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3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至贵阳铁路分流替代及建设方案研究
1
作者 贾祥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0,共6页
研究目的:重庆至贵阳通道是包(银)海和兰(西)广两大高铁通道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中通道的骨干段落,现状由川黔线和渝贵线两条线路构成,存在能力紧张、运输质量低等问题,因此需对分流替代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本... 研究目的:重庆至贵阳通道是包(银)海和兰(西)广两大高铁通道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中通道的骨干段落,现状由川黔线和渝贵线两条线路构成,存在能力紧张、运输质量低等问题,因此需对分流替代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本文结合路网规划和项目定位,对通道研究年度运量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客运和货运分流方案存在相关线路运输能力不足、绕行距离长、运输质量低等问题,均不可行,因此需新建线路;(2)建设方案提出川黔增建二线、渝贵维持现状和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川黔、渝贵维持现状以及新建高速铁路,川黔、渝贵维持现状三个建设方案,最终推荐符合规划政策要求、运输质量和经济效益好的新建高速铁路方案;(3)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贵通道 功能定位 运量预测 分流替代 建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至广州铁路分流替代及建设方案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姬燕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7,共7页
梧广铁路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货运交流的主通道,也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客运交流的区域性便捷普速客运通道,功能定位、分流替代方案、建设方案与主要技术标准相互耦合,需进行统筹研... 梧广铁路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货运交流的主通道,也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客运交流的区域性便捷普速客运通道,功能定位、分流替代方案、建设方案与主要技术标准相互耦合,需进行统筹研究。结合路网规划,在研究年度路网分工和运量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利用南广铁路、“梧州—岑溪—罗定—春湾—永基—广州”铁路通道分流不可行;进而结合运量特点以及是否利用南广铁路,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运输质量及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综合比选一次新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和近单远双客货共线铁路两大建设方案;最终推荐近远期工程投资省、运输组织灵活、运输质量高、能力适应性优的一次新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方案。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广铁路 功能定位 客流预测 分流替代 建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封堵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偏头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天虚 焦伯延 闫西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偏头痛缓解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因先兆性偏头痛行PFO封堵术的患者210例,分析术后无残余分流和有残余分流患者临...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偏头痛缓解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因先兆性偏头痛行PFO封堵术的患者210例,分析术后无残余分流和有残余分流患者临床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影响测试-6问卷(HIT-6)评分差异。结果有残余分流患者术前PFO宽度高于无残余分流患者[(1.72±0.34)mm比(1.42±0.31)mm,P<0.05];有残余分流患者静息状态下右向左分流1~2级比例高于无残余分流患者(94.74%比65.12%,P<0.05);有和无残余分流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手术时间及封堵器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FO宽度、静息状态下右向左分流分级是发生残余分流的影响因素(P<0.05),使用该模型构建预测残余分流的列线图模型,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731~0.94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50%和81.00%;有残余分流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和HIT-6评分分别为(1.87±0.29)分和(56.02±9.08)分,高于无残余分流患者(P<0.05);有残余分流患者VAS评分、HIT-6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2.59±9.17)%和(22.43±8.11)%,低于无残余分流患者(P<0.05);重度残余分流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和HIT-6评分分别为(2.21±0.41)分和(61.38±8.45)分,高于轻度残余分流患者(P<0.05);残余分流量与VAS评分、HIT-6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r=-0.546、-0.738,P<0.05)。结论PFO封堵后残余分流与偏头痛缓解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封堵 残余分流 偏头痛 缓解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
4
作者 邓琳 梁萍 +2 位作者 黄仲奎 朱定娇 陈更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OC-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S/sLK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TIPS治疗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基于TIPS前门静脉期增强CT以OC-MIP和VR技术重建获得CT... 目的 探讨斜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OC-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用于诊断脾/胃-左肾分流(S/sLK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TIPS治疗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基于TIPS前门静脉期增强CT以OC-MIP和VR技术重建获得CTPA,以之诊断S/sLKS并进行分型。以TIPS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见为标准,评估OC-MIP和VR图像诊断S/sLKS的效能及其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62例中,14例(14/62,22.58%)存在S/sLKS、48例(48/62,77.42%)未见S/sLKS。OC-MIP及VR图诊断S/sLK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一致,分别为92.86%(13/14)、95.83%(46/48)、95.16%(59/62);其诊断结果与DSA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均0.865)。14例S/sLKS中,DSA显示1例(1/14,7.14%)为脾-肾分流(SRS),1例(1/14,7.14%)为胃-肾分流(GRS),7例(7/14,50.00%)为脾-胃-肾分流(SsRS),4例(4/14,28.57%)SRS与GRS并存(SRS&GRS),1例(1/14,7.14%)为SRS&GRS+SRS双分流道。1例GRS OC-MIP及VR图均未显示分流道;4例SRS&GRS中,2例DSA显示各1支脾静脉(SPV)属支较细小,而OC-MIP及VR图均未显示;其余病例OC-MIP及VR图所示来源静脉均与DSA一致。结论 OC-MIP及VR重建CTPA对诊断S/sLKS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CT血管成像 脾-肾分流 胃-肾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抗电桥法测量交流分流器时间常数
5
作者 冯建 石雷兵 +2 位作者 周碧红 胡俊杰 许峰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介绍了四端交流分流器的等效模型,以零磁通电流互感器为电流比例标准,构建了测量交流分流器时间常数这一主要参数的交流电桥,采用多位双级感应分压器对标准交流电阻的电压进行分压,利用差分测量电路实现对被测分流器和标准交流电阻电压... 介绍了四端交流分流器的等效模型,以零磁通电流互感器为电流比例标准,构建了测量交流分流器时间常数这一主要参数的交流电桥,采用多位双级感应分压器对标准交流电阻的电压进行分压,利用差分测量电路实现对被测分流器和标准交流电阻电压差值的测量,通过双路同步采样系统实现电桥信号的测量,并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计算出电压幅值比和相位差,从而计算出被测交流分流器的阻值和时间常数。验证实验表明,测量装置可在20 Hz~3 kHz频率范围内实现100 A以下交流分流器的精密测量,时间常数最佳测量不确定度为8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计量 交流分流 时间常数 阻抗电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开关自动过分相阻抗建模与暂态分流特性
6
作者 吴丽然 吴命利 +1 位作者 刘建强 仇乐兵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共7页
分相区限制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连续性,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高效性,基于电子开关的自动过分相技术是提高供电连续性的方法之一。提出一种采用晶闸管阀组作为电子开关的过分相系统阻抗建模方法,考虑晶闸管阀组非线性阻抗、... 分相区限制了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连续性,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高效性,基于电子开关的自动过分相技术是提高供电连续性的方法之一。提出一种采用晶闸管阀组作为电子开关的过分相系统阻抗建模方法,考虑晶闸管阀组非线性阻抗、传输线缆阻抗,分析列车通过锚段关节时晶闸管阀组、供电臂两回路的暂态分流特性,以及晶闸管阀组回路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现场试验证明阻抗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区 电子开关 阻抗建模 分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驼峰区能量损失与不稳定内流关联研究
7
作者 罗竹梅 董广贺 +2 位作者 曾云 杨涛 李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0-184,共5页
相较于传统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带有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在高水头、大容量和高比转速的工作条件下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以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水泵水轮机出现的驼峰特性和迟滞效应问题,对导叶小开度下的泵工况进行数值... 相较于传统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带有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在高水头、大容量和高比转速的工作条件下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以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水泵水轮机出现的驼峰特性和迟滞效应问题,对导叶小开度下的泵工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结合熵产理论与内流状态对水力损失进行分析,深入开展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泵工况驼峰区不稳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在导叶小开度运行时,也存在驼峰特性并伴随迟滞效应。在驼峰区运行时,转轮出口与导叶间无叶区高水力损失区域主要分布在长叶片尾缘,与传统叶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迟滞特性 水力损失 分流叶片 内流特性 水泵水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换道压力增益的高速公路分流区跟驰模型
8
作者 杨龙海 车婷婷 +2 位作者 马文奎 章锡俏 陈霖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3,共14页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高速公路分流区内车辆的跟驰行为,基于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FVDM)引入换道压力增益因子构建考虑换道压力和换道行为的跟驰模型。首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随着换道增益因子...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高速公路分流区内车辆的跟驰行为,基于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FVDM)引入换道压力增益因子构建考虑换道压力和换道行为的跟驰模型。首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随着换道增益因子的增大,高速公路分流区的稳定区域变小。其次,基于NGSIM数据集中提取的92辆换道车辆的轨迹数据标定改进的跟驰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车辆的速度和位置,与FVDM相比,所构建的考虑换道压力增益的全速度差跟驰模型(pressure-based FVDM,P-FVDM)的仿真误差降低了16%;与换道全速度差模型(lane pressure FVDM,LP-FVDM)相比,所构建的考虑换道压力增益和换道驶出间距增益的全速度差模型(pressure-lane pressure FVDM,PLP-FVDM)的仿真误差降低了12%。最后,利用改进的跟驰模型仿真分析分流区内的交通震荡现象,发现车辆的换道行为能够引发交通震荡,在较高的行驶速度下交通震荡的振幅会衰减,当行驶速度较低时,速度标准差沿车队向上游呈现凹增长趋势;换道位置离出口匝道越近所引发的交通震荡越严重;换道持续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抑制交通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交通震荡 换道压力 高速公路分流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匝道连续分流最小间距
9
作者 潘兵宏 彭俊宁 +4 位作者 马朝辉 周乾 卢涛 佘明星 刘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1-824,共14页
为便于驾驶员在立交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中连续分流的情况下及时识别前方路况,对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连续分流的最小间距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并考虑到实际工程意义与驾驶人行为,重新界定了右转匝道左置形式的连续... 为便于驾驶员在立交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中连续分流的情况下及时识别前方路况,对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连续分流的最小间距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并考虑到实际工程意义与驾驶人行为,重新界定了右转匝道左置形式的连续分流间距范围,并区分不同车道数的分流形式。其次,分析了不同匝道连续分流形式最不利行驶条件下车辆的行驶需求和特征,据此建立了匝道连续分流间距计算模型。最后,采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ecle,UAV)航拍方式及Tracker图像识别软件,分析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匝道连续分流区车辆运行速度、车头时距分布及换道行为特征等,确定模型中关键参数取值,通过计算提出了右转匝道左置形式下双车道和三车道匝道连续分流最小间距建议值。该研究可为右转匝道左置形式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为完善相关规范与设计细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交 右转匝道左置 连续分流 间距 换道模型 车头时距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操控式压电分流支路对结构振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万鹏 刘轩 +4 位作者 马少飞 虞丽塬 吴义鹏 季宏丽 裘进浩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压电材料具有良好的机电耦合特性,常被用于振动系统中的能量俘获和振动抑制。在已有开关型压电分流支路的基础上,利用反激变压器的原、副边能量转换功能,提出一种力(机械)‐电能量可切换并操控的分流支路,基于正、逆压电效应分别设计支... 压电材料具有良好的机电耦合特性,常被用于振动系统中的能量俘获和振动抑制。在已有开关型压电分流支路的基础上,利用反激变压器的原、副边能量转换功能,提出一种力(机械)‐电能量可切换并操控的分流支路,基于正、逆压电效应分别设计支路的吸能抑振和注能控振两种功能,实现高能效且稳定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介绍了所述压电分流支路的工作原理,推导了不同能量操控条件下结构振幅的衰减率模型,通过试验讨论了不同能量操控方法对结构振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述能量操控型分流支路能够根据实际场景的减振需求实现高能效的结构振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振动能量收集 压电分流支路 反激变压器 压电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如何影响母亲多孩生育行为?——基于中考分流的制度背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和军 彭聪聪 张永梅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0,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然而现行的中考分流制度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不足却可能加重家庭教育焦虑、推高教育成本、导致育龄女性不愿或不敢多生。从理论视角分析子女普高升学机会与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基于CFPS2016、2018、2020三年的面板数据,使用OLS回归模型估计中考分流背景下,子女普高升学机会对母亲多孩生育行为的影响,为识别教育压力对多孩生育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结果表明,普高升学机会提高有利于多孩生育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部地区,普高升学机会提高对多孩生育水平提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中低收入阶层、中低教育水平阶层、中部地区女性的再生育行为更容易受到普高升学机会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中考分流背景下普高升学机会通过改变教育支出的方式作用于育龄女性多孩生育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教育压力与生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对于推进教育与生育领域联动改革、提高生育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分流 普高升学机会 教育成本 多孩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离心机极限分流比及最佳操作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强 安申法 +4 位作者 陈家庆 姬宜朋 栾智勇 于海 孙丰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在三相分离器前进行预分水是确保老油田采出液含水体积分数持续增加现状下,油气集输系统稳定的最经济措施。围绕快速、多分水的目标,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入口含水体积分数对预分水用管式离心机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 在三相分离器前进行预分水是确保老油田采出液含水体积分数持续增加现状下,油气集输系统稳定的最经济措施。围绕快速、多分水的目标,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入口含水体积分数对预分水用管式离心机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其极限水出口分流比;探讨管式离心机在极限水出口分流比工况下,分离性能崩溃点随操作参数变化的分布规律,进而确定该工况下转速和流量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入口含水体积分数的增加,管式离心机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缓慢降低,分水率逐渐增加;当入口含水体积分数为80%时,极限水出口分流比为70%(此时分水率为88%);影响水出口分流比增加的关键原因为油水界面随水出口分流比的增加而不断向水出口方向移动,进而导致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持续上升;基于熵权-Topsis算法计算设计处理量下的经济转速为600 r/min。研究结果可为采出液预分水用管式离心机的优化和性能改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液 管式离心机 预分水 极限分流 熵权-Topsis 操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扣式金属分流条直流击穿特性及电离能力对比
13
作者 饶茜 孟宪超 +7 位作者 樊亚东 王冬冬 苏小玮 赵伟翰 蔡力 曹金鑫 王建国 周蜜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目的]为改善纽扣式金属分流条在水面舰船天线罩雷电防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其在雷电先导临近环境下的电离特性。[方法]通过不同纽扣间隙距离、纽扣形状、分流条长度的直流击穿电压试验,分析不同纽扣式分流条的电离能力,开展分流条静电... [目的]为改善纽扣式金属分流条在水面舰船天线罩雷电防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其在雷电先导临近环境下的电离特性。[方法]通过不同纽扣间隙距离、纽扣形状、分流条长度的直流击穿电压试验,分析不同纽扣式分流条的电离能力,开展分流条静电场分布计算。[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流条长度的增加,纽扣式金属分流条击穿电压存在“饱和效应”;分流条长度相同时,金属纽扣间隔距离越大,击穿电压越高;椭圆形纽扣式分流条击穿电压最低,为圆形纽扣式的77%;矩形金属纽扣式分流条的电离能力稍弱于椭圆形分流条,其击穿电压为圆形纽扣式的86%。静电场分布计算发现,纽扣式分流条间隙电场强度分布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纽扣间隙距离越小,其两端间隙的电场强度越大;与圆形和矩形纽扣式分流条相比,椭圆形纽扣式分流条两端电场强度最大;分流条两端间隙之间的电场强度随分流条长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计算结果阐释了试验中击穿电压因纽扣形状和规格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结论]为分流条的外形设计提供了新方向,也为未来天线罩的雷电防护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 直流耐压 静电场 静电场分布 雷电防护 击穿电压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外科门体分流术式TAL分类命名法专家共识
1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门静脉高压介入专家工作组 赵剑波 +1 位作者 王忠敏 李卫校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9-685,共7页
非外科门体分流术是指通过单纯介入技术或介入与外科技术相结合方式完成的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已成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技术不断发展,在经典TIPS基础上涌现出许多新型非外科门体分流术式,与... 非外科门体分流术是指通过单纯介入技术或介入与外科技术相结合方式完成的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已成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技术不断发展,在经典TIPS基础上涌现出许多新型非外科门体分流术式,与之相应的手术名称及英文缩写也层出不穷。然而,许多手术名称未能准确反映其技术特点,且存在大量重名现象。该共识旨在回顾和分析非外科门体分流术现有名称及其技术特点,并基于各术式技术种类(type of technology,T)、穿刺途径(approach,A)和分流道位置(location of shunt,L)提出TAL分类命名法。该命名法有助于厘清现有非外科门体分流术之间关系,促进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复合手术 肝内分流 肝外分流 门体分流 脾肾分流 肠腔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术中耳蜗电图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冯天赐 杨海弟 +5 位作者 邓文婷 许耀东 唐小武 陈玲 黄伟洛 区永康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术中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agram,ECochG)特征值(幅值比与面积比)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单侧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患...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术中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agram,ECochG)特征值(幅值比与面积比)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单侧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行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手术(endolymphatic mastoid shunting,EMS),在术前、乳突开放期、迷路气房切除期、内淋巴囊区及周围骨板去除期、内淋巴囊切开期、插管引流期、关闭术腔期进行ECochG监测。术后随访18月。比较术后与术前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眩晕发作次数、眩晕发作程度对生活质量影响系数,并对术中不同阶段ECochG幅值比、面积比及术后18月头晕残障问卷(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得分、眩晕发作程度对生活质量影响系数、眩晕控制疗效得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8月,MD患者PT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I评分中功能性分数、情绪性分数、躯体性分数及DHI总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发作次数A级1例、B级11例、C级16例、D级9例、E级0例;眩晕发作程度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乳突开放期、迷路气房切除期ECochG幅值比、面积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淋巴囊区及周围骨板去除、内淋巴囊切开、插管引流、缝合切口关闭术腔期ECochG幅值比、面积比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ECochG幅值比、面积比与术后18月DHI得分、眩晕发作程度评分、眩晕疗效控制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能有效减轻MD患者眩晕情况,术中ECochG幅值比、面积比变化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电图 梅尼埃病 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 术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运动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吕雪琴 张通 +3 位作者 刘惠林 刘建华 李达 王华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8-964,共7页
目的观察术前运动训练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意识、肺功能及恢复效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在北京博爱医院择期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预康组(n=27),对照组进行术前常规治疗和护理,预... 目的观察术前运动训练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意识、肺功能及恢复效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在北京博爱医院择期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预康组(n=27),对照组进行术前常规治疗和护理,预康组在此基础上介入运动训练2周。住院当天和术后第3天采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评估,采用超声检查观察膈肌移动度,比较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两组CRS-R评分均显著提高(|t|>5.451,P<0.001),预康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812,P<0.01);对照组CRS-R的听觉和运动子量表分提高(|Z|>2.000,P<0.05),预康组CRS-R的听觉、视觉、运动、言语和唤醒度子量表分均明显提高(|Z|>2.282,P<0.01);预康组CRS-R运动和唤醒度子量表分较对照组提高(|Z|>2.320,P<0.05)。干预后,预康组膈肌移动度显著提高(t=-7.782,P<0.001),且大于对照组(t=2.044,P<0.05)。预康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3.654,P<0.01)。结论对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进行术前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意识状态,尤其是运动和觉醒水平,提高患者肺功能,加速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 术前运动 预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程度对预后影响的相关进展
17
作者 保燕青 王瑜 +3 位作者 张志娇 郑梦瑶 黄华 赵公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9-1684,共6页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手段,门静脉压力下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门静脉压力降低幅度越大,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的缓解效果越显著,然而也增加了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因此,合理控制门...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手段,门静脉压力下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门静脉压力降低幅度越大,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的缓解效果越显著,然而也增加了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因此,合理控制门静脉压力降低范围对优化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门静脉压力测量方法、影响压力降低的因素、针对不同适应证最佳的降压范围以及不同降压程度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提高TIPS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术后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体分流 经颈静脉肝内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18
作者 吴兆荣 王倩 +4 位作者 殷芹 田恬 宋涵 肖江强 李雯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67例)和正常组(1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危险因素作为构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指标。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脾切除术后、行早期TIPS、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Barthel指数评分≤40分为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高于早期TIPS、脾切除术后、NRS 2002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723。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风险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且可为患者带来一定临床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 经颈静脉肝内 术后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的高速公路诱导分流预测模型
19
作者 陈鲁川 张姝玮 +2 位作者 王亮 苏东兰 郭忠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8,共8页
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诱导分流实施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交通组织效率。为深入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诱导分流条件下,驾驶员决策的交互影响和博弈关系,构建涵盖油耗成本、时间价值成本、过路费以及可变成本支付的支付矩阵,并建立相应的复制... 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诱导分流实施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交通组织效率。为深入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诱导分流条件下,驾驶员决策的交互影响和博弈关系,构建涵盖油耗成本、时间价值成本、过路费以及可变成本支付的支付矩阵,并建立相应的复制动态方程,针对受流道路的典型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诱导分流无法对全部驾驶员产生影响;绕行系数较高的情况下,低时间价值驾驶员更容易接受诱导;演化博弈理论模型可有效预测高速公路改扩建的诱导分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高速公路改扩建 诱导分流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变循环发动机变几何分流环的设计及气动特性研究
20
作者 张朝勃 苗慧慧 +1 位作者 刘金鑫 陈雪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3,共11页
为研究双变循环发动机分流段的气动特性,设计了双扇叶型变几何分流环机构,针对双变循环发动机的Ma0.8,Ma2.35以及Ma4.0三种典型工况优化了所设计的变几何分流环型线,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各工况下不同分流环型线时各分流段流场。当工作在... 为研究双变循环发动机分流段的气动特性,设计了双扇叶型变几何分流环机构,针对双变循环发动机的Ma0.8,Ma2.35以及Ma4.0三种典型工况优化了所设计的变几何分流环型线,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各工况下不同分流环型线时各分流段流场。当工作在涡扇模式分流环角度为11.6°时,壁面曲率半径从前缘端部至尾部逐渐增大的分流环前缘型线可以有效削弱气流绕前缘壁面的法向压力梯度及涵道内的轴向逆压梯度,减小附面层厚度,抑制气流分离。当工作在涡喷模式分流环角度为-31.8°时,分流环下壁面为二次曲线型的凸曲面,且喉道面积较小时可以提高气流动能,抵消逆压梯度,缩小分离区面积,减小总压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喉道面积并非越小越好,更小的喉道面积会导致更大的逆压梯度而加重气流分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变循环发动机 变几何分流 涵道比 型线设计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