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因子对杨梅凋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任海英 戚行江 +2 位作者 梁森苗 郑锡良 张振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80,共7页
【目的】开发有效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以控制凋萎病对杨梅的危害。【方法】研究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及营养溶液对凋萎病菌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培养2、4、6、12和24 h后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2个凋萎病菌菌株分生孢子侵染... 【目的】开发有效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以控制凋萎病对杨梅的危害。【方法】研究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及营养溶液对凋萎病菌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培养2、4、6、12和24 h后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2个凋萎病菌菌株分生孢子侵染杨梅后5、7、9、11、13和15 d后的影响。【结果】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凋萎病菌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都有着显著性的影响。20~30℃和25~35℃分别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相对湿度等于或者高于60%时分生孢子培养48 h萌发率接近或者超过50%,最适合侵染的相对湿度是60%~80%。2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在水里都能萌发,但是萌发率较低,0.1%(w)浓度的葡萄糖、马铃薯煎汁、蔗糖、硝酸钾、磷酸二氢钾内分生孢子都能较好地萌发。【结论】杨梅凋萎病菌能够在大范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完成萌发和侵染,并且分生孢子可以利用多种营养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凋萎病菌 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 温度 相对湿度 营养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生防真菌SF-193分生孢子萌发条件及其侵入过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长河 陈志谊 +1 位作者 聂亚锋 张荣胜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本研究测定了喜旱莲子草生防菌株SF-193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条件并观察了其叶面侵入过程。结果显示,在20-30℃、pH5-6、空气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能达到最大萌发率;光照对其萌发无显著影响;pH6、RH100%、28℃黑暗条件下培养4h,分生孢... 本研究测定了喜旱莲子草生防菌株SF-193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条件并观察了其叶面侵入过程。结果显示,在20-30℃、pH5-6、空气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能达到最大萌发率;光照对其萌发无显著影响;pH6、RH100%、28℃黑暗条件下培养4h,分生孢子萌发率接近10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F-193分生孢子在接种4h后萌发形成芽管,6h后在叶片表皮细胞表面形成附着胞侵入叶片组织,24h后次生菌丝转由气孔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生防真菌 分生孢子萌发 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桃褐腐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晓燕 王颖洁 +2 位作者 杨海清 刘素花 刘正坪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了探明影响桃褐腐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营养条件等对桃褐腐病菌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桃褐腐病菌营养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值范围为6~7;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生长;供试的7... 为了探明影响桃褐腐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营养条件等对桃褐腐病菌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桃褐腐病菌营养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值范围为6~7;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生长;供试的7种培养基中,PDA+KNO3对生长最有利。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最适营养液为1%蛋白胨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褐腐病菌 环境条件 病原菌生长 分生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庄义庆 何东兵 +2 位作者 张正光 郑小波 王源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pH及相对湿度对该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条件为28℃、pH 8.0;湿度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制约因素,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孢子不能萌发,95%和100%时萌发率仅为23.4%和46.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pH及相对湿度对该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条件为28℃、pH 8.0;湿度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制约因素,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孢子不能萌发,95%和100%时萌发率仅为23.4%和46.3%,在水滴中孢子萌发率达95.3%;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斑镰刀菌 分生孢子萌发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绿色粘帚霉和柑桔青绿霉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文成敬 陈文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报告了三株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162;T.aureovirideT13;T.longibrachiatumT274)和一株绿色粘帚霉(Gliocladiumvirens)以及柑桔青霉(... 本文报告了三株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162;T.aureovirideT13;T.longibrachiatumT274)和一株绿色粘帚霉(Gliocladiumvirens)以及柑桔青霉(Penicilliumitalicum)和绿霉(P.digitatum)分生孢子萌发的比较研究结果。在柑桔皮汁滤液中,木霉菌株萌发的温度和绿色粘帚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以25-35℃最好;而柑桔青绿霉分生孢子在10℃时萌发率为42.4%和37.3%;在高于40℃时仍有少量萌发。木霉和绿色粘帚霉分生孢子分别在pH4和pH5时萌发最好,柑桔青绿霉能在pH3的条件萌发,以pH5时萌发最佳。在15℃时,供试各菌在蒸馏水、自来,10%葡萄糖和10%土壤浸液中几乎不萌发;而在柑桔皮汁液中,除绿色粘帚霉外,其余各菌株的分生孢子均能萌发,尤其是柑桔青绿霉孢子萌发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青霉 绿霉 木霉 绿色粘帚霉 分生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振宇 李士竹 +2 位作者 陆燕君 毛得奖 刘东光 《河北林果研究》 1998年第4期367-371,共5页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一新变种。该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温度为25℃,在45℃温度下恒温处理10min就失去萌发能力。分生孢子萌发的酸碱度范围为pH30~70,最适为pH40。分生孢子萌发...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一新变种。该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温度为25℃,在45℃温度下恒温处理10min就失去萌发能力。分生孢子萌发的酸碱度范围为pH30~70,最适为pH40。分生孢子萌发需要98%以上的相对湿度,有营养的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空气充足、黑暗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腐烂病 分生孢子萌发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油菜黑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培玲 燕孟娇 +7 位作者 张键 皇甫海燕 郝丽芬 皇甫九茹 贾晓清 史志丹 吴晶 李子钦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3期70-75,共6页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油菜黑胫病的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油菜黑胫病菌的分生...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油菜黑胫病的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油菜黑胫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氟硅唑、戊唑醇、咪鲜胺对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戊唑醇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68μg/mL,氟硅唑和咪鲜胺次之,EC_(50)分别为1.90,5.55μg/mL;氟硅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11μg/mL。戊唑醇、咪鲜胺次之,EC_(50)分别为0.33,0.67μg/mL。戊唑醇、氟硅唑、咪鲜胺对油菜黑胫病的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OSPHAERIA biglobosa 杀菌剂 分生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黑星病菌二菌系的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生理的研究
8
作者 陈秀蓉 朱建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4-239,共6页
黄瓜黑星菌二菌系(即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0~22℃;在1:5的瓜叶汁液中,12h后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69%。而牛粪浸出液对二菌系分生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黄瓜黑星菌二菌系(即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0~22℃;在1:5的瓜叶汁液中,12h后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69%。而牛粪浸出液对二菌系分生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萌发率均低于对照。二菌系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如甘肃菌系在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乳糖等培养基上生长量为5.7mm/d以上,而沈阳菌系仅约31mm/d;氮源中以硝酸铵、胱氨酸对甘肃菌系生长的刺激作用明显,生长量分别为64mm/d和58mm/d,而沈阳菌系仅为35mm/d和34mm/d。但精氨酸则对二菌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日生长量低于对照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黑星菌 菌丝生长 分生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如香 王树桐 +3 位作者 司丽丽 陈曲 胡同乐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009-16012,共4页
[目的]对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存活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时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 [目的]对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存活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时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PDA、ABA和RA 3种培养基上24 h萌发率均超过80%。分生孢子在0~35℃均可萌发,但在不同温度下萌发时间有较大差异,最适萌发温度是25℃,24 h萌发率超过90%。在0℃培养18 d,孢子萌发率可达64%。分生孢子角在49℃下10 m in即可致死。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随紫外线强度增加及照射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在室内外分别测试了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的存活时间。在室内,树枝上的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可存活9周,而在树皮上的分生孢子角放置5周即失去萌发能力。在室外,自然背阴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2周;而在向阳处经1周,分生孢子即丧失萌发能力。分生孢子在室温下无菌水中可存活5周。[结论]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在冬季的低温下也能萌发造成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病害流行 分生孢子萌发 温度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Juglans regia L.)植株组织提取液对矩园黑盘孢菌(Melanconium oblongum Berk)分生孢子萌发的刺激作用(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瑞祥 刘碧荣 +2 位作者 杨旺 高荣孚 项蔚华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2年第3期81-87,共7页
作者等在胡桃植株组织提取液中发现一种对矩圆黑盘孢菌(胡桃枝枯病的病原菌)的分生袍子萌发具有明显刺激作用的活性物质。该物质在枝条的树皮中含量最高,叶中较少,木质部中很少,根皮中极少;对光、热、酸、碱有相当稳定性;能被活性碳吸附... 作者等在胡桃植株组织提取液中发现一种对矩圆黑盘孢菌(胡桃枝枯病的病原菌)的分生袍子萌发具有明显刺激作用的活性物质。该物质在枝条的树皮中含量最高,叶中较少,木质部中很少,根皮中极少;对光、热、酸、碱有相当稳定性;能被活性碳吸附,并具萤光性。经薄层层析初步纯化结晶后,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分析,表明该物质为一种芳香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 植株组织提取液 矩园黑盘孢菌 分生孢子萌发 刺激作用 植物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昌地区茄子白粉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分生孢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燕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87-92,共6页
对四川省西昌地区茄子白粉病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分生孢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昌地区茄子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单生,初生分生孢子顶端略尖,大小为(65.44~84.98)μm×(17.31~22.09)μm,次生分生孢子两端钝圆... 对四川省西昌地区茄子白粉病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分生孢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昌地区茄子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单生,初生分生孢子顶端略尖,大小为(65.44~84.98)μm×(17.31~22.09)μm,次生分生孢子两端钝圆,大小为(69.92~83.32)μm×(15.82~21.53)μm;分生孢子梗不分支,2~4个细胞,长102.59~179.50μm,未发现有性世代,初步鉴定为旱金莲内丝白粉菌〔Oidiopsistropaeoli(Berger.)〕。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研究表明,其最佳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54℃;相对湿度90%以上分生孢子可以萌发,保湿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地区 茄子白粉病 病原鉴定 分生孢子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抽提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继宏 李晓储 +2 位作者 陈凤美 黄利斌 曹小迎 《江苏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23-25,共3页
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建设需要为城市森林郊区生态经济型林果模式构建寻求具有植物抑菌素的绿化树种及植物。选用十大功劳(Maboniabealil)、龙柏(SabinachinensisKaizuca)、鹅绒藤(CynanchumchinenseR.Br)、银杏(Ginkgobiloba... 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建设需要为城市森林郊区生态经济型林果模式构建寻求具有植物抑菌素的绿化树种及植物。选用十大功劳(Maboniabealil)、龙柏(SabinachinensisKaizuca)、鹅绒藤(CynanchumchinenseR.Br)、银杏(GinkgobilobaLinn.)、苍耳(Xanthiumsibircum)等5种植物叶片样品的丙酮提取液研究其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十大功劳、苍耳植物抽提物抑制苹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大于75%;鹅绒藤的抑制率在58 9%;银杏、龙柏的抑制率分别为3 9%和17 9%。十大功劳和苍耳2种植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林果模式 苹果炭疽病 分生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葡萄孢产孢和孢子萌发条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崔志峰 丁贞科 +2 位作者 冯贻安 汪琨 朱廷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41-445,共5页
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B05.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某些营养因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05.10菌株在PSA培养基、pH 6.0,22℃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多达到1500×104cfu/皿;在1... 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B05.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某些营养因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05.10菌株在PSA培养基、pH 6.0,22℃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多达到1500×104cfu/皿;在1%水琼脂、pH 5.0,22℃条件下4 h时灰葡萄孢孢子开始出现萌发管,12 h时萌发管转变形成分枝的菌丝,添加木糖、果糖和可溶性淀粉等营养因子对提高孢子萌发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产孢 分生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菌株代谢物对茄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颖 侯潞丹 张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298,共6页
为防治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番茄早疫病,研究了8株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茄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并且测定了曲霉、细黄链霉菌对病菌的持续抑菌作用。结果发现5株芽孢杆菌代谢物原液对茄链格孢菌菌丝生... 为防治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番茄早疫病,研究了8株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茄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并且测定了曲霉、细黄链霉菌对病菌的持续抑菌作用。结果发现5株芽孢杆菌代谢物原液对茄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茄链格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受抑制率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44.87%、胶冻样芽孢杆菌51.97%、枯草芽孢杆菌55.44%。细黄链霉菌对茄链格孢菌具有较强的持续抑制作用,且黑曲霉、米曲霉、细黄链霉菌作用后茄链格孢菌菌丝发生了畸变、原生质浓缩等现象。表明8种微生物代谢物对茄链格孢菌具有抑菌活性,且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链格孢菌 分生孢子萌发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颓子锈生座孢产孢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广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99-1401,共3页
研究了牛奶子锈病(Aecidium elaeagni-umbellata)重寄生菌胡颓子锈生座孢(Tuberculinae laeagni)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等5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产孢最好;NH4Cl、KNO3等7种氨源中以蛋白胨产孢最好;25℃、pH... 研究了牛奶子锈病(Aecidium elaeagni-umbellata)重寄生菌胡颓子锈生座孢(Tuberculinae laeagni)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等5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产孢最好;NH4Cl、KNO3等7种氨源中以蛋白胨产孢最好;25℃、pH值6和光照等争件适合产孢。25℃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在相对湿度65%以上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以水滴中萌发最好,萌发率达80,4%。DH值5~6和光照争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43℃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子 锈病 重寄生菌 产孢 分生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无性重组体若干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艳丽 张正光 +1 位作者 陆凡 郑小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7,共5页
将营养体亲和的、携带抗药性标记的稻瘟病菌不同小种的菌株对峙培养 18d后 ,对交界处产生的菌丝融合带进行单菌丝片段群体分离 ,从 5个配对组合中获得的 75个无性重组体中筛选出 2 0个稳定的无性重组体。对它们的生长速率、产分生孢子... 将营养体亲和的、携带抗药性标记的稻瘟病菌不同小种的菌株对峙培养 18d后 ,对交界处产生的菌丝融合带进行单菌丝片段群体分离 ,从 5个配对组合中获得的 75个无性重组体中筛选出 2 0个稳定的无性重组体。对它们的生长速率、产分生孢子能力、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 :供试重组体在 5种常规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 ,部分重组体的生长速率显著超过亲本 ;在玉米稻汁培养基上均具有较好的产孢能力 ,产孢量每皿 (直径 6 0mm)为 1 0 8× 10 5~ 8 18× 10 6个 ,部分菌株产孢量显著超过亲本 ;分生孢子萌发率为 6 5 %~ 97% ,与亲本无显著差异 ;大多数重组体均可对水稻致病 ,且无性重组还导致毒性发生复杂的变异。来自同一配对组合的无性重组体后代在日本 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上显现出与双亲不同的毒性表型 ,部分重组体丧失了亲本所具有的毒性 ,而有部分重组体表现出亲本所没有的毒性 ,提示双亲的遗传物质在重组体内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稻瘟病菌不同小种菌株间通过菌丝融合产生的无性重组体具有较强的适生性 ,提示无性重组可能是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性重组体 生物学性状 生长速率 分生孢子萌发 致病力 产孢能力 遗传多样性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菌生长发育的毒力及其防病作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华 周天仓 +2 位作者 程晶晶 李小虎 黄丽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3,共6页
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褐斑病菌生长发育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0.06和0.055μg·mL-1,苯醚甲环唑的EC50分别为0.009和0.024μg·mL-1;但2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 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褐斑病菌生长发育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0.06和0.055μg·mL-1,苯醚甲环唑的EC50分别为0.009和0.024μg·mL-1;但2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其EC50值较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高104~105倍,分别为128.825和331.131μg·mL-1。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的毒力较强,EC50值明显低于戊唑醇,说明其抑制效果较好;而戊唑醇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时效果略优于苯醚甲环唑,表现为EC50值相对较小。2年独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在推荐使用浓度对苹果褐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戊唑醇比苯醚甲环唑的防病效果好,在2005,2006年分别达到82.10%和81.83%,而苯醚甲环唑分别为42.37%和62.38%。新杀菌剂嘧菌酯防病效果达到88.74%与戊唑醇相当,明显优于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病害发生初期(陕西关中6月中旬前后)喷施1~2次内吸性杀菌剂即可基本控制当年的病害。建议交替使用这2种药剂及嘧菌酯来控制病害,可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苹果褐斑病 菌丝干重 分生孢子萌发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3种油茶炭疽病菌的致病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杨 李河 +2 位作者 周国英 蒋越西 刘君昂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56-1961,共6页
为了弄清海南省不同油茶炭疽病菌致病力差异及生物学特性,采用刺伤接种法对3种油茶炭疽病菌(C.fructicola、C.siamense、C.camelliae)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发现不同病原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fructicola致病力最强,C.siamense致病力... 为了弄清海南省不同油茶炭疽病菌致病力差异及生物学特性,采用刺伤接种法对3种油茶炭疽病菌(C.fructicola、C.siamense、C.camelliae)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发现不同病原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fructicola致病力最强,C.siamense致病力次之,C.camelliae致病力最弱。对3种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3种病菌最适生长温度、p H值及光照条件类似,同时均可利用多种碳、氮源,但不同病菌生长的最优碳源、氮源有一定差异。C.fructicola的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均高于C.siamense及C.camelliae。不同油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可能与其致病力分化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油茶炭疽病菌致病差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菌 致病力 生物学特性 分生孢子萌发 附着胞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南泉 林河通 +2 位作者 陈艺晖 林艺芬 王慧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0,共6页
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是导致采后橄榄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pH、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条件对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生长最适pH... 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是导致采后橄榄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pH、温度、光照、碳源、氮源等条件对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生长最适pH为6,最适温度24~26℃;产孢最适pH为7,最适温度24~26℃,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多;以D-果糖、甘露醇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橄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丝的生长,以葡萄糖、蔗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该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为6,最适温度26~28℃,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4℃(3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小孢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菌落生长 分生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红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陆宁海 徐瑞富 +2 位作者 吴利民 田雪亮 齐尚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7,共4页
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20~25℃, 最适pH值7.0~9.0,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紫外线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的利用以硫酸铵和氯化铵最佳... 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20~25℃, 最适pH值7.0~9.0,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紫外线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的利用以硫酸铵和氯化铵最佳.产孢量在温度25℃、pH 7.0、紫外线照射80 min、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 9.0、湿度86%以上.总之,该菌属于中高温、高湿、中性偏碱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腐病 棉花 生长 生物学特性 培养基 产孢量 分生孢子萌发 最适温度 最适PH值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