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OA-BiLSTM的矿井淋水井筒风温预测模型及可解释性分析
1
作者 秦跃平 唐飞 +3 位作者 王海蓉 王鹏 郭铭彦 王世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7,共8页
为提高矿井淋水井筒风温预测的准确性、稳定性及模型的可解释性,首先,通过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分析特征变量;其次,采用开普勒优化算法(KOA)优化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模型,建立基于KOA-BiLSTM的矿井淋水井筒风温预测模型;然后,在相同... 为提高矿井淋水井筒风温预测的准确性、稳定性及模型的可解释性,首先,通过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分析特征变量;其次,采用开普勒优化算法(KOA)优化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模型,建立基于KOA-BiLSTM的矿井淋水井筒风温预测模型;然后,在相同样本条件下,与反向传播(BP)、随机森林(RF)、最小二乘增强(LSBoost)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进行综合对比;最后,利用沙普利可加性特征解释算法(SHAP)进行可解释性分析及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KOA-BiLSTM模型的绝对误差范围为-1.24~0.5℃,比优化前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3.98%;与另外4个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误差(MSE)等均为最佳,表明该模型具有最优的预测效果和泛化能力;SHAP分析表明:井口风流温度对预测结果影响最大,而地面压力影响最小;KOA-BiLSTM模型实例验证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49~0.38℃,预测精度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普勒优化算法(KOA)-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模型 淋水井筒 风温预测模型 解释分析 皮尔逊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NPP时空异质性研究
2
作者 刘子华 王海军 +3 位作者 曹永强 徐方 王菲 王金珂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遥感数据,采用CASA模型计算黄河流域及3个生态区域年和月两种时频的NPP值,并引入SHAP可解释性分析方法,解构NPP变化与气温、降水量、NDVI、太阳辐射强度4个自然因子间的关系,探究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分异性显著,高值出现在Ⅱ区、低值广泛分布在Ⅰ区和Ⅲ区,各生态区域NPP均值大小排序为Ⅱ区>Ⅲ区>Ⅰ区,黄河干流沿线NPP较同纬度其他区域的高;2)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在研究期波动上升、在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研究期NPP上升的面积占比为47.17%、下降的面积占比为3.33%,3个生态区域中NPP上升最显著的是Ⅱ区,研究期黄河流域NPP上升速度逐渐减缓;3)从流域整体来看,NDVI对NPP变化的影响最大且其与太阳辐射强度的交互效应较大,但各生态区域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所不同,Ⅰ区为NDVI、Ⅱ区为地表温度、Ⅲ区为NDVI;4)黄河流域各生态区域提升NPP的策略应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点,并充分重视各自然因子间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碳汇 解释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传记学:一种人格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兼评《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
3
作者 李莉莉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心理传记学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处理有关个体生命的记述资料,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进行重建和解释,提出和解决心理学问题,是一种人格研究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强调个别和特殊事物的现象学价值,由此凸显了个案研究的意义;强... 心理传记学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处理有关个体生命的记述资料,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进行重建和解释,提出和解决心理学问题,是一种人格研究的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强调个别和特殊事物的现象学价值,由此凸显了个案研究的意义;强调研究者的意识经验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本质直观和意义理解,以关照完整人格和人的内在世界。从根本而言,心理传记学属于心理学的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天命可违》一书充分体现了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模式,是现象学-解释学分析方法的实践案例。除共时性比较和三角互证外,心理传记学的科学性还在于,其是否如实描述了研究对象,是否充分理解了对象的意义,是否能带来广泛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传记学 现象学-解释分析 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深度神经网络优化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欢欢 谢瑞麟 +2 位作者 乔塬心 陈翔 崔展齐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20,共12页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甚至在安全关键系统中已经可以代替人类作出决策,如自动驾驶和智慧医疗等,这对DNN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DNN具有复杂的多层非线性网络结构,难以理解其...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甚至在安全关键系统中已经可以代替人类作出决策,如自动驾驶和智慧医疗等,这对DNN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DNN具有复杂的多层非线性网络结构,难以理解其内部预测机制,也很难对其进行调试.现有的DNN调试工作主要通过修改DNN的参数和扩增数据集提升DNN性能,以达到优化的目的.然而直接调整参数难以控制修改的幅度,甚至使模型失去对训练数据的拟合能力;而无指导地扩增训练数据则会大幅增加训练成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DNN优化方法(optimizing DNN based on interpretability analysis,OptDIA).对DNN的训练过程及决策行为进行解释分析,根据解释分析结果,将原始数据中对DNN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部分以不同概率进行数据变换以生成新训练数据,并重训练DNN,以提升模型性能达到优化DNN的目的.在使用3个数据集训练的9个DNN模型上的实验结果表明,OptDIA可以将DNN的准确率提升0.39~2.15个百分点,F1-score提升0.11~2.0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DNN优化 DNN缺陷 DNN性能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特征增广梯度提升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及可解释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旭 刘颂凯 +3 位作者 杨超 张磊 段雨舟 晏光辉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3,共10页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评估虽然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但其评估结果缺乏可解释性,导致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逐步特征增广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 enhanced with step-wise feature augment...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评估虽然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但其评估结果缺乏可解释性,导致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逐步特征增广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 enhanced with step-wise feature augmentation,AugBoost)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及可解释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训练AugBoost评估模型,建立电力系统输入特征与暂态功角稳定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将相量测量单元的实时量测数据传输到训练好的AugBoost评估模型中,提供实时评估结果;并根据沙普利值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模型对评估结果和输入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提高结果的可信度。最后,设计模型更新过程来提升评估模型面对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变化的鲁棒性。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S/E提供的23节点系统和1648节点系统上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功角稳定评估 逐步特征增广梯度提升 沙普利值加性解释 解释分析 模型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电网暂态电压稳定评估及可解释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哲 秦博宇 +2 位作者 高鑫 丁涛 张逸兴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48-4657,I0057,I0056,共12页
提升复杂多变运行场景下电网稳定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暂态电压稳定评估及可解释性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 提升复杂多变运行场景下电网稳定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暂态电压稳定评估及可解释性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 AM)提升传统CNN的特征捕获能力,考虑模型特性和网络结构设计CBAMCNN组合模块。其次,建立基于CBAM-CNN的电网暂态电压稳定评估模型,揭示运行工况多变场景下系统关键电气量和稳定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基于沙普利值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理论提出数据驱动模型评估结果的可解释性分析框架,提炼影响样本稳定状态的主导特征,评估各输入特征量对模型输出结果的贡献程度。在典型受端电网仿真系统中验证了所提稳定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块注意力模块-卷积神经网络 暂态电压稳定评估 沙普利值加性解释理论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构图神经网络的可解释兵棋态势预测方法
7
作者 陈露 尚家兴 +2 位作者 刘大江 张玉芳 倪晚成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8-1260,共13页
复杂多变的现代兵棋模拟中,精准的战局预测与战场态势解读是提高决策质量的关键.针对兵棋推演中复杂态势表达困难和模型可解释性不足的挑战,提出基于异构图神经网络的可解释兵棋预测模型WarGraph,模型由多关系图建模、时序分析、预测解... 复杂多变的现代兵棋模拟中,精准的战局预测与战场态势解读是提高决策质量的关键.针对兵棋推演中复杂态势表达困难和模型可解释性不足的挑战,提出基于异构图神经网络的可解释兵棋预测模型WarGraph,模型由多关系图建模、时序分析、预测解释三个模块构成.首先综合复盘数据与先验知识,将环境与算子之间的多元复杂关系建模为多关系异构图,从而捕捉作战单元之间以及与环境的复杂交互关系,实现复杂推演态势的表征;然后利用Transformer时序分析方法,动态捕捉整体态势演变,并通过注意力机制抽取关键决策时刻.该模型不仅能在复盘推演中精准预测战局胜负,而且注意力机制的引入能更好地解释决策中的关键因素.以“庙算·智胜”实时兵棋对抗平台2021年的108场陆战对局复盘数据作为实验数据集,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模型预测准确率可达90.91%,相比其他模型提高大约9.09%.通过对注意力系数的可视化分析,模型在决策过程中捕捉到关键时刻,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棋推演 态势预测 图神经网络 解释分析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动态图注意力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8
作者 原野 王海燕 +2 位作者 袁新平 李梦宇 何杰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9-333,共5页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负荷调度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方法在捕捉负荷中心的动态时空关系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图注意力网络(Dyn-GAT)和时间卷积网络(TCN)的Dyn-GAT-TCN(Dynamic Graph ATtention Temporal Convol...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负荷调度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方法在捕捉负荷中心的动态时空关系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图注意力网络(Dyn-GAT)和时间卷积网络(TCN)的Dyn-GAT-TCN(Dynamic Graph ATtention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模型。首先,结合负荷空间依赖关系构建负荷时空网络图,并利用时间滑动窗口生成负荷动态图序列;然后,基于Dyn-GAT自适应地调整注意力权重,从而动态建模负荷中心间的空间依赖性;最后,基于TCN提取时间序列中的长短期依赖信息,以实现更精准的负荷预测。在纽约独立系统运营商(NYISO)的一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一天时间尺度内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2.4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46%。在云南电网公司的一个数据集上的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优于已有的相关方法。此外,所提模型的注意力机制增强了可解释性,并能识别对负荷预测影响最大的关键节点。可见,Dyn-GAT-TCN模型在建模和分析电力负荷的动态时空关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电力系统的调度优化提供了准确且可解释的预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动态图注意力网络 时间卷积网络 时空关系建模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坨17井试井资料分析与解释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少军 张英魁 +3 位作者 张辉 陈建文 朱启军 平云峰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84-85,共2页
双坨子气田坨17井于1998年7月10日完井,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1次不稳定试井,1次修正等时试井。利用产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的解释获得了大量信息,采用双对数和半对数对该井外边界进行分析,提出在进行试井解释时,解释模型选用十分重要... 双坨子气田坨17井于1998年7月10日完井,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1次不稳定试井,1次修正等时试井。利用产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的解释获得了大量信息,采用双对数和半对数对该井外边界进行分析,提出在进行试井解释时,解释模型选用十分重要,一定要结合地质条件和试井曲线形态进行判断。利用该井修正等时试井资料确定真表皮系数为0,而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的S为34,说明该井配产太高紊流损失严重。确定产能试井无阻流量为108.582dam3/d,用无阻流量的1/5确定合理产量为21.7da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试井 试井解释分析 稳定试井 确定合理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解释论分析 被引量:88
10
作者 黄锡生 韩英夫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的制度脉络既蕴含自由协商的私法性特质,又与行政权之行使保持着特有的亲和性。学者从纯粹私法视角提供的解释框架只能部分映射赔偿磋商制度运行的法律面貌。以协商行政为视角,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机...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的制度脉络既蕴含自由协商的私法性特质,又与行政权之行使保持着特有的亲和性。学者从纯粹私法视角提供的解释框架只能部分映射赔偿磋商制度运行的法律面貌。以协商行政为视角,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机关借用私法领域的协商与填补机制来维护环境公益的行政权行使之新样态。政府的主动磋商行为应被视为体现对话与合作的协商行政手段,其实施须同时兼顾彰显灵活性的协商裁量与彰显法治性的行政控权之两方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 协商行政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解释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林园 王婧怡 +2 位作者 唐逸文 乔丹桔 田宏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研究热点,此领域鲜有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质性研究。为了生动立体地刻画家长教育焦虑的共性心理特征,本研究对8位处在教育焦虑状态的中小学家长进行半结构化个体访谈,遵照解释现象学分析的步骤,... 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研究热点,此领域鲜有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质性研究。为了生动立体地刻画家长教育焦虑的共性心理特征,本研究对8位处在教育焦虑状态的中小学家长进行半结构化个体访谈,遵照解释现象学分析的步骤,得到家长教育焦虑共性心理特征的4个高级主题:失败的家长角色、高度的亲子一体化、僵化的思维模式、脆弱的应对机制,以及对应的10个初级主题。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心理学视角理解家长教育焦虑的症结原因,找寻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教育焦虑 解释现象学分析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解释的偏差分析问题解决方法
12
作者 王鑫 王宇冬 马玉莲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316-320,共5页
问题解决方法在知识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对一些应用领域没有提供适宜的分类层次的领域知识的情况,通过采用属性和值分开的方法进行匹配与搜索,给出面向解释的偏差分析问题解决方法,并使用基于本体的可重用的UPML框架对偏差分析问题解... 问题解决方法在知识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对一些应用领域没有提供适宜的分类层次的领域知识的情况,通过采用属性和值分开的方法进行匹配与搜索,给出面向解释的偏差分析问题解决方法,并使用基于本体的可重用的UPML框架对偏差分析问题解决方法的结构和主要组件进行了描述,最终由JESS语言实现,同时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可重用性的实现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解释的偏差分析 问题解决方法 UPML框架 J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现象学分析在中国的运用:系统评价及指南 被引量:30
13
作者 侯力琪 唐信峰 +1 位作者 何丽 贾晓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6-1841,共16页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解释现象学分析在心理学及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中逐渐兴起。目前在中国,运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可以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指导。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筛选,最终纳入49篇...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解释现象学分析在心理学及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中逐渐兴起。目前在中国,运用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可以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指导。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筛选,最终纳入49篇期刊文章。根据Smith(2011)为解释现象学分析提出的4个标准对这些文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6篇研究明确提及了解释现象学的理论原则,33篇文章的资料收集及分析过程清晰透明,大部分研究(n=40)条理清晰、言之成理,但只有约1/4的研究(n=13)提供了足够强的证据来支持其提取出来的主题。只有4篇全部达到质量标准,11篇基本达到标准,大部分文章没有达到标准。最后,本研究尝试提出一份解释现象学分析的使用指南,供将来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现象学分析 系统评价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规则挖掘的风电机组故障识别与解释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小毅 孙天贺 +1 位作者 王宝石 韩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9-385,共7页
针对传统风电机组故障识别方法精度难以保证且缺乏解释性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模糊规则分类系统为框架的风电机组故障识别与解释性分析方案。离线阶段通过启发式学习生成代表性故障规则,采用多种群量子进化算法实现故障规则寻优,提高对故... 针对传统风电机组故障识别方法精度难以保证且缺乏解释性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模糊规则分类系统为框架的风电机组故障识别与解释性分析方案。离线阶段通过启发式学习生成代表性故障规则,采用多种群量子进化算法实现故障规则寻优,提高对故障的识别精度;在线阶段定义近邻规则竞争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故障规则后处理策略的故障解释性分析方案,实现潜在故障概率排序以及解释性的关键异常征兆表达。以兆瓦级风电机组常见的10种故障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故障识别精度,同时提供可靠的故障解释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数据挖掘 故障诊断 模糊规则分类系统 故障概率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IE的情感可解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杰 刘苏文 +3 位作者 李军辉 郭立帆 曾海峰 陈风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1-157,共7页
情感可解释分析是情感分析领域中一个新颖的任务,旨在判断文本极性,同时还需模型给出判断所依据的证据。现有的情感分析方法大多是黑盒模型,其内部决策机制对用户是不透明的。近年来,尽管模型可解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缺少人... 情感可解释分析是情感分析领域中一个新颖的任务,旨在判断文本极性,同时还需模型给出判断所依据的证据。现有的情感分析方法大多是黑盒模型,其内部决策机制对用户是不透明的。近年来,尽管模型可解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缺少人工标注的评测数据,可解释评估仍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UIE (Univers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的情感可解释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情感可解释任务的特点,使用小样本学习、文本聚类等技术,提高了模型的合理性、忠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2022语言与智能技术竞赛:情感可解释评测”任务上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可解释分析 UIE 少样本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负荷辨识及其可解释交互增强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熙鹏 罗庆全 +3 位作者 余涛 蓝超凡 蔡清淮 吴毓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7,共13页
负荷辨识技术可快速辨识电器类型,在家庭能量管理、危险用电预警、响应潜力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负荷辨识方法多关注负荷长期或短期单尺度特征,导致特征表征能力不足而使模型识别精度和泛化性能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 负荷辨识技术可快速辨识电器类型,在家庭能量管理、危险用电预警、响应潜力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负荷辨识方法多关注负荷长期或短期单尺度特征,导致特征表征能力不足而使模型识别精度和泛化性能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负荷辨识及其可解释交互增强方法。首先,从负荷采样数据中提取高频尺度的短期特征和中、低频尺度的长期特征,构建双塔结构的深层特征提取网络以利用网络的不同分支高效率挖掘各尺度深层特征。其次,设计自注意力与交叉注意力相结合的特征融合网络以实现负荷长、短期特征融合,提高模型的特征利用程度。然后,采用度量学习的训练方法,拉近同类型样本的特征距离,提升特征融合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利用基于梯度的可解释分析方法量化特征的重要性,实现自适应的特征增强与结合专家交互的模型调优。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模型识别精度与泛化能力均优于现有模型,且可解释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源于多尺度特征的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辨识 多尺度特征 特征融合 度量学习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的建筑物物化阶段碳排放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志强 任金哥 +1 位作者 韩硕 李文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54-2466,共13页
现有碳排放计算方法存在数据量大、计算繁琐和仅适用于事中、事后控制等问题,不利于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进行碳减排工作。为此,研究将机器学习引入建筑物碳排放量计算领域,帮助设计人员在早期设计阶段获得建筑物物化阶段的碳排放信息,提... 现有碳排放计算方法存在数据量大、计算繁琐和仅适用于事中、事后控制等问题,不利于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进行碳减排工作。为此,研究将机器学习引入建筑物碳排放量计算领域,帮助设计人员在早期设计阶段获得建筑物物化阶段的碳排放信息,提供碳减排参考。首先,收集并建立建筑物物化阶段碳排放数据库;其次,基于5个建筑物特征,建立4种不同类型的机器学习模型,并根据评价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最后,利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 SHAP)和部分依赖图(Partial Dependence Plot, PDP)验证最优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并深入挖掘各特征与碳排放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建筑物碳减排提供新的信息。结果显示: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建筑物物化阶段碳排放过程,其中建立的极度随机树(Extremely Randomized Trees, ET)模型对碳排放的预测表现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各特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与现有研究相似,表明了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深入挖掘各特征与碳排放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建筑物碳减排提供新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建筑物物化阶段 碳排放 机器学习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步长卷积及其层间可解释性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淑芳 郭子林 +2 位作者 丁文鑫 罗曦哲 郭继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4-3434,共11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处理方法将卷积步长设置为与输入图像无关的固定值,输入图像的重要区域和不重要区域分配的卷积资源相等,从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和网络冗余.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动态步长卷积(Dynamic Stride Convolution,DSC)方...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处理方法将卷积步长设置为与输入图像无关的固定值,输入图像的重要区域和不重要区域分配的卷积资源相等,从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和网络冗余.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动态步长卷积(Dynamic Stride Convolution,DSC)方法,通过学习一组与输入数据相关的偏移量来修改卷积核卷积步长,将更多的计算自适应分配给感兴趣区域.此外,本文利用学习到的偏移量来可视化卷积分布,提出层间可解释分析方法,以极低的计算消耗生成直观的可解释图,有助于研究人员分析卷积层之间的注意力分布.为了进一步优化卷积资源分配,本文设计新的损失函数来有效提高DSC的性能并实现对资源位置的编辑,并结合层间可解释分析方法将资源编辑可视化.本文将DSC嵌入到目标检测和图像分割等不同任务中,实验结果表明,在COCO数据集上不同网络的mAP(mean Average-Precision)增加了2%以上,证明了DSC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卷积核 动态步长卷积 层间可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和解释性分析的重要性
19
作者 迈克.比尼 刘靖贤 《哲学分析》 2012年第5期4-17,共14页
逻辑主义贯穿于弗雷格哲学生涯的始终,对于数学的关注不仅在弗雷格的逻辑和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与弗雷格的分析观念密切联系。在哲学史上存在三种不同的"分析"概念:回溯性分析、分解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弗雷格的分析是... 逻辑主义贯穿于弗雷格哲学生涯的始终,对于数学的关注不仅在弗雷格的逻辑和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与弗雷格的分析观念密切联系。在哲学史上存在三种不同的"分析"概念:回溯性分析、分解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弗雷格的分析是解释性分析,它是分析哲学一个主要方面的特征。这个方面源自弗雷格的逻辑主义方案,并且在罗素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弗雷格和罗素都使用了解释性分析,但他们的分析观念仍有重要差异,表现在他们对于所谓的抽象原则的理解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哲学 逻辑主义 回溯性分析 分解性分析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数据驱动的冻土强度智能识别方法
20
作者 姚兆明 王洵 +1 位作者 魏航 王晓龙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61-2772,共12页
在冻结法施工中,保证冻结壁稳定性至关重要,传统的现场检测方法因其间断性而无法提供实时监测,限制了对冻结壁潜在灾变的及时响应,采用冻土的深层原位精准探测是揭示冻结壁重大工程灾变机理及灾害预警的有效手段。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 在冻结法施工中,保证冻结壁稳定性至关重要,传统的现场检测方法因其间断性而无法提供实时监测,限制了对冻结壁潜在灾变的及时响应,采用冻土的深层原位精准探测是揭示冻结壁重大工程灾变机理及灾害预警的有效手段。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数据驱动的冻土强度智能识别方法,通过对93组试样的多角度图像捕获及随后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标注试样图像与实际强度数据并结合图像数据增强技术,构建了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所需的图像数据集;利用迁移学习深度残差网络34层(ResNet-34)模型,并对比其他不同模型的训练过程和测试结果,发现ResNet-34模型效果最佳,准确率为92.8%,且没有出现过拟合现象;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冻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土质、温度和含水率进行识别,发现模型能有效识别出3个变量,证明了模型识别冻土强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此外研究了模型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表现,模拟典型干扰场景并分析其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为后续改进数据增强策略和模型优化方向提供依据;引入Grad-CAM(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可解释性分析方法揭示卷积神经网络在冻土强度识别任务中的内部特征提取过程,发现利用模型能够提取和分析冻土的关键图像特征,实现冻土强度的快速判识。研究成果为冻结壁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早期灾害预警提供了新方法,可为冻结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单轴抗压强度 图像识别 迁移学习 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