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沫稳定性能评价及泡沫分流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钟双飞 缑新俊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65-66,76,共3页
提供了一种泡沫分流酸化试验研究方法 ,对起泡剂、稳泡剂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 ,采用多用途分流酸化试验装置分别进行了泡沫对岩芯的分流效果试验 ,不同渗透率岩芯的分流效果试验 ,模拟实际酸化施工过程的分流酸化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 提供了一种泡沫分流酸化试验研究方法 ,对起泡剂、稳泡剂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 ,采用多用途分流酸化试验装置分别进行了泡沫对岩芯的分流效果试验 ,不同渗透率岩芯的分流效果试验 ,模拟实际酸化施工过程的分流酸化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泡沫分流技术 ,对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实施分流 ,使低渗透岩芯吸酸量增大 ,能均匀改善不同渗透性岩芯的最终渗透率 ,提高酸化效果 ,同时采用该项技术有效地解决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气藏均匀吸酸及均匀解堵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剂 起泡剂 泡沫 稳定性能 评价 泡沫分流效果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审判程序分流效果实证研究--以C市基层法院3076件认罪认罚案件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6
2
作者 汤火箭 郝廷婷 陶妍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3,共8页
自我国确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来,认罪认罚案件审判程序的繁简分流效果逐步显现。但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观察司法实践后发现,依然存在速裁程序未得到充分适用、简易程序功能定位模糊、程序选择及转换不规范、普通程序功能发... 自我国确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来,认罪认罚案件审判程序的繁简分流效果逐步显现。但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观察司法实践后发现,依然存在速裁程序未得到充分适用、简易程序功能定位模糊、程序选择及转换不规范、普通程序功能发挥不到位、自愿性审查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因此,应顺应刑事审判程序繁简分流的改革趋势,以针对性、精细化的思路完善认罪认罚案件审判程序,不断提高速裁程序的全流程速度,在认罪认罚危险驾驶罪案件中试点书面审理机制,充实认罪认罚案件庭审功能,完善自愿性审查机制,从而在认罪认罚案件审判程序中构建由简到繁的程序格局,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多层次分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案件 速裁程序 分流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九铁路对京广及京沪线的分流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晓宁 杨浩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66-70,共5页
京九铁路线的修建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改善了路网结构,使京广及京沪线的车流径路发生变化。在以路网整体结构为背景的条件下,依据车流最短径路、路网61个支点编组站及规划部门对2000年支点站技术直达车流预测资料,分析... 京九铁路线的修建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改善了路网结构,使京广及京沪线的车流径路发生变化。在以路网整体结构为背景的条件下,依据车流最短径路、路网61个支点编组站及规划部门对2000年支点站技术直达车流预测资料,分析京九线对京广线及京沪线的分流效果和流量构成,为车流组织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流 分流效果 铁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kA铝电解槽焙烧自动分流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轩 赵仁涛 +1 位作者 王永良 铁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7,共4页
针对当前铝电解槽焙烧过程中手动通断分流片及人工记录数据存在控制精度低、焙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焙烧分流自动控制系统。对焙烧过程中分流器的分流量变化、温度变化、分流效果和分流片的散热性能以及分流开关装置中动、静... 针对当前铝电解槽焙烧过程中手动通断分流片及人工记录数据存在控制精度低、焙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焙烧分流自动控制系统。对焙烧过程中分流器的分流量变化、温度变化、分流效果和分流片的散热性能以及分流开关装置中动、静触头打火情况进行大量试验并做出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该焙烧分流系统能够满足350kA铝电解槽焙烧启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槽 焙烧分流 自动控制 分流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泡沫酸分布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飞 李兆敏 周生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4期539-542,共4页
泡沫酸对于水平井均匀酸化解堵具有重要作用,成功运用泡沫酸酸化技术的关键是充分了解泡沫酸沿水平井的流动机理。为此,根据水平井变质量流以及泡沫酸在地层中的分流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求解;同时提出... 泡沫酸对于水平井均匀酸化解堵具有重要作用,成功运用泡沫酸酸化技术的关键是充分了解泡沫酸沿水平井的流动机理。为此,根据水平井变质量流以及泡沫酸在地层中的分流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求解;同时提出了半径增量比的概念,并据此对分流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泡沫酸渗透半径逐渐增大,跟端的增长幅度高于趾端;水平井井底压力随时间逐渐升高,相同时间内沿水平井筒逐渐降低。影响泡沫酸分流效果的因素有注入速度、井眼半径及渗透率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泡沫酸 渗透半径 半径增量比 分流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