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1
作者 常卿 褚文丹 +3 位作者 芦亚菲 杨姊 曲娜 李文奇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AUC-SV)是一种用于确定溶液中分子大小和形状的经典生物物理技术,可以根据分子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复合物的数量、大小、化学计量学和亲和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AUC-SV建立免疫相关的重要标... 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AUC-SV)是一种用于确定溶液中分子大小和形状的经典生物物理技术,可以根据分子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复合物的数量、大小、化学计量学和亲和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AUC-SV建立免疫相关的重要标记分子免疫球蛋白Fc区受体IIb(CD32b)和人IgG1抗体的Fc之间的受体和配体相互作用分析的方法,并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和微量热泳动(MST)技术等体外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进行平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SV-AUC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免疫球蛋白Fc区受体IIb 抗体Fc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实验条件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敏 刘斌 +1 位作者 阮梅林 罗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7,共5页
分子量是蛋白质的重要特征参数,准确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对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AUC-SV)测定2种蛋白的分子量,并系统研究了样品初始... 分子量是蛋白质的重要特征参数,准确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对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AUC-SV)测定2种蛋白的分子量,并系统研究了样品初始浓度、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离心温度、样品上样体积和缓冲液体系等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转速为20000~40000 r/min时,影响不明显,样品初始浓度、离心时间、离心温度、缓冲液体系的适宜范围较宽,样品上样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显著。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得未知蛋白的分子量为39.9 kDa,与质谱法测定结果(40.0 kDa)一致。该方法具有适宜条件范围宽、非破坏性、无需标准品和普适性高等优点,适用于未知蛋白分子量的测定。此外,相关研究结论还可供AUC-SV初学者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超速离心 沉降速率 蛋白质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率常数-秩分析法在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仲良 余苓 +2 位作者 宋卫峰 梅雨 李通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4-738,共5页
针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谱 -吸收光谱组成的两维数据 ,提出了以优化速率常数而消去反应物波谱信息为减秩手段的速率常数 -秩分析法 (RCRA) .结果表明 ,RCRA在一次优化过程中可同时获得两个最优解 ,分别对应于两步速率常数 .在获得动力学参... 针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谱 -吸收光谱组成的两维数据 ,提出了以优化速率常数而消去反应物波谱信息为减秩手段的速率常数 -秩分析法 (RCRA) .结果表明 ,RCRA在一次优化过程中可同时获得两个最优解 ,分别对应于两步速率常数 .在获得动力学参数的前提下 ,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可解出包括中间体在内的各组分的吸收光谱 .该方法用于处理苯胺电解降解的两维数据 ,发现苯胺降解过程中有一种表观中间体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常数-分析 动力学谱-光谱 两维数据 苯胺 降解动力学 化学反应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冬冬 褚文丹 李文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43,共8页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是检测生物大分子溶液中生物物理性质的重要技术,利用沉降速率(sedimentation velocity,SV)和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SE)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光、干涉光以及荧光检测...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是检测生物大分子溶液中生物物理性质的重要技术,利用沉降速率(sedimentation velocity,SV)和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SE)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光、干涉光以及荧光检测器来记录样品池中生物大分子径向浓度分布,以获得其水力学、生物物理学特性。该文介绍了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测试原理与数据分析方法,列举了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在蛋白质性质分析、蛋白质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测定、蛋白质结构解析以及蛋白类生物类似药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并展望了其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 沉降速率 沉降平衡 蛋白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桩-土界面剪切特性的单桩沉降和承载问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叶帅华 辛亮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71,共15页
近年来,西北地区出现了许多高填方场地,为减小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基础类型广泛使用桩基础。与一般场地不同,黄土填方场地中的单桩桩周土受力后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该类场地单桩沉降机制复杂。桩顶总沉降计算是桩基设计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西北地区出现了许多高填方场地,为减小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基础类型广泛使用桩基础。与一般场地不同,黄土填方场地中的单桩桩周土受力后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该类场地单桩沉降机制复杂。桩顶总沉降计算是桩基设计的重要依据,为此,建立了高填方黄土场地单桩桩顶总沉降计算模型。基于传统的荷载传递法和剪切位移法,分别考虑桩-土界面的桩-土相互作用和桩-土界面外剪切带土体的剪切变形。依据桩端边界,将单桩类型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分别建立桩周土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桩身位移控制微分方程,结合边界条件进行求解,得到桩身位移、轴力、侧摩阻力,并通过弹塑性理论求解了桩周土剪切带土体剪切变形,进而通过叠加原理求得桩顶总沉降。用桩长与桩周土塑性发展深度的比值,定义了桩基承载力安全系数K。通过算例分析与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新的模型计算得到的桩顶总沉降与现场试验结果相近;当桩顶荷载较小、桩周土处于弹性阶段时,桩端边界对桩身轴力、位移和侧摩阻力影响很小,但桩周土进入塑性滑移阶段后,桩端边界的影响开始变大,考虑桩端土的承载能力会极大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建立了将荷载传递法和剪切位移法综合起来的计算模型,不仅可以考虑桩-土界面的相对滑移,还可以计算桩-土界面外土体剪切带的剪切变形,使得桩顶总沉降计算更加精确,可为类似场地中单桩沉降的分析与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传递 剪切位移 -土界面 -土剪切带 桩顶沉降 承载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模型沙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与筛析-沉降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北林 闵凤阳 +1 位作者 黎礼刚 张九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40,共5页
为了解激光粒度仪法和传统的筛析-沉降法在模型沙粒度测量方面的差异,用这两种方法对几种模型沙样品分别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粒度仪法测试的结果偏粗,分选偏差;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平均粒径或分选系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 为了解激光粒度仪法和传统的筛析-沉降法在模型沙粒度测量方面的差异,用这两种方法对几种模型沙样品分别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粒度仪法测试的结果偏粗,分选偏差;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平均粒径或分选系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的粗颗粒物质(小于2.184Φ)和细颗粒物质(大于4Φ)比筛析-沉降法偏多。对不同的粒级组分进行了激光法和筛析-沉降法的回归分析,粗颗粒物质相关性好,可以进行数据间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激光粒度仪 筛析-沉降 模型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填埋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星野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海英 常肖 +1 位作者 阮祺 吕东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3-479,共7页
为解决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与砂石骨料短缺的矛盾,实现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中应用的目的,必须掌握建筑垃圾填筑路基沉降的特点。基于三点法的基本思想,对星野法进行改进,建立三点-星野法模型,并分析其特性,进而探讨其合理选点范围。结... 为解决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与砂石骨料短缺的矛盾,实现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中应用的目的,必须掌握建筑垃圾填筑路基沉降的特点。基于三点法的基本思想,对星野法进行改进,建立三点-星野法模型,并分析其特性,进而探讨其合理选点范围。结合西咸北环线垃圾填埋路基试验段的实测数据,分别从三点法、拓展双曲线法、星野法和三点-星野法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得出三点-星野法在建筑垃圾填埋路基工程应用中切实可行,不但具备预测精度高、计算简单方便、拟合性好、实用性强等优点,并且因只采用实测值中的三点,规避了数据的波动。该方法为今后的建筑垃圾填埋路基的推广和沉降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具备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基 沉降预测 三点-星野 垃圾填埋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的水泥胶结充填料浆配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罗涛 何文 +3 位作者 石文芳 许杨东 陈忠熙 姜亮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41-2246,2253,共7页
针对某矿山残矿回采时充填效果存在的问题,采用水泥胶结全尾砂充填。根据充填料浆的力学性质和流动性能,初步确定影响充填效果较大的因素:28 d单轴抗压强度、单位沿程阻力和自然沉降速率。为了进行充填料浆配比优化研究,应用模糊数学和... 针对某矿山残矿回采时充填效果存在的问题,采用水泥胶结全尾砂充填。根据充填料浆的力学性质和流动性能,初步确定影响充填效果较大的因素:28 d单轴抗压强度、单位沿程阻力和自然沉降速率。为了进行充填料浆配比优化研究,应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建立各配比的隶属度矩阵和以上影响因素的权重矩阵,通过模糊决策确定该水泥胶结全尾砂充填料浆的最优配比:灰砂比(水泥用量∶全尾砂用量)1∶4、浓度72%。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料浆充填体的强度前提下,最优配比可以有效改善料浆输送性能,减少充填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单位沿程阻力 自然沉降速率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堆载预压法下饱和淤泥质土的实际固结时间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卢书强 徐平波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6-127,共2页
真空-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已成为沿海吹填土、软弱土加固的最常用的方法,该法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加固的时间跨度长,理论上加固时间一般为3个月。但是事实上由于土层的复杂性以及施工工艺等的影响,绝大多数情况下真空-堆载预压法处理... 真空-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已成为沿海吹填土、软弱土加固的最常用的方法,该法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加固的时间跨度长,理论上加固时间一般为3个月。但是事实上由于土层的复杂性以及施工工艺等的影响,绝大多数情况下真空-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弱土地基的固结度在3个月内并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就珠海某热电厂吹填土场地的实际加固情况,根据实测地基沉降数据运用指数曲线配合法(三点法)和Asaoka法对场地固结度进行计算,从而对真空-堆载预压法处理饱和淤泥质土所需的时间周期作一个定量的分析,为地基处理工期和卸载时间的确定做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堆载预压 饱和淤泥质土 沉降速率 固结度 实际固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速率法研究蛋白质自聚集 被引量:1
10
作者 褚文丹 芦亚菲 李文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4,共6页
分析超速离心(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技术可以记录溶液中不同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在离心场中的沉降运动轨迹,分析获得其沉降系数分布,进而测定自聚集平衡常数。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AUC-SV)是分析蛋白质自聚集的经典方法... 分析超速离心(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技术可以记录溶液中不同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在离心场中的沉降运动轨迹,分析获得其沉降系数分布,进而测定自聚集平衡常数。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AUC-SV)是分析蛋白质自聚集的经典方法,可以测量从pmol/L到mmol/L的自聚集平衡常数。该实验室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Peter Schuck团队合作,以常见商用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B)的同源二聚作为模型,准确测定了其自聚集平衡常数Kd。文章详细介绍了蛋白质自聚集实验中沉降速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的操作步骤,建立了一套应用沉降速率法研究蛋白质自聚集的标准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脱落酸(ABA)受体蛋白PYL3,以及结合ABA的PYL3的自聚集平衡常数进行测定,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超速离心 蛋白质自聚集 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8H_3O_6NNa_2·H_2O脱水过程的热分析动力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国春 焦宝娟 +2 位作者 周春生 陈三平 高胜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8-454,共7页
目的获得化合物一水合5-硝基间苯二甲酸钠(C8H3O6NNa2.H2O)固态样品脱水过程的动力学三因子(反应级数n,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及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方法应用DSC技术获得化合物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脱水过程曲线,利用多重扫描速率法,以... 目的获得化合物一水合5-硝基间苯二甲酸钠(C8H3O6NNa2.H2O)固态样品脱水过程的动力学三因子(反应级数n,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及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方法应用DSC技术获得化合物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脱水过程曲线,利用多重扫描速率法,以"非模型等转化率法"为基础,采用8种积分法和微分法相结合的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处理程序进行定量表征。结果标题化合物脱水阶段的反应为n=1/2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表观活化能Ea为196.13 kJ·mol-1,指前因子A为5.383×1021 s-1,动力学方程为dα/dT=5.383×1021/β(1-α)[-ln(1-α)]1/2exp(-2.359×104/T)。结论所得标题化合物脱水阶段动力学三因子数据和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合5-硝基间苯二甲酸钠 分析动力学 多重扫描速率 非模型等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8H_4O_5Na_2·H_2O脱水过程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张国春 狄燕青 +2 位作者 陈凤英 乔成芳 周春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7-72,共6页
为了获得一水合5-羟基间苯二甲酸钠(C8H4O5Na2.H2O)固态样品脱水过程的动力学三因子(反应级数n、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及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应用DSC技术获得化合物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脱水过程曲线,利用多重扫描速率法,以"非模... 为了获得一水合5-羟基间苯二甲酸钠(C8H4O5Na2.H2O)固态样品脱水过程的动力学三因子(反应级数n、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及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应用DSC技术获得化合物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脱水过程曲线,利用多重扫描速率法,以"非模型等转化率法"为基础,采用9种积分法和微分法相结合的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处理程序进行定量表征.结果显示C8H4O5Na2.H2O脱水阶段的反应为化学反应机理,表观活化能Ea为183.07kJ.mol-1,指前因子A为3.02×1018s-1,动力学方程为(dα/dT)=(3.02×1018)/β(1-α)2exp(-2.202×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合5-羟基间苯二甲酸钠 分析动力学 多重扫描速率 非模型等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剑波 邹雨 周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8,共8页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骨架颗粒类型及其量比关系表明其物源区主要为大面积的花岗质侵入岩(细粒花岗岩、闪长花岗岩等)广泛出露,并有一定量的变质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和沉积岩(砂岩、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分布;砂体中古流向数据均值介于158°~204°,反映了物源区是位于该盆地以北的阴山—燕山一带;Dickinson三角图解结果表明物源区总体上处于华北板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且中侏罗世晚期可能伴随有火山作用;天池河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为269.4~308.0 m,155 Ma左右,区域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其剥蚀厚度为148.1~207.0 m,剥蚀速率为1.8~2.1 m/Ma,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法,侏罗系地层最大埋深时该地区古地温梯度明显偏高,反映了宁武—静乐一带受到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静乐盆地 侏罗系 砂岩骨架颗粒 物源分析 古流向分析 Dickinsn图解 沉积速率 镜质组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二甲亚砜插层复合物脱嵌反应热动力学 被引量:11
14
作者 秦芳芳 何明中 +1 位作者 崔景伟 陈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43-2348,共6页
采用TG和XRD研究了高岭土/二甲亚砜插层复合物的脱嵌反应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动力学计算方法.首先用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得反应的活化能Ea,然后用M alek法拟合得到最可能的机理函数G(α)和f(α),最后用多升温速率-等温法求得了指前因... 采用TG和XRD研究了高岭土/二甲亚砜插层复合物的脱嵌反应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动力学计算方法.首先用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得反应的活化能Ea,然后用M alek法拟合得到最可能的机理函数G(α)和f(α),最后用多升温速率-等温法求得了指前因子A.研究结果表明,高岭土/二甲亚砜的插层物脱嵌反应的活化能Ea=86.65 kJ/mol,指前因子A位于1.6050×10^8~3.6151×10^8s-1之间.其反应机理为n级的化学反应,机理函数是G(α)=[1-(1-α)^1-n]/(1-n),f(α)=(1-α)n.n值和升温速率有一定的关系,当升温速率较大(30℃/m in)或较小(5℃/m in)时,n=1.5,当升温速率为7~25℃/m in时,n=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二甲亚砜 迭代 Malek 多升温速率-等温 分析动力学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