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污水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社平 彭党聪 +4 位作者 朱海荣 单巧莉 马亮 鞠兴华 黄利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80,共6页
对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与单级A/O工艺相比,该工艺在运行中无需混合液内回流、反应器中平均污泥浓度高,具有脱氮效率高、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省等特点.并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有效容积... 对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与单级A/O工艺相比,该工艺在运行中无需混合液内回流、反应器中平均污泥浓度高,具有脱氮效率高、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省等特点.并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有效容积为1.2 m3的四级分段进水A/O反应器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各级进水流量分配比例依次为40%,30%,20%和10%,以及污泥回流比为50%的工况下,连续运转了70 d.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5 h,污泥龄为15 d时,其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95.8%和68.5%;反应器中的平均污泥浓度比单级A/O工艺提高约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 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 污泥浓度梯度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宇峰 王让 +3 位作者 唐锋兵 林佳琪 张炜 李思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1-768,共8页
以低C/N实际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进水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以稳态条件下建立的物料平衡方程为基础,分析进水分配比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进水A^2/O工艺平均出水CODCr和NH3-N质量浓度基本维持为25.6~41... 以低C/N实际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进水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以稳态条件下建立的物料平衡方程为基础,分析进水分配比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进水A^2/O工艺平均出水CODCr和NH3-N质量浓度基本维持为25.6~41.2mg/L和0.35~1.40mg/L,出水水质较稳定;出水TN、TP受进水分配比的影响明显.根据已建立的物料平衡方程分析发现,当进水分配比由6∶3降低至3∶6时,缺氧单元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36.95%升至83.47%,厌氧单元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43.81%降至12.30%,好氧单元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19.24%降至4.23%,缺氧单元反硝化成为去除TN的主要途径,TN总体去除率升高9.95%;缺氧单元缺氧聚磷除磷贡献率由5.20%升至13.00%,好氧单元好氧聚磷除磷贡献率由94.80%降低至87.00%,好氧聚磷为去除TP的主要途径,但TP总体去除率降低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除磷 去除途径 A2/o工艺 物料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回流比对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伟 彭永臻 孙亚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中试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污泥回流比(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值高于1.0时,尽管第一段缺氧区的硝酸盐氮去除量明显增加,而系统硝化、反硝化效果均明显降低.当R为0.75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最高,...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中试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污泥回流比(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值高于1.0时,尽管第一段缺氧区的硝酸盐氮去除量明显增加,而系统硝化、反硝化效果均明显降低.当R为0.75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2%;而当R值为1.5时,总氮去除率最低,为72%.当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时,R值对二沉池泥泥位和泥水分离效果影响不大;而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时,二沉池泥位随R值增大而呈线性增加,此时提高R值会加剧污泥膨胀.此外,高R值使得系统各段悬浮固体浓度呈梯度分布的规律变得不再明显,降低系统污泥储量.同时,提高R值会降低系统固体停留时间,进而影响系统的污泥种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 生物 分段 污泥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废水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睿 何锡辉 刘恒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93-2195,2200,共4页
采用5段进水A/O工艺处理高氮废水,进行了小试试验研究,试验时采用自配的高氮废水作为进水原料,考察分水比、回流比对每段出水氨氮、硝氮和总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Ⅰ、Ⅱ段由于进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反硝化反应不完全,造成出水中... 采用5段进水A/O工艺处理高氮废水,进行了小试试验研究,试验时采用自配的高氮废水作为进水原料,考察分水比、回流比对每段出水氨氮、硝氮和总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Ⅰ、Ⅱ段由于进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反硝化反应不完全,造成出水中氨氮及硝氮含量较高,后续段数随着污水有机物含量的降低,出水中氨氮及硝氮去除效果愈加明显;2该工艺中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完成,且污泥有机负荷越小,氨氮去除效果越明显;3经5段进水A/O工艺处理后,出水可满足GB 18918—2002的一级B排放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外广泛推广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比对分段进水改良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振国 何争光 +1 位作者 彭赵旭 焦耀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4,10,共5页
为了探究体积比对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采用分段进水改良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在污泥回流比为70%,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 h条件下,考察了体积比(V预缺氧∶V厌氧∶V缺氧∶V好氧)对系统去除有机物、硝... 为了探究体积比对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采用分段进水改良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在污泥回流比为70%,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 h条件下,考察了体积比(V预缺氧∶V厌氧∶V缺氧∶V好氧)对系统去除有机物、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总氮(TN)和总磷(TP)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体积比对系统有机物的去除和硝化效率影响不显著,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浓度分别在50 mg/L、5 mg/L以下;系统TN和TP去除受体积比影响较大,体积比为18∶18∶36∶72时,缺氧体积所占比例较大,反硝化细菌获得充足反应时间,反硝化效果最好,TN去除率平均达83.24%;体积比为12∶24∶24∶84时,厌氧体积的增加,为聚磷菌厌氧释磷提供有利条件,TP去除效果最佳,平均去除率达9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比 改良A2/o 高氨 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UCT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性能及物料平衡 被引量:23
6
作者 葛士建 彭永臻 +2 位作者 张亮 王希明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9-1017,共9页
采用改良UCT分段进水试验装置研究了该工艺处理实际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性能,建立了该系统碳(COD)、氮、磷的物料衡算公式,并以稳态条件下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了各指标的物料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工艺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采用改良UCT分段进水试验装置研究了该工艺处理实际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性能,建立了该系统碳(COD)、氮、磷的物料衡算公式,并以稳态条件下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了各指标的物料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工艺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平均出水COD、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43.5、8.51、0.29mg·mL-1,满足国家城镇生活污水一级A排放标准。此外,根据建立的物料衡算公式及工艺各反应区污染物指标的转化途径分析发现,高达67.1%的反硝化脱氮作用(包括缺氧反硝化和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是该工艺深度脱氮的根本原因;系统反硝化和释磷过程利用的COD占总去除量的62.1%,体现了该工艺充分利用原水碳源的优势;氮素和COD的平衡率均高达99.8%,证明了所建立的公式的有效性。系统对磷的去除主要依赖于排放的剩余污泥,占总量的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除磷 UCT 物料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的实现与维持 被引量:15
7
作者 葛士建 王淑莹 +3 位作者 曹旭 马斌 路聪聪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15-2622,共8页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应用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的实现途径与维持方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对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化缺氧吸磷对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作用和稳定维持反硝化除磷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应用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的实现途径与维持方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对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化缺氧吸磷对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作用和稳定维持反硝化除磷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A/O分段进水工艺向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运行方式的转变,可以成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最高比例达39.2%,污泥缺氧吸磷速率为3.19~4.48mg P.(g VSS)-1.h-1。缺氧/好氧吸磷速率和磷去除率随厌氧池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体积分配为34/102/204L(1/3/6)。控制污泥回流和内循环分别为100%和75%时,能合理保证厌氧池的厌氧环境(ORP维持在-400~-150mV),以及缺氧池合适的污泥浓度和硝酸盐浓度(1~2mg.L-1),强化反硝化吸磷性能。另外,建立相应的控制策略:(1)根据厌氧池ORP值控制内循环;(2)通过缺氧出水硝酸盐浓度控制污泥回流;(3)通过厌氧释磷量和出水COD浓度来调节厌氧/缺氧/好氧池体积分配;(4)根据进水碳氮磷比调整各段进水流量分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除磷 开普敦工艺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伟 彭永臻 +2 位作者 王海东 张树军 令云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同时,由于低曝气量下混合液从好氧区到缺氧区携带的DO量减少,并且在好氧区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使得TN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高曝气量的情况.另外,由于工艺结构的特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可长期在低氧条件下运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生活污 生物 曝气量 Do浓度 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最高脱氮率的探讨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淑云 祝贵兵 彭永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4-598,共5页
根据物料平衡方程重新推导了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最高理论脱氮率公式,试验考察了不同进水C/N比条件下,各段等比例进水和非等比例进水时的脱氮率.在C/N比为6、8.25和10.5(COD恒定为330mg/L)、各段等比例进水条件下,得出脱氮率分别为80... 根据物料平衡方程重新推导了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最高理论脱氮率公式,试验考察了不同进水C/N比条件下,各段等比例进水和非等比例进水时的脱氮率.在C/N比为6、8.25和10.5(COD恒定为330mg/L)、各段等比例进水条件下,得出脱氮率分别为80.1%、79.8%和81.3%,与公式计算得出的脱氮率相符.在C/N比为10.5、13和17.5(NH3-N恒定为38mg/L)的情况下,进行了各段非等比例进水条件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系数λ分别为2.5、3和4的情况下,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2.4%、93.8%和96.4%,远高于已有文献的最高理论脱氮率,与推导的最高脱氮率公式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 生物 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A/O分段进水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曹贵华 王淑莹 +1 位作者 彭永臻 苗志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9-1257,共9页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为1~1.5mg.L-1,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得到系统最佳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在此工况下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33.05mg.L-1、0.58mg.L-1、9.26mg.L-1、0.46mg.L-1,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原水COD绝大部分作为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所需碳源,系统对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4%;DO和ORP的协同控制可以作为系统厌氧放磷段的控制参数;同时亦可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完成和好氧段硝化完成的指示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o分段 除磷 低浓度废 流量分配比 过程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才林 沈建华 +3 位作者 李甫昌 李二东 张永威 李睿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共5页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水C O D/T N等对工艺的影响。增大C SF B N R的分段数量、污泥回流比和容积比可以提高脱氮率,适宜的分段数、容积比和污泥回流比分别是2~4、1:4~1:1和75%~1 00%。优化后的C SF B N R处理C/N低至5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证实了C SF B N R的脱氮率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生物 容积比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段进水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淑莹 曹旭 +3 位作者 霍明昕 葛士建 王淦 朱遂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04-1709,共6页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调整A/O分段进水工艺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比研究了系统去碳、脱氮、除磷性能,着重分析了改进后工艺(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在进水分配比40%:30%:30%,污泥龄8~9...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调整A/O分段进水工艺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比研究了系统去碳、脱氮、除磷性能,着重分析了改进后工艺(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在进水分配比40%:30%:30%,污泥龄8~9 d,内循环和污泥循环比75%,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的体积比1∶3∶6的运行条件下,可以同时获得碳、总氮、总磷的高效去除,去除率分别为(83.9±3.3)%、(83.5±1.4)%和(86.6±2.4)%,对比A/O分段进水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缺氧 好氧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级三相式生物流化床分段进水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冰 方岚 李嘉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123,共4页
针对近年来水体中氮磷元素不断增多、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的问题,采用4级三相式分段进水与生物流化床相结合的工艺,旨在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研究了影响脱氮效能的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的优化反应条件为:进水分流体积比1... 针对近年来水体中氮磷元素不断增多、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的问题,采用4级三相式分段进水与生物流化床相结合的工艺,旨在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研究了影响脱氮效能的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的优化反应条件为:进水分流体积比1.48、容积比2:3、HRT8h,DO的质量浓度1.5-2.0mg/L。4级三相式分段进水生物流化床具有良好的脱氮效能,可为实际工程的新建和改造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流化床 效能 影响因素 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溶解氧条件下分段进水对SBR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珍宝 施春红 +1 位作者 黄晓龙 姜凯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0,共6页
针对传统生物法处理低C/N生活污水存在曝气量过饱和、有机碳源不足和脱碳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了低溶解氧(DO)条件下分段进水SBR运行模式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4种低DO条件下传统SBR工艺与分段进水SBR运行模式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传统... 针对传统生物法处理低C/N生活污水存在曝气量过饱和、有机碳源不足和脱碳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了低溶解氧(DO)条件下分段进水SBR运行模式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4种低DO条件下传统SBR工艺与分段进水SBR运行模式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传统SBR工艺中,CODCr去除率达到90%以上,而二段进水方式下其去降率下降了20%;采用4种不同DO条件下,一段进水方式下SBR反应器的脱氮效率较低,出水中TN分别为17.4mg/L、19.5mg/L、18.6mg/L、21.6mg/L,其中当DO为1.0mg/L时SBR反应器的脱氮效率最高,TN去除率达到45%,而TP去除率分别为19%、25%、22%、21%;对于二段进水,同样的DO条件下,其中当DO为1.0mg/L时SBR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脱氮除磷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7%、20%。通过分段进水,提高了进水中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对原有有机物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SBR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SBR工艺 低C/N生活污 除磷 污泥微膨胀 低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比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祝贵兵 彭永臻 +1 位作者 吴淑云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分配和每一段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可达到高于95%的总氮去除率.同时污泥体积指数也会随着进水流量分配系数的升高而增大.出水总氮浓度主要是由进水流量分配所决定,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的容积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生物 流量分配 去除率 分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伟 王淑莹 +1 位作者 孙亚男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08-2615,共8页
分段进水A/O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是重要控制参数,是该工艺稳定运行并发挥优势的关键。本文提出3种流量分配思想:等负荷流量分配法、流量分配系数法及末端集中进水,并根据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试验得出的大量试验数据,辅以相关领域文献及污... 分段进水A/O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是重要控制参数,是该工艺稳定运行并发挥优势的关键。本文提出3种流量分配思想:等负荷流量分配法、流量分配系数法及末端集中进水,并根据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试验得出的大量试验数据,辅以相关领域文献及污水处理领域专家的经验作为参考,建立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决策系统。该专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进水水量、水质及出水特点,对合适的流量分配方法进行决策。最后,针对实际污水处理厂一天内典型的水质水量变化情况,对专家系统的应用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分段 流量分配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性能及在线控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娟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淑莹 王丽 刘洋 马宁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3-798,共6页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在线控制工艺中有机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ORP)及pH值的变化规律,建立这些控制参数与有机物去除、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指...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在线控制工艺中有机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ORP)及pH值的变化规律,建立这些控制参数与有机物去除、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根据ORP及pH曲线上的特征点适时地停止曝气与进水缺氧搅拌,能更加有效地控制CAST多段进水工艺,达到深度脱氮的目的,并尽可能降低运行成本;当进水COD为155.0-443.6mg/L和NH4^+-N质量浓度为57.98~82.40mg/L时,系统最终出水COD(化学需氧量)低于40mg/L,NH4^+-N质量浓度低于0.5mg/L,TN(总氮)质量浓度低于2.0mg/L;在17,23和30℃时,升高温度能显著提高系统反硝化效果,反硝化速率随温度上升而递增;当原水有机碳源充足时,分段进水次数增多,由于反硝化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且反应末端外碳源投加量减少;采用CAST分段进水深度脱氮工艺系统除磷性能稳定,且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在线控制 CAST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生物膜反应器分段进水方式对脱氮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健 窦艳艳 +3 位作者 何强 栗静静 陈垚 钟于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提出多级生物膜反应器,考察了分段进水方式对反应器处理城镇污水生物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进水点的数量、流量分配及容积分配对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显著,分段进水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碳源利用率以及反应器脱氮效能。在水温为25... 提出多级生物膜反应器,考察了分段进水方式对反应器处理城镇污水生物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进水点的数量、流量分配及容积分配对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显著,分段进水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碳源利用率以及反应器脱氮效能。在水温为25℃左右,溶解氧为5 mg.L-1,挂膜密度为30%,COD负荷为1.2 kg.m-3.d-1,总氮负荷为0.22 kg.m-.3d-1的条件下,反应器分段进水方式采用第1级、第3级、第6级分段进水,容积分配比为2:3:4,流量分配比为2:2:1时,可使出水COD为38 mg.L-1,出水NH4+-N和T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 mg.L-1和11.1 mg.L-1,去除率分别为80.8%、95.3%和69.2%,与单点进水方式相比TN去除率提高了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分段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氨氮负荷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国华 庞毓敏 +2 位作者 范强 陈燕 王洪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22,共5页
进水氨氮负荷是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稳定运行的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考察了进水氨氮负荷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缺氧段,进水氨氮负荷的增加... 进水氨氮负荷是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稳定运行的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考察了进水氨氮负荷对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缺氧段,进水氨氮负荷的增加对好氧段N2O的释放有较大影响,且N2O的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转化率均随进水氨氮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当进水氨氮负荷从45.6g/(m3·d)增加到78.6g/(m3·d)时,系统的总N2O累积释放量和总N2O转化率增加并不明显,仅增加3.95mg、0.99百分点;而当进水氨氮负荷从78.6g/(m3·d)增加到117.6g/(m3·d)时,系统的总N2O累积释放量和总N2O转化率分别增加了25.24mg、4.49百分点。因此,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当进水氨氮负荷偏高(>117.6g/(m3·d))时,系统的N2O释放量可能大幅增加,需要采取减少进水氨氮负荷的方法来避免N2O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负荷 N2o释放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军 李乃实 +1 位作者 王磊 李大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52-1657,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分段进水工艺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过程仿真或对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阶段,通过采用城市污水对该工艺的运行特性与优化控制进行了较详尽的基础研究.通过3个阶段试验,比较了不同ρ(C)/ρ(N)对提高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率的影...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分段进水工艺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过程仿真或对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阶段,通过采用城市污水对该工艺的运行特性与优化控制进行了较详尽的基础研究.通过3个阶段试验,比较了不同ρ(C)/ρ(N)对提高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率的影响,对优化控制运行该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 多级a/o 低ρ(C)/ρ(N)条件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