP-index(SNP基因型频率)计算和候选区域定位以筛选与溴氰菊酯抗性关联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并对候选QTL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筛选溴氰菊酯抗性关联的关键基因。【结果】与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关联的SNP位点主要集中在2号和3号染色体上。99%置信区间ΔSNP-index全部分布在2号染色体上,包括12个与溴氰菊酯类抗性关联的QTL和672个功能注释的基因。最终筛选到12个溴氰菊酯抗性关联的关键基因,包括6个Trypsin基因,4个锌指蛋白基因,OAT基因和CYP4J5基因,其涉及杀虫剂代谢解毒酶和有机阴离子转运等。【结论】基于BSA测序(BSA sequencing, BSA-seq)鉴定中华按蚊无锡株溴氰菊酯抗性直接关联的基因,为深入了解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 BSA-seq 抗药性 溴氰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_1F_1P_2和F_2或F_(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被引量:105
3
作者 章元明 盖钧镒 张孟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文章建立了利用亲本、F1和F2 或F2∶3 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 (简称主 +多基因 )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 ,包括 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1对主 +多基因和 2对主 +多基因 5类共 2 4个遗传模型。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大豆 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法 IECM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发育突变体emp35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
4
作者 刘津 汤艳芳 +1 位作者 杜何为 张祖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为解析玉米籽粒形成的遗传基础,探究Emp35基因在玉米籽粒发育中的作用,对籽粒缺陷突变体empty pericarp35(emp35)进行表型鉴定、胚乳细胞显微观察、胚乳贮藏物质含量测定及图位克隆。结果显示:突变体籽粒发育缓慢,明显小于同期发育的正... 为解析玉米籽粒形成的遗传基础,探究Emp35基因在玉米籽粒发育中的作用,对籽粒缺陷突变体empty pericarp35(emp35)进行表型鉴定、胚乳细胞显微观察、胚乳贮藏物质含量测定及图位克隆。结果显示:突变体籽粒发育缓慢,明显小于同期发育的正常籽粒,成熟籽粒干瘪呈空皮状;胚乳细胞显微观察发现emp35的胚和胚乳发育严重滞后,胚乳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异常;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减少;F_(2)代分离果穗上正常籽粒与发育缺陷籽粒呈3∶1分离,表明籽粒缺陷表型由单个隐性核基因突变所致。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将Emp35定位于第8染色体127.90~163.36 Mb区间,在该区间内开发了4个InDel标记,连锁作图将Emp35精细定位于139571117~146176858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籽粒发育 集团分离分析法 基因定位 表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及定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磊磊 闫香凝 +10 位作者 原敏婕 简俊涛 韦佳杰 李佳琦 高梦娟 刘璐 李松刚 胡鹏雨 任妍 陈锋 阳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采用小米培养基接种法对163份当前推广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室内和田间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没有鉴定出高抗和免疫的小麦材料,但是不同材料的抗性能被明显区分,群体抗性整体上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室内鉴定病情指数分布在13.28~83.33... 采用小米培养基接种法对163份当前推广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室内和田间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没有鉴定出高抗和免疫的小麦材料,但是不同材料的抗性能被明显区分,群体抗性整体上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室内鉴定病情指数分布在13.28~83.33之间,田间鉴定病情指数分布在10.27~73.89之间。室内和田间鉴定结果较稳定,两环境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9,说明室内鉴定结果可较好反映田间抗性情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显示,显著SNP广泛分布于小麦各条染色体上,其中2A上最多,集中在725~763 Mb区段内。进一步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结果显示,显著SNP集中在2A上的730~750 Mb区段内。综合来看,小麦2A染色体上730~750 Mb区段内可能存在显著调控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基因。本研究能够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材料筛选及抗病位点挖掘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抗性鉴定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集群分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体中氨基酸及其对映体的分析方法
6
作者 胡成一 阎佐鹏 《地球化学》 CAS 1982年第1期31-34,共4页
S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methods are dealt with for amino acids and their enantiomers in samples of geological interest. Agreement is obtained for Jflin meteorite and fossil bones between the analyses of the authors&... S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methods are dealt with for amino acids and their enantiomers in samples of geological interest. Agreement is obtained for Jflin meteorite and fossil bones between the analyses of the authors' lab and those given by laboratories in other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分离分析法 地球化学 蛋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南瓜果皮和果肉颜色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13
7
作者 葛宇 李雪 +3 位作者 杨晓霞 徐文龙 崔崇士 屈淑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24-1529,共6页
以印度南瓜‘98-2-351’与‘06820-1’杂交构建F2群体,对亲本及各世代群体成熟果实果皮和果肉颜色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中果皮桔红色和灰色的分离比呈3∶1,说明果皮灰色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F2群体中果肉黄色和白色的分... 以印度南瓜‘98-2-351’与‘06820-1’杂交构建F2群体,对亲本及各世代群体成熟果实果皮和果肉颜色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中果皮桔红色和灰色的分离比呈3∶1,说明果皮灰色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F2群体中果肉黄色和白色的分离比呈3∶1,说明果肉白色也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结合隐性群体分析法,采用SSR分子标记,找到了2个与控制灰色果皮基因位点CmRc紧密连锁的SSR标记(PU078072和PU013839),其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5.9cM和14.5cM;同时找到了1个与控制白色果肉基因位点CmFc紧密连锁的SSR标记PU132712,其连锁遗传距离为6.7cM。本研究为进一步筛选与控制印度南瓜果皮和果肉颜色基因更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的精确定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南瓜 果皮颜色 果肉颜色 群体分离分析法 隐性群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分析和RAPD标记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方 孟庆长 +2 位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喻德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8-820,共3页
关键词 大豆 短叶柄性状 遗传分析 RAPD标记 集团分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SA法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高效应抗性位点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云辉 张所兵 +2 位作者 林静 汪迎节 方先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8,共4页
通过前期对江苏水稻地方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资源的筛选获得的一份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旱稻,配制其与条纹叶枯病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为表型值,对141个F2单株的F2:3株系进行了条纹叶枯病抗性... 通过前期对江苏水稻地方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资源的筛选获得的一份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旱稻,配制其与条纹叶枯病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为表型值,对141个F2单株的F2:3株系进行了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对抗/感DNA池分析发现第11染色体SSR标记RM209、RM21与条纹叶枯病抗性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3.2)在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条纹叶枯病抗性相关QTL,位于SSR标记RM209和RM21之间,LOD值为13.25,可解释表型变异38.39%,加性效应为负值,表明该数量性状基因座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来自抗病亲本旱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群体分离分析法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宝占抗稻瘟病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江平 陈雨 +5 位作者 汪文娟 潘大建 曲延英 陈全家 朱小源 李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20,共6页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解决这一问题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源宝占是一份新育水稻材料,经鉴定,源宝占对来自广东各稻作区的25个菌株中23个表现为抗性,抗频达92%,为广谱抗性材料。以源宝占与...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解决这一问题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源宝占是一份新育水稻材料,经鉴定,源宝占对来自广东各稻作区的25个菌株中23个表现为抗性,抗频达92%,为广谱抗性材料。以源宝占与粤香占进行杂交,构建F1、F2群体,选用GD00-193a菌株对亲本及世代群体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F2代单株抗感分离比符合3∶1,这说明源宝占对菌株GD00-193a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或一个主效QTL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SA)结合隐性群体分析法(RCA)将此基因定位于标记RM136与RM54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生理小种 基因定位 群体分离分析法(BSA) 隐性群体分析(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梦弟 朱香妹 +4 位作者 张红艳 庄何镇 金一帆 胡开林 程蛟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9-14,共6页
以栽培苦瓜自交系佛沥112(M.charantia var.charantia)为母本(P1),野生苦瓜自交系THMC170(M.charantia ssp.macroloba)为父本(P2),通过杂交和自交构建4个遗传世代(P1、P2、F1、F2)群体,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 以栽培苦瓜自交系佛沥112(M.charantia var.charantia)为母本(P1),野生苦瓜自交系THMC170(M.charantia ssp.macroloba)为父本(P2),通过杂交和自交构建4个遗传世代(P1、P2、F1、F2)群体,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分别对苦瓜的节位数、叶长、叶宽、茎粗和节间长5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节位数、叶长和叶宽的遗传均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E-6模型),茎粗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0模型),节间长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4模型);苦瓜茎粗和节位数的遗传率分别为20.08%和39.28%,表明茎粗和节位数易受环境影响;苦瓜叶长、叶宽和节间长的遗传率均较高,分别为51.50%、52.16%和64.36%;其中,叶长的遗传主要受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40.75%),表明对叶长可以进行早期世代选择;而叶宽和节间长的遗传主要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8.26%和59.46%),表明对叶宽和节间长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株型性状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法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成株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12
作者 闫贵云 古春霞 +4 位作者 王敏 谭丹 刘晓宇 卢成达 左静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3,共7页
四倍体小麦是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发掘四倍体小麦抗病种质并鉴定其携带的抗病基因,旨在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抗源。TDI-1是栽培二粒小麦,在多年的田间种植过程中表现出对白粉病免疫的表型。为了确定TDI-1携带的抗... 四倍体小麦是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发掘四倍体小麦抗病种质并鉴定其携带的抗病基因,旨在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抗源。TDI-1是栽培二粒小麦,在多年的田间种植过程中表现出对白粉病免疫的表型。为了确定TDI-1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小麦白粉病抗性遗传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其与表现为感白粉病表型的硬粒小麦TDU-1进行杂交并构建了遗传群体,然后对亲本及其杂交F_(1)、F_(2)、F_(2:3)群体进行了白粉菌小种E09接种试验和抗病性分析,最后利用混合分离群体分析法(BSA)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TDI-1在苗期对E09表现为感病,在成株期对E09表现为抗病;TDI-1和TDU-1的F_(1)植株在成株期对E09表现为抗病;F_(2)群体中,表现为抗病的单株数和感病的单株数的比例符合3∶1(χ^(2)_(3∶1)=0.11,P=0.74);F_(2∶3)家系中,纯合抗病、抗病性分离、纯合感病的家系数目之比符合1∶2∶1(χ^(2)_(1∶2∶1)=0.47,P=0.79),表明TDI-1成株期白粉病抗性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暂将其命名为PmTDI-1。对TDI-1和TDU-1及其杂交后代F_(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发现4个位于2A染色体短臂上的分子标记Xwmc407、NRM-2AS29、NRM-2AS45和NRM-2AS84与PmTDI-1紧密连锁,其中,NRM-2AS45和NRM-2AS84位于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8,4.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TDI-1初步定位于2A染色体短臂上。研究结果显示,从四倍体小麦TDI-1中鉴定到1个新的显性成株抗白粉病基因PmTD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混合分离群体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被引量:22
13
作者 许可 马爱军 +4 位作者 王新安 雷霁霖 陈松林 侯仕营 黄智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7-583,共7页
采用分群分离分析法,以同一批受精卵孵化的同池养殖大菱鲆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为材料,进行微卫星DNA遗传分析,以揭示影响大菱鲆生长发育速度方面的遗传信息。30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生长高值组(F组)和生长低值组(S组)各10个样本建立... 采用分群分离分析法,以同一批受精卵孵化的同池养殖大菱鲆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为材料,进行微卫星DNA遗传分析,以揭示影响大菱鲆生长发育速度方面的遗传信息。30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生长高值组(F组)和生长低值组(S组)各10个样本建立的DNA混合池进行扩增时,在两池间出现了7个差异片段。通过对两组大菱鲆个体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统计,分析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1个微卫星位点(SmaC10)在355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大菱鲆生长性状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有4个微卫星位点(SmaC02、SmaC06、SmaC09、B11-I12/6/3)分别在258bp、182bp、226bp、175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大菱鲆生长性状存在正相关性,其中位点Smac09在226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生长性状的正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354。位点SmaC09所扩增出的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具有良好生长特性人工选育群体的分子标记,指导大菱鲆的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大菱鲆 生长性状 分群分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相关基因的cDNA-SRAP差异显示 被引量:23
14
作者 马爱芬 李加纳 +3 位作者 谌利 钱伟 付福友 刘列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6-529,共4页
为探寻甘蓝型油菜黄黑籽之间的种皮色泽表达差异的分子基础,探索cDNA-SRAP差异显示的可行性,选用培育7年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根据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构建了种子的RNA混合池,利用cDNA-SRAP法进行了差异显... 为探寻甘蓝型油菜黄黑籽之间的种皮色泽表达差异的分子基础,探索cDNA-SRAP差异显示的可行性,选用培育7年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根据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构建了种子的RNA混合池,利用cDNA-SRAP法进行了差异显示研究。996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出2100条带,2次扩增重复率为65.2%,其中在黄黑籽材料之间重复稳定出现的差异片段有12条,长度在100~300bp之间。选择其中7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发现2个片段分别与拟南芥的NAD+ADP核糖转移酶及小肽转移蛋白3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果表明,利用SRAP方法可以对甘蓝型油菜cDNA混合池进行差异显示研究,2条差异片段可能与甘蓝型油菜的种皮色泽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cDNA-SRAP 群体分离分析法 差异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黑胫病抗性基因Bsl(t)的RAPD标记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晓侠 王荔 +1 位作者 文国松 杨艳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6-518,共3页
关键词 烟草 黑胫病 抗病基因 Bsl(t) RAPD标记 集团分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天时 刘萍 +2 位作者 李健 孔杰 王清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8,共5页
利用分群分离分析法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生长快的第6代群体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进行了微卫星DNA的遗传分析。7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分离群的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扩增时产生7个片段表现差异,扩增片段大小为0.... 利用分群分离分析法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生长快的第6代群体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群体进行了微卫星DNA的遗传分析。7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分离群的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扩增时产生7个片段表现差异,扩增片段大小为0.1~1.0kb之间。同时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的生长快群体4个连续世代进行了验证,扩增的结果显示,7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连续世代中大部分的扩增带出现的频率相近,但是有一些扩增片段的基因频率出现差异,这些等位基因频率或增或减,这是否可作为具有良好生长特性的人工定向选育群体的遗传标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分群分离分析法 微卫星 选育群体 遗传标记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抗白粉病SCAR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生茂 尚小红 +6 位作者 梁任繁 郭元元 文俊丽 黄皓 陈振东 班美玲 黄如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95-1601,共7页
【目的】获得与苦瓜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加快苦瓜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白粉病野生苦瓜MC18为父本、高感白粉病苦瓜栽培种MC1-2为母本创建F2代分离群体;经单株抗病性鉴定后,以BSA法构建F2代单株... 【目的】获得与苦瓜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加快苦瓜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白粉病野生苦瓜MC18为父本、高感白粉病苦瓜栽培种MC1-2为母本创建F2代分离群体;经单株抗病性鉴定后,以BSA法构建F2代单株的高抗和高感白粉病苦瓜DNA近等基因池;利用SRAP技术筛选多态扩增片段,对仅在抗白粉病近等基因池和父本中出现的差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比对和转化成SCAR标记,并利用已知抗病性的单株DNA分析标记与苦瓜抗白粉病的相关性。【结果】从118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稳定阳性差异条带的引物组合5对,其中ME20EM5引物对扩增的差异条带长度为332 bp,与葡萄抗体蛋白基因(抗性基因)的DNA序列有较高相似性,并将其成功转化成与苦瓜白粉病抗性相关、大小为320 bp的SCAR标记。【结论】开发的SCAR-ME20EM5分子标记可用于苦瓜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白粉病 集团分离分析法 SRAP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抗干烧心病分子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红 徐莹莉 +4 位作者 王超楠 黄志银 范伟强 李梅 张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03,共9页
为开发青麻叶大白菜中抗干烧心病连锁紧密的分子标记,加速优质抗干烧心病品种的培育。以优良的青麻叶高代自交系材料H227和白麻叶高代自交系材料G83同步构建了200份F_(2)及100份BC_(1)F_(1)群体作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离体叶片扦插法对... 为开发青麻叶大白菜中抗干烧心病连锁紧密的分子标记,加速优质抗干烧心病品种的培育。以优良的青麻叶高代自交系材料H227和白麻叶高代自交系材料G83同步构建了200份F_(2)及100份BC_(1)F_(1)群体作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离体叶片扦插法对群体的抗感表型进行多次鉴定并统计分析了青麻叶大白菜中干烧心病的遗传规律,同时结合BSA法利用软件JoinMap 4.0和Mapchart对干烧心抗病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及标记开发。结果发现,由干烧心病抗感差异显著的亲本所构建的F_(2)群体和BC_(1)F_(1)群体病情分级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抗性遗传规律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基于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的序列信息和所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试验材料中的抗病基因被定位于A07染色体上,并设计得到1个与抗干烧心病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BrIDCRT07。该分子标记介于BrID10343和BrID10349之间,与BrID10343的遗传距离为0.13 cM,与BrID10349的遗传距离为0.78 cM。经验证该标记在F_(2)群体的吻合率达86.8%,BC_(1)F_(1)群体吻合率达94.9%,可作为今后大白菜抗干烧心资源的辅助筛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干烧心病 分子标记 集团分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羊茅单株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与越夏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群 袁晓君 何亚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95,共12页
筛选与高羊茅单株耐热性和越夏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建立高效育种体系。以来自于耐热性不同的12个高羊茅种质资源的216个单株为耐热性分子标记筛选的基础群体,在人工高温(40℃/35℃,昼/夜各12h)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耐热性... 筛选与高羊茅单株耐热性和越夏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建立高效育种体系。以来自于耐热性不同的12个高羊茅种质资源的216个单株为耐热性分子标记筛选的基础群体,在人工高温(40℃/35℃,昼/夜各12h)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耐热性和越夏性鉴定。运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采用改良的集团分离分析法(modifie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从800个RAPD和100个ISSR分子标记中筛选与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并研究其与单株越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的耐热性与越夏性的相关程度较低(决定系数为3.4%);引物351扩增的750bp条带(351-T750)与耐热性显著相关,而引物138扩增的950bp条带(138-T950)则与耐热性和越夏性均显著相关。可以推论,耐热性强和/或越夏性强单株材料需要分别在人工高温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加以鉴定筛选;351-T750可应用于耐热性强单株的辅助选择,而138-T950则可以用于耐热性强与越夏性强单株的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耐热性 越夏性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ISSR)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集团分离分析法(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试验点精神发育迟滞遗传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淑苗 张富昌 +4 位作者 龚平原 张科进 杨兴中 何刚 李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安康试验点精神发育迟滞的遗传方式,为该试验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安康试验点人群中,由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和神经型亚克汀病所致精神发育... 目的探讨安康试验点精神发育迟滞的遗传方式,为该试验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安康试验点人群中,由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和神经型亚克汀病所致精神发育迟滞的遗传率分别为86.61+11.10%和81.80+9.76%,最大似然法和理论子女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婚配类型子女的患病率与理论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康试验点存在两种精神发育迟滞,它们的遗传方式可能均为具有主效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 神经型亚克汀病 分离分析法 遗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