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泊尔江海子断层分段演化特征及其对太原——山西组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徐立涛
石万忠
+3 位作者
吴睿
王任
徐清海
张晓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4-891,704-70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了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断层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及圈闭类型均存在差异,其中南侧储层分布除了受相带控制外,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但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尚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了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断层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及圈闭类型均存在差异,其中南侧储层分布除了受相带控制外,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但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泊尔江海子断层构造特征,基于区域动力学机制深入认识断层演化规律,分析断层活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现今的泊尔江海子断层由5条次级孤立断层相互连接而成。海西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呈分段式逆冲活动,侏罗纪晚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发生大规模的逆冲运动而发展成为一个整体,随后又在早白垩世—新近纪的多期伸展—挤压旋回中发生构造反转和改造,形成现今断裂构造格局。②太原—山西组沉积期,泊尔江海子断层的传递带与南部沉积体展布具有良好对应关系,相邻断层间的传递带或不活动断层控制南部大型沉积体的发育及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尔江海子断层
分段演化
构造传递带
沉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的性质与演化
被引量:
19
2
作者
李皓东
周建波
+3 位作者
李功宇
王斌
陈卓
王红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7-816,共20页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作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位置,其形成与演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中亚造山带相关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对于该缝合带形成时代以及俯冲极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亚造山带的增生与演化历史,为古亚洲洋构...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作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位置,其形成与演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中亚造山带相关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对于该缝合带形成时代以及俯冲极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亚造山带的增生与演化历史,为古亚洲洋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笔者等依据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内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石组成、闭合方式和闭合时代的差异,自西向东将其分为4段:(1)南天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西段,形成于塔里木板块向北俯冲与哈萨克斯坦—伊犁地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高压变质年龄、钉合岩体以及不整合盖层等证据来综合分析,其闭合时代应为晚石炭世;(2)北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段,形成于敦煌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向北俯冲与北部图瓦—蒙古板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带内蛇绿岩的年代学证据限定其闭合时代应为早—中二叠世。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两条蛇绿岩带作为北山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之间的连接带,分别代表了古亚洲洋在该区域闭合时形成的缝合带和弧后盆地,其形成时代应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3)索伦—长春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东段,古亚洲洋在该地区同时发生了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两侧地块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完成拼贴;(4)长春—延吉缝合带形成于中三叠世前后华北板块与佳木斯—兴凯地块的俯冲增生过程中,其较西侧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间(270~250 Ma)晚20~30 Ma。因此长春—延吉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其东延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笔者等认为古亚洲洋沿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自西向东发生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闭合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整个过程从晚石炭世一直持续到了三叠世,其中长春—延吉缝合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地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
分段演化
俯冲极性
构造域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狼山分支断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滨莹
张宏伟
+5 位作者
王芳
王鹏
郭增虎
刘东民
王雷
万照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南3段;以反转断层理论为基础,明确断层反转类型及期次;采用地层趋势法建模,钻井声波时差点控校正法计算断层上下盘地层原始厚度,恢复断层古断距,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及负反转3类生长断层的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不同沉积时期断层各段的活动速率。对断层北、中、南3段断层活动特征开展定量评价,根据平衡剖面对比及活动速率分析,认为狼山分支断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发育初期为3条倾向、走向不同的“孤立”断层;早白垩世李三沟组沉积时期分段逆冲,断层北段与中段“软连接”;固阳组沉积时期各段逆断层均反转为正断层;古近纪至新近纪强烈伸展,断层北段与中段“硬连接”为1条断层;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局部走滑扭动,断层3段正式连锁成为现今的连通大断层。断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上下盘沉积体系发育、圈闭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的运聚与成藏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山分支断层
几何学
负反转
断层活动速率
分段演化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泊尔江海子断层分段演化特征及其对太原——山西组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徐立涛
石万忠
吴睿
王任
徐清海
张晓明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和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4-891,704-70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页岩气储层总孔隙度的定量化表征及预测”(4167213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杭锦旗地区致密储层微观表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2016ZX05048-002-02)联合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了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断层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及圈闭类型均存在差异,其中南侧储层分布除了受相带控制外,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但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泊尔江海子断层构造特征,基于区域动力学机制深入认识断层演化规律,分析断层活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现今的泊尔江海子断层由5条次级孤立断层相互连接而成。海西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呈分段式逆冲活动,侏罗纪晚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发生大规模的逆冲运动而发展成为一个整体,随后又在早白垩世—新近纪的多期伸展—挤压旋回中发生构造反转和改造,形成现今断裂构造格局。②太原—山西组沉积期,泊尔江海子断层的传递带与南部沉积体展布具有良好对应关系,相邻断层间的传递带或不活动断层控制南部大型沉积体的发育及展布。
关键词
泊尔江海子断层
分段演化
构造传递带
沉积控制
Keywords
Boerjianghaizi fault
segmented evolution
transfer zone
sedimentary control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的性质与演化
被引量:
19
2
作者
李皓东
周建波
李功宇
王斌
陈卓
王红燕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7-816,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730210)的成果。
文摘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作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位置,其形成与演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中亚造山带相关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对于该缝合带形成时代以及俯冲极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亚造山带的增生与演化历史,为古亚洲洋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笔者等依据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内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石组成、闭合方式和闭合时代的差异,自西向东将其分为4段:(1)南天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西段,形成于塔里木板块向北俯冲与哈萨克斯坦—伊犁地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高压变质年龄、钉合岩体以及不整合盖层等证据来综合分析,其闭合时代应为晚石炭世;(2)北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段,形成于敦煌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向北俯冲与北部图瓦—蒙古板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带内蛇绿岩的年代学证据限定其闭合时代应为早—中二叠世。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两条蛇绿岩带作为北山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之间的连接带,分别代表了古亚洲洋在该区域闭合时形成的缝合带和弧后盆地,其形成时代应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3)索伦—长春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东段,古亚洲洋在该地区同时发生了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两侧地块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完成拼贴;(4)长春—延吉缝合带形成于中三叠世前后华北板块与佳木斯—兴凯地块的俯冲增生过程中,其较西侧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间(270~250 Ma)晚20~30 Ma。因此长春—延吉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其东延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笔者等认为古亚洲洋沿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自西向东发生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闭合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整个过程从晚石炭世一直持续到了三叠世,其中长春—延吉缝合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地质过程。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
分段演化
俯冲极性
构造域转换
Keywords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Beishan Mountains—Solonker—Changchun suture
segmental evolution
subduction polarity
tectonic domain conversion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狼山分支断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滨莹
张宏伟
王芳
王鹏
郭增虎
刘东民
王雷
万照飞
机构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文摘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南3段;以反转断层理论为基础,明确断层反转类型及期次;采用地层趋势法建模,钻井声波时差点控校正法计算断层上下盘地层原始厚度,恢复断层古断距,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及负反转3类生长断层的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不同沉积时期断层各段的活动速率。对断层北、中、南3段断层活动特征开展定量评价,根据平衡剖面对比及活动速率分析,认为狼山分支断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发育初期为3条倾向、走向不同的“孤立”断层;早白垩世李三沟组沉积时期分段逆冲,断层北段与中段“软连接”;固阳组沉积时期各段逆断层均反转为正断层;古近纪至新近纪强烈伸展,断层北段与中段“硬连接”为1条断层;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局部走滑扭动,断层3段正式连锁成为现今的连通大断层。断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上下盘沉积体系发育、圈闭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的运聚与成藏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狼山分支断层
几何学
负反转
断层活动速率
分段演化
油气成藏
Keywords
Langshan Branch Fault
geometry
negative inversion
fault activity rate
sectionalized evolu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泊尔江海子断层分段演化特征及其对太原——山西组的控制作用
徐立涛
石万忠
吴睿
王任
徐清海
张晓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的性质与演化
李皓东
周建波
李功宇
王斌
陈卓
王红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狼山分支断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刘滨莹
张宏伟
王芳
王鹏
郭增虎
刘东民
王雷
万照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