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对分析元素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1
作者 李增禧 盛少禹 叶子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1982年第Z2期299-299,共1页
钙是许多天然物质中主要组成之一,而且含量变化范围大。天然水的干渣中含碳酸钙46.6%,植物灰中含钙0.016—43%,人发灰中含钙5—50%。因此环境样品的化学光谱分析中,研究钙对分析元素的影响及消除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关键词 分析元素 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元素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中瑗 张宏康 +2 位作者 陈思敏 李蔼琪 林小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9-1364,共6页
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色谱、激光烧蚀、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和氢化物发生等技术联用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对各种联用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电感耦合等... 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色谱、激光烧蚀、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和氢化物发生等技术联用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对各种联用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联用技术 元素形态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元素在ICP-MS取样锥口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海斌 张彭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提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的检测灵敏度,需保证分析离子在ICP与质谱仪间的传递效率。本研究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以钡元素为分析粒子,在不同ICP功率、雾化气流速的条件下,对分析元素在ICP-MS取样锥前端的空间分布及等离子... 为提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的检测灵敏度,需保证分析离子在ICP与质谱仪间的传递效率。本研究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以钡元素为分析粒子,在不同ICP功率、雾化气流速的条件下,对分析元素在ICP-MS取样锥前端的空间分布及等离子体温度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CP功率、雾化气流速对被分析物质在等离子体内的原子化及电离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但增加ICP功率并不一定能提高被分析粒子到达ICP-MS取样锥口的数量。该结果可为提高ICP-MS仪器性能及改进设计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元素分析 取样锥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的大鼠脑区金属元素空间分布
4
作者 师程程 刘曼雪 +4 位作者 程琳 耿柠波 于颖 张海军 陈吉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金属元素的脑区分布对于理解大脑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大鼠脑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和原位成像分析,元素... 金属元素的脑区分布对于理解大脑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大鼠脑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和原位成像分析,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进行脑区分布特征研究、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鼠脑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不同脑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有关,其中镁、锌元素是脑中含量较丰富的元素,主要分布在胼胝体、尾壳核、侧隔核、纤维边缘以及侧嗅束部分,而铜主要分布在侧隔核、纤维边缘、第三脑室区域。痕量金属铬和镍主要分布在胼胝体。LA-ICP-MS可以对体内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原位成像,可以用于研究金属元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揭示潜在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LA-ICP-MS 原位成像 元素分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燃烧热导法中木质纤维素主元素分析条件优化
5
作者 陈康道 汪红梅 +1 位作者 石炎军 徐开群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准确测定木质纤维素的主元素含量,本研究基于高温燃烧热导法测定煤主元素的分析条件,采用二阶因子法筛选得到木质纤维素主元素含量测定的4个显著影响因素,其对木质纤维素主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供氧时间、供氧流量、样... 为准确测定木质纤维素的主元素含量,本研究基于高温燃烧热导法测定煤主元素的分析条件,采用二阶因子法筛选得到木质纤维素主元素含量测定的4个显著影响因素,其对木质纤维素主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供氧时间、供氧流量、样品质量、燃烧管温度;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测试参数,所得最佳实验条件为:样品质量30 mg、供氧时间90 s、供氧流量100 mL/min、燃烧管温度950℃。在最佳测试条件下,对6种木质纤维素标准物质进行主元素分析,并与煤测试条件和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木质纤维素主元素分析条件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均优于煤测试条件和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主元素含量测定的标准偏差均<0.2,符合碳、氢、氮、硫4种主元素含量测定标准偏差≤0.3的目标要求,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0.04%~1.35%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元素分析 高温燃烧热导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CT扫描的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及稀土元素特征分析
6
作者 岳海欣 孙珍军 +3 位作者 于赫楠 刘广虎 何燕萍 官梦凡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1-253,共3页
水合物成为了地球科学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潘栋彬等,2023)。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及上覆、下伏地层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复杂性,孔隙结构特征影响水合物的分布模式、贮存含量以及孔隙中流体的渗流特性等。近年来学者们对水合物储层开展大量微... 水合物成为了地球科学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潘栋彬等,2023)。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及上覆、下伏地层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复杂性,孔隙结构特征影响水合物的分布模式、贮存含量以及孔隙中流体的渗流特性等。近年来学者们对水合物储层开展大量微观层面研究,推动了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与表征方法的精细化发展。本项研究采用CT三维扫描技术直接、准确地建立岩芯微观孔隙结构并对其进行定量表征,将该技术用于浅层沉积物软泥,实现软沉积物显微结构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为精细描述水合物矿体、含水物层显微结构和表征提供技术路径方面的指导意义,同时,采用稀土元素分析的方法对沉积物地化特征及物质来源进行深入探讨,为区域沉积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CT扫描 微量元素分析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神狐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在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伟馨 武玥 +6 位作者 郭文 许琳琳 李佳欣 张凌燕 彭微 李淑荣 孟佩俊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1417,共7页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子,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子,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凭借其高效分离能力与超痕量检测优势,已成为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核心技术。系统综述近年来HPLC-ICP-MS在砷(As)、汞(Hg)、铬(Cr)和铅(Pb)形态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技术创新、生态毒理学评估、健康风险评估与卫生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未来,HPLC-ICP-MS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和在线富集技术,实现多元素/形态的高通量同步精准检测,必将在重金属环境污染动态评估、食品全链条安全监测及个性化精准医疗等关键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提供创新性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 重金属 元素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MS/MS的全血多元素高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人群暴露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8
作者 尚晓晨 刘乐怡 +6 位作者 温东森 李杰 候雯玥 吴昊 刘鹏宇 曹素珍 段小丽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264-5276,共13页
准确测量金属元素组的内暴露对于疾病的早期判定至关重要.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ICP-MS/MS),建立并优化了全血中35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8)、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低至2.0ng/L)、精密度(&... 准确测量金属元素组的内暴露对于疾病的早期判定至关重要.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ICP-MS/MS),建立并优化了全血中35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8)、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低至2.0ng/L)、精密度(<15%)和准确度(加标回收率76.2%~124%).应用该方法,分析了中国某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211名中老年居民全血中的35种元素含量,验证了方法稳健性的同时,探究了该地区人群血液中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暴露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人群中Pb、Cd等与金属冶炼相关的有毒有害元素的浓度水平较高,部分人体必需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表现出性别和年龄相关的差异性(P<0.05).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定量全血元素组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在大样本人群样本分析中的适用性,并为冶炼区人群金属联合暴露特征的识别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工具.基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进一步扩展目标元素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ICP-MS/MS) 全血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分析 内暴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硒方式对茄子和番茄生长发育与元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
9
作者 孙剑平 张宇辰 +1 位作者 李晓军 薛晨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46,共15页
硒(selenium,Se)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摄入富硒农产品是补充人体所需Se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日常饮食中最为常见的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施加和叶面喷施硒酸钠两... 硒(selenium,Se)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摄入富硒农产品是补充人体所需Se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日常饮食中最为常见的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施加和叶面喷施硒酸钠两种方式,比较茄子和番茄Se含量、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元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对外源施硒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均可显著提高植株中的Se含量。土壤施硒处理下,茄子和番茄果实中Se含量分别是叶面喷施的19.70和8.87倍,土壤施硒处理下仅需消耗新鲜茄子或番茄120 g即可达到我国成人每天硒的安全摄入量(400μg·d^(-1))。外源施硒对植株生物量(干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茄子和番茄叶片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相比较土壤施硒,叶面施硒对叶片叶绿素的影响更大。外源施硒对茄子和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不仅可以降低茄子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还会降低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但二者的绿原酸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均显著增加。外源施硒可以改变植株中的元素含量和相互作用关系。两种施硒方式下,茄子果实的锰含量显著降低;番茄果实中钙含量显著增加,铜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外源施加硒酸钠可以提高茄子和番茄果实中Se含量,土壤施硒提升最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单一施加硒酸钠并不能促进植株生长和整体果实品质的提升,生产高品质富硒蔬菜需要采用复合硒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番茄 元素分析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素分析的污泥焚烧处置综合性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雪滢 卢嘉慧 +3 位作者 林健辉 杨旭楠 梁嘉慧 曾国驱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8,共11页
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对污泥泥质的综合性评估是污泥处置和利用的前提。采用8个地区的出厂污泥,基于元素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其碳排放量和风险性,对污泥“焚烧+灰渣利用”处置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估。污泥的工... 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对污泥泥质的综合性评估是污泥处置和利用的前提。采用8个地区的出厂污泥,基于元素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其碳排放量和风险性,对污泥“焚烧+灰渣利用”处置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估。污泥的工业分析发现地区1、7、8污泥中的干基低位发热量均值分别为11.60、10.39和12.04 MJ/kg,有机物含量均值为53.98%、51.23%和54.97%,发热量和有机成分含量较高,发热量和有机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地区1、2、6污泥的重金属含量较高,8个地区的污泥浸出液中镍、铜、锌所占比例较大,3种元素之和约为总体的90%。从碳排放和风险性分析可得,地区1、7、8的碳补偿量分别为958.59、909.08和963.39 kgCO 2/t,碳补偿量较大,总碳排放量较小,但地区1污泥在采用制砖、水泥熟料处置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72和0.71,在污染警戒范围(0.7~1.0)内。结果表明,地区1、7、8的出厂污泥宜采用“焚烧+灰渣利用”处置方式,但地区1污泥处置时需关注重金属污染风险。污泥的元素分析能为污泥的焚烧处置提供科学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 污泥处置 焚烧 碳排放 风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杯消解-元素分析仪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碳
11
作者 王俊杰 王巧环 +5 位作者 熊满艳 宋祥梅 王美娥 傅慧敏 李虹 孟龄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6-944,共9页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助于评估土壤质量、优化施肥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并在应对气候变化、碳循环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助于评估土壤质量、优化施肥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并在应对气候变化、碳循环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方法,以支持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实验采用银杯消解-元素分析仪法,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过程,包括加酸浓度、加酸量、称样量和消解温度,使用81孔位铜板和银杯处理土壤样品。具体操作为使用Φ5mm×9mm规格银杯称取25mg样品,加入80µL的2mol/L盐酸去除无机碳,70℃电热板干燥,对高无机碳样品进行反复加酸加热处理,并利用低含量和高含量标准物质绘制混合标准曲线,通过日校准方法定量有机碳。该方法在21.2~6704.3μg有机碳含量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样品称样量为25mg时,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7%和0.23%,6种标准物质(GBW07406、GBW07385、GBW07391、GBW07544、GBW07546和GBW07365)中有机碳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7%~5.14%之间,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该方法具有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常规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碳测定要求,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有机碳 银杯消解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地外行星探测的脉冲中子元素分析仪
12
作者 王智健 张永强 +7 位作者 张飞 马涛 赵海峰 张喆 韩如锦 王辅辅 穆瑞楠 王珂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6-504,共9页
以模拟月球的地层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小型化的高产额中子管,开展了集成化中子-伽玛谱仪研究,建立了元素分析谱库和解谱方法,通过搭建已知元素含量的模拟井和地面测试验证平台,实现了对模拟月球次表层常量元素、稀有元素等元素的定量... 以模拟月球的地层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小型化的高产额中子管,开展了集成化中子-伽玛谱仪研究,建立了元素分析谱库和解谱方法,通过搭建已知元素含量的模拟井和地面测试验证平台,实现了对模拟月球次表层常量元素、稀有元素等元素的定量分析。中子发生器的产额在107~108个/s之间(分别对应脉冲和直流模式),探测时间在分钟量级,可达到5%的精度。该研究工作实现了对行星探测任务的中子-伽玛谱仪轻小型化关键技术的重要突破,提高了探测速度,为在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的载荷应用工程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脉冲中子元素分析 解谱算法 月球模拟地层 伽玛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MA矿物元素分析工具在含金、含铌钽矿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清 付强 +2 位作者 温利刚 贾木欣 赵建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1-808,共8页
工艺矿物学分析采用自动系统处理后,通常仍有部分精细分析数据需要人工采集,重复劳动工作量大。采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的BPMA(BGRIMM Process Mineralogy Analyzing System)系统矿物元素分析工具,针对目标矿物进... 工艺矿物学分析采用自动系统处理后,通常仍有部分精细分析数据需要人工采集,重复劳动工作量大。采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的BPMA(BGRIMM Process Mineralogy Analyzing System)系统矿物元素分析工具,针对目标矿物进行多点EDS元素分析,通过图像特征信息校正保障目标位置精准,通过高计数谱图信息尽量保障后续元素分析的精度。使用工具软件对含金样品进行位置回溯和元素分析统计的测试,并利用工具软件及BPMA系统对某含铌钽矿样品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测试,实验表明:样品中含量极少的铌钽矿物主要分布在2~5μm,粒度极细,且60%以上被其他矿物包裹,其中,90%的铌分布于褐钇铌矿、铌钙矿;超过80%的钽分布于铌钙矿和铌易解石。工具软件实现的精度可以代替手动操作,批量回找和自动统计显著提高效率;且工具软件对重要矿物元素含量的分析数据则可进一步提高BPMA最终结果数据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赋存状态 BPMA 铌钽矿 工艺矿物学 矿物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外样品研究中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分析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晓辉 陈剑 尹承翔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8-704,共7页
由于月壤等地外样品十分珍贵,在实验室研究中优先使用原位、微区、无损的元素分析方法。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是地外样品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可获取样品整体或者感兴趣区域的多种元素分布数据,应用于矿物相识别与含量估算,锆石等... 由于月壤等地外样品十分珍贵,在实验室研究中优先使用原位、微区、无损的元素分析方法。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是地外样品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可获取样品整体或者感兴趣区域的多种元素分布数据,应用于矿物相识别与含量估算,锆石等定年矿物的快速定位,矿物环带、出溶、反应边结构等特殊岩相和矿物接触关系等分析和研究。以嫦娥五号月壤、月球陨石、火星陨石研究为例,介绍目前元素面扫描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了电子探针面扫描技术与其他面扫描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未来十年,我国将实施一系列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天体采样返回任务。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分析未来将在这些地外样品研究中广泛使用。同时,建议行星科学家围绕所关心的科学问题,合理搭配多种分析方法以实现各种技术优势互补和样品科学价值最大化,服务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科学产出和行星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面扫描分析 地外样品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在石油炼制元素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梅 章群丹 +1 位作者 赖婷婷 戴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1-802,共12页
石油原料中微量杂质元素在炼制过程会造成设备的腐蚀以及产品质量的下降,产品中的添加元素又是提升产品性能的关键,因此元素组成分析贯穿了整个石油炼制过程。伴随着硬件、软件上取得的显著技术进步,X射线荧光光谱(XRF)具备了快速、便... 石油原料中微量杂质元素在炼制过程会造成设备的腐蚀以及产品质量的下降,产品中的添加元素又是提升产品性能的关键,因此元素组成分析贯穿了整个石油炼制过程。伴随着硬件、软件上取得的显著技术进步,X射线荧光光谱(XRF)具备了快速、便捷、无损、覆盖元素多的特点,成为了石油化工领域元素分析应用中低碳、环保、最具有前景的普适性测试技术之一。介绍了近年来XRF技术的主要应用进展,综述了XRF在原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石油焦和催化剂等各个领域应用特点和问题,并总结了相关的标准方法及标准制订的变化趋势,对XRF在石油化工领域未来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XRF) 波长色散 能量色散 元素分析 石油炼制 石油产品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仪对3种食用菌蛋白质含量分析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海冰 庞启亮 +1 位作者 李智 梁秀凤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74-75,共2页
基于有机元素分析法检测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采用Euro Vector EA3000分析仪检测猴头菇、平菇、香菇的含氮量,测定3种食用菌蛋白质含量,以传统的凯氏定氮法为对照。结果: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近,且精确性均很高,元素分析法与凯氏定氮法相... 基于有机元素分析法检测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采用Euro Vector EA3000分析仪检测猴头菇、平菇、香菇的含氮量,测定3种食用菌蛋白质含量,以传统的凯氏定氮法为对照。结果: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近,且精确性均很高,元素分析法与凯氏定氮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样品量少、分析速度快、无溶剂污染、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此应用元素分析法检测此3种食用菌中的蛋白质含量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元素分析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
17
作者 何常芬 梁宇寰 +3 位作者 胡宇思 李波 薛忠喜 黄智龙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9,共15页
猪拱塘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对猪拱塘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闪锌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贯通... 猪拱塘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对猪拱塘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闪锌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贯通整个成矿过程,对其开展系统的LA-ICP-MS点和元素Mapping分析,有助于查明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和稀散金属禀赋,精细刻画成矿过程,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猪拱塘闪锌矿具富集Ge和Cd,贫Fe、Mn、Co、In和Sn的特征,早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富集Fe、Mn、Cu和Ge,而晚阶段闪锌矿富集Cd。闪锌矿微量元素多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闪锌矿晶格。稀散金属Ge+Ga与Cu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2)=0.68),其与Zn的替代方式为Ge^(4+)+Ga^(3+)+Cu^(+)↔4Zn^(2+)。通过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及GGIMFis地质温度计和硫逸度计算结果,指示猪拱塘铅锌矿床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中低硫逸度环境。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动力学背景,猪拱塘铅锌矿床应属于逆冲推覆背景的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拱塘铅锌矿床 闪锌矿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LA-ICP-MS 元素面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金属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及指示意义
18
作者 刘子安 王达 +4 位作者 马国桃 魏守才 史功文 贾蓝翔 蒋成凯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32,共18页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上首个超大型矿床——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的成因存在较大争议,而且大量的伴生元素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在矿物学与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EPMA)、元素面扫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上首个超大型矿床——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的成因存在较大争议,而且大量的伴生元素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在矿物学与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EPMA)、元素面扫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矿床中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辉锑矿和硫锑铅矿等金属硫化物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旨在为元素综合利用与解决矿床成因争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d元素在闪锌矿、方铅矿与硫锑铅矿中富集,Ag元素在五种金属硫化物中普遍富集,因此矿石选冶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方铅矿中Ag的提取,还要关注黄铁矿、硫锑铅矿、闪锌矿与辉锑矿中的Ag元素,以及闪锌矿、硫锑铅矿与方铅矿中的Cd元素的综合利用,以提高综合利用率并减少环境风险。此外,闪锌矿和辉锑矿富集Cu、Sn,而方铅矿、黄铁矿、硫锑铅矿则富集Bi,但其富集系数较低,回收价值有限。其他微量元素平均含量较低,大多小于10×10^(-6)。系列硫化物元素组成判别图揭示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与SEDEX型矿床相似。闪锌矿Fe-Zn含量(3.23%~12.10%,53.63%~67.89%)与中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约200℃)基本一致;Ga/Ge比值计算的成矿温度为185~200℃;Zn/Cd值(137.33~679.00)指示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综合反映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的铅锌成矿期可能系SEDEX成因。本文通过微量元素分析为扎西康矿床的成因争议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同时提出了在扎西康矿区矿石选冶中的综合利用方案,具有重要的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 元素分析 资源综合利用 矿床成因 SEDEX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预处理方式下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
19
作者 崔莹 张国森 张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定量分析了当采用全膜、切割和刮取这3种预处理方式时,元素分析仪测定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了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全膜进样的样品测试误差最低,其次是切膜预处理的样品,刮膜预处理的样品... 定量分析了当采用全膜、切割和刮取这3种预处理方式时,元素分析仪测定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了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全膜进样的样品测试误差最低,其次是切膜预处理的样品,刮膜预处理的样品测试误差最高.碳含量的测试误差低于氮含量的,且与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5,p=0.000).当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达到0.5 mg以上时,测试误差在10%以内,达到1 mg时,测试误差可在5%以内.综合分析,在悬浮颗粒物样品预处理环节中,膜上颗粒物的质量、颗粒物在膜上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颗粒物在玻璃纤维膜孔隙中的残留量是悬浮颗粒物样品碳含量测定的三大影响因素,而氮含量的测定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且在处理过程中易受污染.最终,优选出测试误差相对较低的样品收集、预处理和测试方案,即用直径25 mm的玻璃纤维膜(Glass Fiber Filter,GF/F)收集样品,全部包样上机测试,且保证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在0.5 m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预处理 碳含量 氮含量 元素分析 测试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原位显微成像技术在植物领域的应用
20
作者 王冰涵 闫慧莉 何振艳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离子的含量和分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离子分析技术如AAS、ICP-MS、ICP-OES和AFS在灵敏度和检出限方面表现优异,但多为破坏性检测,难以揭示离子在植物组织中的真实空间分布。元素原位成像技术突破了这一局限,通... 离子的含量和分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离子分析技术如AAS、ICP-MS、ICP-OES和AFS在灵敏度和检出限方面表现优异,但多为破坏性检测,难以揭示离子在植物组织中的真实空间分布。元素原位成像技术突破了这一局限,通过荧光探针、X射线和质谱等多种成像手段,实现了对植物体内离子的空间分布、含量及存在形式的可视化分析。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荧光探针、X射线及质谱的三类主流元素成像技术的原理、优势与局限,并重点介绍了其在植物营养品质优化、植物营养吸收与转运机制、离子逆境适应性机制及元素表型高通量分析与基因挖掘等领域的应用。展望未来,元素原位成像技术在田间便携应用、痕量元素检测能力提升及三维成像等方面仍有待突破。多学科协同创新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元素成像 离子分布 营养元素调控 逆境适应性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