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均相和分相流模型的干度计量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叶强 陈听宽 罗毓珊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18,共4页
通过对气液两相流中均相流和分相流模型的分析 ,推导了一个双节流元件组合式的两相流干度测量公式 ,分析了公式的适用范围。设计了垂直上升孔板和垂直下降文丘利管串联相组合的实验验证装置 ,并以空气和水为工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 通过对气液两相流中均相流和分相流模型的分析 ,推导了一个双节流元件组合式的两相流干度测量公式 ,分析了公式的适用范围。设计了垂直上升孔板和垂直下降文丘利管串联相组合的实验验证装置 ,并以空气和水为工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 ,在环状流区垂直下降文丘利管的压降特性非常接近于均相流模型的计算结果 ,而垂直上升管内孔板的压降可用修正的均相流模型来计算。此方法在本次实验的干度范围内测量值均方根误差为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 干度 测量 计量方法 在线检测 均相模型 分相流模型 动相分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矩形通道高过冷沸腾流动与传热模型分析
2
作者 刘可心 闫震 +3 位作者 徐建军 丁雷 丁铭 曹夏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2,共9页
为了探究高过冷沸腾条件下板状燃料元件冷却剂通道内的流动换热问题,针对窄矩形通道内的高过冷沸腾现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在0.2 MPa压力下的窄矩形通道内,对过冷度为25~50℃且质量流速为400~700 kg/(m^(2)·s)的去离子水单面加热至沸... 为了探究高过冷沸腾条件下板状燃料元件冷却剂通道内的流动换热问题,针对窄矩形通道内的高过冷沸腾现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在0.2 MPa压力下的窄矩形通道内,对过冷度为25~50℃且质量流速为400~700 kg/(m^(2)·s)的去离子水单面加热至沸腾,壁面热流密度为70~375 kW/m^(2),出口空泡份额为0.0029~0.0838。采用压差传感器和K型铠装热电偶分别获取实验段内压降数据和壁面温度数据。基于实验数据对文献中关于两相流动和沸腾换热的经验关系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已有的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模型对高过冷沸腾的预测能力较差。建立了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高过冷沸腾情况下的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预测模型,本文模型对沸腾换热系数和两相摩擦压降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2.45%和16.72%,精度优于已有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矩形通道 高过冷沸腾 两相换热系数 两相摩擦压降 传热模型 分相流模型 均相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弗劳德数条件下攻角对通气超空化流动影响
3
作者 王宜菲 党建军 +2 位作者 黄闯 许海雨 左振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3-1241,共9页
为研究攻角对通气超空化流动的影响特性,采用分相流模型和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了通气超空化数值计算模型,结合水洞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高弗劳德数条件下系列攻角对通气超空泡的形态影响。结果表明:攻角引起通气超空泡轴线的... 为研究攻角对通气超空化流动的影响特性,采用分相流模型和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了通气超空化数值计算模型,结合水洞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高弗劳德数条件下系列攻角对通气超空泡的形态影响。结果表明:攻角引起通气超空泡轴线的线性偏移,偏移角度与攻角大小呈正比,偏移方向与空化器升力方向相反,超空泡轮廓的变形量沿流动方向越来越大;来流攻角改变了通气超空泡内部的气体流动结构,导致超空泡上下轮廓的变形量发生差异,正攻角条件下圆盘空化器生成的超空泡的下表面变形量明显大于上表面的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弗劳德数 攻角 通气超空泡 空泡变形 分相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