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段电极介质阻挡放电CO_(2)重整CH4过程放电特性与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闵杰 付军辉 +2 位作者 刘泓麟 梅丹华 方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972-3983,共12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CO_(2)重整CH4反应,对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具有双重意义。介质阻挡放电(DBD)是进行该反应最常用的放电等离子体形式之一,但其工艺过程和反应性能受到反应器结构的显著影响。前期研究发现,分段电极DB...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CO_(2)重整CH4反应,对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具有双重意义。介质阻挡放电(DBD)是进行该反应最常用的放电等离子体形式之一,但其工艺过程和反应性能受到反应器结构的显著影响。前期研究发现,分段电极DBD可以调节CO_(2)重整CH4反应过程的反应物转化率、产物分布及能量效率,但是分段电极数量和相邻电极间距对上述性能参数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晰。因此,该文设计了具有不同电极数量和不同相邻电极间距的分段电极DBD反应器,并用于CO_(2)重整CH4反应,从电学特性和温度特性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放电特性,比较分析了对应条件下的CO_(2)重整CH4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分段电极的引入可以增加放电边缘数量以增强边缘效应,且增加分段电极数量和增加相邻电极间距均可延长反应物的有效停留时间,上述因素均有助于提高等离子体CO_(2)重整CH4的反应性能。在施加电压11.0 kV条件下采用4段外电极时可获得最高的CO_(2)转化率(17.7%)和CH4转化率(29.5%),以及最大的CO选择性(36.0%)。而在2段电极结构中,当相邻电极间距为3 cm时,可获得最高的总反应物转化能量效率(0.334 mmol/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电极介质阻挡放电 CO_(2)重整CH4 电极数量 相邻电极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式带孔内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对聚丙烯和聚酯表面改性
2
作者 王赟 王伟伟 +3 位作者 樊智慧 刘峰 师贵虎 王景全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对聚合物材料表面处理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一种同轴式带孔内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带孔内电极结构具有更高的放电功率,可在更短的时间内使接触角降的更低.该反应器产生等离子体对聚丙烯和聚酯表面改性,其... 为了提高等离子体对聚合物材料表面处理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一种同轴式带孔内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带孔内电极结构具有更高的放电功率,可在更短的时间内使接触角降的更低.该反应器产生等离子体对聚丙烯和聚酯表面改性,其表面接触角分别从90°降低到40°和从88°降低到30°.采用3种工作气体(氦气、氩气和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效果依次提高.该研究在工业应用中有着实用价值,为改善聚合物材料表面亲水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带孔内电极 材料表面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激励下的锯齿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3
作者 徐海笑 姜慧 +2 位作者 杨永杰 龚子羿 杨帆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9-2059,共11页
为探究高压电极形状对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和气动激励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锯齿环状激励器并研究了交流电源激励下锯齿数量对电流波形、放电图像、功率、推力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锯齿后电压上升期间的电流脉冲数增多,这... 为探究高压电极形状对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和气动激励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锯齿环状激励器并研究了交流电源激励下锯齿数量对电流波形、放电图像、功率、推力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锯齿后电压上升期间的电流脉冲数增多,这与锯齿极不均匀的电场与暴露电极长度的增加有关;平均功率与电压近似线性关系且功率随锯齿数增加逐渐降低。锯齿的存在使环状电极内边缘放电通道更加集中,较为密集的锯齿结构有助于改善放电的均匀性。锯齿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以更低的功率产生更大面积的等离子体,锯齿数等于12时等离子体分布的对称性达到最优。相邻锯齿外电场的抵消作用抑制了微放电的产生,外电场分布决定了放电面积的增长。锯齿结构增大了环状激励器的推力和推功比,推力的增加与电流脉冲数和平均功率有关。流场在水平方向的分布随锯齿数增加逐渐变窄,放电产生的动量在垂直方向上更加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锯齿电极 放电 放电面积 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水工况下微秒脉冲激励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
4
作者 姜慧 杨永杰 +1 位作者 龚子羿 韩雨菲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988-4998,共11页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激励器覆水时其介质表面的电场分布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SDBD的应用效果,故需探究SDBD激励器覆水时的放电特性。该文基于微秒脉冲激励开展覆水工况下环状电极SDBD的放电特性研究,比较了覆水前后环状SDBD的放电特...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激励器覆水时其介质表面的电场分布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SDBD的应用效果,故需探究SDBD激励器覆水时的放电特性。该文基于微秒脉冲激励开展覆水工况下环状电极SDBD的放电特性研究,比较了覆水前后环状SDBD的放电特性差异,并结合水滴极化、表面电荷积累等理论,分析了环状SDBD激励器在覆水条件下放电通道的发展以及水滴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产生的放电通道沿径向发展时朝水滴发生了偏移,并在遭遇水滴后被“阻断”;水滴不仅会改变环状SDBD介质表面的电场分布,其下端出现的局部强电场还会降低SDBD放电电流峰值并减少放电次数;水滴表面出现多个放电起始点,产生的通道与高压电极产生的通道互斥,导致水滴周围出现明显暗区。随着外加电压幅值上升,放电通道向水滴的偏移加剧,呈现水滴汇聚放电通道现象;同时放电通道的亮度显著提升,但放电通道被阻断的现象始终存在。此外,水滴在脉冲上升沿阶段内进行电荷积累,并于脉冲下降沿阶段作为“二次电极”释放电荷,增强了介质表面的反向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覆水工况 阻断现象 放电通道发展 二次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极结构在双源激励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5
作者 姜松 张征东 +2 位作者 王永刚 李孜 吴忠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一种DBD结构和针板结构相结合的三电极结构。将正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在DBD电极上,负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到针板电极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三电极DBD的放电特性、现... 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一种DBD结构和针板结构相结合的三电极结构。将正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在DBD电极上,负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到针板电极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三电极DBD的放电特性、现象和光谱强度。结果表明,三电极结构更加有利于DBD放电通道的产生,其放电均匀性、发光强度均强于双电极DBD,特别是在丝网接地电极条件下,放电更加强烈。当三种电极结构正极性电压维持在11 kV,负极性电压为-5 kV时,丝网接地三电极中DBD的放电电流峰值达到1.54 A,而实心接地三电极和传统双电极中DBD的放电电流峰值为1.14 A和0.74 A。在负极性脉冲维持期间,针网间隙处于击穿状态,DBD放电出现很大的放电电流。在三电极结构中,随着施加在针板上负极性电压的升高也使三电极DBD放电更加强烈。不同结构下的DBD的放电光谱表明在丝网接地时三电极DBD激发粒子的光谱强度最强。这一趋势与DBD放电电流和功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电极结构 放电特性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低压电极配置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杰 王昭博 +3 位作者 姜楠 商克峰 鲁娜 吴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44-2849,共6页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臭氧生成、化工合成、流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电极的配置对沿面放电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在石英玻璃筒上制作沿面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考察不同低压电极配置方法对放电特性和臭氧生成的...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臭氧生成、化工合成、流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电极的配置对沿面放电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在石英玻璃筒上制作沿面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考察不同低压电极配置方法对放电特性和臭氧生成的影响,以获得沿面放电等离子体低压电极结构配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带式电极的放电特性与臭氧生成量好于传统的面式电极,带式电极结构中,同位电极结构与异位电极结构相比,异位电极结构下的放电功率大于同位电极,其中在异位电极结构中,在电极间距为6 mm、放电电压为20 k V、气体体积流量为1 m3/h条件下,放电功率为6.5 W,臭氧生成量为34.2μg/L,高于传统的面式电极结构下的臭氧生成量50%以上,且石英玻璃筒外低压电极侧同样存在等离子体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的量约占管内生成量的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低压电极配置 电极间距 臭氧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间距下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分布特性 被引量:33
7
作者 姜慧 邵涛 +1 位作者 章程 严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2,共10页
电极间距是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和仿真计算,研究电极间距对纳秒脉冲SDBD等离子体分布特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类弥散和离散通道两种等离子体分布的形成机制。实验研究表明,电极间距是造成两种典... 电极间距是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和仿真计算,研究电极间距对纳秒脉冲SDBD等离子体分布特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类弥散和离散通道两种等离子体分布的形成机制。实验研究表明,电极间距是造成两种典型特性及不同等离子体分布的关键结构参数。通过对放电区域外电场的仿真计算发现,不同电极间距下外电场分布形态和数值的差异,是形成两种不同等离子体分布模式的直接原因。结合气体放电基本理论,分析认为:等离子体类弥散分布是由于流注前向发展和横向激发电离同时在起作用,而离散通道分布是因为流注通道以前向发展为主、横向电离作用较弱;两种等离子体分布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场随时间的增大率和随空间的减小率以及流注通道的发展速度之间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电极间距 等离子体分布特性 外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针–平板电极气液两相介质阻挡的放电特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方志 谈坚 +1 位作者 杨静 阮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1-738,共8页
为深入理解气液两相介质阻挡放电的机理和特征,利用多针–平板电极结构,测量了气液两相DBD的电学和光学放电特性,研究了放电电气参量及放电空间主要粒子强度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放电的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其结合放... 为深入理解气液两相介质阻挡放电的机理和特征,利用多针–平板电极结构,测量了气液两相DBD的电学和光学放电特性,研究了放电电气参量及放电空间主要粒子强度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放电的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其结合放电机理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气液两相DBD的放电与纯气相DBD放电相类似,但还要考虑液体阻抗对放电的影响,其放电电流为阻容性,超前电压的角度<90°。气相放电中产生了大量的N2、O和OH等活性粒子,放电功率、传输电荷和电子密度等主要放电参量均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大,而气隙电容随外加电压增加而减小,外加电压20.5 k V时,它们的值分别为78 W、1 060 n C、1.87×1011 cm-3和8.07 p F,气相放电可用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电阻和可变电容来等效,而液体可用可变电阻等效,计算得到放电前其值为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多针电极 气液两相 放电特性 发光图像 发射光谱 电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的分段负载模型和断续模式能量压缩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郝世强 刘星亮 +1 位作者 李武华 何湘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58-3067,共10页
为优化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表面处理效果,提出了一种向放电负载注入断续电流实现能量压缩的方法。根据负载介质等效电容在放电和不放电阶段的不同形成机理,对传统负载模型的介质电容进行拆分,建立了一种分段负载模型及其参数测量方法。然... 为优化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表面处理效果,提出了一种向放电负载注入断续电流实现能量压缩的方法。根据负载介质等效电容在放电和不放电阶段的不同形成机理,对传统负载模型的介质电容进行拆分,建立了一种分段负载模型及其参数测量方法。然后,利用断续电流模式谐振变换器的状态运行轨迹,并结合分段负载模型,推导出了谐振电感对有效放电时间的控制函数。最后,搭建了一台350 W谐振电源样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段负载模型比传统负载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负载有效放电时间和能量压缩特性;通过调节断续电流模式谐振变换器的谐振电感,在功率为250 W和350 W、频率为20~40 kHz范围内实现了可控的能量压缩;在各个能量密度和工作频率下,被处理材料的表面亲水性随有效放电时间的缩短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表面处理 分段负载模型 断续模式 能量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和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辉 方志 +1 位作者 孙岩洲 邱毓昌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实验研究和比较了管-管电极DBD和线-管电极 DBCD的放电特性,并从放电机理角度分析了它们放电特性不同的原因。电压-电流波形图、电压-电荷李萨育图形测量和发光图像拍摄的结果表明:线-管电极DBCD相对均匀、稳定,不同于管-管电极DBD明显... 实验研究和比较了管-管电极DBD和线-管电极 DBCD的放电特性,并从放电机理角度分析了它们放电特性不同的原因。电压-电流波形图、电压-电荷李萨育图形测量和发光图像拍摄的结果表明:线-管电极DBCD相对均匀、稳定,不同于管-管电极DBD明显的丝状流注放电的形式; 在相同的外加电压下,线-管电极DBCD比管-管电极DBD 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介质阻挡电晕放电(DBCD) 管-管电极 线-管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中水电极电导率对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伟丽 贺亚峰 +2 位作者 刘富成 李树锋 董丽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2-485,共4页
采用双水电极装置,在介质阻挡放电系统中,首次对水电极电导率对放电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了不同电导率下(电导率在2.8~10 000 μS/cm范围内)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变化规律,经分析发现:放电的击穿电压随电极电导率的变化而改变... 采用双水电极装置,在介质阻挡放电系统中,首次对水电极电导率对放电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了不同电导率下(电导率在2.8~10 000 μS/cm范围内)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变化规律,经分析发现:放电的击穿电压随电极电导率的变化而改变.电导率较小时,击穿电压随电导率的增大迅速地减小,电导率大于10 μS/cm时,击穿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不同电极电导率下,击穿电压附近的斑图类型不同,其随电导率增大的变化规律与电导率保持不变时升高电压斑图的演化顺序具有一致性.放电回路的总电导与电极电导率的变化不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介质阻挡放电 斑图 电极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辉 方志 邱毓昌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1-323,共3页
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和电压-电荷李萨育图的测量,研究了空气中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了这种放电和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区别,并通过接触角测量比较了这两种形式放电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表面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 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和电压-电荷李萨育图的测量,研究了空气中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了这种放电和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区别,并通过接触角测量比较了这两种形式放电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表面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相比,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空间能产生更多的活性粒子;用这种放电对PTFE进行表面改性,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和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多针-平板电极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辉 方志 +2 位作者 邱毓昌 李登云 刘菲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4,共5页
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图和电压-电荷李萨育图形的测量,研究了空气中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了这种放电和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区别。通过实验研究了放电间隙距离、多针电极针的密度、阻挡介质材料性质对多针-平板电极... 通过电压-电流波形图和电压-电荷李萨育图形的测量,研究了空气中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了这种放电和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区别。通过实验研究了放电间隙距离、多针电极针的密度、阻挡介质材料性质对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放电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平板-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相比,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消耗较大的放电功率;放电空间消耗的功率随外加电压和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增加,随气隙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多针-平板电极 李萨育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电极结构对介质阻挡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金豹 李成榕 +1 位作者 詹花茂 李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2-134,138,共4页
笔者研究了平行平板电极、柱-板电极、斜板-平板电极三种电极结构DBD的放电特性,通过测量电压-电流波形图及放电发光图比较了他们的区别,并从放电机理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柱-板电极DBD中,随柱电极外径的增大,正负半周... 笔者研究了平行平板电极、柱-板电极、斜板-平板电极三种电极结构DBD的放电特性,通过测量电压-电流波形图及放电发光图比较了他们的区别,并从放电机理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柱-板电极DBD中,随柱电极外径的增大,正负半周起始放电电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平行平板电极 柱-板电极 斜板-平板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下同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雷枭 方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1-1396,共6页
采用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同轴电极结构产生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通过电压-电流波形的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研究了放电特性,计算得到了放电功率及传输电荷量等重要放电参量,研究了电压幅值、气隙距离对放电特性及放电参量的影响,在分... 采用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同轴电极结构产生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通过电压-电流波形的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研究了放电特性,计算得到了放电功率及传输电荷量等重要放电参量,研究了电压幅值、气隙距离对放电特性及放电参量的影响,在分析放电机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下,DBD平均放电功率可达上百W,传输电荷量可达几千nC;增大电压幅值和减小放电气隙距离能获得更剧烈的放电,平均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振荡脉冲电源 同轴电极 放电特性 放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严金云 方志 钱晨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5,共6页
采用电压-电流波形测量、发光图像拍摄、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大气压空气中刃-板电极、针-板电极和柱-板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并研究电压幅值、电源频率及气隙距离对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等放电参量的影响,结合放电理... 采用电压-电流波形测量、发光图像拍摄、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大气压空气中刃-板电极、针-板电极和柱-板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并研究电压幅值、电源频率及气隙距离对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等放电参量的影响,结合放电理论对不同电极结构DBD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电极结构DBD的电压电流波形、Lissajous图形以及光谱谱线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同条件下柱-板电极结构DBD放电强烈,消耗放电功率多,粒子谱线强度高,放电电流可达200 mA。电极布置差异导致电场不均匀系数的不同是放电特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电压幅值、电源频率的增加和气隙距离的减小,3种电极结构放电增强,放电功率和分子振动温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大气压 电极结构 放电特性 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结构下介质阻挡放电电离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鹏 张维 +2 位作者 陈雷 王晓放 隆武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0-414,共5页
由于具有工作气压高、放电均匀等特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成为近年来非平衡等离子体领域研究的主要技术。电极结构是电离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通过电极结构优化来改善电离特性,对等离子体放电设备的应用领域拓展及性能优化至关... 由于具有工作气压高、放电均匀等特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成为近年来非平衡等离子体领域研究的主要技术。电极结构是电离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通过电极结构优化来改善电离特性,对等离子体放电设备的应用领域拓展及性能优化至关重要。为改善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电离特性,产生高活性、高均匀性的低温等离子体,基于自主设计的同轴介质阻挡放电装置进行了不同电极结构的电离试验及参数诊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放电频率11.4kHz、放电峰值电压5.4~13.4kV条件下进行了氩气电离试验;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对氩等离子体谱线的激发、分光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螺纹电极、齿状电极、圆柱电极放电的特征光谱参数及外施电压对介质阻挡放电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齿状电极放电所形成等离子体的放电强度更大且放电效果显著,电子平均能量利用率低,电子激励温度弱于圆柱电极;圆柱电极放电强度较弱,但易形成大面积均匀性等离子体;大气压环境下电子激励温度不因外源电压的升高而单调递加,这表明通道内微放电的主要特征并不依赖于外施电压的供给,而是取决于电极结构、气体组份、气体压强;增大外施电压仅能增加单位时间内微放电的数量,经整合电子激励温度可达3 500K,符合典型的低温等离子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介质阻挡放电 电极结构 光谱诊断 电子激励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管和管-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志 解向前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15,共6页
电极结构对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和比较不同电极结构DBD的放电特性,对优化DBD反应器结构和提高放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实验研究和比较了大气压空气中管-管电极和管-板电极DBD的放电特性,比较了它们电压电流... 电极结构对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特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和比较不同电极结构DBD的放电特性,对优化DBD反应器结构和提高放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实验研究和比较了大气压空气中管-管电极和管-板电极DBD的放电特性,比较了它们电压电流波形图、李萨育图形以及发光图像的区别,研究了不同电压幅值下放电参量的变化,并从放电机理上对实验结果给出合理解释。结果表明:管-板电极DBD的电气特性和发光特性与管-板电极DBD有明显的区别,相对于管-管电极DBD,管-板电极DBD的放电更稳定,放电细丝分布更均匀;随着外加电压幅值的增加,两种电极结构DBD的放电持续时间、电流幅值、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量都增加,在相同外加电压幅值下,管-板电极DBD的各参量均大于管-管电极D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特性 放电功率 放电参量 管-管电极 管-板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筒结构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岩洲 巩银苗 孙念念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9-33,共5页
为了研究同轴线筒电极在大气压下空气中的电气参数和放电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的等离子体模块,建立了大气压空气中一维线筒电极放电的等离子体模型,并对放电过程进行求解,得到放电过程中气隙的电场强度及电子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为了研究同轴线筒电极在大气压下空气中的电气参数和放电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的等离子体模块,建立了大气压空气中一维线筒电极放电的等离子体模型,并对放电过程进行求解,得到放电过程中气隙的电场强度及电子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放电过程中电子密度高达1014m-3,此时对应的放电电流为毫安级。在大气压空气中对线筒电极也进行了放电实验,在不同的外加电压下,测出线筒电极的放电电流分别约为1 m A和5 m A,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线筒电极 数值模拟 电场强度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齿形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又平 李格升 +3 位作者 缪劲松 严立 范世东 高孝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提出一种用于流体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的锥齿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并从放电形貌、放电电流波形和功率注入效率等方面,探讨了锥齿形放电电极结构在等离子体形成区域,放电强度,等离子体区域流体分布等方面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放电... 提出一种用于流体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的锥齿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并从放电形貌、放电电流波形和功率注入效率等方面,探讨了锥齿形放电电极结构在等离子体形成区域,放电强度,等离子体区域流体分布等方面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放电条件下,锥齿形放电电极结构的微放电电流峰值及注入功率都比平板形电极结构的大,锥齿形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更有利于流体物质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齿形电极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