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宝草的分泌结构与其次生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洪飞 刘文哲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11-115,T004,共6页
利用整体透明、石蜡制片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元宝草不同器官中分泌结构的类型和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其分泌结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及分泌道 3类 ,并指出了 3类分泌结构在各器官的分布位置和密度。组织化学试验... 利用整体透明、石蜡制片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元宝草不同器官中分泌结构的类型和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其分泌结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及分泌道 3类 ,并指出了 3类分泌结构在各器官的分布位置和密度。组织化学试验表明 ,前者含金丝桃素等 ,后二者含挥发油。为此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同时为该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一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草 分泌结构 次生产物 金丝桃素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嫩枝、叶分泌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铁山 崔宏安 +3 位作者 童小燕 黑育芳 周子富 董涛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5-88,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香椿嫩枝、叶的分泌结构有腺毛、腺表皮、油细胞、分泌腔和晶细胞,分别存在于其嫩枝和叶的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组织等部位。
关键词 香椿 嫩枝 分泌结构 解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蒜叶分泌结构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爱荣 周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中国石蒜带状叶片(地上叶)和鳞片(地下部分)分泌结构的发生和发育进程做了解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蒜叶片和鳞片内的分泌结构都为分泌道,但形态和分布位置不同,发生方式也存在差异。叶片内的分泌道,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 对中国石蒜带状叶片(地上叶)和鳞片(地下部分)分泌结构的发生和发育进程做了解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蒜叶片和鳞片内的分泌结构都为分泌道,但形态和分布位置不同,发生方式也存在差异。叶片内的分泌道,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间的薄壁细胞通过溶生的方式发育而成,分泌道在叶片内与叶脉交替平行排列,纵向分布,在叶片横切面上为长方形;鳞片内的分泌道,由靠近内表皮处的叶肉细胞发育形成,其发生方式为裂溶生,成熟的分泌腔为环状的腔室,沿着鳞片的内表皮环绕鳞片一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蒜 分泌结构 发育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瓣栀子花的分泌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戈群妹 刘婉 郑兴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0-182,共3页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重瓣栀子花的分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栀子花具有分别存在花冠裂片内和花萼筒内表面的2类分泌结构。花冠裂片内表面上的分泌结构由表皮单个细胞形成,花开展时散发香气;花萼筒内表面上的分泌结构由表皮和表...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重瓣栀子花的分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栀子花具有分别存在花冠裂片内和花萼筒内表面的2类分泌结构。花冠裂片内表面上的分泌结构由表皮单个细胞形成,花开展时散发香气;花萼筒内表面上的分泌结构由表皮和表皮下多细胞组成,表面无孔隙,内无维管组织细胞,不会产生香气,在幼花期分泌少量黏性物质。2类分泌结构均为非蜜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栀子 分泌结构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蒿试管苗分泌结构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白红 向国红 +2 位作者 乔乃妮 陈益元 周朴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0-642,共3页
[目的]研究藜蒿试管苗的分泌结构。[方法]以离体培养的藜蒿试管苗及移栽的试管苗花序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苗的分泌结构。[结果]藜蒿试管苗表皮上有腺毛分布,根状茎的皮层薄壁细胞和髓部薄壁细胞比试管... [目的]研究藜蒿试管苗的分泌结构。[方法]以离体培养的藜蒿试管苗及移栽的试管苗花序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苗的分泌结构。[结果]藜蒿试管苗表皮上有腺毛分布,根状茎的皮层薄壁细胞和髓部薄壁细胞比试管苗地上茎的体积大,壁薄,胞间隙发达。藜蒿地上茎和地下茎均具分泌囊,并分布在皮层。藜蒿的分泌囊属于裂生式分泌囊。藜蒿试管苗嫩枝、幼叶和花序上分布着分泌腺。一种为腺毛状分泌腺,一般由10个细胞构成,2个基细胞,2个柄细胞,6个腺毛状细胞,排成2列,成熟时为扇形囊状;另一种为非腺毛状,由管状腺细胞构成。[结论]该研究为大规模培养藜蒿生产天然产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试管苗 分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柱金丝桃(Hypericum ascyron L.)分泌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庆华 李淑玲 +1 位作者 胡国富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3-47,共5页
对长柱金丝桃各类器官进行了整体透明和解剖学研究,确定合理的采收部位和采摘时间。结果表明,植株富含分泌囊和分泌小管道两种分泌结构;叶片中分泌囊(道)的发育属于裂生型;地上部分泌结构分布较多,尤以叶片中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大;确... 对长柱金丝桃各类器官进行了整体透明和解剖学研究,确定合理的采收部位和采摘时间。结果表明,植株富含分泌囊和分泌小管道两种分泌结构;叶片中分泌囊(道)的发育属于裂生型;地上部分泌结构分布较多,尤以叶片中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大;确定植物的最佳采收时期是每年8~9月的花果期、最佳采收部位是地上部。此研究结果为此药用植物合理的采收部位和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为其他植物分泌囊(道)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柱金丝桃 分泌结构 分泌囊发育 分泌小管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花期罗勒(原变种)叶片和萼片的形态特征和分泌结构观察
7
作者 陈娜 程磊 +3 位作者 于娇 方成武 崔舜 刘超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罗勒(OcimumbasilicumLinn.)为唇形科(Labiatae)罗勒属(OcimumLinn.)-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气味芳香[1],是主要的芳香油植物之-,可用作调香原料,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罗勒体表腺毛分泌的大量挥发油是其香气的主要来源.罗勒与其... 罗勒(OcimumbasilicumLinn.)为唇形科(Labiatae)罗勒属(OcimumLinn.)-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气味芳香[1],是主要的芳香油植物之-,可用作调香原料,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罗勒体表腺毛分泌的大量挥发油是其香气的主要来源.罗勒与其原变种(O.basilicumvar.basilicumLinn.)仅在植物学特征上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原变种) 叶片 萼片 腺毛 分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眼柄的神经分泌结构 被引量:11
8
作者 康现江 李阳 王所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1期45-48,共4页
研究了中国对虾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特征。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由神经分泌细胞和窦腺两部分组成。依据细胞及其核直径和细胞质特征等将神经分泌细胞分为6种类型,它们多以集群方式分布,少数则分布较为分散。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外侧,... 研究了中国对虾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特征。眼柄神经分泌结构由神经分泌细胞和窦腺两部分组成。依据细胞及其核直径和细胞质特征等将神经分泌细胞分为6种类型,它们多以集群方式分布,少数则分布较为分散。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外侧,呈椭圆囊状。依据神经分泌细胞轴突末梢直径和其内颗粒特征将窦腺内轴突末梢分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中国对虾 眼柄 神经分泌结构
全文增补中
江永香柚不同发育时期果皮分泌结构及油体的观察
9
作者 蒋昊 桂茜 阮颖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60-63,共4页
利用冰冻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江永香柚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果皮进行显微结构、分泌组织和油体的观察,结果发现:授粉后发育至70d左右的江永香柚果实,其果皮为绿色,外果皮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发育70~150d的果实其果皮逐渐由绿色转... 利用冰冻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江永香柚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果皮进行显微结构、分泌组织和油体的观察,结果发现:授粉后发育至70d左右的江永香柚果实,其果皮为绿色,外果皮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发育70~150d的果实其果皮逐渐由绿色转变为黄色,外果皮细胞内叶绿体分布逐渐减少。柚果实外果皮有分泌结构(精油腔)散布在外果皮中,精油腔由两个肾形细胞包围而成,精油腔空隙含有较多的油体。外果皮细胞内有黄色油体的分布,与同属的橙果实外果皮中相比,油体体积大,数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香柚 冰冻切片 分泌结构 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泌结构解剖学》
10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本书包括总论和专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综述国内外在植物分泌结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概述植物分泌结构的研究意义及各类分泌结构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分泌结构 植物 解剖学 研究成果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宋馨 祝建 吕洪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4-849,共6页
金丝桃属植物中许多种是传统草药,二蒽酮类、类黄酮类及间苯三酚类等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因此近年来对该属植物的分泌结构、具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快速繁殖以及分子水平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金丝桃属植物 研究进展 次生代谢产物 药理作用 类黄酮类 分泌结构 化学成分 分子水平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顶菊的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与胚胎发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莎 郑书馨 +3 位作者 刘龙会 赵娜 高玉葆 古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用常规石蜡制片对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和胚胎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黄顶菊雌蕊柱头二裂,2心皮,1室,单胚珠,基生胎座,单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具发达的珠被绒毡层。珠心表皮下分化出孢原细胞,孢... 用常规石蜡制片对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和胚胎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黄顶菊雌蕊柱头二裂,2心皮,1室,单胚珠,基生胎座,单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具发达的珠被绒毡层。珠心表皮下分化出孢原细胞,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列四分体,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退化,胚囊发育为单孢型。单核胚囊经过3次连续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成熟胚囊珠孔端有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胚囊中央有1个双核中央细胞,合点端3个反足细胞。胚胎发育过程分为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成熟胚4个阶段。胚乳发育为细胞型,胚胎发育属紫菀型。在成熟种子中存在胚乳外套层。在种皮、苞片、胎座中观察到分泌结构和分泌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大孢子 雌配子体 胚胎 分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