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中间分液结构的管壳式冷凝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连涛 诸凯 +1 位作者 刘圣春 王华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2-1337,共6页
对于管内凝结而言,为保持蒸汽在换热管进口段的高效换热状态而进行中间分液,改变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保持相对较高的换热系数是"短管效应"理论的技术举措。结合传统冷凝器的结构,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实验研究的气液分离卧式管... 对于管内凝结而言,为保持蒸汽在换热管进口段的高效换热状态而进行中间分液,改变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保持相对较高的换热系数是"短管效应"理论的技术举措。结合传统冷凝器的结构,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实验研究的气液分离卧式管壳式水冷冷凝器。通过布置在冷凝器两端分程隔板处的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分液管来观察其换热效果,并与传统冷凝器进行整体换热系数、出口冷凝液温度及压力损失三方面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分液管的冷凝器具有相似的热力性能;具有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分液管的冷凝器整体换热系数比传统冷凝器要高,出口冷凝液温度比传统冷凝器要低,且具有较小的压力损失;在测试工况下,右侧开启1个0.5mm、1个1mm,左侧开启2个1mm、1个0.5mm分液管的冷凝器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管效应 两相流 分液管 管壳式冷凝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剂分液器分配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韩清 张驰 +1 位作者 徐博 陈江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分液器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辅助设备,分液不均会引起换热器面积不能充分利用,制冷能力下降,蒸发器出风温度不均,膨胀阀阀芯振动等问题,合理选择和设计分液器对制冷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压降式、离心式和贮液式三种分液... 分液器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辅助设备,分液不均会引起换热器面积不能充分利用,制冷能力下降,蒸发器出风温度不均,膨胀阀阀芯振动等问题,合理选择和设计分液器对制冷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压降式、离心式和贮液式三种分液器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实验定量地研究了质量流量50~ 110 kg/h,入口干度0.1~0.3工作条件下,质量流量和入口干度对三种分液器分配特性的影响,引入各支路间质量和干度的标准偏差STDm和STDx评估分液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流量从50 kg/h增大到110 kg/h时,三种分液器的STDm减小,质量流量的均匀性得到改善.其中对压降型和离心式的影响较大,STDm分别降低了77%和51%,而对贮液型的影响较小,STDm降低了21%.当入口干度增大时,分液均匀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配均匀性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液罐内气液两相流分离效率的数值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平 刘永铭 陈旭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火炬系统中,分液罐通过有效分离放空气体中携带的液滴或固体杂质,减少气体中的凝液量,避免火雨现象的发生,并对火炬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起到关键作用。运用FLUENT软件,进行了火炬系统卧式分液罐中液滴直径、出入口压差、工作温度... 火炬系统中,分液罐通过有效分离放空气体中携带的液滴或固体杂质,减少气体中的凝液量,避免火雨现象的发生,并对火炬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起到关键作用。运用FLUENT软件,进行了火炬系统卧式分液罐中液滴直径、出入口压差、工作温度、气体含液率、分液罐长径比等因素对分离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液滴直径,减小出入口压差,提高工作温度,降低气体含液率,增大分液罐长径比,将有利于提高分液罐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FLUENT软件 数值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某气田气液降压分离系统污水结垢原因分析及防垢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新强 蒋晶晶 +2 位作者 陈晓春 张世虎 白海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3 10-11,共6页
针对陕北某气田气液降压分离系统结垢严重的现象,通过分析站内污水水质、结垢产物组成、天然气组成、污水配伍性和运行工况等,找出结垢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结垢产物主要为Ca CO3,污水中成垢离子含量高、污水不配伍... 针对陕北某气田气液降压分离系统结垢严重的现象,通过分析站内污水水质、结垢产物组成、天然气组成、污水配伍性和运行工况等,找出结垢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结垢产物主要为Ca CO3,污水中成垢离子含量高、污水不配伍、压力骤降引起CO2分压降低促进CaCO3形成是气液降压分离系统结垢的主要原因。提出将阻垢剂加药点移至计量分离器出口,投加100 mg/L的阻垢剂WT-225,防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离系统 闪蒸 结垢预测 污水配伍性 防垢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栗木花岗岩岩浆气-液分异作用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梁磊 张玲 +1 位作者 颜自给 董业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74,共14页
广西栗木花岗岩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含锡、钨、钽、铌矿的稀有金属花岗岩,发育一些紧密共生但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岩石。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热动力学原理对这些特殊地质现象进行成因分析以了解相应的岩浆演化过程,得出的结论构... 广西栗木花岗岩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含锡、钨、钽、铌矿的稀有金属花岗岩,发育一些紧密共生但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岩石。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热动力学原理对这些特殊地质现象进行成因分析以了解相应的岩浆演化过程,得出的结论构成了岩浆演化的动态证据链并相互印证,且与热动力学方程检验结论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分异是稀有金属花岗岩最重要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机制。当富水岩浆上升侵位时,岩浆发生大规模的气—液分异作用,形成新的熔体相和大量夹带气相的气泡。新的熔体相因饱和水压尸(H_2O)的突然降低而过冷却结晶形成斑状结构岩石,气泡则上升迁移至不同部位,随后破裂再次发生气—液分异形成残余气流体和残余熔体相。残余气流体进一步交代先结晶的斑状结构岩石形成蚀变带花岗岩,或者结晶形成伟晶岩。残余气流体还是金属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岩体内带的蚀变花岗岩型锡铌钽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对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有关,而岩体顶上带的岩脉型钨锡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在围岩裂隙中的结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花岗岩 岩相学 热动力学 岩浆演化 气- 成矿作用 栗木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程布置微通道分液冷凝器的热力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钟天明 陈颖 +3 位作者 郑文贤 乐文璞 罗向龙 杨庆成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6,共7页
分液式微通道冷凝器(LSMC)是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并实验验证了不同管程布置方案LSMC的管内换热系数和压力降,并采用惩罚因子(PF)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管程数(NP)和每管程换热管数(TNPP)对平行流... 分液式微通道冷凝器(LSMC)是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并实验验证了不同管程布置方案LSMC的管内换热系数和压力降,并采用惩罚因子(PF)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管程数(NP)和每管程换热管数(TNPP)对平行流冷凝器的热力性能都有明显影响。在完全分液效果下,优化的4、5管程LSMC的换热系数分别比3管程LSMC提高了5.7%和13.8%,而4、5管程LSMC的压降也分别比3管程LSMC增大超过23.5%和138.7%。与此比较,LSMC的传热系数和压降在不同TNPP的变化较小,说明优化区间内管程数比每管程换热管数对LSMC单一的热力性能影响更大。此外,实现完全分液的LSMC比部分分液的LSMC热力综合性能好。与实验值比较,LSMC理论传热系数和压降的最大偏差分别为25.6%和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冷凝器 管程组合 冷凝传热系数 惩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液型两相流分配器的性能与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博 张驰 +2 位作者 陈江平 孙西辉 马小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100,共6页
试验研究了带有复杂入口管的积液型两相流分液器在不同干度和质量流量条件下的分液均匀性.结果表明:当干度增大时,分液器的分液均匀性下降;当质量流量增大时,分液器的分液均匀性得到改善;各工况下分液器分液的流体质量流量标准偏差(STD... 试验研究了带有复杂入口管的积液型两相流分液器在不同干度和质量流量条件下的分液均匀性.结果表明:当干度增大时,分液器的分液均匀性下降;当质量流量增大时,分液器的分液均匀性得到改善;各工况下分液器分液的流体质量流量标准偏差(STD)的平均值为2.80%.同时,对复杂入口管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入口管形式影响的新型双筒体型分液器,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工况下,双筒体型分液器分液的STD的平均值为2.36%,比积液型分液器的分液均匀性提高了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入口条件 双筒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液冷凝器在HFC410A空调系统的替换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邓立生 陈颖 +2 位作者 莫松平 华楠 陈二雄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1,共6页
汽液分离式冷凝器是一种管内高效冷凝换热器,它采用了一些强化换热手段,如多管程平行流冷凝、中间排液以及优化管子数目等。这里将该分液冷凝器用于HFC410A空调系统中,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分液冷凝器后,HFC410A的制冷能力... 汽液分离式冷凝器是一种管内高效冷凝换热器,它采用了一些强化换热手段,如多管程平行流冷凝、中间排液以及优化管子数目等。这里将该分液冷凝器用于HFC410A空调系统中,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分液冷凝器后,HFC410A的制冷能力仅为原系统的96.4%,EER值为原来的93.8%,该分液冷凝器无法实现替换目的。通过分析发现,HFC410A对分液冷凝器的热力性能影响较大,HFC410A在分液冷凝器的气液分离效果变差,不再维持HCFC22在分液冷凝器中表现出来的近等温冷凝过程;在相同的冷凝温度下,HFC410A系统的循环质量流量较HCFC22系统减少1.2%~9.2%时,分液冷凝器的压降提高39.1%~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冷性能 焓差法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外分液结构调控水平管间歇流流型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宏霞 徐进良 +2 位作者 李子衿 谢剑 邢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70-3477,共8页
相变传热广泛存在于换热领域,而两相流中的厚液膜是恶化相变传热的根本原因。提出在换热管壁面设计新型网状外分液结构,利用金属网进行间歇流气液非能动相分离,从而调控流型、强化传热。通过搭建空气-水水平管冷态实验台,证实当间歇流... 相变传热广泛存在于换热领域,而两相流中的厚液膜是恶化相变传热的根本原因。提出在换热管壁面设计新型网状外分液结构,利用金属网进行间歇流气液非能动相分离,从而调控流型、强化传热。通过搭建空气-水水平管冷态实验台,证实当间歇流经过外分液结构时,气体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被金属网孔拦截,液桥和厚液膜则被分离出换热管,使管内液相减少,气相汇聚,有效增大气相与管壁的接触概率;多级分液后气液两相长度比呈振荡上升,甚至将间歇流调控为分层流。减小液速或增大气速,分液效果越好,间歇流最终转变为分层流所需经历的外分液级数越少,预期此结构可显著提高相变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型调控 间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液隔板结构对分液冷凝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文贤 陈颖 +2 位作者 钟天明 罗跃斌 万月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8,共7页
分液冷凝器(liquid-vapor separation condenser LSC)是一种带分液隔板的平行流换热器,它可实现在冷凝过程中分段排出冷凝液,提高冷凝区域的制冷剂干度。利用标准焓差实验室,对比研究了采用不同分液隔板结构的分液冷凝器对整个制冷系... 分液冷凝器(liquid-vapor separation condenser LSC)是一种带分液隔板的平行流换热器,它可实现在冷凝过程中分段排出冷凝液,提高冷凝区域的制冷剂干度。利用标准焓差实验室,对比研究了采用不同分液隔板结构的分液冷凝器对整个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在保持室内侧工况不变(干/湿球温度为26.7℃/19.4℃)条件下,改变室外侧干球温度29~41℃,分别考察了3个具有不同分液隔板结构冷凝器的壁温和压降、系统耗功、制冷量及能效比(EER)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发现具有不同孔径结构分液隔板的冷凝器可以具有不同的热力性能,也可以具有相近的热力性能,设计合理的分液隔板可使冷凝器的冷凝段壁温几乎不变,且端压降最小。其系统的制冷剂流量最大,且制冷量和EER最高。由此可见,汽液分离的效果会使冷凝器获得更均匀的流量分配,降低两相流动阻力,提高制冷系统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板 冷凝器 制冷系统 流量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控智能分注工艺调配及分层注水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广渊 季公明 +3 位作者 杨树坤 吕国胜 杜晓霞 郭宏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8-261,共4页
液控智能分注工艺可在地面通过液控管线控制井下配水器的水嘴开度,以达到分层调配的目的,其缺点是无法监测井下各层的注水量。对于油藏精细注水开发,分层注水量是分析注水受效和评价水驱效果的重要动态参数。利用该工艺可在地面控制井... 液控智能分注工艺可在地面通过液控管线控制井下配水器的水嘴开度,以达到分层调配的目的,其缺点是无法监测井下各层的注水量。对于油藏精细注水开发,分层注水量是分析注水受效和评价水驱效果的重要动态参数。利用该工艺可在地面控制井下配水器水嘴开度的优势,在分析分层注水过程中注入水流动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层调配方法及分层注水量计算方法。通过测试各层配注量下对应的井口注入压力,计算得到各层配水器水嘴满足分层配注量的目的开度;通过水嘴目的开度下的单层注入指示曲线和全井注入指示曲线测试,计算得到不同井口注入压力下各层的注水量,并编制了用于调配设计和分层注水量计算的软件。现场应用表明,该调配方法可靠,分层注水量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分层注水解释结果对油田注水开发精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智能 调配 层注水量计算 地面控制 注入指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中和法从分铜液中提碲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阮胜寿 汪劲松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4年第1期31-32,46,共3页
 碱中和法从分铜液中提碲工艺技术简单可靠,能耗低、无污染,操作环境好,并有利于综合回收铜、铋等有价元素。
关键词 提碲 碱中和法 二氧化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分煎混合液和合煎液指纹图谱及有效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吉锋 王淑荣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2-394,共3页
目的分析复方柴胡疏肝散分煎液和合煎液中芍药苷和橙皮苷的溶出量和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确认是否适合采用临床颗粒复配方法使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谱图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合煎有利... 目的分析复方柴胡疏肝散分煎液和合煎液中芍药苷和橙皮苷的溶出量和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确认是否适合采用临床颗粒复配方法使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谱图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合煎有利于有效成分芍药苷和橙皮苷的溶出,合煎过程发生化学反应,有少量新的组分生成或者部分组分消失。结论复方柴胡疏肝散不适合采用颗粒配方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合煎 溶出量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标粒子理论对气-液分配色谱容量因子的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维冰 史景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本文以统计热力学的观点,采用定标粒子的液体理论探讨气-液分配色谱的保留行为,得出了容量因子随被测组分、固定液的分子诸参量变化的关系式,并与其它理论相比较,对不同被测维分在同一固定液上的分离及固定液的选择加以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以统计热力学的观点,采用定标粒子的液体理论探讨气-液分配色谱的保留行为,得出了容量因子随被测组分、固定液的分子诸参量变化的关系式,并与其它理论相比较,对不同被测维分在同一固定液上的分离及固定液的选择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对于研究实际体系较其它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标粒子 配色谱 容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分异作用对泡沫运移封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喻贵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为考察气液重力分异作用对泡沫在储层内运移封堵效果的影响,采用二维均质可视化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气液重力分异作用下,泡沫在储层内呈现向上运移封堵趋势,气液体积比为0.5:1相比1:1和2:1在储层内的压力传播距离、波及面积和... 为考察气液重力分异作用对泡沫在储层内运移封堵效果的影响,采用二维均质可视化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气液重力分异作用下,泡沫在储层内呈现向上运移封堵趋势,气液体积比为0.5:1相比1:1和2:1在储层内的压力传播距离、波及面积和封堵强度较大;气液体积比1:1相比2:1和0.5:1的泡沫阻力因子下降幅度最小,重力分异作用体现最弱.气液重力分异作用对泡沫在储层内运移封堵效果存在较大影响,优化气液体积比可减缓气液重力分异作用,增强泡沫稳定性及封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运移 体积比 封堵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液冷凝器的管程理论设计及热力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二雄 陈颖 陈雪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5,共7页
根据分液冷凝器强化换热思想对其管程理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依据质量流速和干度来判断每一流程中制冷剂的流型,并依此选取Cavallini换热模型公式的方法求其平均换热系数,同时采用Cavallini两相压降模型和Darcy-Weisbach单相压降模型... 根据分液冷凝器强化换热思想对其管程理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依据质量流速和干度来判断每一流程中制冷剂的流型,并依此选取Cavallini换热模型公式的方法求其平均换热系数,同时采用Cavallini两相压降模型和Darcy-Weisbach单相压降模型分别确定冷凝区和过冷段的压降。针对一个案例计算了三种管程设计方案下冷凝器管内冷凝换热系数和端压值,并用惩罚因子PF对其综合热力性能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管程设计方案中管内制冷剂的流量分配均匀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均匀性越好,其综合热力性能越优。在质量流速为1200~1500 kg/(m2.s)范围内,与同等换热面积的蛇形管冷凝器相比,其中最好的分液冷凝器的PF值减小了48.5%~54.1%,可见设计优良的分液冷凝器的综合热力性能明显优于蛇形管冷凝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冷凝器 管程理论设计 换热系数 压降 惩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内新型分液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文卿 屈静 鹿世化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2,共7页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内各管间制冷剂的流量分配不均会带来蒸发器换热效果的下降。本文通过CFD商用软件对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内流量分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液器,用于平衡各管间的流量分配情况。数值模拟与可视化实验的流...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内各管间制冷剂的流量分配不均会带来蒸发器换热效果的下降。本文通过CFD商用软件对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内流量分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液器,用于平衡各管间的流量分配情况。数值模拟与可视化实验的流场信息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搭建了实验台,设计并制造了锥形分液器,将分液器安装于冷水机组上进行了整机性能的多个工况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加装分液器后蒸发器进出口压降由原来的约15 k Pa下降到约3 k Pa,整机COP提高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蒸发器 流量 锥形 制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液冷凝、多压蒸发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流程设计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仁龙 罗向龙 +3 位作者 陈健勇 陈颖 梁志辉 易知通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4,共7页
有机朗肯循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稳定的优点,但其推广应用受到高投资、低效率制约。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液冷凝、多压蒸发的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LMZORC),建立了数学规划优化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了新循环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基... 有机朗肯循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稳定的优点,但其推广应用受到高投资、低效率制约。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液冷凝、多压蒸发的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LMZORC),建立了数学规划优化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了新循环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基本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相比,LMZORC系统净输出功可提高5.05%~13.15%;分液干度对LMZORC系统的净输出功有重要影响,在所研究的工质中,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分液干度使系统净输出功最大;对于LMZORC系统,当温度滑移等于冷却水的温升,或者温度滑移小于冷却水的温升且工质温度滑移最大时,系统存在着最大净输出功;与不分液的多压蒸发系统相比,本文提出的多压蒸发组分调节系统能提高约2%的净输出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冷凝 非共沸工质 多压蒸发 调控 输出功 温度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液冷凝的R245fa/pentane混合工质朗肯循环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仁龙 罗向龙 +1 位作者 梁志辉 陈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40-2048,共9页
有机朗肯循环(ORC)是一种利用低温余热进行发电的热电转换技术。由于热源温位低,导致其效率不高,设备投资成本高。因此,本文从降低系统成本和提高其热力性能角度出发,把分液冷凝技术运用于双压蒸发的非共沸ORC系统,利用NSGA-Ⅱ多目标算... 有机朗肯循环(ORC)是一种利用低温余热进行发电的热电转换技术。由于热源温位低,导致其效率不高,设备投资成本高。因此,本文从降低系统成本和提高其热力性能角度出发,把分液冷凝技术运用于双压蒸发的非共沸ORC系统,利用NSGA-Ⅱ多目标算法对基本ORC(BORC),气液分离-双级蒸发ORC(DSORC),串联双级蒸发ORC(STORC)和分液冷凝-双级蒸发ORC(TLORC)四种系统的净输出功和比成本(SIC)进行优化对比。优化结果表明:在BORC系统中,多维偏好线性规划法(LINMAP)优化得出的点表明非共沸工质的净输出功分别要比纯R245fa和纯pentane高5.6%和14.0%。在DSORC系统中,LINMAP点表明非共沸工质的净输出功要比R245fa和pentane分别高1.2%和6.3%;在所研究的四种系统中,Pareto Front表明TLORC系统SIC最低,比BORC系统低5.4%,同时净输出功比BORC系统高4.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算法 优化 有机朗肯循环 非共沸工质 冷凝 双级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箱-小孔型气液分离器的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锟腾 陈健勇 +3 位作者 陈颖 罗向龙 杨智 梁颖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在冷凝过程中采用气液分离(分液冷凝)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高效的气液分离是提升分液冷凝器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联箱-小孔型气液分离器,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其气液分离特性。基于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分液... 在冷凝过程中采用气液分离(分液冷凝)能同时实现强化传热和降低压降。高效的气液分离是提升分液冷凝器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联箱-小孔型气液分离器,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其气液分离特性。基于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分液孔径(0.5~2.0 mm)和分液孔位置(居中、不居中)对联箱内工质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流量为3 g/s,入口干度为0.5时,分液效率和漏气率随着分液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孔径为1.6 mm,分液孔居中时有最优的气液分离性能,此时分液效率为70.23%,漏气率为0.14%。分液孔位置主要影响分液孔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当孔径为2.0 mm且分液孔不居中时,其气液惯性力比值可达1.51×10^(-2),因此,不合理的分液孔大小和位置导致分液孔处存在“冲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器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