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受益对象的抽水蓄能容量成本分摊模型
1
作者 王鹏 赵艺涵 +2 位作者 张语珊 崔正湃 刘晓雪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3,共12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抽水蓄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抽水蓄能作为一种成熟的储能技术,具有储存容量大、周期长等特点。自从国家发展改革委633号文件颁布,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价格进一步降低,...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抽水蓄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抽水蓄能作为一种成熟的储能技术,具有储存容量大、周期长等特点。自从国家发展改革委633号文件颁布,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价格进一步降低,成本疏导机制虽进一步完善,但仍遵从原则,还不具备实操性,无法体现“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厂网间、省网间多维度容量成本分摊模型。对于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服务于电力系统与新能源厂站的情况,构建基于抽水蓄能效益的厂网间容量成本分摊模型;对于抽水蓄能电站服务于多个省级电网的情况,构建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省网间容量成本分摊模型。以某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多种途径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成本进行疏导,有利于调动抽水蓄能电站的积极性,较为公平、合理地解决了抽水蓄能电站容量成本分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容量成本 分摊模型 受益对象 效益 分摊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观权重赋权-优劣解距离法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补偿效益分摊 被引量:7
2
作者 袁文楠 黄显峰 +2 位作者 鲜于虎成 李大成 李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03-2011,I0058,共10页
针对水光互补系统各电站补偿关系复杂且补偿效益分摊难以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量化水光互补系统效益补偿关系的求解方法,通过对梯级优化调度及水光互补优化调度后发电量的对比,得出水光互补动态过程指标和静态特性指标,建立水光互... 针对水光互补系统各电站补偿关系复杂且补偿效益分摊难以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量化水光互补系统效益补偿关系的求解方法,通过对梯级优化调度及水光互补优化调度后发电量的对比,得出水光互补动态过程指标和静态特性指标,建立水光互补补偿效益分摊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客观权重赋权-优劣解距离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CRITIC-TOPSIS)求解补偿效益分摊比例,明晰各电站之间的损益关系。以澜沧江上游西藏段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为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考虑梯级水电站与光伏电站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兼顾梯级水电站内部的效益得失,分摊结果公平合理,可以平衡各主体之间的利害关系,有利于调动施益主体参与互补运行的积极性,实现清洁能源基地整体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互补系统 补偿效益 分摊指标 优化调度 分摊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市场环境下需求侧AGC成本的分摊策略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娟娟 吕泉 +1 位作者 李卫东 赵云丽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5,共5页
需求侧(包括联络线)负荷的变化及发电侧(包括输电线)出力的变化是系统产生自动发电控制(AGC)需求的根本原因,因此AGC成本应在需求侧和发电侧的AGC需求引起者之间分摊。针对以区域电网为载体的区域电力市场,基于历史AGC需求曲线,在深入研... 需求侧(包括联络线)负荷的变化及发电侧(包括输电线)出力的变化是系统产生自动发电控制(AGC)需求的根本原因,因此AGC成本应在需求侧和发电侧的AGC需求引起者之间分摊。针对以区域电网为载体的区域电力市场,基于历史AGC需求曲线,在深入研究AGC成本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3个指标,即控制区域的AGC需求对区域电网AGC需求的影响、反映AGC需求数量的指标和反映AGC需求波动特性的指标。刻画出各控制区域对负荷侧AGC需求应承担的责任。最后根据这些指标将需求侧AGC成本在相关责任控制区域之间进行了分摊,并将该策略应用于合作控制区域之间。算例验证了所提分摊方法的公平性、合理性及对改善负荷特性、减少AGC需求的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自动发电控制 成本 需求 分摊指标 控制区域合作 负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