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仲培 王璐瑶 +2 位作者 邓尚 魏华动 张继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1-892,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在构造样式、活动强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但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仍不够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析、运动学参数统计、活动期次厘定等手段,研究了塔...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在构造样式、活动强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但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仍不够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析、运动学参数统计、活动期次厘定等手段,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其分段变形机制,并讨论了分段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以中古15井与中古21井位置为界,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样式、运动学特征主要呈三段的特点,西段主要活动机制是断裂短距离滑动逆冲和地层旋转变形,同一层位的落差/垂直断距(H/h)值最大;中段为断裂沿走向滑动,H/h值约为1;东段为断裂长距离滑动逆冲和强烈褶皱,H/h值介于二者之间。活动机制的差异导致各段构造样式分别为基底卷入逆冲断裂控制的断层传播褶皱、走滑断裂发育的断控坡折、逆冲断裂强烈活动控制的断块褶皱,且活动强度呈现东段最大、西段次之、中段较小的特点。两大造山带分期活动是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发育背景,基底结构与先存断裂是造成分段的主控因素,NE向走滑断裂调节塔中Ⅰ号构造带差异逆冲变形,并作为伴生断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Ⅰ号构造带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分段变形 断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建造中的分段变形及处理措施研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昱 《福建农机》 2014年第4期36-38,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船体建造中的分段变形处理措施。对常见的单底分段变形、双层底分段变形等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分段变形产生的原因;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对应变形预防措施及分段放置反变形措施。
关键词 船体建造 分段变形 预防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枕下垂变形的分段补偿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德洲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8年第6期77-79,83,共4页
首先分析了主轴滑枕悬伸的下垂变形,讨论了使用拉力油缸对滑枕进行反向变形补偿方法的不足。详细介绍了使用推、拉油缸对滑枕进行反向变形分段补偿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滑枕内部安装一对推力油缸和一对拉力油缸,通过不同油缸的各自不同作... 首先分析了主轴滑枕悬伸的下垂变形,讨论了使用拉力油缸对滑枕进行反向变形补偿方法的不足。详细介绍了使用推、拉油缸对滑枕进行反向变形分段补偿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滑枕内部安装一对推力油缸和一对拉力油缸,通过不同油缸的各自不同作用,使得滑枕产生分段反向弯曲,以此来抵消滑枕的大部分下垂变形,有效减少滑枕的自身变形,并通过数控系统来补偿主轴刀具的下垂位移误差,且完全消除主轴刀具的角度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分段补偿 推拉油缸 多级串联油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差异变形特征 被引量:43
4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4 位作者 徐长贵 吴奎 柳屿博 杨克基 周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2-638,共7页
走滑断裂是渤海辽东湾坳陷内的一类重要断裂,属于郯庐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对辽东湾坳陷的地质结构和油气成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揭示了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和分段差异变形特征。走滑断裂主要分布在... 走滑断裂是渤海辽东湾坳陷内的一类重要断裂,属于郯庐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对辽东湾坳陷的地质结构和油气成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揭示了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和分段差异变形特征。走滑断裂主要分布在辽东和辽中地区,总体呈北东走向,连续性较好,在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在平面上发育走滑双重构造和伸展叠瓦扇构造。通过对比不同地区走滑断裂带的变形特点,可以发现走滑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总体上,可将辽东和辽中地区的走滑断裂带划分为南部的压扭段和北部的凸起段两大段,而且凸起段还可进一步根据凸起发育特征细分为复合凸起段、隐伏凸起段和单一凸起段。辽东凸起的形成主要受走滑断裂带的压扭性活动影响,而辽西凸起的形成主要是受地幔上隆导致的伸展作用控制,开始隆升的时间也早于辽东凸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差异变形 走滑断裂 郯庐断裂带 辽东凸起 辽东湾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力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铁 CHEN Jie 丁洪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5-908,共4页
作者围绕恒力弹簧的恒力效果问题,利用变形能分段法对恒力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恒力区内弹簧载荷随变形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计算比较了不同制造工艺(正卷和反卷)下恒力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同... 作者围绕恒力弹簧的恒力效果问题,利用变形能分段法对恒力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恒力区内弹簧载荷随变形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计算比较了不同制造工艺(正卷和反卷)下恒力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同时分析了卷筒直径对恒力弹簧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更为精确,可用于指导恒力弹簧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力弹簧 变形分段 载荷-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构造特征 被引量:43
6
作者 能源 漆家福 +3 位作者 谢会文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0-151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与南天山过渡带结构复杂,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盆山关系的关键。利用2D、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的结构特征、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不同区段变形的差异和影响构造样式的主要因...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与南天山过渡带结构复杂,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盆山关系的关键。利用2D、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的结构特征、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不同区段变形的差异和影响构造样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基底断裂的发育情况,库车坳陷北部边缘自北向南可划分为三区五带,自浅至深可划分为4个变形层。其中,山前克拉苏构造带以克拉苏断裂为界可细化为高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低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和盖层滑脱变形区。②库车坳陷盆山过渡带主要发育收缩构造、盐构造和走滑构造,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15种样式。③库车坳陷北部克拉苏构造带可划分为6个主要的构造段,受先存基底断裂、膏盐岩分布和南天山差异推覆作用的影响,各构造段表现出差异变形的特征。④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古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和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构造样式 分段变形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构造变换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能源 李勇 +2 位作者 谢会文 石奎太 任承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共7页
库车前陆盆地是发育在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含盐前陆盆地,受造山作用、基底先存构造、盐岩分布等要素的影响,盆地内部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变形特征,特别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克拉苏含盐前陆冲断带内发育多种类型构造变换... 库车前陆盆地是发育在南天山山前的中—新生代含盐前陆盆地,受造山作用、基底先存构造、盐岩分布等要素的影响,盆地内部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变形特征,特别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北部克拉苏含盐前陆冲断带内发育多种类型构造变换带。利用最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及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分析总结了库车前陆盆地内前陆冲断带的变形样式及构造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南天山至盆地内部,库车前陆盆地具垂向分层变形特征,其中盐下冲断带主要集中于南天山至拜城凹陷,根据变形方式可以划分为3个变形带,分别为垂向抬升断褶带、斜向冲断楔形带及近水平挤压滑脱带;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冲断带可以分为乌什段、阿瓦特段、博孜段、大北段、克深段及克拉3段6个构造段,共发育走滑型、边缘型、生长型及混合型4类变换带。总体上看,东西向一级变换带多为走滑型及混合型,控制了构造带的分布,二级变换带多为边缘型及走滑型,控制了构造带内各构造段的差异分布,三级变换带多为生长型,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盐下冲断带 构造变换带 分段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海岸Davie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覃阳亮 何幼斌 +3 位作者 蔡俊 李华 张灿 刘建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以东非海岸Davie构造带为研究对象,通过东非海岸地形、自由空气重力及磁异常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了Davie构造带的南北展布范围;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明确了Davie构造带不同部位的构造特征;利用层拉平、生长指数及平衡剖面等方法... 以东非海岸Davie构造带为研究对象,通过东非海岸地形、自由空气重力及磁异常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了Davie构造带的南北展布范围;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明确了Davie构造带不同部位的构造特征;利用层拉平、生长指数及平衡剖面等方法,结合区域动力学分析,对Davie构造带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结果表明:①在平面上,Davie构造带南北展布范围为4°S~22°S;剖面上,构造特征具有南北分段的特点,南段可见构造脊,伴随典型的底劈构造,北段可见正反转构造。②受东非海岸地区板块差异活动的影响,Davie构造带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在晚石炭世—早侏罗世,主要受拉张应力影响,在层拉平后的地震剖面中可见典型的地堑结构;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受马达加斯加向南漂移影响转变为走滑性质;晚白垩世以来,进入被动大陆边缘阶段,Davie东断层基本停止活动,而Davie西断层仍持续活动。③Davie构造带发育演化具有继承性,其南北构造差异是由于热传导与板块应力转变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由此建立了“南段构造脊持续活动、北段扩张后局部挤压”的构造变形模式。该研究成果为Davie构造带油气地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差异变形 构造演化 成因机制 Davie构造带 东非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